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桃園三結義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桃園三結義被羅貫中列為《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個故事,自成書以來數(shù)百年的時間里,眾口傳頌至今,被認為兄弟間義結金蘭的典范。就連民國時期青幫入會儀式上都要插上幾只桃枝,以示效仿劉關張“不求同日而生,只求同日而死”之意。然而歷史上真的是如小說中所說三人在國難當頭,欲投軍破賊、保國安民、共舉大事這個目標一致的大前提下結為兄弟的嗎?
94版三國桃園結義
在正史上并無劉關張結義的任何記載,那么是不是存在劉關張這三人于微末之時結義而正史中沒有記載呢,事實上也不是,首先在年齡上結義的說法就站不住腳。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劉備生于何年,僅說他死于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時年六十三。先人計算年齡都算虛歲,照此逆推,扣除先人計算年齡虛歲,劉備當生于漢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故此,劉備的生卒年代應是公元161~223年。關羽和張飛的生卒在《三國志》并無記載,但康熙年間關羽家鄉(xiāng)出土的關侯祖墓碑記知,關羽生于漢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六月,由此可知在年齡上關羽比劉備都要大一歲,而張飛2要比劉備小四歲左右,故此即便結義在年齡排序上也應該是關劉張,而非劉關張。
兒時最喜張飛,長達后才知道張飛原是美
其次劉關張結義不但在《三國志》沒有記載,在其后的《晉書》、《資治通鑒》均無記載;據(jù)專家考證,桃園三結 義”的故事大概在宋元之際才開始流傳,在元代雜劇《劉關張?zhí)覉@三結義》才成為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故此可以判斷劉關張?zhí)覉@三結義只是明代小說家羅貫中綜合民間傳說的一次藝術創(chuàng)作。
從關二爺眼中看到了殺氣
那么在正史中劉關張的關系如何呢?歷史上黃巾起義期間,劉備在家鄉(xiāng)立旗招兵買馬,亡命奔涿郡的關羽和本地豪強張飛投奔其麾下,算是劉備最初的班底,自此數(shù)十年間,無論劉備境遇如何不堪、哪怕他妻離子散只身流落于諸侯之間的時候,關、張二人從未背棄他。其間徐州失守,關羽被擒,曹操派人勸降,關羽也說:“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痹陉P羽被東吳人殺害后,魏文帝曹丕詔問群臣:“劉備是否會出兵伐吳,為關羽報仇?”侍中劉曄回答說:劉備和關羽“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乃至于蜀漢建立后劉備極為信任和重用關張二人,視之為心腹,后世學者王夫之認為“劉備待關張之信,勝于對諸葛亮之誠?!倍P張二人也沒有辜負劉備的信任,不但自己到死都沒有背叛劉備,甚至子孫都一直在為劉氏家族效力。堪稱朋友之義的典范。相較于歷朝歷代一起打天下的君臣在掌握權力后相互猜忌、仇殺,劉關張三人雖然沒有結義之實,卻遠比那些稱兄道弟的來的牢靠。真正做到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善始善終者無過于此!大概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幾百年來后世子孫對這三人推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71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