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劉禪的皇位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作為蜀漢丞相,從青年時代就追隨劉備南征北戰(zhàn),為其安邦定國出謀劃策,“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正是諸葛亮一生的真實寫照,在劉備去世之后,他任然堅定的奉行著“克復(fù)中原”的信念,輔佐少主劉禪,五次北伐、六出祁山,最終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在諸葛亮死后幾十年,蜀國并沒有滅亡,有人說后主劉禪是一個癡傻的皇帝,一旦離開諸葛亮就無法生存,但事實并非如此,劉禪能夠安然治理蜀國幾十年,必然有他的過人之處。
后主劉禪
蜀漢后主劉禪是昭烈皇帝劉備的長子,乳名阿斗。為劉備的正妻甘夫人所生,當年曹操的部隊在長坂坡大敗劉備,劉備充分發(fā)揮了“拋妻棄子”的渣男本色,率領(lǐng)著張飛和趙云等武將以及諸葛亮等謀士落荒而逃,留下劉禪母子險些被魏軍俘虜,幸而趙云及時返回,在長坂坡大戰(zhàn)魏軍,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奪回了少主劉禪和甘夫人。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劉備看到渾身是血的趙云抱著劉禪回來時,憤怒的把劉禪摔到了地上:“為此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耶?”所以有人戲說劉禪的癡傻是被父親摔出來的。
其實劉禪并不是一個傻子,他的頭腦比起晉惠帝司馬衷那樣真正癡呆的皇帝不知聰明了多少倍,起碼他不會向群臣提出“何不食肉糜”這樣愚蠢的問題。劉禪雖然看起來有些憨厚愚鈍,但是他有治國理政的本領(lǐng),只不過因為有劉備這樣白手起家的父親和諸葛亮這樣奇謀善斷的丞相,他的才能自然無法顯露,父親和丞相的光環(huán)一直籠罩著他,讓他始終無法真正掌權(quán)。但是劉禪為人非常謙虛,他時常向父親和丞相請教國事,在父親去世之后,他也把國家的大事小情都交給諸葛亮處理,“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
前期執(zhí)政生涯
劉禪十七歲繼位,改元建興,尊張飛的女兒為皇后,事事聽從輔政大臣諸葛亮的計策,在他執(zhí)政前期,國家的所有政事都是諸葛亮處理的,劉禪并沒有太大的作為。劉禪繼位后的第二年,諸葛亮率軍平定南方四郡,改益州為建寧郡,又將建寧、永昌合并為云南郡,基本上穩(wěn)定了蜀國的版圖,為劉禪能夠支撐蜀國幾十年奠定了基礎(chǔ)。之后諸葛亮又討伐孟獲、雍闿等蠻夷部落,平定周邊所有戰(zhàn)事后開始北伐中原。
但是北伐中原的計劃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順利,曹魏的軍隊不是蠻夷那樣的烏合之眾,諸葛亮六出祁山也沒有占到太大的便宜,因為曹魏有張郃、郭淮、曹休、曹真這樣的猛將,更有司馬懿這樣才智不輸諸葛亮的謀士,司馬懿能文能武,是和諸葛亮才能不相上下的治世之才。諸葛亮就這樣與司馬懿在數(shù)年的爭斗中耗盡了心血,最終到了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的地步,公元二百三十四年,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諸葛亮死前命令姜維、費祎、董允等人輔佐后主劉禪,至此劉禪開始了真正的執(zhí)政生涯。
后期執(zhí)政之路
