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康熙退位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康熙皇帝在晚年的時候,他的子女之中,發(fā)生了慘烈的“九子奪嫡”爭斗,這讓康熙皇帝心力憔悴??滴趸实廴ナ狼?。都一直沒有確定他的繼承人人選。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發(fā)出詔書,立雍正為皇帝(而且這個詔書,后世很多學(xué)者還認為,很可能是偽造的)。
(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的這個做法,也造成了雍正繼位以后,很不服眾。以至于康熙皇帝的兒子們大都反對雍正,甚至連雍正自己的兒子弘時也反對他爹,為老八胤禩打抱不平,對他爹說三道四。這讓雍正的執(zhí)政,顯得荊棘密布。
為了確?;饰坏耐溃赫坏貌粚λ男值軅冞M行殘酷打擊。連他自己的兒子弘時,他也把他驅(qū)逐出去,讓他兒子郁悶而終。
任何一個皇帝肯定都不愿意看到兒子們兄弟相殘的情況。康熙皇帝是聰明人,他應(yīng)該料到,他沒有及早傳位,肯定會在兒子之中造成這種悲劇。
要想避免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康熙皇帝在他干不動的時候,提前退休。先讓雍正(也可以是其他皇子)上臺,把兒子扶一程,給兒子樹立一些威信。如果是這樣的話,雍正(或者是其他兒子)的皇位就不會受到兄弟們的挑戰(zhàn),國家政權(quán)也非常穩(wěn)定了。
后來的乾隆皇帝,就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乾隆在他干滿60年的時候,就提前退位,把嘉慶扶上馬,送了他一程。這樣,嘉慶在當(dāng)皇帝以后,就沒有遇到任何兄弟不服他的情況。
那么,康熙皇帝當(dāng)初為什么不這樣做呢?
(胤礽畫像)
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得看看,“九子奪嫡”這件事是怎么發(fā)生的?
“九子奪嫡”之所以會發(fā)生。是因為康熙對他在很早的時候,立下的太子胤礽不滿,把胤礽給廢了。因為廢了太子,就沒太子了,因此,他的兒子們才會爭奪太子。
那么,康熙為什么對他的太子胤礽不滿意呢?《清史稿》上說到了很多胤礽的不是,比如胤礽性格乖張,胤礽經(jīng)常無緣無故打他周邊的人,胤礽對兄弟們態(tài)度惡劣,把他們呼來喝去等等。后來,又說康熙帶著胤礽外出的時候,胤礽半夜三更在康熙帳外往里窺視,似乎想對康熙不利。
《清史稿》說了很多這樣的事例,這些事例歸納起來,其實就是想表達一個意思,也就是胤礽試圖奪取他父親康熙的皇位,提早把他父親康熙逼下臺,他好自己當(dāng)皇帝。
其實,這里有一個讓我們很不理解的問題,胤礽已經(jīng)是太子了,只要康熙去世,他就是皇帝。也就是說,皇帝遲早是他的。既然皇帝遲早是他的,他用得著用武力奪位嗎?
(雍正畫像)
歷史上太子逼皇帝退位,自己提前當(dāng)皇帝的情況,其實是很少的。有人可能會說,;李世民不是逼李淵退位了嗎?不錯,李世民是逼李淵退位了,但那是因為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在相互殘殺后,李世民已經(jīng)到了一種騎虎難下的地步。如果他不逼李淵退位,那么他肯定就會受到清算。要么是李淵清算他,要么是李建成的黨羽們清算他??傊撕笏紝⒉坏冒矊?。為了活命,李世民不得不做出逼迫父親退位的舉動。
但是胤礽并沒有李世民這種騎虎難下的局面。所以,胤礽其實是不需要奪位的。《清史稿》上的解釋說,胤礽是覺得他當(dāng)太子的時間太長了,都當(dāng)40年了,康熙還堅挺地活著,這讓胤礽覺得自己沒有希望了。為了過一把皇帝癮,所以他才鋌而走險。
但是事實上,所謂胤礽奪位的說法,其實是非?;奶频?。我們知道,奪位是一件大事,必須是一個有步驟有組織的行動,而且還必須有軍隊強力支持。但是胤礽什么也沒做,他不過就是在康熙的帳外往里面看了看罷了。這也算奪位嗎?
而且,胤礽之所以晚上的時候,在康熙的帳外往里看。原因是因為白天的時候,康熙才批評了他。我認為,他當(dāng)時其實是想進去,給康熙解釋一下。但是最終他又沒有這個膽量,在那里猶豫不決。
由此可見,胤礽奪位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胤礽并沒有奪位,但康熙就已經(jīng)對他不滿,想把他拿下來。這說明什么?說明康熙對皇位實在太留戀了。他甚至容不得他的兒子們在心里想一想。
既然康熙對皇位如此留戀,他又怎么會提早禪位給雍正呢?
