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英布投劉邦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對于項羽最后的失敗,應該說是眾叛親離,自己分封的諸侯王最后卻反過來打他,使他最終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很多人總結項羽是用人不當,韓信曾經評價項羽,不能放手任用賢將,表面上看起來很仁愛,與自己出生入死的將士在有病的時候,會把自己的食物分給他們,把將士感動的一塌糊涂,但是在將士立功后,卻不舍得封賞,韓信諷刺項羽是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平了,卻不愿意拿出來,這就是婦人之仁。
對于英布來說,項羽應該還是很大方的,在項羽推翻秦朝后,大封天下,英布是項羽少數(shù)封的幾個王之一,為何最后還會背叛項羽呢?
英布原本就是一個混混,因為犯法還被處于黥刑,秦朝律法雖然嚴苛,但是也不輕易給人上刑,可見英布早年也不是省油的燈,被受刑后,英布還沾沾自喜,因為曾有人給他看相說,受刑之后就會稱王,英布因此也被稱為黥布。
英布的這種招搖的做法,其實就是表達對秦朝當局的不滿,果然,陳勝起義后,英布就去煽動當時的縣令一塊造反,后來輾轉投靠了項梁。
由于英布驍勇善戰(zhàn),每次打仗的時候都是沖鋒在前,因此受到重用;項梁死后,項羽繼承了項梁的部隊,英布就跟項羽混,在項羽的成名之戰(zhàn)破釜沉舟戰(zhàn)役中,英布就追隨項羽,殺了宋義,擊敗秦軍,活埋了章邯部下二十多萬人。
公元前206年項羽分封諸侯的時候,以軍功封英布為九江王,統(tǒng)治兩個郡。
我們再來回到前面韓信對項羽的評價,從英布的身上可以看出還是存在問題的,這個問題就是,項羽不是對任何人都很好,也不是舍不得官印給所有人,項羽所呵護的都是他的將士,而封賞的也都是他的將士,項羽作為一名將軍,始終是將自己的將士放在第一位的。
但是,這里面就有一個缺點,項羽不重視文人,不重視思想教育,比如他原來很信任謀士范增,最后卻將他攆走,正是這樣的表現(xiàn),很多人評價范增臉皮薄,項羽說他一頓就走了,其實也是因為項羽太不爭氣,成天跟將士們滾打在一起。
其實,中國古代的武將,大多數(shù)都是沒有什么文化的,光靠著當初拎著把菜刀跟人火拼,入行早,再幸運一點沒有成為炮灰,最后成了領導眼中的可用之才,除了打仗一無是處,項羽將他們分封為諸侯王后,自然就跟項羽兩條心了。
在秦末漢初的時候,你去跟武將講仁義禮智,去講忠義廉恥,會被認為是傻子的,大多數(shù)脫離項羽的諸侯王都開始反叛,最先背叛項羽的是齊王田榮,項羽必然要去討伐,但是自己去攻打的話有點費勁,這個時候自然要鐵桿英布出馬了,結果英布卻托病不出,只派遣幾千人隨著項羽去打仗。
后來在彭城之戰(zhàn)的時候,項羽被劉邦重兵包圍,正是需要英布的時候,英布再次裝病不出,項羽自然十分震怒,要是放在以前肯定滅了英布,但是考慮到當時復雜的局面也就顧不上英布了。
但是對于英布,項羽卻不再信任,經常派人前去責備,搞得英布也很擔心項羽來打他,本來英布是項羽的鐵桿,結果卻搞出這個局面,再次說明項羽用人不行。
其實,即使如此,英布與項羽也只是小矛盾,雙方互相給一個臺階也都下了,畢竟都是一個體系出來的。
然而劉邦卻趁機派隨何去游說英布,讓英布加入他們,一起去攻打項羽,大多數(shù)人都會合計,英布只要不是傻子,怎么會背叛項羽而投靠劉邦呢?
其實,這還是怨項羽,在與劉邦僵持的節(jié)骨眼上,自然是需要拉攏英布了,不能因為以前是自己的部下就不重視,恰恰如此更應該重視。
當時劉邦與項羽幾乎是同時派遣了說客說服其他中立的諸侯,其中自然有英布、韓信之流,但是項羽卻無一成功,原因自然是派的人不行,給出的條件不夠優(yōu)厚,當時劉邦為了調動韓信南下,韓信坐地起價要求當一個“假齊王”,當時劉邦也很生氣,干脆就說,當什么假齊王,直接就封一個真齊王好了。
對于英布也是如此,劉邦給開出的價碼很高,意思就是以后革命成功就封你為淮南王,很多人說英布腦子不好使,九江王也是王,淮南王也是王,為何要跟劉邦混呢?