諸葛亮臨死之前命令費祎、董允、蔣琬三人輔政,劉禪聽從了諸葛亮的安排,將這三人啟用。劉禪的治國才能從此開始顯露出來,他首先廢除了丞相制度,把權(quán)力收歸于自己手中,然后任命蔣琬為大司馬、費祎為大將軍,二人分別掌管行政和軍事,看似毫無聯(lián)系,實則互相監(jiān)督又互相制衡,權(quán)力始終掌握在劉禪手中,這樣的手段和謀略,絕對不是一個癡傻之人能夠想的出來的。而費祎、董允、蔣琬這三個人,就像諸葛亮所說的一樣:“此皆良實、志慮忠純”,他們?nèi)说慕M合成功穩(wěn)定了蜀漢的政局,讓劉禪能夠治理國家二十九年之久。
劉禪能夠統(tǒng)治蜀國長達二十九年,除了他自身具有一定才能和良臣輔佐之外,更與當時的國際局勢有關(guān)。曹魏的第一代皇帝曹丕去世后,其子曹叡繼位,此時正值諸葛亮北伐期間,曹叡運籌帷幄,派司馬懿前去應(yīng)戰(zhàn),經(jīng)過幾年的較量,司馬懿終于熬死了諸葛亮,諸葛亮死后,曹叡認為蜀國對于魏國的霸業(yè)應(yīng)該沒有什么影響,所以暫時沒有攻打蜀國的打算。曹叡還認為如果出兵伐蜀一定會引來東吳和遼東的夾擊,所以當務(wù)之急是平定遼東,保衛(wèi)北部邊境安定,對于蜀國,曹叡認為其不堪一擊,沒有大動兵戈的必要。
曹叡三十六歲就英年早逝,留下幼帝曹芳和一群野心勃勃的大臣,最終導(dǎo)致了高平陵政變,司馬氏盡奪曹魏政權(quán),魏國陷入內(nèi)亂之中。而此時的東吳情況也不容樂觀,東吳大帝孫權(quán)去世后國內(nèi)政治分崩離析,一群宗室子弟為了爭權(quán)奪位打的不亦樂乎,國力急劇衰微??v觀三國之中就只有蜀國比較和平,曹魏和東吳的內(nèi)亂給了蜀國喘息的機會,劉禪也帶領(lǐng)著這些賢臣繼續(xù)治國理政,發(fā)展經(jīng)濟、與民休息,使蜀國有了暫時的喘息之機。
蜀漢滅亡
隨著蜀國重臣的去世,劉禪也逐漸變得昏庸起來,他在位之初還知道利用大臣來制約宦官,執(zhí)政后期卻一味寵信宦官黃皓,導(dǎo)致黃皓在朝中勢力頗深,姜維勸說劉禪最好殺掉黃皓以絕后患,劉禪卻認為黃皓不過是一個宦官,不會成大事。姜維害怕自己繼續(xù)待在成都會被人暗算,于是主動請求去沓中屯田,劉禪同意了。景耀六年,姜維聽說魏將鐘會于關(guān)中聚兵,意欲滅亡蜀國,姜維連忙上書勸劉禪調(diào)動軍隊以防萬一,但是黃皓卻對劉禪說根本沒有這回事,于是劉禪信以為真,朝中也無人知道魏國進攻的事情。
景耀六年夏天,魏國大將鐘會、鄧艾、諸葛緒兵分三路出兵蜀國,劉禪這才如夢初醒,組織軍隊抵抗。姜維在劍閣將鐘會的十萬大軍阻擋在外,但是鄧艾卻趁機偷襲陰平,然后直取江油,攻破綿竹,兵鋒直指成都。北地王劉諶勸說劉禪背水一戰(zhàn),但是劉禪最終還是選擇投降魏國,姜維等人不久之后也被殺害,蜀漢從此滅亡。劉禪被司馬昭遷到洛陽居住,因為一句“此間樂,不思蜀也”讓司馬昭放下了戒備之心,劉禪最終在洛陽安度余生。
諸葛亮死后,劉禪可以安然無恙的做三十年皇帝,足以說明他絕對不像小說和影視劇中塑造的那般懦弱無能,他懂得集中權(quán)力、分權(quán)制衡、駕馭群臣,這顯然不是一個癡傻的帝王能夠做到的,劉禪的才能只是被父親和丞相的光環(huán)掩蓋住了。雖然最終也因為自己的昏庸丟掉了國家,但是縱觀他執(zhí)政三十年間的表現(xiàn),對于蜀國和蜀地百姓都是有功無過的,而且他作為君主從來沒有因為個人情緒殺掉任何一個大臣,所以劉禪的為人和政績,都是值得尊敬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49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民間故事之-“十三號”農(nóng)莊
下一篇: 民間故事之-非凡的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