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梁啟超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兩個核心人物,他們開創(chuàng)了二十世紀以來的中國的歷史,他們是革命戰(zhàn)士,卻分屬兩條不同戰(zhàn)壕。
孫中山出生于1866年,比梁啟超大6歲,比康有為小8歲。他的祖籍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距離梁啟超的祖籍新會縣茶坑村只有百十公里,與康有為的祖籍南??h銀塘鄉(xiāng)相隔也不太遠。相近的地方同出三大名人,歷史也算罕見。
1894年初,孫中山托人給康有為希望與之結(jié)交。趕巧的是,康有為與梁啟超到北京參加甲午年的會試去了。
雖然未曾謀面,梁啟超卻在與汪康年的書信中提到孫中山:孫某,非哥(哥老會)中人,度略通西學,憤嫉時變之流,其徒皆粵人之商于南洋、亞美及前之出洋學生,他省甚少。
可以看出,康、梁只把孫看憤嫉時變之流,不太認同他的做法。此時,康、梁寄希望于朝廷能自上而下進行改革。
1896年,孫中山倫敦蒙難,也因此作為一大名鼎鼎人物被推向國際舞臺。這令梁啟超對孫中山刮目相看。
當年章太炎曾經(jīng)問旬梁啟超孫的為人,梁回答:孫氏主張革命,陳勝、吳廣流也。
在梁啟超眼中,孫中山的所為也就是“農(nóng)民起義”,梁啟超的少年中舉,學富五車,是有名的才子,有著士大夫的優(yōu)越感,自然對不把“農(nóng)民起義”放在眼里??伤馨褜O中山比作陳勝、吳廣,也說明了他對孫中山已經(jīng)有了非常欽佩的一面。
梁啟超
當時,康梁是國內(nèi)最有影響力、代表新的社會力量的領(lǐng)袖人物,但對孫中山“反滿興漢”的主張卻也不太感冒。梁啟超希望通過開啟民智,進而實現(xiàn)以“憲政”為標志的政治革命,建立民國。孫中山則希望用炸彈與烈士的鮮血驚醒國人,完成民族革命,建立民國。雖然他們殊途同歸,卻是一文一武兩條路。
在戊戌變法后康有為與梁啟超逃到海外,朝廷亦把康、梁稱作“孫文羽翼”,其實他們并沒任何瓜葛??涤袨殡m然亡命天涯,但他們依然夢想挽回大局,恢復皇上的統(tǒng)治。而孫則是大逆不道叛徒,懸賞而欲得其首級,孫視清帝,可說是仇恨不共戴天,伺機推翻清廷。
皇上對康有為的知遇之恩,成了他一道永遠也跨不過去的坎。這令康有為很難與孫中山走到一條道上。
可比康有為年輕15歲的梁啟超,思想活躍,對孫中山生出的欽佩之情就注定了他不會和自己的老師一般死守著這道坎,后來他因勢變通,人們罵他“善變”和“屢變”,其實這正是他一生最偉大之處,因為他的變總離不開一個原則:愛國、救國。
到日本后,梁啟超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愉悅,可以暢所欲言,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為深悉中國數(shù)千年固疾,他開始言革命、言民權(quán)、言自由,這點與孫中山的思想不謀而合。只是顧忌于康有為,他不太敢與孫中山接觸。
康有為
很快,令他顧忌的人走了!1899年春天,康有為離開日本到加拿大。
沒有了老師的約束,他與孫中山的接觸就不再避嫌。因為志趣相投,他們你來我往,相處得愉快,有如他鄉(xiāng)遇故知。
據(jù)梁啟超的女兒梁令嫻回憶:曾看到父親來回度于室中,而孫先生則倚床而坐,各敘所見,狀至融合。特別是對孫中山的革命主張以及土地國有等問題,梁啟超甚是贊同。
聯(lián)合一切力量,革命才有希望!孫中山的興中會向梁啟超的維新派拋出了橄欖枝!
