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邦和項羽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秦朝末年,諸侯并起,推翻暴秦的統(tǒng)治。在這其中,劉邦在巨鹿之戰(zhàn)中消滅秦國主力,功勞最大,為諸侯之首。因此,在秦朝滅亡以后,分封各路諸侯的任務就就交到了項羽的身上。
然而,項羽在分封完諸侯以后,并沒有選擇稱帝,而是采取了分封制。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項羽已經分封完諸侯了,那還怎么稱帝呢?然而這兩者之間,其實并不矛盾。因為在劉邦取得勝利以后,也是有許多諸侯存在的,比如燕王臧荼、趙王張敖以及長沙王吳芮等??墒莿钫諛臃Q帝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劉邦和項羽做出了如此不同的選擇呢?
項羽分封諸侯時的情況,不容許他稱帝
秦始皇滅六國以后,大部分六國貴族后裔都流落成了平民。然而這些人雖然是平民,但是他們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因此,當秦朝末年群雄起義的時候,這群人也是抗秦的主力。
但是他們之所以被稱為六國后裔,就是因為他們有六個國家。他們各自代表了自己國家的立場,并不是誰的下屬,也不會甘于屈居人下。正如戰(zhàn)國時期的格局一樣,哪怕當時秦國最強大,但是秦國也不敢公然對抗山東六國。
這里也是一樣的道理。項羽確實是這些諸侯之中最強大的,但是其他諸侯們合在一起的力量并不見得比項羽少。因此,項羽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稱帝的。而其余諸侯也不會尊項羽為皇帝。
另一方面,項羽此人性格上有著缺陷。項羽分封之時,并不是根據(jù)功勞來分封諸侯的,而是根據(jù)自己的喜惡來分封諸侯的。這就導致很對人都對項羽十分不滿。這也是為什么項羽分封完諸侯以后,各地就接二連三的爆發(fā)叛亂。
總而言之一句話,項羽只是用拳頭打服眾人的,而不是以德服人的。因此,此時的項羽還沒有稱帝的資格。
劉邦分封諸侯時的情況,容許他稱帝
劉邦分封諸侯時的情況就不同了。
首先,項羽分封諸侯以后,爆發(fā)了數(shù)次的叛亂。而在這些叛亂之中,整個天下的格局漸漸明朗,不再像之前那么渾濁,并逐漸形成了以劉邦為核心的漢軍集團和以項羽為核心的楚軍集團。
也就是說,隨著戰(zhàn)爭的進行,那些原來不甘心屈居人下的諸侯紛紛開始站隊,開始以下屬自居了。這是一種趨勢,一種有人可以稱帝了的趨勢。
其次,劉邦的品行比項羽好多了。劉邦入主關中以后,約法三章,深得民心。反觀項羽,火燒咸陽,大火三月不滅。且他坑殺了數(shù)十萬秦軍,早已遭到天下人的唾棄。
因此,與項羽相比,劉邦明顯更適合做皇帝。
最后,劉邦十分大方。這種大方體現(xiàn)在韓信和彭越上面。垓下之戰(zhàn),雖說劉邦有一點受到脅迫的意味在里面,但是劉邦這種揮手就封王的舉動依舊是十分打動人心的。至于項羽,韓信對其的評價是婦人之仁,也就是說項羽寧愿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給人家。
同樣是做下屬,你是愿意跟隨一個大方的老板呢,還是跟隨一個小氣的老板呢?
結束語
同樣是諸侯尚存,為什么劉邦可以稱帝,項羽卻不可以?
