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肀彼蔚墓适?,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自秦以來,外戚專權(quán)西漢有呂后專權(quán),漢昭帝漢宣帝時期霍光專權(quán),西漢末期王政君在位61年,直接導(dǎo)致外戚王莽專權(quán),代漢建新。到了東漢時期,外戚專權(quán)越演愈烈,外戚專權(quán)與宦官爭權(quán)貫穿了大半個東漢歷史,漢安帝時期的鄧太后,漢靈帝時期竇太后,漢少帝時期何太后,每一次皇太后聽政都有外戚專政,造成殺伐不斷,最后葬送了東漢。
到了唐朝武則天時期,更是將外戚專權(quán)達到了頂峰,武則天直接走向臺前一步登天,貴為女皇。外戚專權(quán)最為狠毒當(dāng)屬北魏時期,馮太后和胡太后竟然分別殺死了皇帝,真是被權(quán)力蒙蔽了雙眼,六親不認(rèn)。我國歷史上有一個朝代有曾有六位皇后垂簾聽政,但是都沒有引起外戚專權(quán)這種現(xiàn)象,它是哪個朝代呢?這就是北宋王朝。
北宋是我國歷史上經(jīng)濟最發(fā)達,文化最繁榮的朝代,享國167年,共傳9位皇帝,北宋之所以取得這樣巨大的成就,與其朝綱穩(wěn)定是分不開的,特別是沒有歷朝歷代的所發(fā)生的外戚專權(quán)事件。北宋一共有6位皇后臨朝聽政,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皇后?
1.宋真宗皇后劉娥是北宋第一位臨朝聽政的皇后,她垂簾聽政11年,政績顯著,在執(zhí)掌大權(quán)的情況下并未稱帝,而是將皇位還給了宋仁宗,贏得了“有呂武之才,沒有呂武之惡”的贊譽,她建立了完整的垂簾聽政制度,為后世聽政的皇后立下了規(guī)矩和楷模。劉娥被稱為一代賢后,慈禧太后將她看作最崇拜的偶像。
2.宋仁宗的曹皇后是第二位垂簾聽政的皇后,她保衛(wèi)皇權(quán),輔佐新君,嚴(yán)于律己,是北宋一代賢后。3.宋英宗趙曙皇后高滔滔更是自覺抑制外戚高家,拒絕給自己高氏家族封尊號,被后世人稱贊“女中堯舜”。4.宋神宗皇后向氏臨朝聽政雖然沒有什么太大的政績,她幫助神宗收拾王安石變法后的殘局,不貪戀權(quán)力,看到朝政走上正規(guī)后將皇權(quán)還給了宋徽宗。
5.宋哲宗趙煦皇后孟嬋更是兩次力挽狂瀾,靖康之難后協(xié)助宋高宗趙構(gòu)建立南宋。6.宋哲宗趙煦皇后劉清菁是北宋垂簾聽政的皇后中,表現(xiàn)的最差的一位,她沒有劉娥的魅力,更沒有曹皇后的賢惠,她沒犯過什么太大的錯誤,不能說是毒后,也不能說是賢后,只能說是愚后。
雖然歷朝歷代都對外戚專權(quán)采取了方法和措施,例如,漢初劉邦與大臣盟誓“非劉氏不得為王,不如約天下共誅之”,其死后卻也沒有約束住呂氏外戚集團;漢武帝為了防止“子幼母壯”而誤國,甚至設(shè)立了“立子嗜母”制,毅然地處死太子母親鉤戈夫人,漢成帝也提出“黜遠外戚,毋授以政”等計策……這些政策均成未效。那么北宋為何能夠在抑制外戚專權(quán)方面能如此成功呢?
