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令妃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的原配嫡后——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崩逝未滿兩個月,曾蒙富察皇后教導(dǎo)并在其身邊服侍的魏佳氏,成功獲得乾隆皇帝青睞,晉封令妃。乾隆二十一年,魏佳氏為乾隆皇帝生下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并自此開啟了寵冠后宮長達(dá)20年的生涯。
歷史上的令妃魏佳氏,到底有多受寵?
我們以三個具體事例予以明確說明:
1、《清史稿·皇子世表、公主表》有載:
自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三十一年的10年中,魏佳氏共為乾隆皇帝生育了4位皇子、2位公主,乃系乾隆后宮繁育皇嗣最多的妃嬪。魏佳氏繁育皇嗣的頻率之高、數(shù)量之多,實(shí)為清代后宮之罕見。
2、清朝唯一一個漢族血統(tǒng)的皇后
乾隆十年,魏佳氏獲封貴人;乾隆十三年,獲封令妃;乾隆二十四年,獲封令貴妃;乾隆三十年,繼皇后那拉氏未被明確廢黜的同時,魏佳氏晉封皇貴妃并攝六宮事,而后穩(wěn)居后宮之主長達(dá)10年,直到病逝。
乾隆六十年,在禪位于魏佳氏所出皇十五子永琰的同時,乾隆皇帝追封魏佳氏為皇后,并親定謚號“孝儀”,讓其成為了清朝歷史上唯一一位漢族血統(tǒng)的皇后。其實(shí),從魏佳氏生前就已經(jīng)佩戴皇后才能佩戴之“東珠朝珠”的情況來看,在乾隆皇帝的心中,魏佳氏早就將其視為了皇后。只不過,礙于對其子皇十五子永琰皇儲身份的掩蓋,不便于生前晉封罷了。
3、皇十五子永琰能被密立皇儲,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子以母貴”
兩位嫡出皇子永璉、永琮,皇長子永璜,皇五子永琪的接連薨逝,讓乾隆皇帝在皇位傳承所能依據(jù)的“立嫡”、“立長”、“立賢”選擇原則,全部失去了意義。乾隆三十八年,63歲的乾隆皇帝不得不面對皇位繼承人的選擇問題,再三權(quán)衡之下,乾隆皇帝選擇了時為皇貴妃的魏佳氏第二子——皇十五子永琰。
就當(dāng)時諸位皇子的具體情況而言,乾隆皇帝對于皇十五子永琰的選擇,乃系淘汰其余皇子以后的無奈選擇,但也絕對不能忽視魏佳氏對永琰的積極影響。古之皇儲選擇,能夠直接證明皇儲生母的受寵程度,僅憑此一項也足以證明魏佳氏所獲圣寵之甚。
那么,魏佳氏到底好在哪里,能夠獲得風(fēng)流成性之乾隆皇帝長達(dá)20年的盛寵?能夠成為清代唯一一位擁有漢族血統(tǒng)的皇后呢?
筆者認(rèn)為,令妃魏佳氏具備三點(diǎn)優(yōu)勢,而且這三點(diǎn)優(yōu)勢是任何一位男人都無法抵擋的!