項羽的性格注定了他只能做一個英雄,而不是一個皇帝。哪怕他當時真的稱帝了,我想他也無法管理好諾大的一個國家。
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最開臺一個也沒有反,反的是項羽沒有分封的田榮、陳馀和彭越等人。分封天下本來就是一個切蛋糕的過程,無論怎么分,都會有人有意見,但是作為被分封的十八路諸侯,他們就是既得利益者,即使心有不甘,暫時也會壓制,伺機在將來找機會反對項羽,比如說劉邦。
按照楚懷王的約定,劉邦先進關中,原本應該受封關中王,享受富庶的關中平原,可是項羽為了抑制劉邦的勢力,把劉邦封在了漢中。關中與漢中僅一字之差,但是地理位置就差遠了,從漢中到關中,中間隔著八百里崇山峻嶺的秦川,不過意外的是,漢民族的名字由來“漢”,卻是當年項羽分封給劉邦的,而“漢”也就成為華夏族的繼承者。
項羽之所以要分封天下,是因為滅亡秦國后,當時的政治形勢使然,各種錯綜復雜的反秦勢力,當共同的敵人秦國滅亡后,彼此之間就成了競爭者,項羽以天下共主的身份,強行劃定了十八路反秦諸侯的勢力范圍。項羽的分封是形勢所迫,也是政治使然,如果不劃分拋范圍,估計走不出關中,十八路諸侯就會打起來,而當時的項羽沒有辦法吃掉全部的諸侯,即使有能力,也會讓天下嘩然,人心所背。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的目的就在于暫時平衡勢力,項羽雖然沒有能力吃掉所有的諸侯,但項羽仍然是天下最強大的諸侯,他可以一個一個的收拾,而不能一起收拾,所以項羽就讓這些諸侯回歸封地,自已也回歸楚國,以便為下一步的政治軍事行動作準備。項羽的分封意圖除了讓諸侯們互相牽制,還對勢力第二大的劉邦嚴加防范,讓原來三個秦國降將封在關中,堵住劉邦北進的道路。另外還將勢力強大的齊國,一分為三,讓他們互相牽制,同時讓實力派的田榮無立足之地。
項羽沒有想到的是,剛剛封完一個月后,田榮就反了,在齊地先后殺害了項羽分封的三個傀儡齊王,獨自霸占了齊地,這對齊國南方的楚國來說,是很大的威脅,因為齊地離楚國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很近,對楚國的威脅也最大。而且田榮是項羽一切麻煩的制造者,田榮不僅自已反項羽,拉攏彭越,分給彭越人馬,讓彭越做將軍,一起襲擊齊地項羽所封的田市、田都、田安,占據(jù)齊地,田榮同時出兵援助陳余襲擊項羽分封的常山王張耳,攪得項羽不得安寧。
這就給了劉邦出川的機會,而主動反叛項羽的諸侯只有劉邦,因為劉邦有爭霸天下之志,而非偏安一隅之徒,劉邦反對項羽的目的就是爭奪天下,之后便平定三秦之地,擊殺雍王章邯,收降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之后劉邦出關中,收降魏王魏豹,擒獲殷王司馬卬,然后一路向東,一直攻打到項羽的都城彭城,并占領彭城。
算起來,項羽分封的諸侯,除了劉邦外,沒有一個人主動反項羽,而劉邦反項羽是為了統(tǒng)一天下,至于田榮、彭越、陳馀等人,項羽壓根就沒有分封他們。而劉邦的分封與項羽的分封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劉邦的分封主要分為兩個階段:一、分封異姓王。
劉邦分封異姓王主要是在楚漢戰(zhàn)爭中,為了打敗項羽,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而分封了七個異姓王,分別是: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韓王信、長沙王吳芮,還有一個燕王盧綰,是在燕王臧荼死后所封。劉邦封的這些異姓王都是形勢所迫,就是擊敗強大的項羽,劉邦聯(lián)合了天下所有的勢力,不惜分封大半個漢朝的土地,目的只有一個,擊敗項羽,當項羽失敗被殺后,劉邦失去最強大的敵人,這些異姓王便成了劉邦的假想敵和漢朝穩(wěn)定的威脅。