我們先來看看外戚專政主要都通過哪些渠道?擔(dān)任丞相控制內(nèi)朝把持朝政,通過任職軍職把控禁軍兵馬錢糧,外加皇太后聽政把握朝政軍國大事??v觀我國歷史上外戚專權(quán),輕則朝政動亂,局勢不穩(wěn),民不聊生,重則改朝換代。
為什么北宋王朝終極一朝沒有出現(xiàn)外戚專權(quán)的現(xiàn)象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趙匡胤本身就是靠“陳橋兵變”武力奪取的天下,他吸取了殘?zhí)莆宕詠?,藩?zhèn)割據(jù),武將亂權(quán),外戚專權(quán),朝綱混亂……一系列的歷史教訓(xùn),建立完善制度??偟脕碚f,趙匡胤用了三招:“崇文抑武”;“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殺士大夫”。在這些國策和祖訓(xùn)共同合力,上下相維持,輕重相制,建立了完善的官場制衡機制。就這幾條制度,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具體原因如下:
1.崇文抑武”極具特色的官僚體制,這種體制能夠有效地防止藩鎮(zhèn)割據(jù)帶來的弊端,這樣就造成了武官地位低下,被文官整體壓制,要想?yún)⑴c奪權(quán)難上加難。
2.“不殺士大夫”與“宰輔之諫”諫官制度,使這些文人官員敢于直諫,北宋一朝幾乎就沒有不被貶的宰相和言官,晏殊、王安石、司馬光、蘇軾、富弼、韓琦……都三次甚至更多次被貶。這些宰相、言官、諫官,一言不合就進諫,外戚要想專權(quán)實屬不易,宋朝宰相特別多,這些宰相都是進士或者狀元出身,學(xué)霸級別的,外戚想任宰相這個職位是很難的。宰相和士大夫一起對君權(quán)的制約還是很有效的,北宋也體現(xiàn)了“主柔臣強”的特征。
3.對外戚的任用,有嚴(yán)格的規(guī)定,堅持“豐祿高爵,不招權(quán)擅事”“不典兵,不預(yù)政”的規(guī)定,外戚不得任重要職位(監(jiān)司、郡守),不得任管軍之帥,在軍中也只能擔(dān)任無實權(quán)的武階官,在北宋時期,外戚甚至不得任侍從官,引導(dǎo)嬪妃對外戚的抑制,若嬪妃發(fā)現(xiàn)外戚與后宮牽連,都不敢包庇。
4.北宋在官職上還設(shè)立副相分割宰相事權(quán),設(shè)樞密使分割宰相軍權(quán),設(shè)三司分割宰相財權(quán)。皇太后臨朝聽政,具體朝政事務(wù)的執(zhí)行是通過宰相來完成,即使皇太后相通過控制宰相來完成外戚專權(quán),也會增加很多難度。
5.最為關(guān)鍵都是軍權(quán),大家都知道,歷朝歷代誰要是掌握了軍權(quán),誰就掌握了一切。北宋對武將軍權(quán)制衡的管理非常完備,將調(diào)兵權(quán)和握兵權(quán)分離,樞密使有一群文官擔(dān)任,協(xié)助皇帝掌管調(diào)兵、管理權(quán)。三衙負(fù)責(zé)禁軍訓(xùn)練,手握重兵,卻沒有發(fā)兵權(quán),將無常兵,兵無常將,這樣就形成不了小軍閥或者小團體。在滿朝文武大臣和祖宗法制的共同作用下,即使是皇太后垂簾聽政,其外戚也沒有掌握朝中大權(quán)。
馬克思哲學(xué)觀點告訴我們對待事物要用矛盾的觀點,一分為二地看待,外戚專政也不是一無是處,也有以下幾個益處:皇帝年幼年,自己沒有能力聽政,特別是遇到昏庸無能之輩,在這種特定的情況下,外戚可以防止宗室,大臣篡位,確?;适医讲灰兹?,對穩(wěn)定朝綱和社會秩序有一定積極作用。還有一些外戚在推行正常上能夠符合當(dāng)時的經(jīng)濟發(fā)展,呂氏外戚專權(quán),推行與民休息政策,為后來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chǔ);霍光的“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才成就了“昭宣中興”。
無論是在保衛(wèi)皇權(quán),休養(yǎng)生息,發(fā)展生產(chǎn),促進文化繁榮等等方面,北宋的皇后都是作的最完美的,這不能不說,北宋的制度是歷朝歷代最完善的。北宋一朝共有六位太后臨朝聽政,卻沒有外戚專權(quán),趙匡胤的“崇文抑武”“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殺士大夫”,這三招確實厲害。
說到垂簾聽政,我腦海里面最先想到的就是慈禧了,因為實在是太出名啦!想不知道都難呀??墒悄阕屛艺f其他的,我還真不知道了。特地查了一下,沒想到,在歷史上垂簾聽政的太后居然有24位呢,慈禧只是比較出名的而已并不是唯一的。
在我國封建社會下,一直都是男權(quán)至上的,女性的社會地位一直都不很高,尤其是歷屆的朝廷大多規(guī)定,女子不可參政,所以可以排除萬難做到垂簾聽政可以說是非常的了不起了,而且還出了24位,不多,但是我想,這在“男女授受不親”的社會制度下,已經(jīng)是很多的啦,我們一起來簡單的看看吧,或許她就是你所推崇的呢。
