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頋h朝丞相竇嬰是個怎么樣的人?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人的一生起起伏伏,充滿變數(shù),每個人都無法預(yù)知自己的人生結(jié)局,尤其是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伴君如伴虎,作為皇帝身邊的大臣更是人生無常,生死往往只在皇帝的一念之間。
一、竇嬰其人
竇嬰,今河北衡水人,曾任漢武帝時期丞相。竇嬰是漢文帝竇皇后侄子,具有軍事才能,性格耿直、重義氣,謀事不謀人,做事不知變通。這也許是造成他人生悲劇的主要原因之一。
文帝時,竇嬰任吳國國相,后因病免職。景帝即位之初,任詹事,就是掌管皇后和太子家事的官員。竇嬰因在一次酒宴上反對景帝日后把帝位傳給梁孝王劉武,遭到姑姑竇太后記恨。劉武是景帝同母弟弟,竇太后對這個小兒子寵愛有加。當景帝說出百年之后要把帝位傳給劉武時,竇太后非常高興,沒想到竇嬰馬上反對,說: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帝位只能父子相傳,你怎么能擅自把帝位傳給弟弟呢?竇太后一怒之下,開除了竇嬰進出宮門的名籍,不準他進宮朝見。于是竇嬰就借口生病辭職回家了。
公元前154年,吳楚七國叛亂,漢景帝任命竇嬰為大將軍,駐守滎陽,監(jiān)督齊國和趙國兩路兵馬動向。待叛亂平定,竇嬰因軍功被封魏其侯,名聲大振,游士、賓客爭相歸附。朝廷議事,沒有人敢與條侯周亞夫、魏其侯竇嬰平起平坐。這是因為七國之亂事關(guān)景帝朝的安穩(wěn),而平定這次叛亂的兩大功臣便是周亞夫和竇嬰。
公元前153年,景帝立劉榮為太子,竇嬰為太子太傅。三年后,劉榮被廢,竇嬰因多次為太子辯解無果而稱病隱居數(shù)月。經(jīng)人勸說、權(quán)衡利弊得失后,回朝任職。
公元前141年,景帝駕崩,太子劉徹繼位,景帝皇后王娡稱制,尊稱王太后。公元前140年,丞相衛(wèi)綰因病免職,漢武帝任命竇嬰為丞相,王娡同母弟田蚡為太尉。
二、田蚡其人
田蚡,今陜西咸陽人,相貌丑陋,能言善辯,深得姐姐王娡的喜愛。田蚡是一個阿諛奉承、奢靡濫權(quán)之人。
當竇嬰顯赫朝野時,田蚡還是個郎官,他來往于魏其侯家中,陪侍宴飲,謙卑有禮。景帝晚年,田蚡做了太中大夫,身份開始顯貴起來。漢武帝繼位后,作為舅舅的田蚡被封為武安侯。田蚡想做丞相,便千方百計提升自己的名望。他對賓客恭恭敬敬,推薦一些閑居在家的人到朝廷任職,以此來壓倒自己的競爭對手竇嬰。但原竇嬰門客籍福勸他說:“魏其侯顯貴已經(jīng)很久了,天下有才能的人一向歸附他。現(xiàn)在您剛剛發(fā)跡,不能和魏其侯相比,就是皇上任命您做丞相,也一定要讓給魏其侯。魏其侯當丞相,您一定會當太尉。太尉和丞相的尊貴地位是相等的,您還有讓相位給賢者的好名聲”。
田蚡聽從了籍福的建議,并委婉地讓姐姐將他的意思暗示給漢武帝。這樣田蚡輕而易舉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籍福去向竇嬰道賀,夸贊他以喜善而登相的事實,也建議竇嬰不要疾惡太深而招致毀言報復(fù),實際上是提醒他日后要處理好和田蚡的關(guān)系,而竇嬰置若罔聞。
三、竇嬰和田蚡同時被免職,結(jié)局卻不同
漢武帝尊崇儒學(xué),竇嬰、田蚡也是儒學(xué)愛好者,他們極力擴大儒家學(xué)說的影響,這讓喜愛黃老之學(xué)的竇太后很不高興。公元前139年,御史大夫趙綰建議漢武帝不要把政事稟奏太后。竇太后知道后大怒,下令罷免并驅(qū)逐了趙綰等人,解除了丞相和太尉的職務(wù)。竇嬰、田蚡從此以列侯的身份閑居家中。但田蚡因王太后的緣故,仍受皇帝寵信。天下趨炎附勢之人,都離開了竇嬰而歸附了田蚡。田蚡日益驕橫起來。
