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秦將白起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長平一戰(zhàn)后,趙國45萬青壯近乎全沒,只余下兩百多年紀尚小的人被白起放回來報信。此時可以說是趙國國力最為虛弱的時候,鑒于這樣的情況,當時白起的力主攻趙的。他想趁熱打鐵,挾長平大戰(zhàn)余威,以雷霆萬鈞之勢直取邯鄲,進一步擴大戰(zhàn)果。
因為白起很清楚,此時的趙國精銳盡失,全國上下幾乎無可戰(zhàn)之兵。而且在一次戰(zhàn)役即滅舉國之兵的威勢震懾之下趙國已經(jīng)是驚弓之鳥,秦軍即便也有巨大損失,就算出動數(shù)萬精兵居高臨下,士氣高漲一個俯沖,趙軍也會迎風而降,肝膽俱裂。
此時邯鄲到手,其余諸國都還來不及反應,有白起的威望,秦軍的大勝,趙都的陷落,山東六國根本不敢妄動聯(lián)合討伐的念頭。即便有同床異夢的聯(lián)合,白起肯定做過算計,也能夠讓他們知難而退。
所以只要趁機率軍直指邯鄲,那么趙國可滅,秦之大一統(tǒng)指日可待。但歷史導演看了看還未出場的戰(zhàn)國演員,大筆一揮改寫了劇本。
韓趙派蘇代用重金賄賂秦相范雎,并對范雎說“如白起滅趙,那你的地位必在白起之下?!?/p>
秦相范睢入秦,以建議削太后和穰侯之權而受重用為相,非常忌諱穰侯部下白起,妒嫉白起軍功太大。聽了蘇代的說項后,立刻奏請昭王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yǎng)為由,請求允許韓、趙割地求和。秦昭襄王應允。白起無奈,班師、回朝。
白起的杰出軍事指揮才能在長平之戰(zhàn)中已經(jīng)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對自己的戰(zhàn)略部署也是頗具信心。
當初秦昭王若是聽從白起之言,現(xiàn)在韓趙兩國恐怕早就納入秦國版圖,可現(xiàn)實卻并未如此。就像是你做一道數(shù)學題算出了標椎答案而你的筆卻沒墨了,知道答案卻寫不到紙上,知道可以勝利卻不能揮師而上,那種遺憾,實在不是滋味。
不過話說回來,也不能全怪秦王或者丞相。對于將領來說,只管打勝仗就行了,但是秦王和丞相不能這么想,長平之戰(zhàn)后,秦國士兵死傷一半,況且當時魏楚聯(lián)軍也開始援救趙國,這種情況下,秦王退兵沒錯,秦軍已經(jīng)疲憊不堪,還是傾國出兵,如果被三晉楚國擊敗,百年前的事情將會重演。
而白起也沒錯,白起認為應該和魏楚爭時間,如果魏楚聯(lián)軍在秦軍攻下邯鄲后還沒有出現(xiàn),也許魏楚會自動退兵吧?
所以,秦王和白起,想的都沒錯,但是秦國是秦王的,不是白起的。
總之,秦國答應了趙國的求和請求,上黨之爭以趙國獻六城,韓國割讓垣雍而結束。
而后來,因為趙王不履行和約,積極備戰(zhàn),秦昭王大怒,秦國盡兵攻趙。此時白起并沒有掛帥。因為他知道,這一戰(zhàn),對于秦國顯然是不利的。
當時趙國在數(shù)月時間里在全國各地重新組建了軍隊,并因自己殺了40萬降卒而抱復仇必死之心。其余五國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紛紛援助趙國。反觀秦國,長平之戰(zhàn)自己也傷亡過半,糧草消耗巨大,士卒連年征戰(zhàn),加之邯鄲久攻不下,早已士氣低迷。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錯過時機與士氣,再難有勝算了。
所以白起稱病不朝,秦昭襄王便派五大夫王陵任帥,結果攻趙不順,多次交戰(zhàn)皆失利。秦昭襄王無可奈何,這又來請白起,讓白起代替王陵為帥繼續(xù)攻邯鄲。
白起知道此戰(zhàn)并沒有什么勝算,所以反倒勸諫秦昭襄王說:“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fā)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于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nèi)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nèi)應戰(zhàn),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fā)兵攻趙?!?/p>
秦昭王見白起不肯去,又派丞相范雎前往傳話。范雎到了白起家中,先是吹捧他一通伐趙是以強擊弱,以眾擊寡?!?/p>
出乎范雎意料的是,白起仍不肯奉命前往。白起對范雎說,秦國已經(jīng)失去滅趙的最佳時機,此時趙國內(nèi)部團結。
“耕稼以益蓄積,養(yǎng)孤長幼以益其眾,繕治兵甲以益其強,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節(jié)以下其臣,臣推體以下死士。”
他還指出,趙國以弱擊強,必定會以堅壁清野的戰(zhàn)術對付秦軍,倘若陷入持久戰(zhàn),東方諸侯國必定會出兵援救趙國,秦國定然無功而返。
后來,邯鄲之戰(zhàn),白起在長平的副手王龁領軍,被趙國以及信陵君指揮的魏楚聯(lián)軍接連擊敗,失地數(shù)百里,恰好證明了白起的分析是正確的。
秦國戰(zhàn)敗后,被諸侯聯(lián)軍堵在函谷關,多年的努力一朝覆滅。
而秦昭王則將一切的責任推到了白起身上,他覺得如果白起當初能夠挑起大旗,以他的能力威王,估計不會輸。畢竟,作為秦國戰(zhàn)神,白起還真沒輸過。
但事實上,秦昭王錯怪白起了,他之所以不出戰(zhàn),并不是在跟秦王或者范雎賭氣。而是他本身就是秦國武力的象征,如果他親自領兵就給了秦國必勝的勇氣,勢必再以傾國之力賭他勝利,而實際上敗局已定也。
倘若邯鄲戰(zhàn)敗,秦國就是趙國的下場,聯(lián)軍打敗了秦國柱石白起信心大震必然全力反撲,秦國賭國運一戰(zhàn)而敗,再也難支,滅國之禍真正在眼前了。
所以戰(zhàn)神白起不聽從秦王王命領兵實非賭氣,而是老成謀國、以死盡忠而已。
但秦昭王不明白,他已經(jīng)認準了白起。于是,強征白起出征,并在途中以“消極怠戰(zhàn)”這樣莫須有的罪名將白起處死。
一代戰(zhàn)神,以這樣的方式落幕,多少有些令人唏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63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