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發(fā)展得很不順利。人到中年,都還沒有一塊屬于自己的穩(wěn)定的根據地。好在劉備有仁德之名,在一番誠懇的請求下,得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軍師——諸葛亮。
在諸葛亮三分天下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下,劉備先是在赤壁大敗曹操,接著取得了荊州南部四郡,有了第一塊穩(wěn)定的地盤,開始大展拳腳。在取得了益州和漢中后,劉備勢力發(fā)展到了巔峰。曹丕逼漢獻帝禪位,給了劉備機會,最終劉備得以稱帝,建立蜀漢王朝。
不過盛極必衰,劉備因為要給義弟關羽報仇,發(fā)動伐吳戰(zhàn)役,最終在夷陵慘敗。敗退到白帝城的劉備沒臉回成都見舊臣子們,國中大小事務都交給了諸葛亮打理。盡管如此,劉備還是沒能在靜養(yǎng)中恢復身體和斗志。在長時間的郁郁寡歡和自責中,劉備的身體終于撐不住了,他馬上喊來了長子劉禪和諸葛亮,準備交代后事。
白帝城托孤是劉備做的最后一件事,不過他還跟諸葛亮提了一件事,那就是慎用馬謖。馬謖是當時蜀漢官吏中的杰出青年,不但出身名門世家,還是飽讀之士,加上通曉軍事,被諸葛亮器重,進入蜀漢政治核心圈。
然而劉備卻認為馬謖只會夸夸其談,不能重用,要諸葛亮留意這一點。劉備真的是因為馬謖言過其實,而勸誡諸葛亮慎用他嗎?小編認為,這當中并不簡單,原因如下。
一、提醒諸葛亮不要擴張勢力
一個統(tǒng)治集團的內部,定然存在許多派系。這些派系在強敵壓境時也許能一致對外,但是在外部環(huán)境良好的時候,都少不了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劉備勢力雖然發(fā)展得比較晚,但是后期的勢力膨脹,導致劉備軍事集團的內部,開始出現(xiàn)派系爭斗。
劉備從北方奮斗到中原,再由中原奮斗到南方,所以他手底下的人可謂是從北到南都有。荊州派、東州派和益州派是劉備勢力發(fā)展到巔峰時,出現(xiàn)的內部三大派系。
荊州派自然是劉備在荊州發(fā)展時所招攬的,代表人物諸葛亮;東州派指的是益州牧劉焉在進入益州前,或者在劉焉、劉璋父子統(tǒng)治益州時,追隨他們進入益州的人士,代表人物李嚴、法正;而益州派自然就是益州本土人士,代表人物譙周。
對于內部這三派系,劉備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過諸葛亮器重馬謖,顯然是在為荊州派招兵買馬、擴張勢力,因此劉備臨終前,還是擔心諸葛亮領導下的荊州派變得強勢,因此通過馬謖,暗示諸葛亮不要擴張勢力,注意三派間的平衡。
二、提醒諸葛亮不要重文偏武
諸葛亮是蜀漢軍事集團的文臣之首,官居丞相一職。因此跟在諸葛亮身邊的幾乎都是文官,而諸葛亮器重的也都是文臣。馬良、蔣琬、費祎、董允這些劉備勢力的著名文臣,都是諸葛亮的心腹。
他們和諸葛亮一起,構成了蜀漢軍事集團的最高統(tǒng)治階層。也就是說,諸葛亮和文臣走得近,和武將走得遠。這在劉備看來,不利于軍事集團內部文臣武將的團結與調和。
作為蜀漢王朝的未來掌舵人,劉備在臨終前勸誡諸葛亮不要重用心腹馬謖,就是在提醒諸葛亮不要過分提拔、重用文臣,避免朝中文臣武將的不和諧。
三、提醒諸葛亮不要有所偏頗
馬謖有四個哥哥,他的大哥就是當時荊州一帶的著名文人馬良。馬良是五兄弟中才學最出眾的,其次就是馬謖。馬良在劉備入主荊州后,就加入了劉備的班子,不但參與劉備軍事集團的內政建設,還作為使節(jié)出使東吳。
由于都是荊州當?shù)氐氖孔?,而且才智、學識都很出眾,馬良和諸葛亮走得很近,是工作上的好伙伴。后來馬良在夷陵戰(zhàn)敗時,死于亂軍之中。
對于好友馬良的去世,諸葛亮是傷心的。而馬謖作為故人之弟,諸葛亮自然要像一位兄長般,好好照顧、培養(yǎng),讓馬謖得以成才。這也是諸葛亮將馬謖視作心腹的原因之一,但是諸葛亮作為蜀漢的丞相,在舉薦、任用官吏時,是不應該有所偏頗的。
從后來馬謖失街亭就可以看出馬謖確實言過其實,那么諸葛亮器重馬謖,就不是完全從馬謖的實際才能出發(fā)了。想必和馬良的情誼,讓諸葛亮在對待馬謖時,有所偏頗。而這都看在劉備的眼中,因此才會在臨終前提醒諸葛亮,不能在用人上有所偏頗。
綜上所述,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的告誡,重點不在于馬謖,而是諸葛亮。然而作為國家的頂梁柱,劉備不能說得太明顯??上У氖?,劉備死后,以諸葛亮為代表的荊州派掌握了大權,文臣統(tǒng)治著武將。諸葛亮對待馬謖依然有所偏頗,導致了后來第一次北伐的失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60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