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丞相柏至侯許昌和御史大夫武強侯莊青翟因辦事不力被免職。接著漢武帝任命田蚡為丞相。漢武帝非常信任田蚡,他入朝奏事,往往一坐就是大半天。田蚡勢力扶搖直上。家中美女數(shù)以百計,珍寶金玉、狗馬、器物,數(shù)不勝數(shù)。
公元前132年,黃河改道南流,十六郡遭嚴重水災(zāi),田蚡因封邑在舊河道以北,沒有受到水災(zāi),力阻治理,使治河工作停止二十年之久。
田蚡曾經(jīng)想把考工官署的地盤劃給自己擴建住宅,漢武帝生氣地說:“你何不把武器庫也取走!”此后氣焰才有所收斂。
四、竇嬰和灌夫成為生死至交
灌夫,潁川人,尚游俠,以勇猛聞名。因平叛七國之亂有功被封為中郎將,后為代國宰相。漢武帝即位后,為淮陽太守。武帝認為淮陽是“天下郊,勁兵處”,可見他對這個太守給予的厚望。公元前140年,入京擔(dān)任太仆。次年,因酒后毆打長樂宮衛(wèi)尉、竇太后的兄弟竇甫,漢武帝擔(dān)心太后斬殺灌夫,改任他為燕國宰相。幾年后,犯法免官,以百姓身份居住長安。灌夫家產(chǎn)數(shù)千萬,食客每日數(shù)十百人,橫暴潁川郡。
竇太后去世后,竇嬰更加失勢,可以說是門可羅雀,但只有灌夫一人如同以往。竇嬰天天悶悶不樂,唯獨對灌夫格外厚待。竇嬰想依靠灌夫去報復(fù)那些平日仰慕自己,失勢后又拋棄了自己的人。灌夫也想依靠竇嬰去結(jié)交列侯和皇族以抬高自己的名聲。兩人互相援引借重,彼此情投意合,沒有嫌忌,只恨相知太晚了。他們的交往就如同父子之間那樣密切。
五、竇嬰和田蚡矛盾加劇
一天,灌夫去拜訪田蚡,田蚡答應(yīng)灌夫第二天拜訪竇嬰。灌夫?qū)⒋耸赂嬖V竇嬰,竇嬰很高興。為此,他和夫人忙了一個通宵,又是買酒肉,又是打掃房間。天剛亮,就讓人在宅前伺候。等到中午,也不見田蚡到來。竇嬰對灌夫說:“丞相難道忘記了這件事?”灌夫很不高興,便駕車親自前往迎接。田蚡之前只不過是順便一說,實在沒有打算來竇嬰家赴宴的意思。等到灌夫來到門前,田蚡還在睡覺。
灌夫說:“將軍昨天幸蒙答應(yīng)拜訪魏其侯,魏其侯夫婦備辦了酒食,從早晨到現(xiàn)在,沒敢吃一點東西?!碧锿`故作驚訝,說:“我昨天喝醉了,忘記了跟你說的話?!北泷{車前往,但又走得很慢,灌夫更加生氣。等到喝醉了,灌夫舞蹈一番,舞畢邀請?zhí)锿`,田蚡竟不起身,灌夫就用言語諷刺他。竇嬰立即攙扶灌夫離去,并向田蚡謝罪。田蚡一直喝到天黑,盡歡才離去。
田蚡曾派籍福去索取魏其侯在城南的田地。竇嬰大為怨恨地說:“我雖然被廢棄不用,將軍雖然顯貴,怎么可以仗勢硬奪我的田地呢!”不答應(yīng)。灌夫聽說后,也生氣,大罵籍福。籍福不愿兩人有隔閡,就騙田蚡說:“魏其侯老了,就快死了,姑且等一段時間吧!”不久,田蚡聽說竇嬰和灌夫?qū)嶋H是因憤怒而不肯讓地給他,也很生氣地說:“魏其侯的兒子曾經(jīng)殺了人,是我救了他的命。為什么他竟舍不得這幾頃田地?再說這與灌夫何干?”田蚡從此十分怨恨灌夫和竇嬰。
公元前131年春天,田蚡向皇帝狀告灌夫,說他橫行潁川,百姓深受其苦。灌夫也抓住了田蚡接受淮南王金錢的秘事,而且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后來由于雙方賓客從中調(diào)解,才停止互相攻擊,彼此和解。
六、田蚡婚宴,灌夫使酒罵座
公元前131年夏天,田蚡娶燕王的女兒做夫人,王太后下令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賀。竇嬰硬拉灌夫前去。酒酣之際,田蚡起身敬酒,賓客們都離開席位、伏在地上,表示不敢當。等到竇嬰為大家敬酒時,只有他的一些老朋友離開了席位,其余的人只是稍微欠了欠上身。灌夫不高興。他起身依次敬酒,敬到田蚡時,田蚡照常坐著,只稍欠了一下上身說:“不能喝滿杯?!惫喾蚧鹆?,苦笑著說:“您是貴人,這杯就托付給你了!”田蚡不肯答應(yīng)。
