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七國之亂,探索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元年,朱元璋與太子朱標在文樓進行了一次對話,內容如下:
朱元璋:近與儒臣講說經(jīng)史何事。
朱標:昨講《漢書》七國叛漢事。
朱元璋:此曲直孰在?
朱標:曲在七國。
朱元璋:此講官一偏之說。宜言景帝為太子時,常投博局殺吳王世子,以激其怨,及為帝,又聽晁錯之說,輕意黜削諸侯土地,七國之變,實由于此。
可以看出,在朱元璋的認知中,“七國之亂”的根源是景帝對諸侯過于薄情寡義,以致于諸侯心生不滿,所以才導致叛亂的發(fā)生。而且朱元璋進一步告誡朱標,作為一個太子,要懂得和睦九族,多施“親親”之恩,這樣就能避免藩王之亂。
更進一步分析,朱元璋認為,“七國之亂”并不是藩王制度的問題,也不是藩王自身的問題,而是皇帝在落實藩王政策中出現(xiàn)了問題,沒有能夠正視藩王的需求,對給藩王的待遇不夠。
自以為找到藩王作亂根本原因的朱元璋,便無視歷史的教訓,更不顧群臣的勸阻,執(zhí)意施行封藩制度。因為他很自信,自己一定能夠克服封藩制度制度的弊端,比如說提高諸藩王的待遇。
事實上,洪武年間的藩王,無論是政治地位還是經(jīng)濟待遇,都比其他朝代高很多,尤其是坐鎮(zhèn)北方邊境九鎮(zhèn)的九位藩王,不僅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而且在很多時候還可以干預地方政務,已經(jīng)是實質上的國中之國。
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四月第一次實行分封,一口氣就封了10個親王,后來的永樂皇帝朱棣也是在這次被封為燕王。在封地,這十位親王,每個人都具有十分大的權力,尤其是軍事權力,“護衛(wèi)甲士, 少者三千, 多者至萬九千人”,朱棣這樣負責戍邊的藩王則只會更多。
眼看漢朝、晉朝藩王那樣的尾大不掉之勢就要形成,洪武九年,葉伯巨上書朱元璋,從“七國之亂”分析到“八王之亂”,最后得出結論“分封逾制, 禍亂立生”,因此希望朱元璋能夠“及諸王未就國之先, 節(jié)其都邑之制, 減其衛(wèi)兵, 限其疆理”。結果朱元璋勃然大怒,大喊道:“小子間吾骨內, 速逮來, 吾手射之”。就這樣,葉伯巨被逮捕,并死于獄中。
當然,事實最終證明葉伯巨的看法是正確的,朱元璋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封藩制度的弊端,明朝還是因此陷入了三次動亂,尤其是朱棣發(fā)動的“靖難之役”,直接改變了明朝的歷史走向。只不過這種結局,朱元璋看不到,葉伯巨也沒法看到,只能留給后世去評說了。
朱元璋可以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從赤貧給有錢人放牛,家中連二分田也沒有,自己的父親死,葬地都沒有,他從家當和尚,自已發(fā)奔讀書寫字,躲過多少吉難。是千古一帝。
朱元璋開創(chuàng)的明朝是漢人最后統(tǒng)中國的一個朝代。如果朱元璋沒有大量除掉開國功臣,我想他的名聲一定和唐太宗齊名,他確實是一位雄才偉略的帝皇。
明太祖朱元璋無人可比的五大歷史功績
功績一經(jīng)過多年艱苦卓絕的征戰(zhàn),削平群雄,結束了蒙元的統(tǒng)治,統(tǒng)一了全國,建立了嶄新而強大的國家,恢復了漢民族在傳統(tǒng)中國疆域內喪失已久的政權。
功績二恢復乃至極大地增強了漢族(也包括同被壓迫的同為炎黃子孫的許多其他民族)的民族地位和民族自信心,修復并光大了已經(jīng)大傷元氣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功績三以強力手段進行了政治制度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這種改進一方面固然是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和穩(wěn)定政治權力格局,但在主觀和客觀上也在一定乃至相當?shù)某潭壬贤晟屏朔饨ㄖ贫?,促進了政治制度的進步,乃至為其質的現(xiàn)代性飛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功績四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借鑒漢初經(jīng)驗,實行輕稅薄賦、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為天下百姓的利益精心謀劃與勤奮工作,使生活在明初的平民百姓在生靈涂炭的戰(zhàn)火之后過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功績五大力整治官場,打擊和處死了一大批貪官污吏,其反腐反貪的堅強決心和鐵血手段既矯正、震懾了洪武一朝和有明一代,也為后世書寫了官員應該怎樣為官的準則。
評價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績是驅逐胡虜,除暴亂,拯救漢民族,平定天下,成功復國,廢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種族等級及壓迫政策,恢復了中華,帶領華夏復興。
他從天災人禍和饑寒交迫的鐘離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將所走的這條道路,不僅僅是為私人和某個階級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懷韜略,深謀遠慮,善于駕馭戰(zhàn)爭,掌握主動權。
注重招賢納士,廣采眾議,嚴格治軍,完善軍制,練兵育將,強調將領要識、謀、仁、勇兼?zhèn)洹?/p>
主張寓兵于農,且耕且戰(zhàn),保持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
簡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
原名重八,后取名興宗。
漢族,濠州鐘離人,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
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
同年,攻占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
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后,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后結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統(tǒng)治,平定四川、廣西、甘肅、云南等地,最終統(tǒng)一中國。
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jīng)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
經(jīng)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chǎn)逐漸恢復和發(fā)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應天,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葬南京明孝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84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