(參考資料:《清史稿》)
對于至高無上權(quán)利的向往本就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野心,處于皇家之中最大的向往就是皇位繼承了,只要一旦成為皇帝,那么隨之而來的就是權(quán)利和榮耀,因此就皇室家族之內(nèi)對權(quán)利的向往渴望造成眾多皇子為爭奪皇位而自相殘殺這并不是一件值得厚非的事情。
康熙本身就是一個極其注重個人能力的皇帝,他本人八歲就當(dāng)了皇帝。因此,在康熙看來想要成為一國之主個人能力就是必備的條件,因此各個皇子想要當(dāng)上皇帝,那么就必須在康熙面前有表現(xiàn)自我能力的機會,因此對于眾皇子來說只有互相之間爭著表現(xiàn)才能被康熙所看重,所以兄弟相爭很難避免。
太子沒有能力不被皇帝所看重,以至于后來太子被廢除后康熙一直沒有再立太子,皇位繼承人的不確定性也給各個皇子之間都有了平等競爭的可能性暗示,因此彼此之間的明爭暗奪是最直接的權(quán)利欲望表現(xiàn)。
康熙之所以沒有阻止兒子們爭奪儲君之位,就是因為康熙十分注重親情,并且不愿對兒子下狠手,同時康熙只想限制兒子們的權(quán)力,并沒有徹底杜絕兒子們爭奪儲君之位的念頭。
在提到中國古代歷史上奪儲之爭時,康熙的兒子們一定會被大家反復(fù)提及,因為九子奪嫡的歷史被很多影視作品翻拍過,這也使得大家對于康熙為什么沒有限制兒子爭奪儲君之位的事情,感到十分的疑惑。
九子奪嫡在中國歷史上都是非常出名的帝位之爭,小編認為,九子奪嫡是因為康熙的九個皇子都非常想要做君主,但這和康熙早不早退位沒有什么直接的關(guān)系,九子奪嫡以四阿哥、八阿哥、大阿哥為主力,其他幾個皇子也參與其中,分為不同的黨派,只看最后的帝王之位落于誰手。
一、九子奪嫡的局面,是歷史走向注定的其實,康熙繼位就是一個比較匆忙的事,康熙十歲就被祖母推上了帝位,那時候他還是一個孩子啊,什么都不懂,只能被鰲拜等人左右著做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順治帝突然出家,這也是誰也始料未及的事情,后來康熙逐漸得勢,他將鰲拜等大臣殺死,自己將權(quán)利奪了回來,所以,康熙一直對皇權(quán)還是有一種掌控欲的,所以后人就都傳言是因為康熙遲遲不退位,才造成了他突然在龍椅上逝世,但卻沒有把太子立的特別清楚,造成了九子奪嫡的場面。
二、九個皇子都想做君主,這是欲望的火焰在燃燒其實,讓九子奪嫡的不是因為康熙不早退位,而是因為康熙對幾個皇子都管的太嚴,讓他們覺得誰坐上了皇位,就再也不用努力用功了,這是一種嚴厲的父愛造成的結(jié)果,康熙一生吃了很多苦,無論是征剿準格爾,還是智斗鰲拜,他都是費盡心力的,所以康熙遲遲不退位,就是他壓根沒在幾個皇子中找到合適的傳位對象,康熙只是想培養(yǎng)出一個真正能繼承大統(tǒng)的人才出來。
但是,誰也沒想到康熙會死在龍椅上,他一生吃了很多苦,他不想自己一手管理出的大清王朝毀在他的不成器的兒子手里,但是最終,四阿哥也是雍正繼位,他果然非常殘酷,殺人不眨眼,雖然他做的都是對的事情,但是后人總是說雍正帝過于狠辣。
清朝的歷史中最出名的就是當(dāng)時的九子奪嫡,而這件事也被很多人作為一個比較好的題材拍成影視劇,當(dāng)時雍正王朝中康熙最終傳位給雍正,但是明顯有些倉促了,為什么不能提前安排雍正繼位而減少損失呢?
其實我們從現(xiàn)在的觀點看才發(fā)現(xiàn)當(dāng)時康熙真的是深謀遠慮的,因為如果很早的決定好冊立誰為最后的繼承者最終都會造成一個結(jié)局,那就是大家相互之間爭斗激烈,就像之前太子胤礽兩次被廢立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尤其是當(dāng)時有八阿哥和大阿哥等人相互之間內(nèi)斗,四阿哥當(dāng)時也在算計,所以不到最后一刻,不能下結(jié)論,因為一旦下了定論可能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人們會把繼承者變成第二個胤礽。
再者來說,其實康熙的布局從很早就開始了,雍正最終能取得勝利,關(guān)鍵的方式就在于用孤臣的方式獲得了康熙的欣賞,所以康熙很早就開始培養(yǎng)了雍正,康熙在平時也會對雍正進行言傳身教,告訴他應(yīng)該做哪些事情,所以從康熙內(nèi)心來說天秤是偏向于雍正的。
康熙還專門給雍正留了一個殺手锏,當(dāng)時決定京城局勢的有隆科多的勢力,還有京城外的步兵營。但康熙的宮廷侍衛(wèi)也是不可小覷,通過康熙駕崩以后,張廷玉出來暫時主持局面來看,這些宮廷侍衛(wèi)是聽命于張廷玉,這樣一來既保護了張廷玉,還使張廷玉關(guān)鍵時刻可以助雍正一臂之力。這是康熙早就安排好的一條路,所以對于臨終才讓雍正繼位并不是一件很倉促的事情,而是早有準備。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49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民間故事之-絕鑒
下一篇: 民間故事之-鴿蛋珠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