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遼國蕭太后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她出生在皇族家庭,她的家族人才輩出,在大遼王國浩瀚的歷史星空中,她的家族中一共出現(xiàn)過13位皇后、13位諸王、17位北府宰相和20位駙馬,可謂群星閃耀,照亮了大遼國的半個天空。
出生在在這樣的家族中,她人生注定不平凡。
她的一生,注定會成為遼國的天空中閃亮的星星。
她的一生,注定要在權(quán)力的漩渦中,戎馬 一生。
她的一生,注定是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的一生。
她就是遼國彪悍女子蕭太后——蕭綽,乳名蕭燕燕。
一、生而聰慧、伶俐穩(wěn)健
在遼國的蕭家,無論男女,他們從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要承擔起家族的榮耀使命。來自燕國的蕭氏一族,無論在遼國還是在燕國,都是不平凡的一族。
當蕭燕燕的母親,這位大遼國的公主,遼國第二位皇帝耶律德光的女兒、長公主一連生下三個女兒時,蕭燕燕的父親,蕭思溫并沒有因此懊惱,因為在契丹人的思想中,男女都一樣,沒有什么區(qū)別。
蕭見溫對這三個女兒,疼愛有嘉,對三個女兒進行精心的培養(yǎng)。
這一點,與宋朝的女子相比,少數(shù)民族的女孩真的要幸福很多。當時宋代女子已經(jīng)開始纏足裹胸,信奉“女子無才便是德”,像李清照那樣能享受學習和相對自由生活的女子,少之又少。
當時,蕭燕燕和她的姐姐們在幼年時期就開始學習后妃的必要技能。
她們不僅學習文化、還學習如何管理后宮、學習如何參政、管理群臣;除了這些還有習武、帶兵打仗等。
所以,在這樣強大的教育下,蕭家的女子注定會不平凡。
除了后天的教育,先天的個性也是個人成才重要因素,所以,蕭燕燕的父親在生活中也不斷觀察他的女兒們,誰是那個最可能成大器的。
父親的目光最終落在了他的小女兒蕭燕燕身上。
雖然是一母所生,但是這三個如花似玉的女孩卻有各自的性格特點。蕭燕燕聰慧好學,性格沉穩(wěn)。父親的一次能力考查,讓年幼的蕭燕燕從姐姐中間脫穎而出。
有一天蕭思溫要求女孩們把自己房間打掃干凈,叮囑干完活才能出去玩,說完父親就出門了。
大姐和二姐見父親不在家,就偷懶隨便把房間收拾一下就跑出去玩了。只有蕭燕燕按照父親的要求一絲不茍地將自己的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也正因為這件看似波瀾不驚的小事,讓父親看到了她的沉穩(wěn)和自律,不到達目的、決不輕言放棄的美德。
在這之后,父親蕭思溫對小女兒蕭燕燕的培養(yǎng)格外上心。
一般情況下,古今中外能成大事者,都有著驚人的自律能力。從蕭燕燕后來的表現(xiàn)來看,父親的判斷是準確的,在她以后人生中,無論遇上什么事,她的表現(xiàn)正如父親所料:沉穩(wěn)而執(zhí)著,不達目的不言棄。相比兩位姐姐而言,簡直是太出眾了。
二、少有所為,不負父望
在蕭燕燕17歲的那一年,遼國發(fā)生了一件大事:皇帝遼穆宗打獵時遇刺身亡,在這爭奪皇位的千均一刻,駙馬爺蕭思溫果斷出擊。
他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自己看中并一直交好的皇子耶律賢,為耶律賢成功搶奪到皇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作為對蕭思溫最好的回報,他迎娶了蕭思溫最喜歡的小女兒蕭燕燕為妻,入宮不久即封為皇貴妃,兩個月后便封為皇后。
蕭燕燕的晉升皇后之路,足以秒殺宮斗劇中多年儲心積慮,歷經(jīng)九死一生,才爬上皇后之位的故事。所以,人生之路,有時是拼爹的道路,這句話放在蕭燕燕身上一點都不假。
但是,故事會告訴你,爹可以幫助你走好前半生,后半生爹也幫不了你,打鐵還靠自身硬。蕭燕燕也用她的后半生證明了這一點。
蕭燕燕登上皇后之位時年僅17歲,在古典四大名著《紅樓夢》中,17歲的王熙鳳能把賈府上上下下打理得僅僅有條,歷來受到很多紅學家們的贊嘆,殊不知歷史上的遼國蕭太后17歲就開始輔佐遼景宗打理整個大遼江山,注意不是打理后宮,是打理遼國朝廷政務(wù)。
但是,造化總是捉弄人,老天爺是不會讓人過的太如意的。蕭燕燕剛登上皇后之位一年,父親蕭思溫就被仇家殺害,蕭燕燕頓時失去了父親這個最大的人生靠山,未來的路,她該何去何從?