其實九江王轄區(qū)只有九江和廬江兩郡,而淮南王是包括九江、廬江、衡山、豫章等郡,地盤比原來大得多了,以致后來英布造反敢于劉邦正面磕而不落下風。
當然,英布作為項羽手下最能打的將領,打仗自然是好手,項羽應該把他帶在身邊,而不是外放出去,一旦外放就不受控制。由于不擅于玩權謀,最后自然被劉邦拉攏了過去,而背叛項羽。
當然,英布下場也不可謂不慘淡,在劉邦連續(xù)搞掉韓信和彭越后,最終逼得英布不得不反,論劉邦與呂雉的厚黑,一般人很難企及。
在歷史上有?漢初三杰?之說,分別是蕭何、張良和韓信,這是當年劉邦所說的??墒莿钸€有一句話沒有說,那就是在漢朝建立的時候,他有著三個心腹大患,那就是韓信、彭越和英布。這三人都以驍勇善戰(zhàn)聞名,而且在漢初都被劉邦封王。不過,沒有等劉邦死去,劉邦就將他們一個個殺死免除了自己的心腹大患。
跟韓信、彭越這兩個俯首就死的人不同,英布則起兵造反,跟劉邦打了一仗。在這一仗中,劉邦雖然擊敗殺死了英布,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連自己也受了重傷,后來,劉邦也正是因為這次受傷而死??梢哉f,英布間接的為韓信、彭越和自己報了仇。
在這場戰(zhàn)爭中,劉邦和英布對陣。劉邦質問英布,你為什么要造反?英布充滿諷刺的回答說,我想當皇帝了。劉邦聽到英布對自己的譏諷,不禁怒不可遏,他不顧自己的皇帝身份,對英布破口大罵。
英布這樣一個桀驁不馴的人,當然不會把劉邦看在眼里。因為有一個在他眼里,認為比劉邦還要強的人,他依然背叛了他,那個人就是西楚霸王項羽。
當年,在秦末戰(zhàn)爭期間,英布作為項羽的部下,一直擔任著先鋒。在所有的戰(zhàn)役中,英布都戰(zhàn)斗在最前線,屢立戰(zhàn)功。在秦朝滅亡后,項羽分封諸侯的時候,專門分封英布為九江王,作為掩護西楚的長江上游的屏障??墒?,英布在楚漢戰(zhàn)爭中,還是背叛了項羽,投靠了劉邦。那么,項羽待英布不薄,為什么英布還要背叛項羽呢?
這主要還是因為英布的野心所導致的。英布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他在巨鹿之戰(zhàn)中,以少擊眾,作為先鋒背水一戰(zhàn),打敗秦軍主力就證明了這一點。但是,在他的能力的背后,是一顆燃燒著的野心。他在年輕的時候,就有人給他看相,說他?當刑而王?。后來英布犯法,被判黥刑。英布在受刑后,反而樂著說,自己已經受刑了,就看能不能當王了。
英布在項羽手下,不但作為先鋒,為項羽沖鋒陷陣。還為項羽做了很多難辦的事情。比如坑殺投降的二十萬秦軍,殺害義帝等等。在這些方面,項羽封英布為王并不為過。
但是,項羽并不了解英布的野心,他以為自己能夠壓制使用英布一輩子。可是,項羽不明白的就是,當初張良阻止劉邦封六國后人的道理。當年劉邦想要封六國的后人為王,想要為項羽多樹敵人。張良阻止劉邦說,這樣做,只會削弱自己的力量,分散自己的勢力,為他人做嫁衣裳。劉邦聽從張良的勸阻,趕快把剛刻了六王的王印銷毀。
項羽分封英布也是一樣。英布本身就不是項羽的部下,他投入楚軍的時候,主將是項梁。他和項羽是平起平坐的。在項羽殺了宋義,奪取全軍的指揮權后,英布才從屬于項羽。而項羽分封諸侯,自己也不過是西楚霸王,英布是九江王。所以,英布自認為和項羽都是王,沒有必要聽從項羽的指揮。所以,英布在楚漢戰(zhàn)爭中,對項羽的命令陽奉陰違,不予理會。
正如當時去策反英布的漢朝的使者隨何說的,你如果真的向著楚國,就該親自率領傾國之兵,作為項羽的先鋒為之效力。到今天,你對項羽的命令敷衍了事,這不應該是下屬的作為。你這是用空洞的口號來幫助楚國,還想依靠楚國的威勢來自重。這肯定是不能長久的。如果你能夠投靠劉邦,劉邦一定會保證你的封地不動。
正是保證英布的封地這句話打動了英布,使得英布決定投靠劉邦。而項羽則缺乏劉邦的政治手腕,他不是探究英布的心理,對他進行安撫。而是多次派使者去指責英布,加深了英布的恐懼。終于在項羽一次次的對英布的譴責中,英布背叛了項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40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