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親公主都是“冒牌”的,就不怕被發(fā)現(xiàn)嗎?
一般并不會害怕被發(fā)現(xiàn),因為就算被發(fā)現(xiàn),也并不會因為真假公主而直接造成兩國爭論,當時的唐朝有著強盛的國力,很多的官方為了能夠有機會和大唐和親,為了能夠有效促進兩國的友好,一般就算合情的不是真正的公主,也照樣會選擇接受。
朝代只要能夠繁榮昌盛,就不需要擔心別人有任何的想法也不需要看別人的臉色,皇帝其實就是抓住了這一點,就算送過去的公主僅僅只是一個冒牌貨,就算不服氣也只能夠選擇忍下這一口氣,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個現(xiàn)實。誰也不愿意把自己從小在自己身邊長大的女兒送到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嫁給一個完全不認識的男子,而且很有可能就會成為犧牲品,成為出氣筒。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都會選擇送一個冒牌貨,就是可能擔心會回到這一次的和親,但是還是會選擇冒險一試。古代的女子大部分都不會經常性的外出,所以就算去換掉一個也不會有人知道,就算知道也不會有人敢說出來。其實這件事情的另外一方面也能夠讓大家知道身份是非常重要的,這些身份比較高貴的公主,自然就可以直接逃脫一劫,而這些被替換的女子就算有一些不允許也并不會反抗。
這其實就是社會的黑暗,也同樣是人性,我們也會知道古代過去和親的女子全部都是為了鞏固國家政權,要知道政治的意義很明顯要超過于公主的幸福。也有一些和親的公主,可能就會嫁給別人,成為妻妾,成為小老婆,這是因為自己所在的國家并不是特別的強大,因此最終也只能夠任人宰割,就算最終被虐待兒子,也并不會有任何的人為他伸張正義。
既然有一些皇帝并不舍得自己的女兒,然后送去和親,但是在這個歷史上真的有很多的公主,全部都是因為和親而死,比如說王昭君。王昭君在來到他鄉(xiāng)異國之后真的是飽受折磨,為了能夠擺脫委屈就選擇服毒自盡,那個時候才只有33歲。
轉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載古代“和親”的“冒牌”公主,真的不怕被發(fā)現(xiàn)嗎
在古代的時候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的,自由戀愛少之又少。尤其是在一些帝王家庭,會把自己的女兒遠嫁到別國去。這樣兩個國家可以共同發(fā)展,也可以和平發(fā)展。帝王家族主要想的是自己的國家,其次才是兒女私情。但這個時候一些公主就淪落為犧牲品,如果遇到好的君王,自己的命運會好一些,反正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其實這在古代時候稱為和親,但是很多公主都不愿意去。有些公主因為需要和親,甚至自殺。在宮廷內很多妃子都害怕自己的女兒會被遠嫁他國。其實嫁到哪里都是過日子,為什么要如此的害怕呢。現(xiàn)代人無法理解古代人的思想,所以我們只能翻閱資料。當看到事實的真相時,的的確確有些震驚。
在清朝的時候有一個公主叫顧倫,當時康熙非常喜歡這個女兒。這個女兒古靈精怪,并且長相也出眾人特別的聰明,康熙有的時候想把自己的皇位傳給這個女兒,只可惜當時女孩是不可以繼承皇位的。不過當時因為朝廷上的政治,康熙不得已才把固倫公主嫁給了蒙古族。
君主的頭腦不簡單,后來都是選送假的的公主去和親。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同時也是一個父親,女兒遠嫁,甚至不知道以后的生活會如何,君主們最后只能出此下策。只要自己的女兒能夠留在自己的身邊就好。雖然給人的感覺很自私,但正是這樣卻體現(xiàn)出對女兒的愛。
古時中原王朝為了與其他國家和平相處,都會將公主嫁過去,以和親來換取兩方的安穩(wěn)。一般來說,都是強盛的國家將女兒嫁到弱小之國去。這么說豈不是強盛之國吃虧了?
當然不是,公主嫁過去并不是當奴隸,而是去享福的,更何況她的孩子以后是有繼承王位權利的。不過,很多時候,帝王們都不舍得將自己的親生女兒嫁過去,所以都是用“假公主”和親。
那這假公主是怎么來的呢?就是皇帝的養(yǎng)女或者是臨時認的義女,充當“真公主”。兩國皇室和親乃是重大之事,用這種欺瞞的手段不怕被對方發(fā)現(xiàn)嗎?
在唐朝的時候,用“假公主”來和親是十分盛行的。大唐存在了三百多年,期間出了二十一位和親公主。然而,有二十位都是“假公主”,就連非常有名的文成公主也不是唐太宗親生的女兒。
畢竟皇帝也是有血有肉的,舍不得將親生女兒嫁到偏遠的苦寒之地,而且多年無法見上一面。所以就衍生出了“假公主”代替的手段。
眾所周知,世人最痛恨的就是弄虛作假,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也是如此,對假冒偽劣產品的打擊力度非常大。更何況還是娶了一個“假公主”。
“假公主”的身份可以欺瞞一時,無法欺瞞一世,總會有露餡的時候。一旦對方知道實情的話,能善罷甘休嗎?難道就不會引起進一步的沖突,甚至爆發(fā)為戰(zhàn)爭?
但是,我們通過觀察唐朝的歷史,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就是這么多“假公主”嫁過去之后都沒有出現(xiàn)什么問題。難道真就沒有發(fā)現(xiàn)“假公主”的身份嗎?
