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戆秃サ墓适?,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阿巴亥原為烏拉部落的部主的女兒,父親死后被叔父收養(yǎng),后來,烏拉部落為了保全自己部落,利用和親的方法,將只有十二歲的阿巴亥,嫁給了當(dāng)時比他大31歲的努爾哈赤,年紀(jì)如此小的她,獨自在遠(yuǎn)離家鄉(xiāng)的地方,面對的困難可想而知,但阿巴亥畢竟是阿巴亥,她本就漂亮,禮數(shù)周到,很為大汗分憂,沒多久就得到了大汗的寵愛,當(dāng)然,這樣也讓其他妃子對其恨之入骨。
在努爾哈赤當(dāng)時的大妃即皇太極的生母病逝后,深受寵愛的阿巴亥被冊封為大妃。后面她接連為努爾哈赤生下幾個兒子,這幾人后面卻都是清朝的開國大功臣。
阿濟(jì)格曾被冊封為和碩英親王,他曾經(jīng)多次戰(zhàn)敗李自成,也平定過大同的叛亂,然而,他雖然勇猛,但少了一點計謀,在弟弟多爾袞死后,他企圖坐上弟弟攝政王的位子,但奈何失敗了,然后就被削爵賜死了。
多爾袞在生母阿巴亥死后跟隨兄長皇太極,一路殺敵斬將,戰(zhàn)功赫赫,后來皇太極死后,他擁護(hù)順治皇帝福臨即位,自己為攝政王,生前權(quán)勢滔天,當(dāng)時順治年少,在朝廷中基本就是他說了算的,不過死后卻被順治掘了墳?zāi)埂2贿^后世乾隆皇帝為他平了反,并稱頌他是大清統(tǒng)一中原偉大基業(yè)的奠基人。
多鐸統(tǒng)領(lǐng)滿清八旗正白旗,曾經(jīng)打敗了李自成,緊接著攻破了揚州,晉升為親王。他的一生軍工無數(shù),乾隆皇帝稱贊說他是開國戰(zhàn)爭中各個親王中戰(zhàn)功最高的。
阿巴亥生下的三個兒子,全都為大清付出了汗馬功勞,她的養(yǎng)子皇太極還是大清開國皇帝。這樣一位大妃一般來說應(yīng)該是生前享盡榮華,死后盡得香火的完美結(jié)局,但奈何造化弄人,大汗死后,皇太極要阿巴亥為大汗殉葬,說這是遵從先帝的遺言,在眾多皇子的要求下,阿巴亥被逼無奈懸梁自盡,死的時侯只有37歲。后面多爾袞死后,她的所有封典也都被剝奪了,神牌都被撤銷了。乾隆皇帝雖然為多爾袞平反,但對于阿巴亥卻是只字未提。相比于孝莊,她的功績巨大,但結(jié)局卻是這樣的悲慘。
對于歷史上努爾哈赤的寵妃阿巴亥的死一直是一個謎,因為在阿巴亥死的時候只有三十七歲,據(jù)說是為努爾哈赤陪葬了。雖然在歷史上有妃子為皇帝陪葬的說法,但是阿巴亥當(dāng)時是努爾哈赤的大妃,就相當(dāng)于皇后的地位,即使皇帝死了,任何一個人繼位都要尊她為太后,讓她安詳晚年,為何她要殉葬呢?究竟阿巴亥怎么死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事情的真相。
阿巴亥劇照
阿巴亥從小就沒有了父親,是他的叔叔將她撫養(yǎng)長大的,為了保住自己的部落能夠平安不受到努爾哈赤的戰(zhàn)火,所以她的叔叔在阿巴亥十二歲的時候就讓她嫁給了比自己父親還年長的男人努爾哈赤。
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這樣的差距是很大的,在古代這種事情卻是時常發(fā)生的,在嫁給努爾哈赤兩年之后,皇太極的母親,努爾哈赤的大妃孟古去世。而在努爾哈赤的大妃去世之后,阿巴亥就成了努爾哈赤的第四任大妃。
阿巴亥劇照
在當(dāng)時年紀(jì)輕輕的阿巴亥成為大妃是很多人都很懷疑的,因為阿巴亥不只是年輕,而且也沒有為努爾哈赤生孩子,所以大家都很質(zhì)疑。也許努爾哈赤是因為兩個部落之間的平衡關(guān)系,所以做了這樣的決定。
阿巴亥劇照
