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趙姓趙,叫趙德亮,武清縣城關(guān)鎮(zhèn)人。因為他開了一個燈籠鋪,燈籠做得又特別好,人們就送他一個外號叫“燈籠趙”。
燈籠趙賣燈籠很特殊,別人開的燈籠鋪都是先做好一大堆燈籠,掛在那兒一個一個賣,燈籠趙賣燈籠卻不在鋪子里掛一盞燈籠,誰要是想買燈籠,得先跟他訂,而且要先付錢。即使這樣,燈籠趙每天的活都忙不過來。他的燈籠做得真好啊,又好看又實用。正因如此,燈籠趙就定了一個規(guī)矩,每天只做3盞燈籠,多一盞都不做。3盞燈籠訂滿,誰再來訂燈籠,只能往后排了。
這天,燈籠趙正在鋪子里做燈籠,一個衙役走了進來,往柜臺前一站,扯著嗓子就喊:“燈籠趙,你馬上給縣衙做一盞大宮燈,要五福捧壽的,燈籠做得越大越好,3天之后拿到縣衙去?!睙艋\趙看看衙役,說:“一個月的活我已經(jīng)排滿了,你們要做等著下個月吧?!毖靡垡宦?,瞪起了眼睛,“什么?下個月?下個月黃花菜都涼了!我告訴你,這可是公差,你要是誤了時辰,大爺我可把你鎖起來!”燈籠趙白眼一翻,“你把我鎖起來我也做不了,我做買賣講個信字,別人訂好的活我不能給人家往后推?!毖靡奂绷?,掏出鎖鏈子就套住了燈籠趙的脖子,“嘿,你還跟我嘴硬,走,跟我見縣太爺去!”
燈籠趙被衙役抓到縣衙,押上大堂,縣太爺常壽會正坐在大堂上蹺著二郎腿喝茶,衙役跟常壽會把情況一說,常壽會就急了,坐到案桌上拿起驚堂木“啪”地一摔,“大膽!本縣的公差你也敢拖延時間?你吃飯的家伙不想要了?”燈籠趙脖子一梗,“大老爺,就算您給我派的是公差,那也得講個先來后到啊,我都收了人家錢了,不按時給人家把燈籠做出來,那不是不講信用嗎?”常壽會把眼一瞪,“我管你講不講信用,本縣讓你做的燈籠你馬上就得做,再過3天,本縣要進京給老佛爺拜壽。今年是老佛爺60大壽,州城府縣都要向老佛爺進獻一盞壽燈,誰的燈做得好,老佛爺有賞,誰的燈做得不好,誰的腦袋就沒了。你說,你要是讓我的腦袋沒了,我還能讓你有腦袋嗎?”
常壽會本以為這么一說,燈籠趙就得乖乖回去做燈,誰知燈籠趙是個死爹哭媽的擰喪種。他把臉一揚,“大老爺,要這么說,您趕緊把我砍了吧,我寧肯掉腦袋,也絕不能失信于主顧!”常壽會氣壞了,往那一坐,渾身直哆嗦,“燈籠趙,你這是拒辦公差,違抗老佛爺懿旨?。∥椰F(xiàn)在就把你關(guān)進死牢,讓你好好想想,是做燈籠,還是掉腦袋!”說完,常壽會一擺手,衙役把燈籠趙押走了。
燈籠趙一走,師爺走到了常壽會身邊,“大老爺,隨隨便便把燈籠趙關(guān)進大牢行嗎?您給他定什么罪名?。慷ㄗ锩米屗嬔貉?,不畫押這罪名也定不了啊?!背蹠咽忠粩[,“定什么罪名???把他跟幾個死囚犯押在一起,嚇唬嚇唬他,我就不信他不怕死!”師爺想想,說:“那倒也是,可現(xiàn)在牢里的死囚只有一個女的,就是上個月上報刑部的那個,把燈籠趙跟那個女的關(guān)一起行嗎?”常壽會說:“有什么不行的?又不是長期關(guān)著,讓他看看那個女囚受刑后的慘樣,不正能嚇唬他嗎?”師爺點頭,“那好,我這就吩咐牢頭照辦。”說完,師爺轉(zhuǎn)身走了。
天快黑的時候,牢頭跑來見常壽會,說燈籠趙嚷嚷著要見縣太爺,還說他不想死。常壽會一聽樂了:“把他帶上來,敬酒不吃吃罰酒的東西!”