蕭燕燕注定是那個要成為女皇的女人,她就像一顆戈壁灘上的樹,當風來了,她就及時彎腰并堅定地將根深深扎進土壤,不斷吸取營養(yǎng),讓自己成長、強大。
蕭燕燕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朝堂的管理中去,過人的智慧和銳利的眼光,讓她看到遼景宗管轄下的遼國的一些弊病,于是她實行一系列大膽的政治改革,重用漢族官員,學習漢族文化,提倡農(nóng)業(yè)發(fā)展……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讓朝臣看到這位廟堂之上的女子的不同凡響,她的治國能力獲得了遼景宗的贊賞和依賴,也獲得了滿朝官員的信服。
沒有了父親依靠的蕭燕燕,以自己的智慧以及在政治上非凡的治理能力,蕭燕燕迫使自己迅速活成了蕭氏家族的一座山。
那一年,她18歲。
三、臨危受命、威服朝堂
接下來的日子里,在丈夫遼景宗的信任和幫助下,蕭燕燕的皇權(quán)之路走得順利而穩(wěn)健,在陪伴遼景宗處理政務(wù)7年后,蕭燕燕迎來執(zhí)政后的第一次巔峰時期。
遼景宗要求群臣們在寫皇后的言論時必須使用“朕”和“予”這種稱謂,并且作為法令執(zhí)行,這代表了給與皇后像皇帝一樣至高無上的權(quán)利,也代表了遼景宗把朝堂事務(wù)對蕭燕燕的全權(quán)委托。那一年,蕭燕燕24歲。
如果故事就這樣繼續(xù)發(fā)展,遼景宗與蕭燕燕應(yīng)該是歷史上讓人羨慕的神仙皇家神仙眷侶。但是,事實總是與愿望相悖的。
35歲的遼景宗身體不好不幸病逝,景宗駕崩之前,雖然毫無懸念地傳位于他與蕭燕燕的兒子耶律隆緒,世稱遼圣宗,并叮囑群臣聽命于蕭燕燕。
但是,諾大的遼國,僅僅憑一孤兒寡母,想要在如狼似虎的一群遼國貴族間站穩(wěn)腳跟,談何容易。
這時候真的不得不佩服蕭燕燕這個女子的政治遠見和英明的決策。
她首先放低自己作為皇后的高姿態(tài),召集手握實權(quán)的的南院和北院樞密使韓德讓和耶律斜軫。在他們面前,蕭燕燕以一個柔弱女子的姿態(tài)對他們說:“我們母子勢單力薄,宗族勢力強盛,邊防尚未安定,還能怎么辦呢?”
