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焚書坑儒真相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秦始皇以其文治武功,開創(chuàng)大一統(tǒng)之先河,被后世稱之為千古一帝。但秦始皇同樣因其暴政被后世加以批評,其中被人詬病較多的就是“焚書坑儒”。秦始皇為統(tǒng)一“大一統(tǒng)”思想,罷黜分封、推行郡縣而“焚書”,尚且不足稱之為暴。但“坑儒”卻被后世所有儒生抨擊。但秦始皇真的有“坑儒”行為么?
1.《史記》對秦始皇坑儒起因的記載
秦始皇坑儒的起因是一個叫“盧生”的人說了秦始皇的壞話。那么這“盧生”是什么人呢?乍一聽他的名字,會認為是一個“儒生”。但事實并非如此,這個“盧生”應該是一個方術士?!妒酚洝分惺沁@么記載:
盧生說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藥仙者常弗遇,類物有害之者……愿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藥殆可得也?!膘妒鞘蓟试唬骸拔崮秸嫒?,自謂‘真人’,不稱‘朕’。”
盧生對秦始皇說,“我聽說仙藥之所以不常見,是因為仙藥有靈,害怕人多,不輕易見人,希望皇帝您的行蹤居所不要讓別人知道,那么仙藥就自然會到來”。秦始皇認同了盧生的說法,并說,“我仰慕真人,自稱真人,不在稱朕”。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晚年沉迷修仙,這是一段比較典型方術士與秦始皇關于修仙的對話。盧生的身份就必然是修仙的方術士,而不是儒生了。那有沒有可能是儒生為了施展自己政治抱負而假扮修仙方術士呢?
這個可能性極低,秦始皇一代雄主,不可能這點眼力都沒有。再者在始皇身邊的方術士很多,如果有不專業(yè)的假冒,一定會被其他方術士揪出來。
這個叫“盧生”的方術士后來又干了些什么呢?《史記》是這么記載的:
侯生盧生相與謀曰:“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貪於權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於是乃亡去。
“盧生”與一個叫“侯生”的方術一起在背后說秦始皇的壞話,說他十分殘暴,對方術士不好。他倆相約離開了秦始皇身邊。但這事讓秦始皇知道了,于是皇帝發(fā)怒了。
2.《史記》對秦始皇坑儒過程記載
《史記》到這里的時候,就開始呈現(xiàn)前后矛盾、邏輯混亂了。從前文看,是修仙的方術士在背后說皇帝壞話,皇帝生氣了。但始皇帝的獨白卻讓人難以理解?!妒酚洝肥沁@么記載的:
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巿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p>
秦始皇的這段話的核心意思是:我召方術士用以求得仙藥?,F(xiàn)在韓眾跑了,徐巿(徐福)耗費金錢巨大,仍然沒有求得仙藥。他們之間相互告發(fā),我才知道這些。我待盧生等人不薄,現(xiàn)在居然誹謗我,說我沒有德行。
始皇帝的核心思想還是不滿盧生等方術士逃跑,跟儒生沒有什么關系。但《史記》中的這段話出現(xiàn)了“文學方術士”、“方士”、“諸生”等概念。太史公似乎有意模糊這幾個詞的差別,一開始說“方士”,最后卻變成了“諸生”。
皇帝發(fā)怒之后,自然就要降罪。于是皇帝讓御史來主審“諸生”的謠言惑眾之罪?!妒酚洝肥沁@么說的:
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fā)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jiān)蒙恬於上郡。
最終審的結果就是將四百六十余“諸生”坑殺。此時,為了將“諸生”跟儒家扯上關系,更加添加了公子扶蘇的勸諫之言。公子扶蘇勸諫始皇帝說,諸生皆誦法孔子。故而,最后,本次坑殺事件被后世認定為“坑儒”。
3.《史記》對秦始皇坑儒記載的疑點
通過對秦始皇坑儒的起因、過程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太史公記載的坑儒存在以下矛盾:
第一、《史記》記載的坑儒起因是秦始皇對修仙方士在背后說自己壞話感到不滿,而到執(zhí)行坑殺的過程中又是描述坑殺儒生。這是原因和結果自相矛盾。
第二、《史記》有意將方術士的概念模糊,尤其是在秦始皇獨白的時候,將“方術士”說成“文學方術士”,進而又說成“諸生”。這是描述對象的自相矛盾。
第三、為了最終將整個事件的受害者引向儒生,《史記》描述了公子扶蘇勸諫,將“諸生”定性為“皆誦法孔子”。這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疑。秦初,在統(tǒng)治階級眼中,儒家并不是一個多么重要的學派。根本不可能出現(xiàn)殺了儒生就讓天下不安的情況。這是史書描繪和當時社會環(huán)境自相矛盾。
所以,就《史記》記載而言,秦始皇“坑儒”實際上是存在諸多疑點的。而在司馬遷之前,也沒有人提到過坑儒。西漢初年的賈誼在《過秦論》中提到,“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以愚黔首”。僅僅提到了秦始皇焚書,并未直接言坑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88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