1、外貌出眾
令妃中的“令”字出自《詩經(jīng)·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聞令望”,乃系乾隆皇帝親賜,在彰顯特殊恩寵的同時,也直接指明了魏佳氏容貌秀美、身型出眾的先天性優(yōu)勢。乾隆十三年,在富察皇后崩逝未滿兩個月,與其“鶼鰈情深”之乾隆皇帝正值悲痛異常的關(guān)鍵時期,魏佳氏能夠獲得乾隆皇帝青睞并獲得位分晉封,除了魏佳氏曾在富察皇后身邊服侍的優(yōu)勢外,其外貌條件必定占據(jù)了很大因素。
根據(jù)現(xiàn)存之魏佳氏的畫像來看,其鴨蛋臉、櫻桃嘴,身形修長、婀娜多姿的先天性優(yōu)勢也確實(shí)符合時人的審美觀。就此來看,《延禧攻略》的主創(chuàng)團(tuán)隊能夠找到吳謹(jǐn)言飾演魏佳氏,也確實(shí)較大程度還原了歷史事實(shí)。
另外,如果沒有一個出眾的外貌條件、異于常人的身段優(yōu)勢,魏佳氏為斷然不會擁有10年6胎的高頻率繁育情況。畢竟,魏佳氏面對的是對女性要求極高的風(fēng)流帝王——乾隆皇帝。
2、不為母家謀福利
按照清朝后宮慣例,獲封皇后之后,其生父一般會予以“一等承恩公”的爵位晉封,即為“承帝后之恩,推恩先世”的一等公爵位晉封。乾隆皇帝原配嫡后——孝賢純皇后的生父李榮保,獲封一等承恩公;乾隆皇帝繼皇后那拉氏的生父訥爾布,獲封一等承恩公??傻鹊轿杭咽媳蛔贩鉃榛屎笠院螅涓肝呵逄┎⑽吹玫骄粑粫x封,直到嘉慶皇帝親政的嘉慶四年四月,才予以了三等承恩公的追封。
這說明穩(wěn)居后宮之主長達(dá)10年之久的魏佳氏,并沒有像康熙皇帝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請求為其父設(shè)廟祭祀那樣,為自己的母家謀取福利,為自己的父親謀得爵位追封。乾隆皇帝對于魏佳氏母家的唯一恩賜,僅出現(xiàn)在乾隆十六年魏清泰病逝以后,乾隆帝曾派傅恒為魏佳氏解決了娘家兄弟的就業(yè)、住房、債務(wù)問題,又給房屋和土地,作為以后家里的額外收入來源。除此之外,魏佳氏母家再無任何特殊皇恩給予,有清一朝,魏佳氏也無任何顯赫官員乃至名仕出現(xiàn)。
由此,足以證明身為后宮之主而且寵冠后宮的魏佳氏,時刻堅守臣妾本分,以署理后宮庶務(wù)、繁育皇嗣、服侍皇帝為己任,從未為母家謀取過福利。相較于現(xiàn)今的“扶弟魔”們,魏佳氏絕對符合大多數(shù)男人的擇偶標(biāo)準(zhǔn)。
3、侍母至孝
在冊封魏佳氏為皇貴妃的諭旨中,“奉皇太后懿旨”的說辭雖然是清代后宮妃嬪獲封諭旨中的官方語言,但如果沒有崇慶皇太后這位上一屆“宮斗”勝出者的絕對認(rèn)可,出身包衣、擁有漢族血統(tǒng)的魏佳氏絕對不可能如此順利地被晉封為“攝六宮事”的皇貴妃。
另外,在對魏佳氏進(jìn)行晉封、追封乃至追謚的諭旨中,乾隆皇帝對其“性秉溫恭,衷全誠敬”、“孝惟至德、母允垂儀”的誠孝評價,屢見不鮮。在魏佳氏病重的乾隆四十年,乾隆皇帝曾經(jīng)數(shù)次往返于崇慶皇太后所在圓明園長春仙館“問安”和魏佳氏所在紫禁城儲秀宮“視疾”之間。就魏佳氏的病情發(fā)展,崇慶皇太后也曾數(shù)次問及,給予了一個婆婆該有的關(guān)心。這都充分說明了崇慶皇太后和魏佳氏之間的特殊感情,更直接證明了魏佳氏的“侍母至孝”。
嘉慶元年,乾隆太上皇攜嘉慶皇帝祭拜孝儀皇后魏佳氏,并在所做悼詩的備注中,給出了自己對魏佳氏的追思:
令懿皇貴妃為子皇帝生母,從前殯入地宮即令近附孝賢皇后之側(cè),今伊子紹登大寶晉冊為孝儀皇后,正春秋母以子貴之義也,名正順言欣。
或許,直到禪位于魏佳氏所出的皇十五子永琰并將魏佳氏追封為皇后,乾隆皇帝才感覺名正言順,才能真正彌補(bǔ)未在魏佳氏生前將其冊封為后的遺憾。
小時候看還珠格格,總覺得令妃真的溫婉美麗善良啊,與旁邊?惡毒?的皇后形成鮮明對比,長大后再重溫,卻發(fā)現(xiàn)令妃原來是個?心機(jī)girl?。
先是示好小燕子與紫薇,借機(jī)拉攏了當(dāng)時奪儲最有利的五阿哥,與皇后成扛鼎之勢;然后在自己生下兒子后盡心籌謀,勸得永琪出宮與小燕子雙宿雙飛,利用與福家的妯娌關(guān)系,成功勾結(jié)朝臣,把自己的兒子扶上大位?更不用提劇中她與皇后輝發(fā)那拉氏(還珠格格里叫烏拉那拉氏)處處爭寵、勾心斗角了。