在阿巴亥成為努爾哈赤的大妃之后,努爾哈赤非常的寵愛這個女人,后來也為努爾哈赤生了三個兒子,她的兒子也都是歷史上非常厲害的人物,他們就是阿濟(jì)格、多爾袞、多鐸。尤其是多爾袞,在歷史上非常厲害。
可是在努爾哈赤死后,阿巴亥就被皇太極逼迫自盡,為努爾哈赤殉葬了。對于阿巴亥是被逼迫,還是自己對努爾哈赤感情太深而死的,至今沒有人知道其中真正的原因。
有,因為后金有收繼婚習(xí)俗,雖然這在如今看來顯得驚世駭俗,但在從游牧民族過渡到封建社會的后金,這并非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歷史上,身為努爾哈赤大妃的阿巴亥與大貝勒代善確實存在著曖昧關(guān)系。
少女阿巴亥如何成為努爾哈赤的大福晉
阿巴亥的出身很不一般,明朝時期女真族共有三大部,分別是
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
而這其中,海西女真又分為
烏拉、輝發(fā)、哈達(dá)、葉赫四部。
四部之中,烏拉部疆域最廣,勢力最為強大。而阿巴亥,作為
烏拉部主滿泰之女,末代烏拉部貝勒布占泰侄女,身份是極為尊貴的。
努爾哈赤以其父留下的13副鎧甲起兵,志在統(tǒng)一女真各部,然后集合力量對抗明朝。而同時期,隨著努爾哈赤領(lǐng)導(dǎo)下的建州女真的崛起,引起了其他女真各部的忌憚。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努爾哈赤打敗以烏拉部、葉赫部為首的女真九部聯(lián)軍。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滿泰在一次意外事件中被殺,年僅7歲的阿巴亥被叔父,繼任的烏拉部首領(lǐng)布占泰收養(yǎng)。
(影視劇中的阿巴亥劇照)
隨著努爾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的崛起壯大,先是哈達(dá)部被努爾哈赤輕松消滅,這引起了布占泰的高度緊張,為了保住烏拉部不被建州女真所滅,由布占泰做主,將年僅12歲的阿巴亥嫁給比她大31歲的努爾哈赤。
當(dāng)時努爾哈赤已經(jīng)有七位妻妾,幼年的阿巴亥的到來,或許讓努爾哈赤感受到了年輕的氣息。僅僅一年時間,阿巴亥便在努爾哈赤的妻妾中脫穎而出被冊封為大福晉,這對于一個既無資歷又無子女的懵懂少女來說,如果不是因為她確實有出眾的容貌和過人的聰慧,幾乎是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成為大福晉,可見努爾哈赤對她確實很寵信。
這一段政治聯(lián)姻并沒有保全烏拉部,身為努爾哈赤女婿的布占泰為了葉赫老女拿箭射了自己正懷孕的媳婦穆庫什(努爾哈赤第四女),憤怒的努爾哈赤發(fā)兵滅掉了烏拉部。失去了母家依靠的阿巴亥并沒有因此失寵,相反的她的繞機應(yīng)變、機敏沉穩(wěn)反而使她穩(wěn)坐大福晉的寶座,在這期間,阿巴亥共為努爾哈赤生下了三個兒子,分別是
第十二子阿濟(jì)格、第十四子多爾袞和第十五子多鐸。
由于阿巴亥大福晉的身份,所以她所生三子都是嫡出子,努爾哈赤因此將八旗中的其中三旗交給這三個嫡子掌管。
天命年間的大妃事件證實阿巴亥與代善的曖昧關(guān)系
發(fā)生于天命五年(1620年)大妃事件,直接把阿巴亥推到了命運的風(fēng)口浪尖。
努爾哈赤比阿巴亥大31歲,這樣的年齡差距對于阿巴亥來說,一旦努爾哈赤去世,失去了最大依靠的她和她的孩子未來將兇多吉少,但后金向來有收繼婚習(xí)俗,努爾哈赤事實上有考慮過在自己身后,又大貝勒代善繼娶阿巴亥,雖然這種做法在今天看來有違人倫綱常,但在后金社會這畢竟還算是一種習(xí)俗,不會引起非議。代善對父親的意思并不反對,而阿巴亥自己也出于將來考慮和三個孩子的性命安憂著想,便有意識地把代善作為自己未來的靠山,兩人年齡差距不算大,互相都能接受對方。
