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乾隆千叟宴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千叟宴顧名思義就是數(shù)千名老人在一起的集會,在一起歡樂慶祝,暢談往事。一般能夠參加“千叟宴”的老人一般都在60歲高齡以上,寓意是長壽延綿。
這里有的朋友會產生疑問,60歲就能稱謂高齡嗎?確實是如此。古人六十就是高齡能活七十就是高壽,八十以上的都是以壽星自居了。因此“千叟宴”有福壽綿延之意。
其中最為著名的“千叟宴”就是乾隆年間大擺的一次,之所以著名的原因是很多高壽老人因此死去,那么究竟那次千叟宴是怎樣的一個場景,乾隆的那次“千叟宴”發(fā)生了什么?
“千叟宴”源于康熙
康熙六十年,康熙已經六十六歲高齡,時封國泰民安,萬邦來朝,大喜。帶感而言:自秦漢一來稱帝者,一百九十之多,然有朕之高齡者,稀數(shù)以,成朕之偉業(yè)者更甚稀數(shù)也。隨下詔書:即日起,昭告天下,凡六十五歲以上高齡者,不分貴賤,不分族親,均可到宮中一聚,共享朕之壽宴。
詔書一出,舉國大振,起初老人們不敢相信,詢問官兵之后才確定是真的。許多老人都想躍躍欲試,因為這是一次機會能和皇上一起共進晚餐,那是何等的榮耀啊,說不定在皇上面前嶄露頭角還能某個一官半職,舉國上下數(shù)千老人齊奔京城。
康熙龍顏大悅,十分高興,他也是第一見這么多的老人共聚一堂,而且是給自己過壽。當時的場景浩大,夜間燈火通明,整個皇宮內苑都籠罩在康熙壽宴的歡慶之中。
康熙一共組織兩次“千叟宴”,第二次是在他康熙七十年舉辦的,場面比肩第一次的氣勢,但是不同的是這次康熙的一個最喜歡的額孫子乾隆也在場。千叟宴的場面讓乾隆震驚了,深深的被其浩大的場景驚呆了,并且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乾隆一共舉辦兩次“千叟宴”
不得不說影響乾隆最深的不是他爹雍正,而是他的爺爺康熙,乾隆一生都拿康熙作為榜樣,就連“千叟宴”也同樣要比肩康熙。乾隆是清朝第二個長壽的皇帝,因此他也舉辦過千叟宴。而且還是兩次。
第一次是乾隆五十年。他為求天下老人一起來為他祝賀,和康熙一樣發(fā)布詔令:凡年過六十者,無論貴賤均可參加。詔令一出,前來參加千叟宴的老人數(shù)量超過三千余人,因為他們早就傳聞康熙年間康熙爺舉辦過“千叟宴”,沒想到畢生也能參加,因此爭相報名參加。吃的東西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一睹皇上的尊容。望著那么多人來為自己賀壽,乾隆心里甚是驕傲。
乾隆的第二次千叟宴是在乾隆六十年。此時的乾隆帝已經八十多歲高齡,上次的千叟宴的壯觀場景依舊是歷歷在目,因此乾隆決定在舉辦一次“千叟宴”。
因為乾隆本身已經八十余歲高齡,如果在把參加千叟宴的標準定在六十,那豈不是顯得太年輕化了。這次乾隆把標準定在了七十歲。詔令隨即發(fā)了下去,據(jù)有關資料顯示,這次千叟宴的參加人數(shù)同樣達到了數(shù)千人之多。有的從遠離京城的地方有家人驅車前來,也有和幕僚結伴而來。浩浩蕩蕩。諾大的京城一時間成了老人集聚之地。
但是這次“千叟宴”之后,好多老人客死異鄉(xiāng),也有老人回到家中不久后便離世。這在當時掀起一陣大波,有人傳言是乾隆爺大限已到,想要帶著諸多老人一起離去才擺下這“千叟宴”,一時間眾說紛紜。
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的發(fā)生,且不說這“千叟宴”上的山珍海味,單說各方老人不遠千里奔波到京城在,一路之上那個年代可沒有現(xiàn)在飛機和火車,有的只是山路和馬車,在一路上的顛簸之下七十歲的老人哪能經得起這般顛簸。同樣在面對山珍海味的“千叟宴”使他們一生都沒見過的美味,不免多吃幾口吃傷了肚腹。那個年底,那種情況下這些老人只能黯然離去,毫無辦法可言。