可以看出,令妃在他的一生中都是得乾隆帝寵愛的,乾隆第一個皇后富察氏深得乾隆敬重,很大的原因就是因其不干政事和簡樸的作風(fēng),從皇帝的心理來說需要這樣的后宮之主以此來彰顯表率,是對皇帝本人的君主作風(fēng)和后世評價很有利的。令妃的出生并不高,有說法是他出生于包衣初時為宮中宮女,但宮女之說不可考。
清朝時候?yàn)榱苏?quán)鞏固,秀女們直接選秀晉封為貴人起的大多出生于滿軍旗八大姓,而其他的和漢軍旗甚至更低身份的都是從更低的位份起。令妃以其沒有背景的身份晉封就從貴人起,加之抬旗和晉封速度之快(清朝時妃只可設(shè)四人,貴妃兩人,皇貴妃一人,在對比乾隆時期其他妃嬪包括頗受寵的香妃原型容妃的晉升時間間隔,可以對比令妃的晉封速度是最快的),期間為乾隆生四子二女,其中兩個早夭。所以說,乾隆從最初到最后都是很看重她的。
根據(jù)史料記載,對她的評價也是不錯的,她的兒子和孫子上臺后又給她追封了謚號。在乾隆時期,她的人生也算圓滿無憾的,雖然沒當(dāng)上皇后,但卻享受著皇后的禮遇,只不過有實(shí)無名而已。
令妃,魏佳氏,內(nèi)管領(lǐng)清泰的女兒,乾隆帝妃嬪,嘉慶帝生母。內(nèi)管領(lǐng)清泰女。
認(rèn)為令妃很得寵的原因無非是:第一,令妃從宮女升到皇貴妃,還追封了皇后。第二,令妃給乾隆生育了六個子女。
那么僅有名號和子女記載的令妃,在史書上是夠和乾隆找到足夠多的恩愛互動呢。我們先來看最權(quán)威的官方史書清史稿是怎么寫的吧:
《清史稿》 卷二百十四 列傳一 后妃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內(nèi)管領(lǐng)清泰女。事高宗為貴人。封令嬪,累進(jìn)令貴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三十年,進(jìn)令皇貴妃。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謚曰令懿皇貴妃,葬勝水峪。六十年,仁宗立為皇太子,命冊贈孝儀皇后。嘉慶、道光累加謚,曰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純皇后。后家魏氏,本漢軍,抬入滿洲旗,改魏佳氏。子四:永璐,殤;仁宗;永璘;其一殤,未命名。女二,下嫁拉旺多爾濟(jì)、札蘭泰。
史書對令妃的記載無非是記載了她的父親,兒子,除此之外個人性情和皇帝對她的感情找不到半點(diǎn)。相比皇太極的寵妃海蘭珠列傳有“有寵”,死后皇太極“傷悼不已”,董鄂妃的“寵冠后宮”,死后親制行狀,孝賢皇后的“甚重之”,死后乾隆“深慟”,令妃和乾隆的感情也顯得過于平淡了些。
至于所謂令妃由宮女升為皇貴妃是多么厲害的事情,那只是一葉障目的看法,比起歷代的皇貴妃,可就算小巫見大巫了。眾所周知,令妃是乾隆三十一年當(dāng)上皇貴妃,那時候她都38歲了,而且還為乾隆生了好幾個子女,算是對皇家有功。相比之下,且不說萬歷的寵妃鄭貴妃在21歲時已經(jīng)冊封了皇貴妃,順治的寵妃董鄂妃在18歲冊封皇貴妃,就是嘉靖的沈皇貴妃、王皇貴妃,天啟的范皇貴妃、崇禎的袁貴妃、田貴妃都是在30歲前得到了皇貴妃的名分,令妃所謂的升級快,在明清兩代的皇貴妃里比,不過是笑話一則,實(shí)際情況是她只比明憲宗的萬貴妃(47歲封)、萬歷的王恭妃(41歲封)得到的早一點(diǎn)而已,萬貴妃是由于自己比朱見深大20歲,而王恭妃則是不受寵愛而被萬歷推遲冊封。
下來就談?wù)劻铄o乾隆生育的子女。認(rèn)為子女?dāng)?shù)量代表寵愛度是萬不可取的。順治的巴庶妃、康熙的馬佳氏生育很多,可她們本人并不是多么得寵,令妃和她們也沒什么本質(zhì)區(qū)別。
需要注意的是乾隆是一個愛好出游的皇帝,他每年正月在故宮舉行各種典禮祭祀,二月從大內(nèi)移居圓明園,四月以后,行雩禮以祈雨,五月端午在圓明園福海觀龍舟競渡。夏秋間,多往避暑山莊,秋如在北京,常去清漪同、王泉山、香山、湯山、盤山的行官走動,有時也在南苑騎射行圍。十一月冬至,舉行隆重的祀天大典,從此由圓明同回居大內(nèi)。