小編認為不大可能,這么多個和親國家,肯定會有知情者,只是不愿意發(fā)聲罷了。那為何不愿張揚呢?
首先,娶到的公主說她假吧又說不過去,只能說不是大唐皇帝親生的。
但是這個理由是站不住腳的,為何?和親,是將大唐公主給嫁過去,并沒有明文規(guī)定是將皇帝的親生女兒給嫁過去。
至于口中的“假公主”,也是皇帝認定了的,是認為了義女,也就有了“公主”的身份,而且在待遇上面與皇帝的親生女兒并沒多大區(qū)別。
既然皇帝都發(fā)話說這是我女兒了,誰還敢不從呢?所以說,沒有哪個和親的國王敢質問大唐皇帝這個問題,不然失禮的不是對方,反倒是自己。既然如此,又何必去自找麻煩事呢?
所以說,只要是皇帝欽定的公主就行了,至于是否是皇帝的親生女兒,真的不重要。
在古代,皇帝親生之女從小就被嬌生慣養(yǎng),脾氣可能有些大,只要稍有不滿便會大發(fā)雷霆。所以古代男子當上駙馬雖然有著無限的榮耀,同時自身也是有著一定壓力的。
公主出生于皇室,自然打罵不得,不然到皇帝面前告一狀那麻煩可就大了。所以駙馬爺們通常只能忍著,只能遷就。
當然,唐朝的時候也出過狂躁的駙馬爺,動手教訓了金枝玉葉的公主,最后自然是惹上了很大的麻煩。
所以,那些藩屬國的國王也是這樣的心態(tài),若是真娶了皇帝愛女,自然是要好生呵護著,一旦有些差池惹惱了公主可能就要倒大霉了。
藩屬國通常離中原王朝較遠,公主嫁過去很可能會水土不服,一不適應便會由著性子大鬧起來,這是一件麻煩事。不僅中原百姓會以此為笑柄,還可能會遭來中原王朝的呵斥,說是怠慢了公主。
所以說,藩屬國王自然更喜歡那些“假公主”,原先是宗室貴族之女,后因和親而被破例升為公主。這些宗室女也知道自己的身份,不會太放肆,怕會惹來麻煩,多會選擇順從。
所以這樣的“假公主”還真是藩屬國王們想要娶到的,而且作為中原王朝的駙馬,也是威風凜凜的。
另外,和親在古時候更多的是流于一種形式,是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沒有人會在意太多,只要雙方態(tài)度達成一致便可以了。
其實,藩屬國的國王娶到中原王朝的公主并沒有什么榮耀感。史書上說那些藩屬國國王多開心多幸福,這并不見得是真的。
畢竟,史書多是由中原王朝所記,自然要吹捧本王朝,所以那些思想都是古人強加上去的。
舉一個例子,一個人就算出生于一個弱小之國,也會有家國情懷,會認可自己的國家。外國雖然好,但不是自己的國家,沒什么好稀罕的。
那些藩屬國與中原王朝和親,不是看重這份“駙馬”的榮耀,而是另有目的的。
第一點自然就是要緩和兩國的關系了,打了敗仗后如果直接投降,勢必會遭來它國恥笑。若是以“和親”為說辭,那就不一樣了,不是我認輸了,只是現(xiàn)在我們攀上了親戚關系,沒必要再打下去了。
第二點就是這娶過來的公主相當于“人質”,若是中原王朝翻臉的話,也還會有一個顧忌,顧忌公主的安危。這公主雖然是“假”的,但是中原王朝也不能完全忽視她的存在。
畢竟已經是皇帝所認的女兒了,如果完全不管不顧,那就會遭到天下人的質疑。帝王冷血如此,又怎會善待天下黎民?
第三點是和親之后,雙方就建起了宗藩關系。在這層關系之上,藩屬國便可名正言順的向宗主國索要封賞,不用侵略就能獲得豐厚的物質,豈不是美哉?
既然目的已經達到了,誰還會在意娶到的公主“是真是假”呢?已經完全不在考慮的范圍內了。
確實唐朝和親中只有三個是真正的唐朝公主,其他全是宗室的子女并不是君主親生女。至于這種原因目前學術上主流的都認為有以下可能:
一方面, 唐朝初期的“貞觀之治”算的上是我們中國歷史上比較強盛的時期,正所謂明主賢臣八方來朝,邊疆無戰(zhàn)事,小國皆稱臣。唐朝初期打敗了周圍東突厥等反對勢力,導致周圍像吐蕃這樣的一些國家心生恐懼,李世民為了安撫這些小國,顯示自己的友好,就安排了一些和親政策??赡膫€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親女兒母親必定舍不得下嫁。
于是就找了一些比較優(yōu)秀的皇室宗親或者外戚封做公主下嫁給邊疆的少數(shù)民族。比如東光公主,是駙馬都尉韋捷與新平公主的女兒,嫁給了可汗饒樂郡王李魯蘇。而燕軍公主是慕容嘉賓與余姚縣主女兒,嫁給了契丹松漠郡王郁干。
另一方面,這些少數(shù)民族和唐朝皇帝其實“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這些小國本身就以和唐朝結親而爭得國家間的政治地位。能得到聯(lián)姻已經是周邊國家中最高的待遇,更重要的是還能獲得唐朝的政治、軍事乃至文化上的輸出支持。其國家間的深遠意義遠大于公主是否正統(tǒng)。索性就算知道也順水推舟,雙贏的事情不拘小節(ji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4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古人打完井后,為什么要扔兩只烏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