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里,諸葛亮和司馬懿堪稱是一生的勁敵,兩個人分屬于不同的陣營,但是都是足智多謀的,可是為什么司馬懿的名氣沒有諸葛亮大,而且千古流芳的是諸葛亮呢?這就要從多個方面來討論了。
喜歡看三國的應該大多數(shù)都是男性,而諸葛亮的出身就很符合大多數(shù)男性對于古代出身底層但是有一顆建功立業(yè)的心的要求。諸葛亮是一個隱士,因為劉備三顧茅廬所以才出世。一來是諸葛亮本身就有才華想出山,二來他也希望能在進入權(quán)力集團后能成為實際的決策者。這應該是很多后世人的想法。
其次就是諸葛亮跟隨劉備后一生忠誠,所以他受到歷代統(tǒng)治者的推崇。而且諸葛亮對劉備的知遇之恩也通過《出師表》表達的淋漓盡致,他的這種對于劉備以及后主劉禪的矢志不渝的態(tài)度讓人敬佩。但是反觀司馬懿,他架空了曹芳,為自己的子孫開創(chuàng)了奪取天下的第一步。所以對比之下諸葛亮的形象更加偉大。
在諸葛亮出山之前就表達過自己想要濟世安民的一番志向,明知魏蜀實力懸殊仍然堅持北伐曹魏,原因就是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就更讓人感動于他的用心良苦。而諸葛亮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他神機妙算用兵如神。在影視劇中諸葛亮都是足智多謀的化身,他能對時局做出正確的判斷,對國家做出合理的規(guī)劃,所以這一點也是后人追捧他的重要原因。
諸葛亮在中國歷史上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歷史上但凡是諸葛亮這樣的輔政托孤大臣,一般都是兩個下場,一個是推翻皇帝自己上位一個是被皇帝給清除。可是諸葛亮卻開創(chuàng)了第三種情況:君臣和睦互不猜忌。諸葛亮身上幾乎匯集了古代儒家所提倡的所有美德,司馬懿雖然也是位高權(quán)重,但是他身上的品德不是最完美的,諸葛亮才是完美的值得后世之人所追求的楷模。
諸葛亮和司馬懿有一個很大的區(qū)別,就是二人對帝國百姓的態(tài)度不同。諸葛亮對待敵國百姓沒有殺掉他們,而是給他們分田地,讓他們能安居樂業(yè)??墒撬抉R懿在襄平城時把滿十五歲的男子全都殺了多達七千多人,這種行為太過殘暴,被后世唾罵。在此對比下諸葛亮的形象更加光輝偉大了。
此外,諸葛亮的政績也代表了中國古代歷史幾千年來治國的最高水準,被后世無數(shù)賢臣能士推崇,即使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地位依然沒有被取代。所以幾番對比之下,諸葛亮能受到千年歌頌是順理成章情理之中的事情,如果流芳千古的是司馬懿,那這個民族的文化核心就太可怕了。
李世民對司馬懿不喜歡,主要是不欣賞他在五丈原之戰(zhàn)當中的表現(xiàn)。對于一般人來講,司馬懿這一場戰(zhàn)斗打得已經(jīng)很好了,如果是其他人作為主將的話,說不定早就被諸葛亮一舉消滅了。而司馬懿能夠忍辱負重,不顧敵人的挑釁,堅持避戰(zhàn),就此贏得了戰(zhàn)事,應該是值得表揚的。
但是在李世民的心中,司馬懿手握重兵,居然被諸葛亮逼的避戰(zhàn),不敢與之爭鋒。但是在打孟達的時候,司馬懿可是率軍突襲,短時間內(nèi)就獲得了勝利。而且在打公孫淵時,司馬懿也是一戰(zhàn)就勝利了,并沒有拖死過對方這種情況的發(fā)生。這些只不過是司馬懿欺軟怕硬了。司馬懿在五丈原當中的表現(xiàn)可謂是軟蛋,因此李世民對他不喜歡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們再來看一下五丈原之戰(zhàn)。公元234年,諸葛亮經(jīng)過了三年時間的準備,決定再次北伐。當時司馬懿作為主帥,率兵阻擋諸葛亮。他占領(lǐng)了渭水南面的陣地,部署防線。當時諸葛亮想依靠精銳的部隊與魏軍一決高低。但是司馬懿始終不出手,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進入秋天以后,諸葛亮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最終病逝在五丈原。
而司馬懿則通過防守就贏得了這場戰(zhàn)役的勝利,可以說在這場戰(zhàn)役中,司馬懿表現(xiàn)并不差,畢竟他是主動設防。這才導致了諸葛亮沒有辦法東行,也沒有辦法西行。只能與司馬懿在五丈原對峙,更何況司馬懿經(jīng)過了幾次北伐戰(zhàn)爭后,知道蜀軍作戰(zhàn)能力之強,因此他決定避而不戰(zhàn)。
不是斗不過司馬懿,是時間,短命,司馬懿一生只抗擊過諸葛亮的進攻兩次,鹵城大捷,司馬懿退二百里,張郃被殺,他也想贏,以證軍事能力,偷襲一次,未撈到任何便宜,后來贊!真乃天下奇才也!他是沾了天命與長壽的優(yōu)勢,真正贏過諸葛亮的只有街亭的張郃,平南,羌人,攻魏,陰平開始是魏的,沒人對陣贏過,是輸在時間上,以弱攻強達到這個成績的少之又少,所以歷史評價很高,也很公平,成王敗寇論也不是不變的,公道在人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0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