令妃懷孕期間是不能隨駕的,等于說她十年生育如此多的子女,基本都是一個人留在宮里獨(dú)守空房,而乾隆則帶著一對嬪妃游山玩水,以皇十五子出生為例: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丑時,也就是1760年11月13日凌晨兩三點(diǎn)鐘,在北京西北圓明園的綺春園,一位小皇子出生了。
三天之后,這一消息以“六百里加緊”的速度傳到了承德以北二百里的木蘭圍場。五十歲的乾隆皇帝一身戎裝,駐馬聽完他的第十五個兒子出生的報告之后,并沒有顯示出格外欣喜的表情,簡單幾句問答,然后揮退報喜的兵部專差,又策馬投入到緊張的圍獵活動中去……
幾天后,乾隆皇帝給這位小皇子賜名永琰。
那十年頻繁為皇帝生育子女的令妃,不過是和乾隆聚少離多的獨(dú)守宮闈者而已。
清朝早夭的皇子本無追封厚葬,乾隆對令妃早夭的皇十四子永璐 (1757年-1760年),皇十六子 (1763年-1765年)之死都是淡然處之,相比順治把寵妃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追封親王,雍正把自己心愛的皇八子喪禮按照親王例辦理,乾隆把自己愛子永璉追封為太子,不知道令妃看著乾隆對自己的兒子淡然處之會有怎樣的不甘與哀愁。
令妃所生的皇十七子慶僖親王永璘 (1766年-1820年),據(jù)《嘯亭雜錄》所載:“貌豐頎黧色,不甚讀書,喜音樂,好游嬉。少時嘗微服出游,間為狹巷之樂,純皇帝深惡之。”作為老來子兼最小的兒子,還被作乾隆厭惡,可見令妃本人壓根沒為子女帶來任何福利。永璘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假使皇帝多如雨點(diǎn),也不能滴我的頭上,惟求諸位弟兄可憐,把和珅的宅第贈給我居住,我就知足了”后來嘉慶皇帝登基后還真把和珅的宅第送給了這位弟弟!他為一個皇子還垂涎外臣的財產(chǎn)……可見乾隆對這兒子還不如寵臣。馬嘎爾尼訪華錄中作者就以犀利的目光看出 “乾隆皇帝對自己兒子的愛護(hù),遠(yuǎn)不如對和珅的寵幸?!?br>皇十五子永琰,作為乾隆的儲君人選,乾隆對他還是不放心,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密立十五子永琰為太子,這年冬至,乾隆舉行祀天大典,在南郊天壇,皇帝仰望烏云密布的蒼穹,默默禱告。請老天爺再幫他把把關(guān),看看永琰是不是塊當(dāng)皇帝的料,如果是,就請保佑永琰;否則,讓他短命而終??傊孀诘慕缴琊?,國家的前途命運(yùn)至關(guān)重要,為此,顧不上父子之情了。乾隆帝如此禱告,可見他對立永琰信心不足,而且,用這樣惡毒的語言加在兒子頭上,在十分迷信的當(dāng)時,實(shí)屬罕見,由此也可見他立永琰為太子的無奈。
不僅如此,乾隆還打算放棄永琰,考慮立自己喜愛已久的庶孫綿恩為皇儲,《嘯亭雜錄》言:定恭王綿恩,定安親王次子也。貌頎秀,猿臂,善射,束馬喬捷如飛。舉止詳贍,趨蹌有節(jié),幼頗健亻,純皇帝愛之,幾奪儲位。
你看,令妃生育了那么多子女,都沒寵愛記載,而綿恩卻被記載了皇帝寵愛,而且差一點(diǎn)奪走皇位,倘若綿恩是乾隆的兒子,那令妃生育這么多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在乾隆繼后死后,乾隆本可封令妃為皇后,也可以冊封她為攝六宮事皇貴妃統(tǒng)領(lǐng)后宮,可是乾隆仍拒絕此類做法,他把皇后的位子空虛三十年,就是不把這枚桂冠給令妃。
在清朝,只有兩個女人被封為攝六宮事的皇貴妃:那拉皇后和孝全皇后。 攝六宮事皇貴妃是高于皇貴妃的存在,基本上除了沒皇后名分,禮儀上和皇后很接近,比如冊封禮儀如皇后,頒詔天下,所有妃子要向她跪拜,遇三大節(jié)。及慶賀大典。三品以上大臣官員、進(jìn)箋慶賀,過生日禮儀同皇后。
既然乾隆那么寵愛令妃,為什么不能給他封一個攝六宮皇貴妃的名分呢。
與名分尷尬的境遇比,令妃死前的待遇更是讓人齒寒?!肚鍟洹份d:凡皇貴妃喪禮,疾革自大內(nèi)移至吉安所。即清代宮眷臨死前會被趕出皇宮直接等死,方便出殯入殮,永璜死的時候,乾隆比較內(nèi)疚震撼,說“至彌留之際。遷移外所。以便殯殮。雖屬內(nèi)廷向例。但當(dāng)沉綿疾亟令其遠(yuǎn)遷。朕心實(shí)有所不忍”。令妃死時并非在皇宮治喪而是直接在吉安所,說明她在彌留之際直接送往吉安所??墒强辞宄渌脤櫤箦首庸鞯那闆r,董鄂妃死于承乾宮,孝懿皇后死于承乾宮,永璉死于永壽宮,乾隆但凡多留念也不會把快死的“寵”妃遷出內(nèi)廷。