在劉邦設法降伏韓信,呂后計殺韓信,彭越之后,異姓王一個接一個的開始造反,但相繼被劉邦所平定,淮南王英布造反被殺,趙王張耳死的早,將王位傳給兒子張敖,張敖因此涉及到趙相貫高的謀反案被廢除王位,改封為侯,燕王臧荼造反被殺,韓王信勾結匈奴被廢,后被將軍柴武所殺,燕王盧綰作為劉邦的好友也造反了,逃到了匈奴,老死在匈奴。因為各種原因,最后只剩下一個異姓王存在,就是長沙王吳芮。長沙王吳芮的后人到第三代玄孫吳差時,由于沒有后人,身死國除,至此,異姓王全部滅亡。
二、分封同姓王。在異姓相繼被剪除后,劉邦為了鞏固統(tǒng)治,改立自已的兒子及親戚為同姓王,封自已的庶長子劉肥為齊王,第三子劉如意為趙王,第四子劉恒為代王,第五子劉恢為梁王,第六子劉友為淮陽王,第七子劉長為淮南王,第八子劉建為燕王, 還封了自已的侄子劉濞為吳王。
這些同姓王在分封之初,確實起到了穩(wěn)定統(tǒng)治的作用,也沒有造反,但是時間一長,這些同姓王也開始蠢蠢欲動,直到劉邦去世后的40后,爆發(fā)了吳楚七國之亂,這同樣是諸侯國起兵反對中央政府,這同樣是劉邦種下的因,只不過等到漢景帝時期才爆發(fā)出來。
項羽的野心比劉邦還要大,但是項羽之所以沒有統(tǒng)一天下是因為項羽并沒有采用秦朝的郡縣制,而是依然采用了分封制,再加上項羽性格殘暴失去了民心,所以沒能統(tǒng)一天下。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先是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起義,之后六國的舊貴族紛紛起兵響應,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一些原本江湖上的草莽也登上了歷史舞臺,最終楚霸王項羽消滅了秦軍的主力,將強大的秦王朝給滅亡掉,之后項羽分封在推翻秦朝過程中有功臣的人后,自己回到了彭城,被分在漢中的劉邦聽取了韓信的建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楚漢爭霸中戰(zhàn)勝了楚霸王項羽,建立了統(tǒng)一的漢朝,按道理來說項羽當時擊敗了秦王朝,已經成為了天下的共主,但是最終被劉邦聯(lián)合各路諸侯擊敗,下面就來說一說為什么當初項羽沒能統(tǒng)一天下:
一、項羽沿用了舊制度
在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吸取了周王朝衰敗的原因,結束了周朝長達幾百年的分封制度,采用了郡縣制度,這本來是一種制度的進步,可是項羽在滅掉秦國之后,將秦國的所有一切都拋棄,依然沿用了之前的分封制,而項羽也滿足于僅僅在楚國稱王,想依然沿用周朝分封的方式,但是時代已經不同了。
二、項羽個人的原因
項羽滅掉秦國之后分封諸王,并沒有完全論功行賞,而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以及跟自己的親近程度來劃分封地,這就使得很多有功勞的人對于項羽的分封非常不滿,將這些人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成為了劉邦戰(zhàn)勝項羽的盟友。
你覺得項羽的野心比劉邦還要大,為何項羽卻沒有統(tǒng)一天下?歡迎留言討論。
歷史記載中,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以后,一個諸侯王都沒有冊封,只有自己一人當了高高在上的皇帝。劉邦在統(tǒng)一了諸侯建立的國家以后只封了劉姓的人為諸侯王,秦始皇與劉邦這么做明顯對于別人來說是不公平的,但是卻沒有人反駁。
而歷史中項羽攻占了咸陽以后,真正滅亡了秦國后立馬封了十大諸侯王,而他也沒有要當皇帝,他只給自己封了西楚霸王的稱號。
相對于嬴政與劉邦,項羽做的這件事情公平多了,但是為什么這樣的做法卻讓諸侯王都不滿意,紛紛都要造反?
項羽之所以要冊封各路諸侯是確認了自己將秦朝的江山攻打了下來,他說明了這個江山是他自己的,所以他應該站出來給各路諸侯冊封。
但是這僅僅是項羽一個人的看法,并不能代表各路諸侯,為什么這么說呢?