1,慈禧。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tǒng)治者。慈禧的垂簾聽政,在歷史上是最為著名的,同時也是最后一位。
慈禧
慈禧慈禧慈禧通過垂簾聽政,把控清代末年的朝廷長達47年,時間之長遠超我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其執(zhí)政期間,宮廷奢華程度就不多說了,同時她也經(jīng)歷了我們所熟知的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不過都是主和,為此我國簽訂了不少喪權(quán)辱國的條約,其外還推行洋務(wù)運動,開辟了我國近代話道路。同時慈禧也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推出君主立憲制的人。很多人說她是亡國奴,但是我想亡國和當(dāng)時本就已經(jīng)腐敗的朝廷也脫不了關(guān)系吧,她能在位這么長時間不是沒有道理的。
2,武則天。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并州文水人。
武則天劇照
我想這位,大家都不陌生吧,畢竟關(guān)于她的電視都看了好幾部了。
她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tǒng)的女皇帝,是也是即位年齡最大、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大家都知道,她是我國的女皇帝,但你知道嗎?她還曾是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垂簾聽政,之后才在天授元年(690年),宣布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定洛陽為都,稱“神都”,建立武周。后世之人,對于她的評價有好有壞,但你不得不承認(rèn),她是一位相當(dāng)了不起的女性,畢竟女帝并不是常常都有的,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才出現(xiàn)了一個武則天。我想她應(yīng)該是很多人的偶像吧,尤其是當(dāng)時唐朝的女性。
3,魏靈太后,歷史上的宣武靈皇后,胡氏,名失考(《北史演義》稱胡仙真,一說名胡承華,史書多稱之靈太后。
她是北魏的孝明帝的生母,孝明帝年幼時,就是有魏靈太后垂簾聽政的,曾下令造申訟車,以接受投訴冤情。又在朝堂親自測試孝廉、秀才、州郡上計簿的官吏。我想光看到這里還是聽好的哈,但是據(jù)說她聯(lián)合自己的“情夫”殺死了自己的兒子,真是“虎毒也食子”呀!不過最后她的結(jié)局也不好,最終被沉河而死。
4,蕭太后,蕭綽(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機賜姓蕭氏,契丹族,遼朝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
蕭綽
她攝政期間,勸農(nóng)桑,薄賦徭,勵精圖治,選用漢人,開科取士,內(nèi)政修明,使遼朝達到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按理說她如此厲害,完全可以效仿武則天了,但是最終她還是歸政于遼圣宗了,為自己贏得一片好評。
5,章獻太后,也就是獻明肅皇后(968年-1033年),名劉娥,是宋真宗趙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攝政的太后,功績赫赫,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并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可見其在歷史上評價有多好 。
民間傳說的“貍貓換太子”,據(jù)說說的她的故事,我也不知是真是假。
6,呂后,呂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通稱呂后,或稱漢高后、呂太后等等,后世把她與唐朝的武則天并稱為“呂武”,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呂后劇照