作為朝堂上的老將,這兩個人都知道蕭燕燕此時的目的一來是探尋二人的態(tài)度,二來是想拉攏兩位,三是希望他們在自己危難的時候幫助自己。
二位重臣馬上表明了自己效忠皇后的決心,之后蕭燕燕又獲得重臣耶律休哥、蕭撻凜的支持。
對待這些愿意臣服自己的重臣,蕭燕燕也是給與他們極大的尊重,國家的重大決策一定要與他們商議。
她將與宋國接壤的遼國大片領(lǐng)土交給耶律休哥管理,讓皇帝與耶律斜軫交換弓矢鞍馬,相當于結(jié)拜兄弟。
韓德讓與她自幼青梅竹馬關(guān)系本就親密,后來蕭燕燕委身嫁給韓德然,她與前皇帝的幾位子女都對韓德讓尊重如父。
所以,有了這些人的支持,所有趁遼景宗駕崩想要覬覦皇位的人,沒有一個敢輕舉妄動,983年,蕭燕燕正式成為遼國的“承天皇太后”,開始了她獨自執(zhí)掌遼國的政治生涯。
那一年,她30歲。
四、戎馬生涯、國力鼎盛
中國歷史上有過幾次女性執(zhí)掌政權(quán)的時期,在女性執(zhí)政的這些歷史中,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女皇,遼國蕭太后的政績可能要算她們之中的佼佼者。
遼圣宗剛剛即位不久,遼國南邊的大宋王朝皇帝宋太宗趁遼景宗駕崩,想到遼國此時肯定羸弱,趁機派兵出擊,想要收復(fù)燕云十六州,但是宋太宗萬萬沒有想到,剛剛執(zhí)掌國家的蕭太后這個女子如此彪悍,親自御駕親征,采用誘敵深入的手段,把宋軍打得落花流水。
宋軍主將即楊家將中的首領(lǐng)楊繼業(yè),楊老令公就是在這場戰(zhàn)爭中喪命的。
這場戰(zhàn)爭一共持續(xù)了25年之久,之后遼軍長驅(qū)直入,一直打到宋國的境內(nèi),逼得很多宋朝大臣主張南逃。最后,遼宋在澶州議和,簽訂了和平協(xié)議,歷史上稱為“澶淵之盟”。
這次和約以宋王朝的退縮,為25年的戰(zhàn)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和約規(guī)定:遼宋結(jié)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白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
這些歲幣和絹對于當時富裕的大宋王朝來講,幾乎等同于九牛一毛。
有人開玩笑說,這點錢相當于當時大宋子民每人每年少吃兩個燒餅的錢。從節(jié)約錢的角度來講,宋朝用區(qū)區(qū)10萬兩白銀就獲得了邊境上的長治久安,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但是對于一個強國的外交而言,向小國納貢,無疑是大宋外交史上的一次奇恥大辱,相反對于遼國而言,這是他們歷史上以弱勝強,無論是外交上還是軍事上燦爛輝煌的一筆,而這一筆,是一個叫蕭燕燕的女人勾畫的。
除了大敗宋朝,在蕭太后執(zhí)政時期的遼國,還征服了東面的女真,西邊的黨項、回鶻,北邊的鐵驪,不僅讓這些民族對遼俯首稱臣,還擴大了遼國的領(lǐng)土,讓其他國家不敢小覷。
五、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人的一生,總是悲喜相交,會有很多的圓滿和缺憾,蕭太后的一生也是如此。
首先,作為女人最渴望的愛情,她是擁有了的。嫁給遼景宗后,雖然這是一場以政治開始的婚姻,但這并沒有影響他們的相伴相隨。
在與遼景宗短暫的14年婚姻中,兩人共育有子女7人,4男3女,這樣的多產(chǎn),在普通人家也能體現(xiàn)丈夫厚愛,更何況是后宮如云的帝王之家。
遼景宗駕崩后,蕭燕燕又嫁給了輔佐她的韓德讓。據(jù)說,她與韓德讓本就青梅竹馬,早有婚約。但是因為蕭燕燕因為政治原因嫁給了遼景宗,兩人之間只好無疾而終。
韓德讓本來就出身名門,而且在治國方面有過人之處,丈夫過世后,蕭燕燕需要這樣一副堅定的臂膀來支撐自己繼續(xù)前行。
嫁給韓德讓以后,在朝堂上,她在契丹貴族間全力維護身為漢族的韓德讓;她讓所有子女都以對待父親的禮節(jié)來對韓德讓表示敬重;韓德讓生病期間,蕭太后親自在病榻前侍奉。
皇帝遼圣宗去拜見韓德讓,要在營賬前50米下馬步行,到達營賬后,兩人見面遼圣宗現(xiàn)行禮,進入營賬后,遼圣宗還要行家人之間晚輩問候長輩的禮節(jié)。
所以雖然韓德讓是遼國掌握重權(quán),卻是至死效忠大遼,沒有一絲逆反之心。
收到從太后到當今皇帝的如此禮遇,已經(jīng)擁有至高無上的榮耀了,還有什么好爭奪的呢?