本來,阿巴亥與代善的這種曖昧關(guān)系保持得非常隱秘,畢竟當(dāng)時努爾哈赤還在世,無論如何都不能把這種關(guān)系公開化。不料,他們想好之事,卻被努爾哈赤小福晉德因澤在天命五年(1620年)給抖了出來,并引發(fā)了導(dǎo)致阿巴亥被廢黜的大妃事件。
德因澤告發(fā)大福晉阿巴亥深夜出宮到代善家與大貝勒私會,還告發(fā)說舉行聚會時,大福晉精心打扮和代善眉來眼去。阿巴亥還先后給大貝勒代善和四貝勒皇太極送食物等等隱晦之事。這些事經(jīng)努爾哈赤派人調(diào)查后屬實,但是畢竟家丑不可外揚,更何況阿巴亥僅僅是大貝勒有曖昧關(guān)系,問題談不上有多嚴(yán)重。但奈何其他貝勒,特別是四貝勒皇太極力主要求懲戒,不得已,努爾哈赤以私藏金銀這樣無關(guān)痛癢的罪名將阿巴亥?離棄?。
大妃事件讓阿巴亥遭到廢黜,
這說明德因澤告發(fā)阿巴亥與代善關(guān)系曖昧之事并非空穴來風(fēng),要不然以努爾哈赤與阿巴亥之感情,不會狠心將她?離棄?。不過,在此事件中大貝勒代善受到的波及很小,這說明努爾哈赤當(dāng)時心里是有想法讓代善繼娶阿巴亥的。
悲慘的結(jié)局,被逼殉葬
阿巴亥帶著三個孩子在外面過了一年多被休棄的日子,努爾哈赤在占領(lǐng)遼陽后便派人把阿巴亥母子四人接回來,并重新立為大福晉,可見在整個大妃事件中,阿巴亥并沒有輸?shù)膹氐住J窌涊d她?嫉妒,有機變?,可見其人之聰達(dá),以至于連努爾哈赤都離不開她。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在攻打明朝重鎮(zhèn)寧遠(yuǎn)的時候,被炮擊而身受重傷,明朝獲得寧遠(yuǎn)大捷。不久,舊傷復(fù)發(fā)的努爾哈赤自知大限將至,命人去請大福晉阿巴亥到渾河一見,很快,毒瘡發(fā)作的努爾哈赤便去世了。
接下來,隨著四貝勒皇太極的上位,勢單力薄的阿巴亥已經(jīng)無力控制時局,她的命運已經(jīng)隨著努爾哈赤的去世而改變。努爾哈赤尸骨未寒,皇太極便抓住時機,乘亂率幾位大貝勒闖入阿巴亥的后宮,傳達(dá)所謂的?帝遺言?,強迫阿巴亥從先帝之命而殉葬?;侍珮O矯詔這么做,其目的是很明確的,治死阿巴亥,既可以牽制代善,又可以控制她的三個兒子。
當(dāng)年才37歲的阿巴亥正值盛年,還有三個她無時不關(guān)心牽掛的孩子,對塵世的留戀使得她以先帝臨終有言?善教諸子?為由堅決不從,奈何皇太子與諸貝勒咄咄逼人,非要她死不可。無奈之下,無依無靠,已絕望到頭的阿巴亥含淚自盡而死,結(jié)束了她短暫而不平凡的一生。
每一個朝代都有皇帝自己特別喜歡的那個女人,然而當(dāng)自己死后,他們感覺自己喜歡的女人,還存在這個世界上,他們就會感覺特別的不公平,想讓自己喜歡的那個女人一起到下面,來陪同他們,努爾哈赤就曾經(jīng)讓自己的大妃子阿巴亥陪葬,其實阿巴亥是不是自愿陪葬的,
就不從考證了。努爾哈赤生前并沒有確定繼承人,按照規(guī)定,皇太極將被推選為新的繼承人,等到努爾哈赤死了以后,四個貝勒就宣稱先帝曾有遺言,讓阿巴亥陪葬,于是37歲的阿巴亥就被逼著陪葬了,以自己的死,確保三個兒子的平安,阿巴害死的時候,距離努爾哈赤去世不到一天,所以說,他和努爾哈赤同一個棺材下葬了,當(dāng)時滿族的殉葬制度為,
丈夫死后,他的妻子有兒子就不必陪葬,而是選擇一名沒有孩子的妾來陪葬,按照一般陪葬制度來說,陪葬的人都要化很濃的妝,由當(dāng)時的大房帶領(lǐng)家人向她行禮后,妾就要陪自己的丈夫一起下葬,最好的待遇就是服毒自殺,或者是由家人用弓箭射殺,
