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問答,贏大獎
這是北宋“國策”所致,唐以藩鎮(zhèn)割據(jù)而亡,五代十國不過數(shù)十年卻換了好幾家皇帝,原因便在于武將以兵權(quán)篡奪江山。
哪怕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也是如此,他原是后周武將,因為手握重兵,又欺后周恭帝年幼,所以才自導(dǎo)自演了一出“黃袍加身”的戲碼,這才當了皇帝。所以,趙匡胤當了皇帝之后,也一直害怕手底下的武將有樣學(xué)樣,于是有了“杯酒釋兵權(quán)”這一幕。只是這還不夠,趙匡胤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證明了武將對于皇權(quán)的威脅,所以為了徹底消除武將的威脅,他決定將武將徹底地踩到腳底下,怎么才能將武將踩到腳底下呢?那便是降低武將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權(quán)力,再將“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口號吹得震天響,然后以文馭武,如此便可將武將當成豬狗一樣踩到腳底下了。宋朝的士大夫階級也因此將自己當成了皇帝的“合伙人”,而不是皇帝的“打工仔”,所以才會為了保證自己的“合伙人”身份不會受到威脅,不遺余力地打壓武將,并且打壓力度還要超過皇帝。歐陽修對狄青的打壓,也正是基于這種政治形勢之下所發(fā)生的政治行為。狄青是宋朝的一代名將,史書對他的評價也很高,但是他的結(jié)局確實也很凄涼,這也是宋朝以文馭武這一國策所致。狄青之所以能夠受到重用,是因為他人生中遇到了兩個貴人,一個尹洙,另一個則是范仲淹。尹洙將狄青舉薦給了韓琦和范仲淹,說“此良將材也”,韓、范二公見了狄青,聊了一番之后也覺得狄青是個可造之才。為了讓狄青能夠迅速成長,范仲淹還教他讀《左氏春秋》,因為“將不知古今,匹夫勇爾”,狄青后來之所以能有勇有謀,范公的這句話可以說發(fā)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墒撬砷L太快了也不行,因為這樣會遭到皇帝以及朝堂上的諸公的忌憚,宋仁宗雖然是一個“老好人”,可也經(jīng)不住袞袞諸公的勸諫呀,所以狄青被擢升為樞密副使了,對他進行了明升暗降。后來儂智高叛亂,孫沔、余靖等人久久平不了叛亂,狄青為國計而自動請纓,督師南下平定了儂智高叛亂??苫剡^頭來呢?又讓他當樞密副使了,后來又轉(zhuǎn)正當了樞密使,達到了武將的“巔峰”,這對于一個武將來說應(yīng)該是殊榮吧?可實際上并不是。樞密使和樞密副使一般由文官擔任,可一旦哪個武將立了功,那便會騰出一個位置來給那個武將,用于剝奪武將的兵權(quán),所以武將一旦當了樞密使或者樞密副使的話,便基本上再無帶兵的可能了。狄青當了樞密使,手上沒了兵權(quán),皇帝和袞袞諸公總該放心了吧?并沒有,諸公仍然不放心狄青。
因為他們覺得狄青在軍中的威望實在太高了,總覺得只要他登高一呼,便會出現(xiàn)應(yīng)者影從的現(xiàn)象,如史書所言:“青在樞密四年,每出,士卒輒指目以相矜夸?!彼灾T公決定徹底打壓狄青,徹底摧毀軍中的“偶像”——狄青,所謂誅人誅心,他們所運用的便是自己手中的筆桿和“春秋筆法”去詆毀和污蔑狄青,說狄青家的狗頭生兩角了,說狄青家冒金光了,狄青因為水災(zāi)搬去相國寺也被說成是別有圖謀。歐陽修正是在此情形之下,出于維護自己作為士大夫的利益和宋朝國策所賦予他的權(quán)利和義務(wù),對狄青展開了攻擊,給宋仁宗上了三道奏疏,請罷狄青樞密之職。歐陽修的第一道奏疏說得還勉強算言之有理,他說“青之恩信,亦豈能遍及于人?但小人易為扇誘”,并且“唐之朱泚,本非叛者。倉卒之際,為軍士所迫爾”,暗喻趙匡胤當年以兵權(quán)篡國而“黃袍加身”之事。不過,宋仁宗畢竟是個老好人,所以猶豫了一下,并沒有作出決定。歐陽修見宋仁宗竟然對自己的話不為所動,再上兩疏,這兩道奏疏便純粹是無理取鬧了,為什么呢?歐陽修將當年發(fā)生水災(zāi)的原因怪到了狄青的頭上,這擺明了是在用“天人感應(yīng)”那一套來整狄青。所以,歐陽修等朝堂諸公成功了,宋仁宗將狄青貶出了京城,被變相地發(fā)配去了陳州,第二年便病死了。狄青一死,穩(wěn)坐于朝堂之上的諸公更心安了。一代名將,為宋朝立下赫赫戰(zhàn)功,卻遭人誣陷
宋朝武將地位之低,文官眼里的武將根本不配和他們一起立于朝堂之上,狄青任職樞密不僅是對文官的威脅,更是對文官的侮辱。所以,歐陽修等士大夫才會不遺余力地去打擊狄青,想盡一切辦法將他踢出朝堂。狄青的凄慘結(jié)局,是人心偏私所致,也是宋朝的制度和國策所致。歐陽修只是這個制度和國策的維護者和執(zhí)行者之一,他之所以打壓狄青也是出于此因,和秦檜勾結(jié)金國而陷害岳飛有本質(zhì)之別,這也是歐陽修不會像秦檜一樣遭到所有人唾罵的原因。搜索
立即關(guān)注
你若喜歡,請點“在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71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吳三桂起兵反清,失敗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