從這一點來說乾隆大擺“千叟宴”勞民傷財之外,帶來的卻是舉國的高壽老人的離去,封建思想下老人的離開,就是斷了國家的運氣。乾隆在后來也在為自己的自私買單。很多人也因此認為“千叟宴”眾多老人的離去也正是預示著大清逐漸開始衰敗的開始。
千叟宴,顧名思義,就是皇帝專門用來招待壽星們的宴席,但是如果從題目的字面意思上來看,千叟宴好像是乾隆帝用來折磨那些古稀老人的,真的是這樣嗎?雖然乾隆帝并未折磨老人,但很多老人的確是在宴席過后就去世了。
第一次千叟宴,主要是康熙皇帝為了慶祝自己的六十大壽,于康熙五十二年農歷三月舉辦,康熙宴請?zhí)煜滤星皝頌樽约鹤鄣睦先?,只要是年紀在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無論官民,皆可參加壽宴。
一,導致老人身亡的原因跟寒冷的天氣有關這些老人本身就年紀大了,經不起折騰,因為皇極殿不夠大,只能讓他們待在殿外,當時可是正月初四,正值寒風呼嘯的日子,這些老人在寒風中瑟瑟發(fā)抖,但也勉強支撐著參加了整個宴會,身子骨自然受不了。
二,老人們在壽宴之上,吃了太多不該吃的東西壽宴之上,老人們在這里享受著乾隆帝為他們提供的滿漢全席,那可都是山珍海味,這些古稀老人平日里吃的大多都是粗茶淡飯,突然讓他們吃這些東西,腸胃自然受不了。此外,這次宴會時皇帝親自舉辦的,老人們就算是為了給皇帝面子,也是要可勁吃的,不管能不能吃得下,他們都是在可勁的吃,吃得多了,對身體自然不好。
三,老人們舟車勞頓,趕赴京城參加宴會這些老人很多都不是京城的本地居民,不少都是從外地千里迢迢專門趕赴皇帝舉辦的千叟宴的,那么遠的距離,老人們身子骨又弱,身體自然是吃不消的。
這個問題問得好!眾所周知,康熙雍正乾隆,史稱康乾盛世!
試著代入一下,在這樣一個狀態(tài)的朝代:
對外貿易長期處于領先狀態(tài),軍事實力對邊關各國也相對強盛,帝王們都想干點啥呢?
對!搞文化!
“千叟宴”在清朝第一個搞起來的其實不是乾隆,而是他追隨了一生也被他的影響力壓制住一生的爺爺:康熙。
那年,乾隆11歲
京城暢春園中,眾老云集,不論貧富,都可自愿參加康熙六十歲壽誕,只需要你年滿六十五周歲。
雕塑:康熙千叟宴
看著這一群賢老,高呼萬歲功德,這可能給年幼的乾隆,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也許正因如此,登基為帝的乾隆,在1785年,第一次完成了這一心愿,卻也從這起成為歷史中評價其“晚年好大喜功”的又一開端:
那一年的乾隆尚且收斂,僅邀來退休官員約三千人,以及相對少數(shù)的民間老人。盡管如此,民間老人面對御膳的狼吞虎咽場景,卻也造成了不少暈倒醉倒的笑話。
時間來到1796年,乾隆已經85歲,在位第六十一年。雖然非整壽,亦非整整齊齊的在位時間,但今年人家可就退位了,必須來個瘋狂的!
乾隆晚年畫像
試想想,提前幾個月,縣衙門張貼出告示來:
大家一起來參加千叟宴?。∪珖鞯?0歲以上老人都來啊,不僅有免費吃喝,能見找皇上一面,凡是90歲以上老人來了,馬上就是七品頂戴縣官!百歲老人直接六品頂戴!
那能不去嗎?哪怕老人不愿意動彈,兒女們也不能不動心??!
于是隆冬臘月,許多老人,尤其是90歲以上的老人被護送著就往京城走了......
那些老人萬萬沒想到,隆冬臘月的雪是多么的大,正月的京城又有多么寒冷,而所謂的千叟宴上御膳,也因為人多上菜慢,鮑參翅肚雖有,可卻又冷又硬,最后還不得不吃......
(腦補公公飛眼刀:咋地?不吃?這是覺得御膳不好吃嗎?)
皇帝坐在室內四季如春,百姓在外頭冷凍
因此,很多老人,路上寒冷帶病死了一批,在千叟宴上,被迫搞了一整天儀式還吃著不消化的食物,最后消化不良疲勞過度,又去世了一批......
這才有了,千叟宴后老人紛紛去世的諷刺話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86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