時間不長,衙役把燈籠趙帶到了常壽會面前。這回燈籠趙老實了,往地上一跪,連連磕頭,“大老爺,我知罪了,您放我回去吧,我馬上給老佛爺做燈籠。”常壽會捋著胡子哈哈大笑:“好,你就做一個6丈6的五福捧壽燈,本官要讓老佛爺高興高興?!睙艋\趙一聽,瞪大了眼睛,“?。?丈6?那么大呀?”常壽會沉了臉,“怎么?你不能做?”燈籠趙連忙點頭,“能做,能做!”常壽會把手一擺,“那好,你馬上回去做吧,兩天之后我要看燈?!睙艋\趙連連稱是,磕完頭爬起來走了。
回到家里,燈籠趙可就忙乎開了。先挨家挨戶找那些訂過燈的主顧,把錢退給人家,又跟人家好一通解釋,說衙門里派了公差,不趕緊干就殺頭,他實在是沒辦法。那些主顧都挺通情達理,讓燈籠趙先辦公差,他們是私事不著急。
打點好了主顧,燈籠趙開始研究那個五福捧壽燈。6丈6啊,那么大的燈籠怎么做呀,就算做出來,怎么往京城運?。繜艋\趙思來想去,有主意了,把燈籠做成活動的,往京城運零件,到了宮里再組裝。
燈籠趙忙了兩天兩夜,終于把大燈籠的各個部件做好了。常壽會上門察看,燈籠趙指著地上的零部件說:“大老爺,燈籠已經(jīng)做好,可是太大,沒法運輸,我得跟您一起進宮組裝?!背蹠櫰鹆嗣碱^,“你跟著進宮?那哪行啊?本官進宮級別都不夠,要不是這次老佛爺特別召見,本官也進不了宮,你一個草民怎能進宮?”燈籠趙把手一擺,“那就沒辦法了,這么大的燈籠,我就是給您裝上,您也沒有那么大的車拉呀!”常壽會想了想,“那好吧,我馬上給禮部寫呈子,你就跟我一起進京,如果禮部讓你進宮,你就跟著進去,到宮里去組裝;如果不讓你進宮,你就在宮外頭裝好,讓禮部想辦法把燈運進宮。”燈籠趙點頭,“那也行?!背蹠纯吹厣系牧悴考澳悄阋驳孟冉o我組裝起來看看呀,我得瞧瞧這燈做得好不好啊?!睙艋\趙一笑,“那好辦,我這就給您組裝?!?/p>
工夫不大,燈籠趙就把大燈籠組裝好了。常壽會一看,那燈籠6丈6尺高,寬有9丈9,雪白透明的蠶絲紗蒙面,蠶絲紗后面是一圈紅色的剪紙貼畫,5個童子捧著一個大壽桃,栩栩如生??赐曛?,常壽會連連點頭,“好,這燈籠可稱燈籠王了,送到宮里,老佛爺一定喜歡。老佛爺要是賞了本官,本官也會好好賞你!”燈籠趙連忙謝恩,謝完了說:“大老爺,這燈籠要是掛起來,點上3丈3的大蠟燭,五福捧壽圖還能轉(zhuǎn)呢。”常壽會一聽,眼珠子又瞪大了,“是嗎?那趕緊給本官試試看?!睙艋\趙搖搖頭,“大老爺,我這里沒有那么高的桿子,也沒有那么大的蠟燭呀,這燈籠只能到宮里再掛。”常壽會一想也是,便說:“那你可得保證五福捧壽圖能轉(zhuǎn),要不然你和本官可都是欺君之罪,進了宮可就出不來了?!睙艋\趙說:“大老爺,您就放心吧,我說能轉(zhuǎn),肯定能轉(zhuǎn),到時候您就等著老佛爺賞吧!”常壽會笑了,“好,你把燈籠拆了吧,我們明天就把燈籠運進京?!边@一天,常壽會帶著燈籠趙來到了京城。經(jīng)禮部允許,燈籠趙可以隨常壽會一起進宮。慈禧太后早就得到報告,說武清縣送來一個大燈籠,她早早地就把百官召到了后花園,要先讓大伙看看這個大燈籠到底什么樣兒。
秉禮太監(jiān)領(lǐng)著常壽會和燈籠趙見過慈禧之后,慈禧命燈籠趙馬上組裝燈籠。燈籠裝好了,燈籠趙又讓太監(jiān)搭了一個15丈高的架子,把一根3丈3的大蠟燭放到燈籠里點著,然后用滑輪把燈籠掛到架子上。