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宣布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已死二十余年的令妃終于盼到了皇后的名分,可是乾隆卻在追封典禮上下了如此耐心尋味的上諭:
孝儀皇后神牌。升祔奉先殿。前期告祭天、地、太廟一事。亦未免失當(dāng)。孝儀皇后、乃朕因系嗣皇帝生母。恩旨冊贈。止應(yīng)于奉先殿祭告。若因此而舉行天地廟祀大典。轉(zhuǎn)鄰于瀆。已著不必舉行。后世子孫。
乾隆對令妃,生前不給皇后名分或者攝六宮皇貴妃名分也就罷了,追封皇后還要來一句她不配當(dāng)皇后,只是嗣皇帝生母而已,并非繼后。祭告太廟是褻瀆了蒼天。
不知道令妃泉下有知乾隆這番冷酷無情的話,會作何感想。
魏佳氏心地善良,容顏秀美,乾隆皇帝很喜愛她,并不像某些影視劇里所形容的陰狠歹毒。
歷史上真實(shí)的令妃,原名魏佳氏,她的父親是內(nèi)務(wù)府管領(lǐng),屬于正黃旗漢軍包衣,不但劃分為奴才的等級,還是當(dāng)時被視為要低旗人一等的漢人血統(tǒng)。
乾隆十三年,晉封令嬪為令妃,距離她晉封為嬪僅僅過了三年;乾隆二十四年,晉封令妃為令貴妃;乾隆三十年,晉封為皇貴妃。
擴(kuò)展資料:
令妃生平:
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初九,魏佳氏出生,她比乾隆帝小十六歲。
乾隆十年(1745年)正月二十三日,魏貴人詔封為嬪;十一月十七日,行令嬪冊封禮。
乾隆十三年(1748年)五月,晉封令嬪為令妃,此時距離她晉封為嬪時隔僅三年;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五日,行令妃冊封禮。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令妃隨駕南巡。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一月二十日,晉封令妃為令貴妃;十二月十七日,行令貴妃冊封禮。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令貴妃于圓明園的天地一家春生下乾隆帝皇十五子永琰。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令貴妃隨駕南巡。
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十五,令貴妃隨駕南巡;五月初十日,晉封為皇貴妃;六月十一日,行皇貴妃冊封禮。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皇貴妃所生兒子皇十五子永琰被立為皇儲,此時永琰年僅十三歲,乾隆帝按照雍正時定下的規(guī)矩,將永琰的名字寫在詔書上,密封之后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的匾額后面。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薨,年四十九歲;二月十一日冊謚令懿皇貴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皇貴妃金棺奉安裕陵。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颙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之母令懿皇貴妃魏佳氏為孝儀皇后。經(jīng)嘉慶、道光兩朝加謚。謚號全稱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純皇后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孝儀純皇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40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