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硇溟T之變李淵為什么不阻止李世民?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領(lǐng)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jǐn)、劉師立、公孫武達(dá)、獨孤彥云、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一說為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jié)、秦瓊、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門埋下伏兵,從而發(fā)起了玄武門之變。
最終,在玄武門之變中,秦王李世民除掉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在此基礎(chǔ)上,秦王李世民被唐高祖李淵立為皇太子,并在不久之后正式即位,是為唐太宗。對于玄武門之變這場兄弟之間的較量,無疑是李淵不希望看到的結(jié)果,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那么,問題來了,玄武門之變爆發(fā)時,李淵在哪,為何不阻止李世民呢?
一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jì)七》中記載: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遲敬德入宿衛(wèi),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驚,問曰:“今日亂者誰邪?卿來此何為?”
玄武門之變爆發(fā)時,唐高祖李淵正在宮內(nèi)的海池上劃船。對此,秦王李世民讓尉遲恭入宮擔(dān)任護衛(wèi)。尉遲恭身披鎧甲,手握長予,徑直來到高祖所在的船上。唐高祖李淵大驚,問道:“今日作亂的人是誰?愛卿到此做什么?”
對此,很多人要問來了,玄武門之變爆發(fā)時,李淵為什么在船上,而不是宮殿之中呢?而這,無疑要從玄武門之變的前一天開始說起了。
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jì)七》中記載:上省之,愕然,報曰:“明當(dāng)鞫問,汝宜早參。”
六月初三己未日(626年7月1日),玄武門之變爆發(fā)的前一天,秦王李世民秘密上奏父皇,告發(fā)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后宮有問題。對此,唐高祖李淵即便偏向于太子李建成,還是表示要在明天親自審問這件事情。所以,到了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需要入宮,并經(jīng)過玄武門。
二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玄武門之變的當(dāng)天,唐高祖李淵理應(yīng)在宮中等待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入宮,以此明察秋毫。但是,不管是《資治通鑒》,還是《新唐書》,都記載玄武門之變時唐高祖李淵正在海池上劃船。更為關(guān)鍵的是,唐高祖李淵身邊沒有護衛(wèi),是秦王李世民讓尉遲恭身披鎧甲,手握長予來護衛(wèi)李淵。作為唐朝開國皇帝,李淵不可能不給自己安排禁軍護衛(wèi)的。
對此,筆者有一個猜測,也即玄武門之變時,唐高祖李淵的護衛(wèi)被清除掉了,這導(dǎo)致原本在宮殿中的李淵,被挾持到了船上。至于隋唐之際的猛將尉遲恭,更是肩負(fù)了挾持李淵的重任。在此基礎(chǔ)上,玄武門之變爆發(fā)時,李淵自然無法阻止李世民了。換而言之,當(dāng)時李淵已經(jīng)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
三
在玄武門之變中,秦王李世民和尉遲敬德等人除掉李建成、李元吉后,隨即遭到了東宮和齊王府將士的反擊。彼時,把守玄武門的士兵與薛萬徹等人奮力交戰(zhàn),持續(xù)了很長時間,薛萬徹擂鼓吶喊,準(zhǔn)備進攻秦王府,將士們大為恐懼。在這個危急時刻,又是尉遲恭站了出來,他拿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這才讓東宮和齊王府的人馬失去戰(zhàn)意,并迅速潰散,薛萬徹與騎兵數(shù)十人則逃入終南山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東宮和齊王府的將士猛攻玄武門的時候,秦王李世民并沒有出現(xiàn),孫無忌、侯君集、張公謹(jǐn)、劉師立、公孫武達(dá)、獨孤彥云、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也沒有比較明確的記載。所以,在不少歷史學(xué)者看來,很可能此時秦王府的力量此時已經(jīng)一分為二,也即一部分留下抵擋東宮和齊王府的進攻,另一部分則用來挾持唐高祖李淵了。
四
最后,基于此,因為力量被一分為二,所以秦王府的將士一時間無法抵擋東宮和齊王府的進攻,如果不是尉遲恭的及時出現(xiàn),恐怕玄武門之變的影響要進一步擴大。進一步來說,在玄武門之變中,僅僅是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不能說是大獲全勝,還需要控制住李淵,避免后者干涉,這才意味著李世民可以大獲全勝。
在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請求唐高祖頒布親筆敕令,命令各軍一律接受秦王的處置,唐高祖聽從了他的建議。而這,促使李世民可以掌控唐朝都城長安一帶的兵馬,避免再出現(xiàn)什么變數(shù)了。武德九年(626年)7月5日,玄武門之變才過去幾天,唐高祖李淵就冊立秦王李世民為皇太子,這進一步說明李淵已經(jīng)無法掌控唐朝朝廷了,尤其是失去了對唐朝都城長安禁軍的掌握,只能主動退讓,并于武德九年(626年)9月3日將皇帝之位傳給了李世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34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