在日本的維新派間卻有兩種意見:一派是反對。另一派就是公推孫總理為兩黨合并后的會長,梁啟超為副會長。
梁啟超聯(lián)合同門13人署名《上南海先生書》:國事敗壞至此,非庶政公開,改造共和政體,不能挽救危局。今上賢明,舉國共悉,將來革命成功之日,倘民心愛戴,亦可舉為總統(tǒng)。吾師春秋已高,大可息影林泉,自娛晚景。啟超等彼當繼往開來,以報恩師。
此信一出,在康門中驚天動地!康門之徒一向視康有為如帝天,各地康徒一片嘩然,紛紛指責“十三太保”為叛逆。
迫于壓力,梁啟超離開了日本。與孫中山合作才生出點點火苗就被無情熄滅了。
1899年冬天,梁啟超赴檀香山。在臨行前孫中山書信一封,把梁啟超推薦給自己的兄長孫眉(德彰)和他的朋友。
梁啟超在檀香山受到當?shù)貎S商們的歡迎??吹叫蝿菀黄蠛?,他組織成立?;蕰⑿哉f:名為?;?,實為革命。
連孫中山的兄長孫眉覺得梁啟超的宗旨與弟弟的一致啊,都是革命,也給予了全力支持。
在檀香山期間,梁啟超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不僅吸引了華僑加入?;蕰?,還先后獲得了各項捐款10萬元,捐助漢口起事。而孫眉也深深地喜歡上這個熱情而多才梁啟超,還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康徒所設(shè)的學校讀書。
孫中山得知自己的門徒不僅入了?;蕰?,?;蕰€收攏了大量的錢財,僅庚子勤王之事,?;蕰突I集了捐款十萬華銀。其后,孫中山到檀香山籌款,只得二千,他差點氣得吐血:自己這龍興之地,已被鳩占鵲巢。
孫于是大罵梁啟超名為?;蕦崬楦锩褪菕煅蝾^賣狗肉,背信棄義,挖人墻角!
本來倆人良好的關(guān)系就因檀香山而蒙上深深的陰影,這陰影竟然無法散去,一生一世。
孫,大炮也!他大罵梁啟超背信棄義,著實是夸大其辭。
第一,梁啟超出行美國的原因:一是康有為嚴厲斥責自己與孫中山的合作;二是受到了舊金山華僑盛情邀請,以及回國發(fā)動武裝勤王的唐才常、林圭等人之于經(jīng)費的巨額需求;三是日本政府拒絕康有為重返日本,這也引起了梁啟超的強烈不滿。四是梁啟超此行的主要目的地并非檀香山,而是北美大陸,檀香山一地只是順道而過。
第二,華僑支持保皇黨。梁啟超到來之前,檀香山的?;蕰蓡T的活動已經(jīng)非常活躍。梁啟超因戊戌變法名聲顯赫,清廷的通緝,也令人們對他更生出敬慕和同情,才有他檀香山揭竿而起,一呼百應(yīng)。梁啟超在檀香山受到熱烈歡迎,并非孫的介紹函。
第三,梁啟超的個人魅力。在檀香山,他把中國變?yōu)橐粋€現(xiàn)代國家的改革方案的演講和談話,讓華僑們熱情鼎沸,激動不已……許多人慷慨解囊,捐錢給梁啟超,廣大愛國華僑和部分興中會會員,對主張暴力保皇和建設(shè)“一個現(xiàn)代國家”的興趣要比主張暴力反滿的興趣更大!1903年,梁啟超新大陸之行,更是將旅美華僑中的絕大部分力量吸引到了?;蕰倪@一會。
雖然梁啟超在檀香山組織了?;蕰伤麑εc興中會的合作還抱著非常大的希望。在孫中山大罵之時,仍要求孫中山給他一些時間,他可以說服康有為實現(xiàn)兩黨合作。
梁啟超還是真心想革命的,一直沒有放棄革命的希望,仍在做著雙方合作的努力,直至1903年春天,他寫信孫中山,希望他稍加變通,共舉勤王之旗。
他的執(zhí)著是可貴的,卻說明了他看不清政治的方向。因為孫中山不可能放棄自己排滿主張,如果他倒向?;?,那他的領(lǐng)袖地位還會在?他日倆人聯(lián)手入主中原,誰為主呢?更何況梁啟超身后還有一個康有為呢,而梁啟超可是個唯師命是從的主。
雖然志趣相投,卻相隔萬里,令他與孫中山間也無法交換意見,時間久了,倆人的隔亥也就深了!
