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主父偃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人名叫主父偃,是山東臨淄人。主父偃家境貧寒,但他卻很好學(xué),“學(xué)長短縱橫術(shù),晚乃學(xué)《易》、《春秋》、百家之言”?!澳拘阌诹?,風必摧之”,博學(xué)多才的主父偃在山東遭到儒生們的排擠,只好“北游燕、趙、中山”,不過“皆莫能厚,客甚困”。最后主父偃只身前往長安,投入大將軍衛(wèi)青的門下。
雖然衛(wèi)青多次向漢武帝推薦主父偃,但漢武帝并沒有理會。主父偃在長安期間,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錢,“諸侯賓客多厭之”。最后主父偃拼上性命,直接向漢武帝上書,在這封奏折里,主父偃一共談了九個問題,八個是律法方面的,一個是匈奴問題的。沒想到奏折早上遞上去,晚上漢武帝就召見了主父偃。
漢武帝一見面,就說:“公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當時就封主父偃為郎中。此后主父偃多次得到皇帝召見,多次上書言事,漢武帝都予以采納,一年之內(nèi)四次加封其官職,“遷謁事、中郎、中大夫”。主父偃由落魄書生轉(zhuǎn)瞬成為皇帝身邊的紅人,但他確實很有才能。
主父偃一生中最重要的功績就是“推恩令”的實行。漢高祖建立西漢時,為鞏固劉氏的天下,冊封了不少同姓諸侯王。時間一長,這些諸侯王驕橫不發(fā),對朝廷的統(tǒng)治構(gòu)成威脅。漢景帝在位時,采納晁錯削藩的建議,結(jié)果引發(fā)“七國之亂”。到漢武帝在位時,諸侯王依然存在,且實力強大。
此時主父偃向漢武帝提議,“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必稍自銷弱矣。”漢武帝采納了他的建議,這就是著名的“推恩令”,通過這種方式,以和平的手段,徹底解決了諸侯王問題,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此外,主父偃還提議設(shè)立朔方郡、遷徙豪強于長安。
后來主父偃在“尊立衛(wèi)皇后及發(fā)燕王定國陰事,偃有功焉”。隨著主父偃地位的提高,他開始變得十分驕橫,接受賄賂,“大臣皆畏其口,賂遺累千金”。與此同時,主父偃在處置諸侯王時,招惹諸侯王的嫉恨,特別是趙王劉彭祖。劉彭祖是漢武帝的哥哥,他“即使人上書,告偃受諸侯金”。
就在這個時候,主父偃出任齊國的國相,此時齊王在這個時候自殺,于是人們又說他逼迫齊王自殺。漢武帝聞訊大怒,下令將主父偃下獄治罪。主父偃表示“服受諸侯之金,實不劫齊王令自殺”。漢武帝也不想殺主父偃,畢竟他有大才。但這個時候丞相公孫弘站了出來,“齊王自殺無后,國除為郡,入漢,偃本首惡,非誅偃無以謝天下?!?/p>
公孫弘嫉妒主父偃的才華,他的話讓漢武帝不得不殺死主父偃,最終主父偃被滅族,史書稱“乃遂族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89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