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秦國人才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在曾經(jīng)各自稱雄一方的戰(zhàn)國七雄中,秦國不僅沒有值得夸耀的悠久歷史,甚至長期處于被鄙視的境地。較周初(前11世紀)便封邦建國的齊國、燕國,以及韓、趙、魏三國的前身——晉國,秦的立國晚了整整三個多世紀。公元前9世紀末,秦族的首領(lǐng)非子因擅長養(yǎng)馬,被周孝王封為附庸,封于今甘肅東南渭河上游一帶的“秦”(今甘肅張家川東)。秦國自開國以來一直是貧窮落后的局面,到秦孝公時立志改革變法強秦,秦孝公是秦國歷史上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國君,親自下了《求賢令》招攬人才,秦國的強大正是從這里開始的。那么我們今天來清點一下自秦孝公以來六國去往秦國的一些人才。
1、商鞅
公元前362年,秦獻公去世,二十一歲的孝公即位。據(jù)史載,當時的秦國,“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這位志向遠大的年輕君主,立誓要實現(xiàn)父親獻公“復(fù)穆公之故地”的理想,奪回河西之地,改變“諸侯卑秦”的局面。然而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秦孝公迫切需要一位具有遠見卓識并富有執(zhí)行力的能臣。于是,即位伊始,他就頒布了一道求賢令:“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币晃簧碓谖簢那嗄?,聞聽此令,怦然心動。他就是商鞅。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法家的代表性人物,戰(zhàn)國時期衛(wèi)國人,故后世也稱之為衛(wèi)鞅,因變法及河西之戰(zhàn)有功獲封商地,所以也稱為商鞅。早年商鞅投靠魏國,因魏國不用后投秦,在秦國獲得秦孝公大力支持主導變法,史稱“商鞅變法”,商鞅變法使秦國迅速崛起,實力大增,幫助秦國取得河西之戰(zhàn)大勝。因變法得罪了秦國的士大夫階層于秦惠文王繼位后被車裂。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yè)?!惫?221年,在商鞅變法一百三十八年之后,憑借商鞅所創(chuàng)制的秦法,依靠商鞅培育的強大秦軍,秦始皇完成了蕩平諸侯、統(tǒng)一中國的偉大事業(yè)。
2、張儀
張儀,張子,魏國人,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師從鬼谷子,張儀為秦國提出了著名的連橫之策。秦惠文王拜張儀為相,幫助秦國游說列國,以連橫破合縱,為秦國之后的東出奠定了基礎(chǔ),進一步增強了秦國國力,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繼位,因秦武王不喜歡張儀,張儀離開秦國到魏國為相,一年后就去世了。
3、公孫衍
公孫衍,魏之陰晉人,名衍,號犀首。十分擅長辯論,時人稱犀首,到了后來大家都叫他犀首,以致于忘了他本來的名字,他在秦惠文王5年來到秦國,被惠文王拜為大良造(大良造在秦國一般都不輕易給人),幫助秦國完全占領(lǐng)了河西之地,與魏國一戰(zhàn)斬首8萬,魏國從此一蹶不振。之后公孫衍離開秦國,來到六國主張合縱破秦。魏惠王后元十二年(前323)秦相張儀與齊、楚大臣在契桑(今江蘇沛縣西南)相會,拉攏齊、楚,推行連橫之策。公孫衍同時發(fā)起燕、趙、中山、韓、魏“五國相王”,推行合縱抗秦之策,與之相抗。次年魏為秦所迫,接受連黃之策,用張儀為相。,就是在秦國遇到了他的對手——張儀。一個旗鼓相當?shù)霓q手,又一個優(yōu)秀的縱橫家,他們都學習縱橫之術(shù),不同的是,公孫衍是合縱的代表人物,而張儀是縱橫家的代表人物,而更大的差別在于,張儀靠著自己出色的口才,以欺騙的方式,拆解了六國的合縱之勢,導致六國聯(lián)盟的瓦解,而公孫衍的一生曾經(jīng)兩次主張合縱,但是都均告失敗。他們在政治的舞臺上針鋒相對,在政治上和私人關(guān)系上都是對手??上?,最后公孫衍還是敗在了張儀手里。
5、范睢
范睢,魏國人,著名的政治家、謀略家,秦昭襄王執(zhí)政后期被拜為相,因封地在應(yīng)城,史稱應(yīng)候。在秦國,范雎可以說是一個十分了不得的人物,他以魏國罪臣的身份投奔秦國,沒有任何身份背景的他,憑借自己的智慧得到了秦昭王的器重,從無任何官職,到客卿,再到秦國丞相。不過,歷史上對范雎的評價卻褒貶不一,即使他有很多的功勞在身,有很好的謀略,但是他的人品和性格卻不是很招人喜歡。早年在魏國不得志,差點被魏國國相打死,后在張安平的幫助下來到秦國化名張祿。在經(jīng)過多方努力下見到秦昭襄王,提出了著名的“遠交近攻”策略,首先幫助秦昭襄王清除了宣太后、魏冉、以及其他的貴族,之后的長平之戰(zhàn)更是用反間計大破趙國,從此趙國再也沒有能和秦國對抗的實力。成語“睚眥必報”就是出于范睢,具體不贅述。
6、李斯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他出身于下層,年輕時做過管理文書的小官。李斯進取心強,政治上也很有抱負。有一次,他看見廁所里的老鼠吃的是糞便,又時常受到人和狗的驚擾。而谷倉里的老鼠,吃的是糧食,住的是寬敞的庫房,不會遇到人和狗的恫嚇。“倉鼠”和“廁鼠”所處的不同生活環(huán)境,使李斯聯(lián)想到,人的尊卑貴賤也完全是由不同的社會地位決定的。于是他就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shù)。后來,李斯在他國不得志來到秦國拜于呂不韋名下,幫助秦王滅諸侯。剛到秦國不見因為韓國間諜?quán)崌虿铧c被趕出秦國,李斯憑借一千古名篇《諫逐客書》讓秦王嬴政改變了主意,之后官拜廷尉,幫助秦王滅六國。秦始皇死后李斯和趙高合謀偽造遺詔立公子胡亥為帝。之后李斯被趙高陷害腰斬于市,夷三族。
7、呂不韋
呂不韋(公元前292年—公元前235年),商人、政治家,衛(wèi)國人。因幫助異人取得秦國王位被拜為秦國國相,主持編纂了天下聞名的《呂氏春秋》,嬴政繼位時甚至稱之為“仲父”,權(quán)傾天下。后被秦王嬴政賜死。呂不韋短短幾十年的人生過得是相當?shù)木?,他最初是個商人卻沒有想到自己做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還成為一名相當有名氣的成功企業(yè)家;他后來賭注似的試水政治,又沒想到這次高風險的投資換來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quán)力和地位。不管在政壇還是在商圈,呂不韋都能夠如魚得水,膽識、精明、伶俐他具備了成功的政治家和商人所具有的品質(zhì)。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44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