不久,一個事件的發(fā)生,讓他們徹底的決裂。
雖然與?;蕰年P(guān)系已經(jīng)到了幾近無法回復的地步,可孫中山知交宮崎寅藏(曾多次往返于康梁與孫之間,極力勸說兩派聯(lián)合反清)仍然希望兩黨聯(lián)合,攜手同行。
于是,宮崎寅藏毛遂自薦前往新加坡會見康有為,希望做最后的努力。
一個誤會的誕生,注定了兩人永遠也走不到一起!
康的門徒得知宮崎曾經(jīng)赴粵謁李鴻章之事,于是急電康有為:宮崎是奉李鴻章之命,前去刺殺康有為。
康有為本是被通輯之人,保命那是第一重要的。在康有為運作下,宮崎到新加坡第二天不警察逮捕入獄了。
革命黨與?;庶h間本來還有一線緩和的余地,可宮崎事件一發(fā)生,一切都無法扭轉(zhuǎn)。自興中會同盟會至國民黨,孫中山與梁啟超水火不容、勢不兩立。
1925年,孫文入病重后,入住了鐵獅子胡同。在他臨死前更發(fā)生了怪異之征,行館屋脊,每天都有烏鴉飛集,千百成群,啼聲徹耳。自3月9日起,群鴉飛集更眾,日達數(shù)萬只,密布天空,儼成張蓋。
梁啟超正是于3月11日來到行館探問這個行將就木的老鄉(xiāng)老“故人”的。
他以為此前一切的恩怨,到此都化為烏有!
然而,令梁啟超想不到的是,剛進行館,便有數(shù)千只烏鴉,朝梁氏猛撲過來,爭相啄其頸項。梁啟超遭此突然襲擊,嚇得不知所措,舉手狂揮,其狀極其狼狽。
這難道是偶然,還是冥冥之中有天命?
孫中山死后,梁啟超在1925年3月13日北京《晨報》的《孫文的價值》中提到:我對孫君最不滿的一件事情是:為目的不擇手段。孟子說: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也……在現(xiàn)在這種社會里,不合用手段的人,便悖于“適者生存”的原則,孫君不得已而出此,我們也有相當?shù)脑彙5乙詾閷O君所以成功在此,其所以失敗亦未必不在此。
梁啟超與孫中山結(jié)怨,也成了與國民黨人之間的恩怨。國民黨的越來越強大,曾一度使得他坐臥不安。特別是1927年,國民黨北伐取得節(jié)節(jié)勝利,眼看昔日政敵要當政了,他幾乎無法安眠,曾給國外的大女兒的信中:如果國民黨不相容,他就出國避難。
1929年,梁啟超去世,這個曾經(jīng)的國民黨的仇人,令政府對他表現(xiàn)得非常的冷淡,胡漢民甚至反對國民政府褒揚梁啟超。直至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才在各方的要求與壓力下對梁啟超進行褒揚。
傅斯年迫于壓力為梁啟超說過公道話:梁任公雖為國民黨之敵人,然其于中國新教育及青年愛國思想上大有影響啟明之作用,在清末大有可觀,其一生未嘗有心做壞事,仍是讀書人,護國之役、立功甚在,此亦可謂功在民國者也。
真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怨怨相報無絕期!
搜索立即關(guān)注
你若喜歡,請轉(zhuǎn)發(f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84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