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秦國滅楚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介紹
公元前280-277年
口舌退雄兵
,被視為黃歇的代表作。作為敵國使者,他為何能左右秦王的對外戰(zhàn)略?這要從當(dāng)時的情況說起。短短四年間
,秦國將楚國的傳統(tǒng)核心區(qū)收入囊中在戰(zhàn)國的大部分時期,秦國對山東(崤山以東
,下同)各國基本上抱著“誰強揍誰”的原則。到了公元前280年
,曾經(jīng)與秦國東西對峙的齊國,剛剛經(jīng)歷了一場幾乎被滅國的恥辱,正處于“閉門養(yǎng)疴”的階段;于是,秦國將火力集中于另一個強國:南方的楚國。短短數(shù)年中,秦國對楚國連續(xù)開展了一系列重大軍事行動,并且斬獲頗豐:公元前280年,司馬錯沿巴蜀而下
第二年
公元前278年,白起卷土重來
公元前277年,白起平定巫地
結(jié)合下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四年中
但秦昭襄王并沒有馬上乘勝追擊
到了公元前273年,被揍得痛不欲生的韓
、魏兩國,先后表示向秦國稱臣。秦昭襄王認(rèn)為,進一步伐楚的時機到了,于是他讓白起好好籌備就在這個關(guān)鍵時刻
黃歇的建議:與其冒險打楚國,不如深耕韓
黃歇也就是后來的春申君
黃歇抵達(dá)咸陽后
首先
況且
夫韓
秦國崛起后
其次
屆時
其三
況且
因此,黃歇認(rèn)為
秦昭襄王當(dāng)即接受了黃歇的建議
黃歇為什么能口舌退雄兵?他觸動了秦王的“痛點”
秦昭襄王為什么如此輕易地答應(yīng)敵國使者的請求?這是因為對方確實說到了點子上:秦國確實要滅它國
如果秦昭襄王固執(zhí)已見
其一,楚國真的有可能面臨滅國之災(zāi)
,但韓、魏、齊也會空前壯大。魏氏將出而攻留、方輿
、铚、湖陵、碭、蕭、相,故宋必盡;齊人南面攻楚,泗上必舉這是黃歇對秦國攻楚的設(shè)想
,可見他本人也極為悲觀。韓、魏兩國臨陣反水的概率雖然存在,其實也并非難以避免,畢竟兩國常年遭受秦國的削弱,急需“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從楚國身上好好補償自己;而齊國不久前幾乎被滅國,此時也迫切需要輸血,而楚國則無異于理想對象。因此,若秦國自西線進攻
,韓、魏由北至南,齊國在東線趁火打劫,楚國極有可能被瓜分但這也有一個副作用:韓、魏
所以,如果自己不能獨吞楚國
,那就暫且穩(wěn)住它,將精力轉(zhuǎn)向消化現(xiàn)成的肥肉韓、魏;至于鞭長莫及的齊國,姑且讓它在東邊自娛自樂。其二,秦國滅楚不成
,反而被楚、韓、魏、齊聯(lián)手整死。東方各國向來各懷鬼胎
,但并非全無底線。如果秦國要削弱某國,其他各家也許會喜聞樂見;但若要真的動真格直接滅國,那就是另一碼事了。用現(xiàn)代國際政治概念來講,戰(zhàn)國時期奉行的是大國均衡、機會均等政策。當(dāng)初強大如趙武靈王
,想要滅掉中山國,也是勾結(jié)了燕、齊兩國一起動手,最后三家各得其所;公元前314年
,齊國趁亂占燕,引起了各國的強烈憤慨,甚至要聯(lián)手攻齊:齊王謂孟子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
,何以待之?”最終齊國不得不灰溜溜地撤軍。
公元前286年
,不長記性、懷有僥幸心理的齊國又對宋國動手了,這次各國在沒給它機會:燕、秦、韓、趙因此,秦昭襄王也明白:步子不能邁得太大
而在不久后
,隨著魏國人范雎入秦,秦昭襄王終于形成了“遠(yuǎn)交近攻”的對外戰(zhàn)略,兼并之路越發(fā)清晰。公元前268年起,他將火力集中在韓、魏兩國身上;到了公元前262年,因搶奪中原的制高點——韓國上黨地區(qū),秦國與東方頭號軍事強國——趙國之間爆發(fā)了長平之戰(zhàn),并依靠國力的碾壓,一舉摧毀了對方的核心軍力。從此,東方的軍事脊梁徹底被打斷,秦滅六國就成了時間上的問題。到了嬴政時期,秦國按照韓
、趙、魏、楚參考資料:《史記》《資治通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37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看視頻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