司馬遷在《史記·呂太后本紀(jì)》中對她的評價:“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wù)稼穡,衣食滋殖”。她統(tǒng)治期間,漢代實行黃老之術(shù)與民休息的政策,廢除挾書律,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fù)舊典,為后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chǔ)。但是她在晚年重用呂氏一族,也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quán)的先河。不過,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呢?我想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吧,畢竟是自己的親人,想要提攜也是很正常的嘛。
7,褚太后,褚蒜子(324年-384年),河南陽翟人,晉康帝司馬岳的皇后。她出身官宦世家,擁有良好的文化修養(yǎng),開闊的見識,我想這也是她能夠三度臨朝,扶立了六位皇帝,臨朝稱制總共約四十年的原因吧。但是這樣一個奇女子卻別歷史所遺忘,沒有多少人記得,我都覺得可惜。
8,鄧太后,我搜索出來,第一個詞條就是東漢王朝著名的女政治家,是的,她就是東漢王朝第四代皇帝漢和帝的皇后,鄧綏。
鄧綏執(zhí)政期間,幫助東漢王朝度過了“水旱十年”的艱難局面,同時她堅決派兵鎮(zhèn)壓了西羌之亂,使得危機四伏的東漢王朝轉(zhuǎn)危為安,被譽為“興滅國,繼絕世”。
9,趙太后,其實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趙威后,是趙惠文王的王后,趙孝成王的母后。在她執(zhí)政期間有段非常生動的記載,“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在其中她提出“民為本,君屬末”,這一思想在當(dāng)時可以說是非常之先進了,“以民為本”的思想,至今仍在使用。
趙威后
10,宣太后,這位太后因為之前的《羋月傳》,可以說是大火了一把呢。
羋月劇照
宣太后,羋(mǐ)姓,出生地楚國丹陽,又稱羋八子、秦宣太后。最初只是秦 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但是她憑借自己的足智多謀,在秦昭襄王即位之后,垂簾聽政,走上了人生巔峰。在她執(zhí)政期間,攻滅義渠國,一舉滅亡了秦國的西部大患,能力真的是不蓋的。想要了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羋月傳》哦!嗯,這不是廣告哈。
其實除了以上這10位比較出名的太后,歷史上還有14位呢,都是女中翹楚,她們分別是:高太后、徽宗向后、寧宗吳后、寧宗理宗楊后(垂簾兩朝)、恭帝時謝太皇太后和全太后、端宗楊后、胡太后、北魏文成帝皇后馮太后,東漢時期的章帝竇后、和帝鄧后、安帝閻后、順帝梁后、桓帝竇后、靈帝何后。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
古代的君王們?yōu)榱朔乐雇馄輰?quán),想了很多的辦法。而之所以說秦始皇是最不容易的,是因為他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一生都不立皇后。而漢武帝是最簡單的,是因為他立的規(guī)定是立子殺母,直接殺了一了百了,最簡單。
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里,幾乎每一個朝代都出現(xiàn)過外戚干政的情況,所謂的外戚干政就是因為皇帝沒有本事,或者是皇帝年紀(jì)太小,朝廷的權(quán)力就會落在女人的手里,這個女人可能是皇帝的妻子,或者是皇帝的母親。比如說在秦朝的時候,有宣太后干政,在西漢時期的時候,由呂后干政,還有后來的王莽篡漢,這些都是因為外戚干政所導(dǎo)致的。
所以作為一個君王,他們處處提防外戚干政的情況。比如說秦始皇,他為了能夠杜絕外戚干政的情況,做了一個很絕的決定,那就是不立皇后,從根源上斷絕外戚干政的情況。身為一國之君,卻沒有皇后,由此可見秦始皇為了避免出現(xiàn)外戚的悲劇可以說是下了血本了,這在歷史上也是非常的罕見的。
在漢武帝統(tǒng)治的時期,一開始的時候,他還是一位比較不錯的君王,但是到了晚年的時候就變了,變得昏庸無能,后來甚至還受了小人的蠱惑,逼死了太子,沒有辦法,漢武帝最后只好把皇位傳給年紀(jì)比較小的劉弗陵,但是后來考慮到劉弗陵的年紀(jì)太小。漢武帝擔(dān)心以后會出現(xiàn)外戚干政的情況,于是下了一條狠心的決定,那就是立子殺母。
既然立了劉弗陵為繼承人,那么他的母親鉤戈夫人就必須要死,這樣才可以徹底的解決掉可能會出現(xiàn)的外戚干政的情況,雖然這種方法是血腥而且殘忍的,但無疑這也是最簡單最有效果的一個辦法。但是到了漢朝后期的時候,皇帝們并沒有效仿漢武帝的做法,所以又出現(xiàn)了外戚干政的情況,導(dǎo)致了發(fā)生王莽篡漢的悲劇。
他的母親家里勢力大啊
外戚專權(quán)
