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晚清第一大案——戊午科場案

    網(wǎng)絡(luò) 2023-06-18 10:52:55

    當社會目睹違法行為麻木不仁甚至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些違法行為就會逐漸變成社會的潛規(guī)則

    ,甚至進一步變成顯規(guī)則
    ,結(jié)果必然是有法不依
    ,黑白是非不分
    ,公平公正蕩然無存

    清朝咸豐八年(1858年)為干支紀年的戊午年

    ,這一年正逢首都順天府(北京)的鄉(xiāng)試(考中者為舉人)
    ,主考官是協(xié)辦大學(xué)士(從一品)
    、軍機大臣蒙古正藍旗人柏葰
    ,副主考是戶部尚書朱鳳標和左副都御史程庭桂
    。八月初八日鄉(xiāng)試一開場,即謠傳在考場所在的貢院大堂發(fā)現(xiàn)了大頭鬼
    ,據(jù)傳貢院中的大頭鬼不輕易出現(xiàn),出現(xiàn)一定有大案將要發(fā)生
    。九月十六日發(fā)榜
    ,前十名中赫然見旗人平齡
    ,他是一位著名的京劇票友
    ,經(jīng)常登臺演出
    ,因而引起輿論大嘩
    ,質(zhì)疑優(yōu)伶居然能高中舉人
    。十月初七日
    ,御史孟傳金上奏咸豐皇帝
    ,參劾此次鄉(xiāng)試有舞弊行為
    ,特意指出“平齡朱墨不符”
    。為了防止考官認出考生筆跡從中舞弊,清代科舉考試規(guī)定考生親筆所寫的試卷用墨筆
    ,然后指定人員用朱筆照抄呈送考官批改
    ,“朱墨不符”即意味著平齡的試卷已經(jīng)被篡改或調(diào)換。咸豐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
    、戶部尚書全慶
    、兵部尚書陳孚恩會審此案
    ,戊午科場案就此開場

    平齡被提審

    ,但不久即死于獄中
    。等重新勘察平齡的試卷后
    ,竟然發(fā)現(xiàn)其墨卷內(nèi)的草稿不全
    ,朱卷內(nèi)也有七個錯別字曾被人改動過。十月二十四日
    ,此次鄉(xiāng)試的全部試卷在圓明園的九卿朝房重新勘察
    ,發(fā)現(xiàn)“本年鄉(xiāng)試主考、同考荒謬已極”
    ,有錯誤的試卷竟然有多達50多本,甚至有一人的試卷錯別字達三百多字,竟然也中舉
    。咸豐聞訊大怒,立即將主考官柏葰革職
    ,朱鳳標和程庭桂解任
    。諷刺的是,就在此次鄉(xiāng)試結(jié)束不久的九月
    ,柏葰升任正一品文淵閣大學(xué)士兼軍機大臣
    ,清朝只有大學(xué)士兼軍機大臣謂為“真宰相”
    ,是真正的位極人臣。

    隨著案情的深入

    ,柏葰直接卷入舞弊的證據(jù)浮出水面
    。考生羅鴻繹通過同鄉(xiāng)兵部侍郎李鶴齡的關(guān)系
    ,結(jié)識了同考官浦安
    ;浦安又通過柏葰的看門人靳祥的關(guān)系,請求柏葰同意調(diào)換羅的試卷使其中舉
    。事后羅又向柏葰
    、浦安行賄。咸豐九年二月十三日
    ,載垣等人向咸豐匯報案情及處理方案,擬將柏葰“比照交通囑托
    ,賄買關(guān)節(jié)例
    ,擬斬立決”
    。由于柏葰是咸豐的愛臣,因此咸豐皇帝想替他開脫
    ,但“諸臣默無一言”無人附和
    ,而戶部尚書肅順當場力爭,認為科舉是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制度
    ,應(yīng)該嚴格執(zhí)法
    ,才能改變科場上由來已久的惡習(xí),力主將柏葰明正典刑
    。在此情況下
    ,咸豐認為柏葰“情雖可原,法難寬宥”
    ,同意將他“斬立決”
    ,但咸豐很痛苦,“言念及此
    ,不禁垂淚”
    。隨即同案犯浦安、李鶴齡
    、羅鴻繹與柏葰一同四人被押往菜市口斬首
    ,此事震動朝野。有清一朝
    ,極少有正一品大員被公開處斬
    ,罪大惡極如和珅也僅是被賜自盡,連柏葰本人也認為皇帝會下旨特赦改為發(fā)配邊疆效力
    ,因此甚至還備好了行李
    ,沒想到等來的竟然是執(zhí)行斬首的命令。

