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荀彧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荀彧被稱有“王佐之才”,是曹操的首席謀臣,其戰(zhàn)略謀劃極強,是曹操統(tǒng)一北方的大功臣。但荀彧志向是要匡扶漢室理想,為何要幫曹操出謀劃策,幫曹操壯大實力,而違背自己的理想。以荀彧的才能不可能沒看出曹操的野心。感覺荀彧這種自相矛盾的情況小編這里給大家分析下這幾點。
第一,篡漢的是曹丕,曹操并不是一開始就想篡漢的;荀彧并不反對曹操獨攬大漢,兩漢權臣不在少數(shù),只要漢朝的體制還能維持下去就行了。然而最終,曹操開始動搖這一切,并送了一個空食盒,兩者在志向道路上訣別。我覺得這一點都不矛盾。前期的曹操確實是想著掃平亂世、報效朝廷的,后來的變化是隨著權勢地位的提升才轉變的。
作為一個傳承比兩漢加起來的還要長的家族,荀彧自己的意志首先是不能與家族的得失相違背的,當時荀彧去曹操時的情況,時荀家四處投資的情況,袁紹有荀偡,皇帝或者說楊彪(董卓、郭汜李榷)有荀攸,而三國時期還是比較講究春秋時期興起的門客家臣這種私人幕僚主義(私人幕僚忠于主公不忠于政府),和當時舉察制互補形成世家大族的壟斷輿論政治和壯大勢力主要渠道,所以荀彧無論一開始選擇曹操是因為曹操擁漢還是家族投資,他都不能輕易翻臉,不然一方面是曹操距離潁川很近一方面是自己的名聲壞了,再去別人那里也無法得到信任,就像呂布。
第二,荀彧要匡扶漢室不事曹還能事誰?討伐董卓出力的就曹操、孫堅,然而孫堅死得早。袁紹、袁術一個想另立皇帝,一個自己稱帝。劉備拿著衣帶詔抗命逃跑,事后稱帝時靠謊稱獻帝被殺,證明劉備也是不折不扣的反賊。你叫荀彧不幫曹操還能幫誰?我覺得令君是忠于漢室的,也是在亂世之中看到,只有曹操能夠匡扶漢室。后來曹操也做到了,正如其言:“天下如無孤(曹操),不知有幾人稱帝”。曹操到晚年是為其子女考慮,所以稱王封地,畢竟天下三分并未統(tǒng)一,又有多少權臣覬覦漢室,假如曹操不被封王,其子女家眷要么在鄴城聽漢室指揮,要么在瞧縣老家等著動亂被宰,曹操可以駕馭的群臣,曹丕未必能。所以封王只是想給家族留個后路,留個根據(jù)地以自保。令君可能是比較理想主義的,覺得一日為臣則終身為臣,所以反對曹操稱王。
第三,荀彧輔佐曹操,就是希望曹操像 劉秀內(nèi)樣, 當一個“名義” 上的老大, 穩(wěn)定天下局勢, 天下穩(wěn)定了,以荀彧為代表的 地方勢力,才能安穩(wěn)的發(fā)展!所以,曹操 殺董承時,雖然“竄漢野心”昭然若揭, 但與荀彧的 利益是沒有任何沖突的!直到,曹操有了做王莽的前兆,求才令的時候,準備做“王莽這種改革式的領袖時” 荀彧 第一個 站出來反對。
主要還是曹操動了門閥氏族的利益,曹操的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土地兼并 , 這就直接動了地方上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而曹操最想得到荀彧的擁戴稱魏王,但是因為荀彧自身的立場和志向,荀彧不支持曹操,而且事后荀彧的死也對曹操有很大的觸動,所以曹操致死都沒有代漢稱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31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