在歷史中,項羽的確打敗了秦朝的軍隊,但是他卻沒有將秦朝的江山給打下來,事實是劉邦最先打到了咸陽,而不是項羽,當時很多人都看得出來當時是項羽將劉邦的功勞搶奪了,項羽當時雖然是以楚懷王的名義去打天下的,但是害死楚懷王的卻是項羽,而楚懷王當時并不是天子的后代,既然項羽不是以天子的身份去打的天下,為什么打贏以后是要由他來發(fā)號施令呢,所以各路諸王都覺得項羽冊封其實是在自作多情。
而當時楚懷王就說過誰將咸陽打下來,誰就是下一個王,而最先打到咸陽的確實是劉邦,不僅如此,項羽還將劉邦封到了偏遠的漢中,這樣就使得劉邦非常不開始,這就是劉邦反叛的開始,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項羽將很多人都封到了偏遠的地區(qū),讓很多人都對他不滿意,如果當時項羽不封王可能就不會有這么多的事情,一旦開始封王以后,問題就全部出現(xiàn)了。而且當時很多人都不服項羽。
雖然在周朝初期的冊封也不全是自己的人,但為什么沒人造反呢?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周王奪取天下的過程中是“以德服人”,而不是使用武力,所以后來周王冊封的時候,都是心服口服的,而項羽在冊封的時候,使用的卻是武力,而且他并沒有一套約束別人的制度,這就導致了很多人的不服氣,這樣的話怎么能阻止別人呢。
項籍是下相人,字羽。開始起兵時二十四歲。他的叔父是項梁,項梁的父親就是楚將項燕,被秦將王翦所殺的那個人。項氏世代為楚將,封于項,所以姓項氏。項梁立了楚國后人為楚懷王,借此來召集楚地百姓起義抗秦。后來項羽的叔父戰(zhàn)死,楚懷王掌握實權,命令項羽北上救趙,劉邦西入秦關,并且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 項羽在進軍途中,殺掉了懷王的將領,奪了軍隊的指揮權,之后破釜沉舟,用三萬人打敗秦朝幾十萬軍隊。巨鹿之戰(zhàn),項羽消滅了秦朝的兩大主力軍團—章邯軍團和王離的長城軍團。戰(zhàn)爭結束后,項羽召見各諸侯將領,他們進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不敢抬頭仰視。項羽從此成為諸侯軍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隸屬于他。 公元前206年,項羽率諸侯聯(lián)軍四十萬人,進入關中。而先入關的劉邦見項羽人多勢眾,不得不將關中拱手相讓。項羽于是帶兵西進,屠毀咸陽,殺死了秦朝已經投降的國王子嬰,焚燒秦朝宮室,大火三個月不滅。 此時項羽已經成為天下諸侯的盟主,擺在他面前的有三條路。 第一當天子:選擇周王朝的王業(yè)。 第二稱帝:選擇秦帝國的帝業(yè)。 第三稱霸:選擇春秋戰(zhàn)國的霸業(yè)。 在這三種選擇中,項羽最終選擇了霸業(yè),那么他為何選擇霸業(yè),而不去像秦始皇那樣當皇帝呢?有四個原因。 第一:楚懷王的約定。項王進入咸陽之后,就派人向楚懷王報告請示,并且講述自己的戰(zhàn)功,他希望楚懷王改變當時的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可楚懷王卻說:「 ”按照約定辦?!表椨鹗謵阑穑谑蔷图僖庾鸪淹鯙榱x帝,沒有將劉邦封為關中王。項羽負約了,當時的人很注重人的品行,項羽作為負約的人,只能稱霸。 第二:身份地位。自周朝建立到秦朝末年,幾百年的貴族世襲制度已經深入人心了,哪怕有陳勝那一句「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還是改變不了根深蒂固的貴族血統(tǒng)思想。項羽雖然是將門之后,但終究只是一名楚懷王的臣子,他只是楚將,最多稱王。 第三:各路諸侯的實力。秦末以來,諸侯并起,項羽消滅秦軍主力后,以天下共主的姿態(tài)進入咸陽城,項羽的這種地位完全是靠武力取得的,各路諸侯對項羽也僅僅是表面的臣服,是一種松散的聯(lián)盟關系,并無絕對的忠誠。,如果項羽貿然稱帝,全國實行郡縣制,各路諸侯在滅秦都是做出貢獻的,成功后沒有任何封地,他們一定會起兵造反。 第四:逐步稱帝。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封有九郡,建都彭城。項羽的地盤幾乎占了全國的四分之一,各路諸侯他的地盤最大。項羽可以慢慢地兼并小的諸侯國,擴展自己的實力,再等有一定實力的諸侯國犯錯,到時起兵滅國,像秦始皇一樣兼并天下。 其實劉邦在楚漢戰(zhàn)爭時期,他是逢國必滅,滅掉三秦,滅掉魏國、趙國、代國、齊國、楚國。整個天下的諸侯王都被滅掉了,他才得以稱帝。但是稱帝之后,劉邦也不得不分封功臣為王,這些諸侯王在滅項羽的過程中都立下汗馬功勞,如果不分封為王,他們一定會合力造反,劉邦的皇帝也坐不穩(wěn)的。劉邦最后慢慢蓄力,先是兼并實力較小的諸侯,而后徹底消滅異性諸侯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63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