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朱元璋這個人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成為萬人之上,朱元璋的人生按理來說是圓滿了,但是天子的家和平民的家是不一樣的,皇帝的一舉一動都會被人記在心里并且仔細揣摩,尤其是在涉及到皇位歸屬的問題上。
朱元璋時期關(guān)于皇位的繼承頗有幾分不清不楚的意味。當(dāng)時是有太子的,太子福薄,還沒來的及登上大統(tǒng)就沒了,按理說太子沒了,應(yīng)該從太子的幾個兄弟里面挑一個,但是沒有想到的是皇帝選擇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后來這個孫子登上皇位沒幾天,就被自己的叔叔朱棣給踹了下來。
那么朱元璋真正屬意的皇位繼承人到底是誰呢?我們來看看最后占了皇位的朱棣是怎么說的吧。這位踹了侄子自己坐上皇位的皇帝在自己后來的回憶錄里寫了這些前塵往事,其中有關(guān)于自己和太子之間的恩怨是這樣寫到的:
當(dāng)時的太子還在世的時候,并沒有什么建樹,不僅平庸,而且還做過許多糊涂事,完全不顧自己的身份,所以父皇對太子有諸多不滿,經(jīng)常咬牙切齒,恨鐵不成鋼。即便這樣,父皇也沒有放棄過太子,一直跟在身后努力督促,希望太子以后能成為一代明君。
但是太子一點都不懂得父皇的心思,并且經(jīng)常在背后抱怨父親的嚴(yán)厲和苛求。他經(jīng)常在自己的宮殿里面偷偷的嫌棄父親不給他面子,并且還詛咒過父皇,希望他早點去世,好把位子讓給自己。這樣也就算了,他竟然膽大到在父親還身體強壯的時候就培植自己的勢力,召集了三千個身強力壯的勇士,組成敢死隊,這種行為未免太過猖狂。
而父皇什么沒見過,他的這些招數(shù)在父皇看來就是小孩子招數(shù),所以父皇對太子十分失望,就跑去和皇后抱怨道“當(dāng)年,我也只是一個乞丐,如今我們成為這天下的主人,這背后有過多少艱辛,多少不易,你我也曾經(jīng)多次差點死去,這些你我都清楚,可是我們的長子真的能守好這份家業(yè)嗎?現(xiàn)在我還在,他就已經(jīng)如此糊涂,如果有一天他真的坐上這個位子,他能帶給大明什么樣的未來啊?我到底該怎么辦啊?”
皇后一向是一個心有成算的,她跟父皇說“我們的家是和國連在一起的,家里我們寵愛哪個孩子也就寵愛了,可是我們這是皇家,皇家的行為牽扯到的可是一國百姓,我是后宮之人,不便多說什么,但是只希望皇上能夠慎重一些。”
父皇想了一下,對其說到“幾個孩子里,唯有四子朱棣有我當(dāng)年的風(fēng)范,如果以后他做這個位子,他會做的比我更好,但是太子卻只能守住這份家業(yè)”。
朱元璋這句話雖然是無心的,但聽者卻留了心,可以說就這一句話,讓朱棣堅定了篡位的決心——他認為父親本來有意將皇位傳給他。
在父皇和皇后談話之時,他們交談的內(nèi)容已經(jīng)被人偷偷記下傳給了太子。太子本來就對父皇有著不滿,這下子心里更是憤恨不已,他派手下天天監(jiān)視著父皇,就怕父皇廢了他,改立我為太子。
太子本來就經(jīng)常詛咒父皇,這下更是恨不得父皇立刻去死,而且還有小人跑去他跟前進了讒言,說我立下了戰(zhàn)功,現(xiàn)在深得民心,如果讓父皇知道了,這下會對太子更為不利。所以他們就開始在民間各種詆毀我,希望我能夠失去民心。
可能真的是天生沒有皇帝命,沒有多久,太子就因為身患重病,突然地就去世了,皇帝一下就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按照朱棣的這番記載,皇帝應(yīng)該選他為太子啊,可是后來卻不顧眾人反對,堅持選擇了太子的兒子為太子,繼承了自己的位子。
我們都說家務(wù)事再厲害的清官也難以理清,更何況是撲朔迷離的皇家之事。這個回憶錄里面肯定是有不少編造的事情的,畢竟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而且朱棣這個皇位來的不清不楚,他總歸是要給臣民一個交代。
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朱棣確實很適合做這個皇帝,但是踹掉自己親侄子,搶了人家的家業(yè),還在自己的回憶錄里詆毀人家的親爸,自己的親大哥,確實是有點不地道。
也許后來朱元璋也糊涂了,他并不想給這個江山找一個合適的主人,他只想找一個自己喜歡的人來做這個江山的主人。自己一直強求,希望自己最重視的長子能夠成為一代明君,在這個強求的過程里,父子之間的情分一點點的消散,自己的兒子也越來越不開心,越來越不自信,孩子們之間也互相爭斗,都說天家無情,也真是無情。
后來父子兩看兩相厭,但是真的等到自己曾經(jīng)最重視的孩子躺在那里,一點點氣息都沒有,自己頭發(fā)花白卻要遭受如此錐心之痛,都是報應(yīng)??赡苁切睦锢⒕危灿锌赡苁菫榱藦浹a,他忽略了自己的一干兒子,包括曾經(jīng)屬意的老四,執(zhí)拗的不聽臣子的建議,選擇了自己的孫子,也是太子唯一的兒子作為繼承人。
朱元璋沒想到,這份補償后來也成為了自己孫子的催命符,本來已經(jīng)勝券在握的老四卻被一個黃毛小兒搶去了皇位,自然也是心里不滿,后來起兵造反,拿回了認為本該屬于自己的東西。
這些都是《奉天靖難記》的記載,然而都是真實的嗎?
黃虞稷的《千頃堂書目》中就稱其:語多誣偽,殊不可信。按建文元年十一月,成祖戰(zhàn)勝白溝河,上惠帝書,并移檄天下,軍中倉卒,語多可笑。姜氏《秘史》所載,最得其真。是書於《上惠帝書》頗有刪潤,而《移檄》則置之不錄。則其文飾概可見矣。
不過朱元璋當(dāng)年這句話很可能是說了,然而只是閑話家常,評論下自己的孩子。天底下父母都是偏心的,他知道朱棣有能力,但他還是偏向朱標(biāo),偏向他的孫子朱允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50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民間故事之-消失的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