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東漢自公元88年漢章帝死后,都是年幼的小皇帝即位。小皇帝不能理政,便由太后臨朝聽政?;侍笠揽孔约旱母感帧馄荨獛椭幚沓?,形成外戚專權(quán)。東漢中期以后年幼即位的皇帝是:和帝(10歲)、殤帝(1歲)、安帝(13歲)、順帝(11歲)、沖帝(2歲)、質(zhì)帝(8歲)、桓帝(15歲)、靈帝(12歲)、弘農(nóng)王(14歲)、獻帝(9歲)。臨朝聽政的皇太后是:章帝竇太后、和熹鄧太后、安思閻太后、順烈梁太后、桓思竇太后、靈思何太后。
東漢王朝從漢和帝起,即位的皇帝大多是小孩子,最小的是只生下一百多天的嬰孩。皇
帝年幼,照例由太后臨朝執(zhí)政,太后又把政權(quán)交給她的娘家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外戚專權(quán)
的局面。有的皇帝死后沒兒子,太后、外戚就從皇族里找一個孩子接替皇帝,以便他們控制
政權(quán)。
但是,到了皇帝長大,漸漸懂事,就不甘心長期當(dāng)個傀儡。他要想擺脫外戚的控制,可
是里里外外都是外戚的親信,跟誰去商量呢?只有一些宦官,每天在皇帝身邊伺候。結(jié)果皇
帝只好依靠宦官的力量,撲滅外戚的勢力。這樣,外戚的權(quán)力就轉(zhuǎn)到宦官手里。
無論是外戚也好,宦官也好,都是豪強地主最腐朽勢力的代表。外戚和宦官兩大集團互
相爭奪,輪流把持著朝政,東漢的政治就越來越腐敗了
公元1063年,仁宗去世,仁宗無子,繼承人空懸多年,皇族和大臣暗潮涌動,各有人選。自幼被曹皇后領(lǐng)養(yǎng)在宮中的趙曙,
一直徘徊在太子位置的邊緣。英宗趙曙在惴惴不安中登基,隨時可能動蕩起來的政局,卻因為兩個人得以平穩(wěn)過渡:一個是宰相韓琦;另一個,就是剛剛升為太后的曹太后。但這個在皇宮中戰(zhàn)戰(zhàn)兢兢十余年的新皇帝,因不堪長期心理壓力,精神失常了。仁宗大殮當(dāng)天,他神智不清地呼號奔走,不能成禮。韓琦沒有辦法,只得向曹太后建議垂簾聽政,主持大局。與很多垂簾聽政的太后不同,曹太后深受丈夫的影響,“天下計不從一人出”。大臣有疑而不決的事請她定奪,她會召集眾人商議。垂簾,對曹后來說不是一種權(quán)力,而是一種責(zé)任。
垂簾一年,朝政井然,兩朝交接平穩(wěn)渡過。英宗康復(fù)后,她才得以還政,重新隱居深宮。
然而身為母親,曹太后是悲傷的。英宗在位四年,就一命嗚呼,短暫得讓人覺得曹太后所有的努力都像是徒勞。神宗是英宗的獨子,沒有競爭當(dāng)繼承人的壓力。曹太后目送心愛的孫子走上皇位,本來十分欣慰。但沒過幾天,宋神宗,竟和當(dāng)年被仁宗冷落的王安石一拍即合,決意厲行變法。
王安石變法由于過于激進,方案提出之后,反而沒有得到老臣們的支持。
宋神宗和王安石陷于空前的孤獨,他們不得不另選一批新人。但這些人中,不乏有鉆空子,撈油水的,或為走捷徑,爬仕途的。由此,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改革陷入了困境:不少大臣反對,有的百姓也反對。王安石喊出了石破天驚的“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掀開了一場關(guān)于“國是”的爭論。這場爭論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朝廷成了“一言堂”,容不得不同的聲音。
深居后宮的曹后,最擔(dān)心的就是“一言堂”。政令的改變,對國家的影響是一時的;政風(fēng)的改變,卻有無窮后患。她終于出面:“新法有其弊端,現(xiàn)在民間深怨青苗法和募役法,難道皇帝不該想想嗎?”動情處,她聲淚俱下。政策上的勸說宣告無效,曹后轉(zhuǎn)而致力于人事問題,以此維系朝政的平衡,不至于出現(xiàn)向改革派一邊倒的情形。公元1079年,在歐陽修、韓琦、富弼等名臣相繼因反對變法而被貶黜之后,轟動朝野的“烏臺詩案”爆發(fā)了,蘇軾因詩中有不滿改革的句子而獲罪。
是年冬天,彌留之際的曹后,把宋神宗叫到病榻前:“當(dāng)年仁宗在科舉考試中得到蘇軾、蘇轍兩兄弟,高興地對我說:‘皇后,我替子孫覓得了兩個宰相之才。’蘇軾由此得以保全。與此同時,對已成眾矢之的王安石,曹皇后也叮囑神宗:“王安石的確有才學(xué),可惜仇人太多,你若真愛惜人才,不如讓他暫時離京外任?!毖援?,曹后病逝于開封,改革大幕落下了。
曹太后一生,經(jīng)歷了北宋兩次變法。身為女子,她的角色的確受到了限制,但是,當(dāng)一群士大夫為了確立自己的主張而大鬧朝廷時,深宮中的曹后卻能致力于保全雙方的精銳力量,為后世子孫留下一批聲名卓著的人才。這樣的遠見,讓后世無法忽視她對國家長遠發(fā)展的貢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52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