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17日至21日拂曉,中央第一野戰(zhàn)縱隊、第二野戰(zhàn)縱隊與紅一、三、五、八、九軍團共8.6萬中央紅軍將士,從東門等8個渡口,渡過600多米寬的于都河,踏上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中央紅軍長征為何選擇從于都出發(fā)?
1933年10月,國民黨糾集100萬兵力,200架飛機,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fā)動了第五次“圍剿”,博古、李德在戰(zhàn)爭一開始,就實行進攻中的冒險主義,實行“御敵于國門之外”的方針,全線出擊,使中央紅軍陷入被動局面。到了1934年4月至5月,中央根據地的北大門廣昌、南大門會昌筠門嶺及福建建寧等先后失守。中央根據地南北門戶大開。中共中央、中革軍委開始考慮以跳出國民黨軍的包圍圈為目的的戰(zhàn)略轉移,向共產國際報告了戰(zhàn)略轉移計劃,得到共產國際的明確答復后,成立了“三人團”,準備在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從中央蘇區(qū)西南方向突破國民黨粵軍(我軍與粵軍陳濟棠舉行過秘密談判,達成“停戰(zhàn)借道”協(xié)議,我軍如果經過,不會有大的戰(zhàn)事發(fā)生)的封鎖線。確定主力突圍轉移之后,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最終將突圍轉移地點選在了于都。
當時,中革軍委決定中央紅軍突圍轉移到湘西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東線,敵東路軍威逼中央根據地的東方門戶福建長?。槐本€,敵北路軍集中兵力加緊“圍剿”,逐漸推進至興國、寧都、石城一線,瑞金已成為敵重點監(jiān)視地域,紅軍主力根本無法在這些縣份集結;南線,我軍與粵軍陳濟棠舉行過秘密談判,達成“停戰(zhàn)借道”協(xié)議,我軍如果經過,不會有大的戰(zhàn)事發(fā)生;西線,有大山和隘口阻隔,不利于大部隊行動。于是,中革軍委將突破點選擇在信豐、安遠之間敵人設置的第一道封鎖線上,于都進入了決策視野。
于都境內多為丘陵地帶,既隱蔽、又開闊,山水相連、民風淳樸,有利于大部隊行動、宿營、隱蔽、休整。當時戰(zhàn)火尚未燒到于都,中央紅軍集結于都相對安全。
于都地處中央蘇區(qū)西南角,是中央蘇區(qū)的中心腹地,在地理位置上處于相對中心位置,距瑞金、興國均為88公里,距寧都99公里。當時,紅軍主力大都在興國、寧都、石城、長汀一帶作戰(zhàn),于都是前線部隊快速撤離、集結的理想地域。
于都是中央蘇區(qū)贛南省委、省蘇維埃政府和贛南軍區(qū)所在地,是中央蘇區(qū)的全紅縣、大后方,政治、物質條件都很好。從政治條件看,于都人民富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為革命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紅軍在于都集結,能滿足保密等政治需要。從物質條件看,于都稻米充足,同時于都人口眾多,可從人力、物力方面給中央紅軍以足夠的補充。
于都縣城距離信豐、安遠間的敵第一道封鎖線較近,抄小路僅90公里。從于都出發(fā),部隊可以快速到達預定地點,乘敵不備突破敵在信豐、安遠間設置的第一道封鎖線,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向西轉移。
從1934年10月7日起,中革軍委先后下達命令,要中央紅軍主力一、三、五、八、九軍團陸續(xù)移交防務,秘密、隱蔽撤離戰(zhàn)場,與中央第一野戰(zhàn)縱隊(又稱“紅星”縱隊)、第二野戰(zhàn)縱隊(又稱“紅章”縱隊)一起到于都集結。 10月中旬,中革軍委頒布命令,將中央黨政軍機關編成中央第一、第二野戰(zhàn)縱隊。10日傍晚,第一野戰(zhàn)縱隊分別從瑞金梅坑、田心圩、九堡和會昌的石門圩出發(fā),向于都境內開進;第二野戰(zhàn)縱隊先從瑞金九堡、云石山出發(fā),向于都境內開進。13日,兩個縱隊先后到達于都的嶺背、禾溪埠、古田一帶集結休整。在此前后,中央紅軍主力一、三、五、八、九軍團先后秘密向于都集結。
據史料記載,渡河時,中央紅軍是按照中央第一野戰(zhàn)縱隊、第二野戰(zhàn)縱隊居中,紅一、紅九軍團為左翼前鋒、后衛(wèi),紅三、紅八軍團為右翼前鋒、后衛(wèi),紅五軍團為總后衛(wèi)的隊形出發(fā)的。在中央紅軍出發(fā)地紀念園江邊,有一個長征渡口。游園的群眾告訴我們,當年毛澤東就是從這里過河的。1934年10月17日傍晚至18日拂曉,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隨同中央第一野戰(zhàn)縱隊,從于都孟口至古龍嘴浮橋渡過于都河,經于都的黎村、上坪、畚嶺等地,于20日到達安遠合頭;中央第二野戰(zhàn)縱隊于18日晚至19日拂曉,從于都花橋至洛口塘過河。在此前后,中央紅軍主力一、三、五、八、九軍團先后過河。21日晚,前鋒突破敵封鎖線,中央第一、第二野戰(zhàn)縱隊離開中央蘇區(qū),隨軍西進。
10月21日至22日晨,中央第一、第二野戰(zhàn)縱隊和中央紅軍主力8.6萬人全部突破第一道封鎖線,離開中央蘇區(qū)繼續(xù)西進。
搜索立即關注
你若喜歡,請點“在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84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張飛敢多次挑戰(zhàn)呂布,關羽為什么不敢找···
下一篇: 明清兩朝權臣有多少為何很難威脅到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