擁有完美的愛情,子女也孝順可親,對于蕭太后而言,最過遺憾的莫過于與兩位姐姐的反目。
先是二姐夫趙王謀反。在景宗駕崩前,蕭太后賜死了二姐夫。二姐因此含恨在心,司機刺殺蕭太后未果,蕭太后憤怒之下賜死二姐。
然后是大姐齊王妃。在齊王逝世后,愛上并執(zhí)意嫁給一個奴隸,之后在其攛掇下起兵謀反,最終同黨被剿滅,幾年后,曾經(jīng)的齊王妃也被蕭太后賜死。
這也許是每一個卷入政治斗爭的皇族最終的結(jié)局。兄弟姐妹其樂融融、互愛互助,這種理想在帝王之家,太奢侈了。
六、一生擁有權(quán)力、榮耀、親情、愛情,人生也無憾
縱觀蕭太后的一生,經(jīng)歷豐富:親人離別、朝堂危機、內(nèi)憂外患,父慈子孝、夫妻和睦、百姓擁戴……雖有波瀾卻一一化解,最終歸于平靜,這樣的人生也算是無憾的一生。
對父母而言,她是令人愛憐的乖女兒。聰慧過人,沉穩(wěn)上進,是父親的希望。
對天子而言,她是好妻子、好皇后。輔佐丈夫,使國家穩(wěn)定、強盛,功不可沒。
對子女而言,她是好母親、好師長。在危難之時,她為子女遮擋風雨,在成長的過程中,她言傳身教教育子女成才;無論是在子女與繼父相處、還是與群臣相處,蕭太后都給子女做了最好的榜樣。遼圣宗在母親的教導(dǎo)下,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是人們公認的“遼朝圣主”。
對百姓而言,她是好的君主。在她執(zhí)政期間,勵精圖治,修水利、重農(nóng)桑、減賦稅、整吏治、練軍隊。這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使遼國國泰民安,國富民強,創(chuàng)造了遼國開國以來少有的太平盛世。
公元1009年,攝政27年的蕭太后因病不能再勝任朝中政事,還政與兒子遼圣宗,在這一年薨逝。棺槨與遼景宗合葬于乾陵,夫妻再次相逢,長眠于地母的懷抱。
那一年,她59歲。
在黛色橫空的塞外,歷史的煙云不斷變換,但是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總有一些人,她的故事被后來的人們銘記;她的一顰一笑,永遠定格在那片叫大遼的國土中,定格在蒼茫的草原上,沉淀在厚重的史冊里,永遠被后世傳頌、贊嘆……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盜壽衣不祥(據(jù)說是會給盜墓者帶來災(zāi)難);二是蕭太后金壽衣穿在里面,被多數(shù)盜墓者忽視,早期沒有被發(fā)現(xiàn)。所以說,蕭太后的金壽衣不是沒人敢碰,只是被盜時間較晚。
契丹蕭太后有一個很有趣的名字,蕭燕燕。如果你只看這個名字,人們總是會認為她是一個現(xiàn)代的女人。然而,她是遼代最好的皇后,能力很強,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的政府,影響世界的潮流。大多數(shù)皇室成員在死前都是富有的,但死后他們會被許多盜墓者惦記,蕭太后也未能幸免。不僅沒有幸免,在死后大約一千年的時間里,蕭太后的墓地至少被盜墓人探訪了五次。20世紀90年代初,蕭太后的金壽衣出現(xiàn)在市場上,從頭到尾,從衣服到靴子,應(yīng)有盡有。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這件金壽衣應(yīng)該不會出土太久,否則就很難保存得這么完整。
偷壽衣不吉利
盜墓行業(yè)很古老,曹操曾專門組織過盜墓隊伍。盜墓者有自己的講究,古人的壽衣大多不被偷,原因不明。壽衣本身代表著"生命的終結(jié)"。偷壽衣會給盜墓者帶來災(zāi)難,所以大多數(shù)古代盜墓者沒有偷壽衣。有人說,這是絕對的嗎?這么多盜墓者中沒有異?,F(xiàn)象嗎?當然有。但是在壽衣被偷出來之后,因為擔心帶來壞運氣,所以買它的人不多,市場很差,所以初期的盜墓者沒有偷它。自清末民初以來,人們對此的關(guān)注卻相對少了一些。關(guān)鍵是在這個時候,中外交流增加了,外國人也不是太忌諱這些。與此同時,在國家級的大型博物館和收藏機構(gòu),開始有更多的交易涉及到"壽衣",這使得舊的規(guī)則被打破。