夜幕降臨,慈禧太后往鳳輦上一坐,抬頭一看這燈籠,好家伙,真夠大呀,就跟從天上吊下來一樣??粗粗?,燈籠里的五福捧壽圖轉(zhuǎn)了起來,慈禧更高興了,問燈籠趙:“猴崽子,這燈籠里的畫怎么會轉(zhuǎn)?”燈籠趙連忙跪倒,“啟稟老佛爺,這燈里的大蠟燭一點著,燈里的空氣就少了,燈底下的空氣就得往燈里走,燈籠里就有風了,是風帶動了燈里的機關(guān),讓畫轉(zhuǎn)了起來?!贝褥宦牐笙?,“好,好手藝,賞!”燈籠趙謝過之后,退到一邊,慈禧接著看,看著看著,五福捧壽圖變了,變成了一幅縣官審案圖,那縣官長得跟常壽會一模一樣。在圖上,常壽會收了一個公子的銀子,把一個婦女打得皮開肉綻,最后把那個婦女打入死牢。慈禧看罷,皺起了眉頭,指著燈籠問:“這是怎么回事兒?”常壽會早就嚇得體似篩糠了,哪還說得出話,燈籠趙卻是不慌不忙,跪在慈禧面前,“老佛爺,這是草民縣內(nèi)的一起冤案呢,還請老佛爺為百姓做主!”說著,從懷里掏出一張狀子,頂在了頭上。太監(jiān)一看,上去就把燈籠趙按住了,“你這刁民!敢到老佛爺面前來告狀,真是反了!”說著,就要把燈籠趙拖走。慈禧一看,連忙擺手,“慢著!今天哀家高興,念在他給哀家獻燈有功,不要為難他了,快把他的狀子呈上來,哀家看看!”
慈禧太后心眼是不好,可她也有發(fā)善心的時候。今天慈禧就發(fā)了善心,想看看這個冤案到底冤在哪里。燈籠趙呈上狀子,慈禧一看,明白了。原來武清縣有一個叫柳英姑的女人,長得如花似玉,嫁給賣豆腐的張二為妻。夫妻二人相敬如賓,日子本來過得好好的,誰知鄰居李財主的公子李龍看上了柳英姑。李龍用金錢收買柳英姑,想把柳英姑占為己有,可柳英姑不答應(yīng)。李龍就到柳英姑家找張二喝酒,暗中在菜里下了毒,毒死了張二。李龍威脅柳英姑,如果柳英姑答應(yīng)與他茍且,他就到官府走動,說張二是暴病而死,如果柳英姑不答應(yīng),李龍就告柳英姑謀害親夫。柳英姑大罵李龍是個畜生,跑到縣衙讓常壽會明斷。誰知李龍早就買通了常壽會,常壽會不但沒辦李龍的罪,反給柳英姑定了個謀害親夫之罪,打入死牢,上報刑部,秋后問斬。
看完狀紙,慈禧把狀紙扔給了常壽會,“常大人,你看看這狀子寫得是不是真的?”常壽會正在那哆嗦呢,哪還接得住狀紙?連忙跪倒,“老佛爺,不是,不是真的。”慈禧急了,“好你個猴崽子,連看都不看就說不是真的,分明心里有鬼,趕快把這案子如實向哀家報來!”常壽會嚇得連話都說不整齊了,哪還說得了案子:“老,老佛爺,這這這,我我我……”慈禧氣壞了,問身邊的吏部官員:“這猴崽子叫什么?”吏部官員說:“他叫常壽會,武清縣知縣?!贝褥宦牐咽忠粩[,“來人吶,把這猴崽子拖下去砍了!”太監(jiān)一聽,二話不說,把常壽會拖下去就把腦袋剁下來了。太監(jiān)回來報告,慈禧長出了一口氣:“他叫常受賄,黑錢一定收得不少啊,他辦的案子一定是冤案,錯不了!”說完,慈禧讓刑部把柳英姑的案子發(fā)回重審,封燈籠趙為武清知縣,回去立刻辦理此案,辦完之后向她回報。
燈籠趙本想不答應(yīng),可受人之托,就得幫人幫到底呀,他磕頭謝恩,先應(yīng)了知縣的差事。原來,燈籠趙被常壽會關(guān)到大牢里,就和柳英姑關(guān)在一起,柳英姑向他哭訴冤情,求他出去為自己申冤。燈籠趙覺得常壽會實在太可氣,就答應(yīng)了柳英姑。正因為要為柳英姑申冤,燈籠趙才同意給常壽會做燈籠,目的就是趁機進京,在老佛爺面前告御狀。也活該常壽會起了這個倒霉名字,慈禧都沒細問就把他宰了。