敬到臨汝侯灌賢時,灌賢正在跟程不識附耳說話,又不離開席位。灌夫正一肚子怒氣無處發(fā)泄,便大罵灌賢: “平時詆毀程不識不值一錢,今天長輩給你敬酒祝壽,你卻學(xué)女孩子一樣在那兒同程不識咬耳說話!”田蚡對灌夫說:“程將軍和李將軍都是東西兩官的衛(wèi)尉,現(xiàn)在當眾侮辱程將軍,仲孺難道不給你所尊敬的李將軍留有余地嗎?”灌夫說:“今天殺我的頭,穿我的胸,我都不在乎,還顧什么程將軍、李將軍!”賓客們借故上廁所,紛紛離開了,竇嬰也揮手示意灌夫和他一同出去。田蚡于是發(fā)火道:“這是我寵灌夫的錯。”便命令衛(wèi)士扣留灌夫,灌夫想出去又出不去。籍福起身替灌夫道了歉,并按著灌夫的脖子讓他道歉。灌夫越發(fā)火了,不肯道歉。于是田蚡下令捆綁灌夫,“劾灌夫罵座不敬”,囚禁在特別監(jiān)獄里,追捕所有灌氏親屬,均判決為殺頭示眾之罪。
七、竇嬰挺身而出救灌夫
竇嬰感到非常慚愧,想盡各種辦法營救,都不能使灌夫獲釋。灌夫被拘禁,無法告發(fā)田蚡的秘事。竇嬰決定挺身而出上書皇帝,但遭到妻子的反對。魏其侯對夫人說:"侯爵是我掙來的,現(xiàn)在由我把它丟掉,沒有什么可遺憾的。再說我總不能讓灌仲孺自己去死,而我獨自活著。"于是瞞著家人,上書武帝。漢武帝馬上召他進宮,竇嬰就把灌夫酒后失言的情況詳細地說了一遍,認為不足以判處死刑。漢武帝認為他說得對,賞賜竇嬰一同進餐,說道:"到東朝去公開辯論這件事。"
八、東朝廷辯
竇嬰到東宮,極力夸贊灌夫的長處,說他酗酒獲罪,最不該死。而田蚡卻拿別的罪行來誣陷灌夫,詆毀他驕橫放縱,犯了大逆不道之罪。竇嬰攻擊田蚡的短處。田蚡說自己不過愛好音樂、狗馬和田宅,所喜歡的不過是歌伎藝人、巧匠,而誣陷魏其侯和灌夫,招集天下豪杰壯士,晝夜商議,誹謗朝廷,窺測東、西兩宮,意圖謀反。漢武帝問:"他們兩人的話誰的對呢?"只有御史大夫韓安國認為魏其侯的話是對的。其他大臣如都尉汲黯、內(nèi)史鄭當時等,盡管都認為竇嬰是對的,但畏懼田蚡,唯唯諾諾,不敢堅持自己的意見。漢武帝怒斥鄭當時:"我將一并殺掉你們這些人。"于是罷朝回宮,侍俸王太后進餐去了。
九、太后施壓,竇嬰以“偽造圣旨罪”慘遭斬首
東朝廷辯結(jié)束后,王太后向漢武帝施加壓力。漢武帝派御史徹查灌夫的罪行,結(jié)果與竇嬰所說有很多不符之處。竇嬰有欺君之嫌,被拘禁在監(jiān)獄里。萬般無奈之際,竇嬰讓侄子把漢景帝生前留給自己的遺詔上奏漢武帝。奏書呈送漢武帝,但在尚書保管的檔案中卻查不到這份先帝遺詔,于是有人彈劾竇嬰偽造先帝詔書,應(yīng)判處斬首示眾。
公元前131年冬天,灌夫及家人全部被處決。竇嬰聽到這個消息,憤慨萬分,患了中風(fēng),不吃飯,只等死。后聽說漢武帝沒有殺他的意思,竇嬰又開始吃飯治病了??梢庀氩坏降氖?,這時誹謗他的流言蜚語不斷傳到漢武帝那里,因此就在當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竇嬰在渭城大街上被斬首示眾。
第二年春天,田蚡病倒,不停喊叫,說自己有罪。巫師告訴其家人:看見竇嬰和灌夫兩人的鬼魂在他身邊,要殺死他,不久田蚡去世。
田蚡因酒桌上的私怨陷害竇嬰,使竇嬰斬首示眾,自己也因此發(fā)瘋而死。他們的宦海沉浮,反映了兩個外戚家族的興衰。
譚論古今,讓歷史告訴未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39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