蕭太后的金壽衣屬于內(nèi)衣,所以被盜墓者們忽視了
古代皇帝太多了,但現(xiàn)在出土的金玉衣只有兩三件,這說明穿金銀不是皇室的習俗。20世紀60年代出土的漢代玉衣屬于典型的外衣,閃閃發(fā)亮,令人眼花繚亂,從而激發(fā)了盜墓者的興趣。蕭太后的金壽衣不屬于這種大衣。身上穿白色內(nèi)衣后,穿上金色的壽衣,然后穿上衣服和外面的斗篷。因此,如果你不把蕭太后的外衣脫下來,它的金壽衣是看不見的,所以大多數(shù)盜墓者都沒發(fā)現(xiàn)它的存在。
衣服上有“雙鳳逐日”的圖案。而頭冠上,是一凰三鳳的圖案。真是一件偉大的藝術(shù)品。一些專家看到這件壽衣之后,直接估價34億,比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還高出十億。
宋朝曾兩次北伐,皆失利,毀在了同一個女人的手上。宋太宗趙光義對乘遼國遼景宗駕崩后,由遼圣宗耶律隆緒接位,此時君主年幼,由其母蕭太后執(zhí)政,導(dǎo)致"主少國疑",趙高廣義發(fā)起了收回燕云十六州戰(zhàn)役,岐溝關(guān)之戰(zhàn)的勝利成就了蕭太后導(dǎo)致了北宋第一次北伐失敗。第二次是著名的"澶淵之戰(zhàn)",迫使北宋的皇帝宋真宗以"兄長"之名結(jié)束戰(zhàn)爭,每年恭送十萬兩白銀為代價的"澶淵之盟"。擁有如此魄力的蕭太后為何與韓德讓保持緊密關(guān)系?
蕭太后名蕭綽,小字燕燕,丞相蕭思溫的小女兒。蕭思溫有三個如花似玉、文武雙全的好女兒,他一直把女兒們當作皇后苗子來培養(yǎng)。后來也被選為貴妃,同年五月就被封為皇后。
遼景宗是個病秧子,朝政本身就靠蕭家打理,于是作為皇后的燕燕也被允許參與。關(guān)鍵蕭太后成為皇后后,蕭思溫就遇刺身亡了,使得遼景宗身體的透支加大,更加需求燕燕的幫忙。
病重的遼景宗看到自己的老板很能干,非常欣慰,干脆就將一切事宜交給自己的燕燕打理。到夫妻倆結(jié)婚第八年時,遼景宗干脆讓做會議記錄的史館學士以后記錄皇后之言,"亦稱'朕'暨'予'",并"著為定式",也就是將皇后的地位抬到與自己同一高度。
遼景宗也是能抗的人,又拖了六年,不得不撒手人寰,將王位傳給自己與燕燕生的兒子耶律隆緒,軍國大事聽皇后命令。同時耶律斜軫與韓德讓為顧命大臣。蕭太后知道自己兒子年紀才12歲,必然造成"主少國疑"的地步。于是她在大臣耶律斜軫和韓德讓面前流著眼淚說:"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重臣們上前安慰并發(fā)下重誓說:"信任臣等,何慮之有!"
為何韓德讓愿意幫助蕭太后?那是因為他們兩曾經(jīng)差點在一起,曾經(jīng)的老相好有求于自己,能不幫忙嗎?
蕭太后與韓德讓這位老相好在沒有了遼景宗這個絆腳石,他們兩又開始了藕斷絲連。在這兩位柱國大臣的幫助下,開始向宗氏出擊。
蕭綽采納南院樞密使韓德讓的建議,對宗室親王頒布命令"諸王歸第,不得私相燕會",使他們失去兵權(quán),同時將各宗室親屬召至宮中為質(zhì),解決了內(nèi)部奪位的一大隱憂。從此敢于詬病的宗氏也被廢去權(quán)利,再也沒有敢阻攔蕭太后與韓德讓之間的關(guān)系。
在趙光義在攻打遼朝時期,蕭太后毫不避諱在韓德讓中軍帳中與其獨處。以及后來讓自己的兒子遼圣宗將她與韓德讓一起合葬,毫不避諱的關(guān)系。
或許是在韓德讓的幫助下,遼國進行了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推動了其由奴隸制國家向封建制的轉(zhuǎn)化,也改善了契丹族與漢族的關(guān)系,國內(nèi)形勢一片大好。
蕭太后與韓德讓的開始或許因為形勢所迫,估計也摻雜年少時未能雙宿雙飛的彌補。
參考資料:《遼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61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晚清第一大案——戊午科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