    戊午科場案并未隨柏葰四人被殺而終結(jié)

    ,案情還在進一步發(fā)展
    。在之前的審訊中,浦安供稱他聽說副主考程庭桂曾燒毀過請托者遞送的條子
    ,程庭桂因此被捕
    ,招認他的兒子程炳采接到過幾個人的條子,都是通過幾位高·干·子·弟的關(guān)系轉(zhuǎn)送的
    ,其中竟包括了參與審案的兵部尚書陳孚恩的兒子陳景彥
    。這些請托者和遞送條子的高·干·子·弟全部被捕,咸豐九年七月全案審結(jié)
    ,載垣等擬將程庭桂
    、程炳采父子共同斬首
    ,咸豐念及程庭桂是兩朝老臣,不忍將他們父子一起處死
    ,法外開恩將父親程庭桂發(fā)配軍臺效力
    ,兒子程炳采仍然處斬,案中的請托者七人寬大免死發(fā)配新疆
    ,戊午科場案至此結(jié)束

    順治、康熙年間也爆發(fā)過兩起科場案

    ,所有考官都因舞弊被處斬
    。但到了平庸衰世的道光年間,官場秉承“多磕頭
    、少說話”的原則
    ,沒有人敢批評時政,官員們在庸碌度日的同時卻也不忘腐敗
    。在這樣的背景下
    ,科場當然也難幸免腐敗,遞條子走后門蔚然成風(fēng)
    ,考官也不以收條子為恥
    ,甚至以收到條子多為榮,已經(jīng)完全忘卻了這些行為是嚴重的犯罪
    。咸豐即位后
    ,整頓吏治以糾正道光朝的腐敗風(fēng)氣,依法處理科場案
    ,竟將當朝“真宰相”公開處斬
    ,這不啻是一記晴天霹靂,此后科場風(fēng)氣得到徹底扭轉(zhuǎn)
    ,無人再敢以人頭試法

    戊午科場案不只是一個亂世用重典的故事,耐人尋味的是它反映了當有法不依

    ,法律條文成為一紙空文
    ,人們對嚴重的罪行麻木不仁后導(dǎo)致的人心、風(fēng)氣的變化
    。作為工作勤懇
    、謹慎、周密而深得皇帝賞識
    、器重的一品大員
    ,柏葰事后只接受了浦安16兩銀子的酬謝,因此他肯定不是為了貪圖這區(qū)區(qū)16兩銀子而以身試法
    ,他是囿于人情世故調(diào)換考卷以便關(guān)系人中舉
    ,他肯定認為這種行為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
    ,因此自己的行為并無不妥。柏葰確屬罪有應(yīng)得
    ,但他又何嘗不是腐敗風(fēng)氣的犧牲品呢
    ?當社會目睹違法行為麻木不仁甚至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些違法行為就會逐漸變成社會的潛規(guī)則
    ,甚至進一步變成顯規(guī)則,結(jié)果必然是有法不依
    ,黑白是非不分
    ,公平公正蕩然無存。

     

    搜索

    立即關(guān)注328662397

    你若喜歡

    ,請點“在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61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
    ,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這只由各部落首領(lǐng)長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
    ,先后征服了北歐
    、西歐,中亞等廣大區(qū)域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
    ,叫賀夫人
    ,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
    ,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叫拓跋紹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中華璀璨的文明中,有無數(shù)鐵血將士保家衛(wèi)國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
    ,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shù)被改進之后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
    ,宋之蔡京,明之嚴嵩
    ,清之和珅”
    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
    、雍正年間之人,進士出身
    ,官升至四川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