要是這個妾不愿意服從殉葬的話,就會被家人活活的掐死,阿巴亥作為生育了三個兒子的大房,被選中殉葬的原因真的是難以讓人信服的。所以說按照當(dāng)時的制度來說,阿巴亥到底是不是自愿陪葬的,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阿巴亥是清朝初年各方勢力爭斗的犧牲品,她的婚姻身不由已,連同自己的生命也被他人主宰。
1601年,叔叔布占泰為了一時的和平,將年僅12歲的阿巴亥嫁給了43歲的努爾哈赤。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的第二天,以皇太極為首的四大貝勒就說努爾哈赤留下遺詔,要阿巴亥殉葬。
出于對紅塵的留戀和對孩子的牽掛,年僅37歲的阿巴亥苦苦掙扎,希望能夠峰回路轉(zhuǎn)。然而,四大貝勒寸步不讓,阿巴亥被逼無奈,只好自盡(有種說法是被弓箭勒死)。
阿巴亥的殉死,未必真的是努爾哈赤遺詔,很有可能是皇太極聯(lián)合其他貝勒矯詔。理由如下:
第一,清朝的官修史書,無論是《滿洲實錄》還是《太祖實錄》都記載:
?上于國家政事、子孫遺訓(xùn),平日皆預(yù)訂告誡,臨崩不復(fù)言及。?
也就是說努爾哈赤去世前沒有留下遺言,可此時又突然出現(xiàn)遺詔,這很難讓人相信。
第二,滿清對于妃子殉死是有規(guī)定的:殉夫的都是級別比較低的小妾,而阿巴亥是大妃;殉葬的女子不能有幼子,而阿巴亥當(dāng)時有多爾袞和多鐸兩個幼子。這兩點都不符合殉死的條件。
第三,努爾哈赤生前寵愛阿巴亥,對于她跟代善?那點事?都能寬大處理。而臨終前,努爾哈赤完全沒理由讓毫無過失還在一旁陪伴自己的大妃殉情。他也要考慮自己年幼的孩子吧!
皇太極等人為何迫不及待地送阿巴亥見先帝呢?
第一,阿巴亥有三個孩子,年紀(jì)不大,但各個都才智過人,尤其是多爾袞?聰穎異常?。努爾哈赤生前就對阿巴亥所生的三個孩子疼愛有加,還將八旗中的三旗交給他們掌管。一旦他們長大成大,勢必成為一方諸侯。
兄弟三人聯(lián)手,再加上地位很高的大妃當(dāng)靠山,那將會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對皇太極等人形成威脅。所以必須抓住先帝去世的機會,在多爾袞兄弟羽翼未豐時,先除掉阿巴亥。
第二,努爾哈赤在去世前,特地召見阿巴亥,和她共度生命的最后五天。為什么召阿巴亥?肯定有重要的事情與她商量,有重要的話要囑咐她。
《春坡堂日月錄》記載:努爾哈赤臨終前,將汗位傳給了多爾袞,由代善輔政。如果紀(jì)錄屬實,那這個決策很有可能就是努爾哈赤與阿巴亥共同商議的,或者阿巴亥提前已知消息。
努爾哈赤臨終前發(fā)生的事以及說過的話,阿巴亥都是見證人。她有最終解釋權(quán),能夠影響到未來的繼承人的合法性。
這樣一來,她自然成了皇太極奪取汗位的最大障礙,必須清理。
第三,皇太極內(nèi)心深處,隱藏著對阿巴亥的仇恨。
皇太極的的生母孟古是努爾哈赤的第三任大妃,年輕貌美,深得努爾哈赤寵愛。等到比她年輕十五又風(fēng)姿綽約的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時,一切都變了。
人都是喜新厭舊的,努爾哈赤自然將更多的愛給了阿巴亥,這就必然會冷落孟古。所有的羨慕、嫉妒、仇恨涌上心頭,讓性格內(nèi)向的孟古郁郁寡歡,以至積憂成疾,兩年后就去世了,阿巴亥順理成章地接替大妃的位置。
母親的離去,對于當(dāng)時年僅十一歲的皇太極,不管是地位上、生活上還是心理上,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會認(rèn)為母親的去世與阿巴亥有直接關(guān)系,就此埋下仇恨的種子。加上謀奪汗位的需要,新仇舊恨一起算,皇太極肯定不會心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52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