回去之后,燈籠趙到縣衙上任,給柳英姑翻了案,抓了李龍,打入死牢。他寫完呈子報到刑部,想辭職不干,縣城百姓不干了,說燈籠趙既然被老佛爺封了縣官,那就好好干吧,燈籠趙講信用,當縣官一定錯不了!燈籠趙一看,民心難違,那就干吧。平時在縣衙里當官審案,業(yè)余時間還給主顧做燈籠。一連干了十幾年,老百姓都說這燈籠縣官真不錯,打著燈籠都難找!
搜索
立即關(guān)注328662397
你若喜歡,請點“在看”
燈籠的由來
燈籠與中國人生活息息相連,廟宇中、客廳里,處處都有燈籠。
仔細推算,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后的事,有紙燈籠又可能是在東漢
紙發(fā)明之后。
中國的燈籠,不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種象徵,吳敦厚說
,他以前做新娘燈(即宮燈)就代表婚禮喜慶;竹篾燈則告示這是喪
葬場合;傘燈(字姓燈),因「燈」與「丁」語音相同,意味著人丁
興旺。所以,過去每家都有字姓燈,懸掛在屋檐下和客廳中。今天迎
神賽會上,神明的陣頭前仍有兩盞大燈籠,就是這種習俗的延續(xù)。
不過,燈籠最讓人遐思、期盼恐怕還是元宵節(jié)的花燈了。
元宵觀燈的習俗起源於漢朝初年,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
安,乃扎結(jié)花燈,藉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彩龍兆祥,民阜國強
」,花燈風氣至此廣為流行。明朱元璋建都南京時,更於秦淮河上燃
放水燈萬支;永樂朝在午門大立虌山燈柱,又在華門外設(shè)「燈市」,
使得北平尚有「燈市口」街道。
民國后,花燈之舉雖仍在,但平淡了許多,幸虧如今因著中國熱
,燈籠又逐漸在居家裝飾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燈籠的材料,有
的由紙、竹子,變成布、塑膠、鐵線,而且燈籠的形狀和顏色與傳統(tǒng)
也大不相同。
傳統(tǒng)中寺廟是以黃色為主,燈籠的大小、顏色全以個人喜好變化,
無所謂一定的象徵意義。
除了照明以外,燈籠還有其他意義。每年正月私塾(古代的學校)
開學時,家長會為子女準備一盞燈籠,由老師點亮,象徵學生的前途一片
光明,稱為「開燈」。后來就由此演變成元宵節(jié)提燈籠的習俗。由於字音和
「添丁」相近,所以燈籠也用來祈求生子。到了日據(jù)時代,愛國志士們在燈
籠上繪制民間故事,教導(dǎo)子孫認識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傳的意義。
另外推薦一燈籠網(wǎng):
/index.as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56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