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明朝開國五虎上將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能夠建立大明王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其手下能征善戰(zhàn)的名將眾多,如徐達(dá)、常遇春等人。并且這些名將在南征北戰(zhàn),東征西討中立下了赫赫功勛,如果單獨將其中一位列出來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那也是不世出的將才。后世之人就喜歡給名將排序,來看看后人評述的明朝開國五虎上將吧。
第五位:馮勝,定遠(yuǎn)(今安徽定遠(yuǎn))人,喜讀書,通兵法。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馮勝為大將軍,與傅友德、藍(lán)玉等率兵二十萬遠(yuǎn)征遼東,降伏納哈出,肅清元朝在遼東的勢力。因累積軍功而受封宋國公,“詔列勛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藍(lán)玉案發(fā),越二年,以藍(lán)黨被賜死。其親戚向朱元璋控告馮勝私埋兵器。因小罪與傅友德、王弼等同為朱元璋所處死,死前在家宴中毒死全部女眷。
第四位:傅友德,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元末參加劉福通義軍,后率部歸朱元璋,從偏裨升為大將。至正二十七年從徐達(dá)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戰(zhàn)七勝而平定甘肅,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連敗元軍,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帥職,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大勝元軍,后與湯和分南北兩路取四川,以主帥之職攻取貴州、平定云南。以功封潁國公,封太子太師,后坐事賜死。崇禎十七年(1644年)追封麗江王,謚“武靖”。
第三位:徐達(dá),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人,元朝末年參加朱元璋義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敗陳友諒。二十七年(1367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jù)勢力。同年,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一起揮師,北伐中原,推翻元朝的統(tǒng)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滅亡元朝。以后,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余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為人謹(jǐn)慎,善于治軍,戎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洪武十八年(1385年)卒,追封中山王,謚號武寧,贈三世皆王爵。
第二位:常遇春,南直隸鳳陽府懷遠(yuǎn)縣(今安徽懷遠(yuǎn))人。元順帝至正十五年,歸附朱元璋,自請為前鋒,力戰(zhàn)克敵,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國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軍中,年僅四十,用宋太宗喪韓王趙普故事,追贈翊運(yùn)推誠宣德靖遠(yuǎn)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謚號忠武,配享太廟。
第一位:藍(lán)玉,定遠(yuǎn)(今屬安徽定遠(yuǎn)縣)人,常遇春的妻弟,有膽有謀,勇敢善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于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徹底肅清了北元對明朝的傾覆性威脅。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虜大將軍。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將軍、涼國公。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傳示各地。究其黨羽,牽連致死者達(dá)一萬五千余人,史稱“藍(lán)玉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47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