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蒙古和西夏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西夏是中國歷史上由黨項人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政權,李元昊在建國時以夏為國號,稱之為“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自1038年建國至1227年被蒙古滅亡,經歷了大約200年的時間。西夏與蒙古素無恩怨,也沒有任何瓜葛,按理說成吉思汗完全沒必要大動干戈,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要弄死他,可是成吉思汗為什么連續(xù)發(fā)動6次征伐西夏的戰(zhàn)爭,為什么非要致西夏于死地才肯善罷甘休吶?
西夏士兵
只能說西夏生不逢時且自身力量不夠強大,在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后,肯定最想要消滅的就是是金國,蒙古和金國的恩怨可謂是由來已久,也可以這么說,新生的蒙古和金國必有一戰(zhàn)。更何況誰愿意身旁有一個和自己實力差不多,隨時想要吃掉自己的鄰居吶。而這時候西夏的地理位置就凸顯出來了,當時西夏北靠蒙古,西連西遼,東鄰金國,南界大漠。位于各大強權之間,地理位置尤為重要。從下圖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西夏幾乎是被夾在各大強權之間的,而這也就導致了不論是哪一方都不可能輕易的忽視西夏的存在。
西夏地理位置
蒙古控制西夏就可以以此為跳板直抵金國心臟,而金國控制了西夏就可以夾擊蒙古,當時成吉思汗雖然羽翼豐滿,但是金國好歹也是老牌強權,經過數(shù)輩的經營兵強馬壯,依舊不可小視。在這種勢均力敵的情況下,誰控制了西夏誰就擁有了主動權,而當時的西夏正好與金國聯(lián)盟,像一把尖刀抵在成吉思汗的后背,隨時準備一刀插下去,為了解除這個后顧之憂,就只能徹底的滅了他,況且當時的西夏雖然國力也不小,但與蒙古鐵騎相抗衡,無疑是死路一條,這種情況下柿子當然得撿軟的捏嘛。
物資富饒的西夏
更何況西夏這個地方有大量的戰(zhàn)略物資,西夏“地饒五谷,尤宜稻麥”,是西部的天然糧倉,這對以游牧為生的蒙古來說無疑有巨大的誘惑。除此之外,西夏的武器裝備也很出名。北宋名家沈括在名著《夢溪筆談》中就對西夏的良弓大加贊賞,除了利弓,西夏的戰(zhàn)馬和甲胄也很有名氣。對于成吉思汗來說,西夏就是一個資源庫,而且還是在自己的后方,將它吞并勢必會影響蒙古和大金之間的天枰,況且西夏的30萬鐵騎如果能收入成吉思汗麾下,何樂而不為吶。
蒙古出征
下定決心后,成吉思汗在1205年發(fā)動了對西夏的第一次征伐戰(zhàn)爭。但是這次征伐只是試探性的進攻,沒有深入其地,好歹人家西夏曾經抵擋過北宋的幾十萬大軍。在西夏軍隊還沒有反應過來時,蒙古鐵騎就帶著掠奪而來的物資返回了。這次進攻對西夏政權帶來了極大的震撼,甚至導致了李純佑被廢,李安全繼位。不過這位西夏的新主人即位后還是主張聯(lián)合金國抗擊蒙古,這對于蒙古來說無疑是極大的挑釁和威脅,征伐西夏的戰(zhàn)爭還得繼續(xù)下去。
蒙古軍隊出征
在1029年的第三次征戰(zhàn)中,西夏的都城被蒙古軍隊包圍,面對西夏的求援,金國領導人完顏永濟卻說西夏和蒙古相互攻擊是大金的福氣,不肯出兵。面對蒙古鐵騎和金國的絕情,西夏最終選擇倒向蒙古。而投靠蒙古的西夏日子也并不好過,經常作為先鋒的它們被金兵打的暈頭轉向,也就漸漸的和蒙古疏遠了關系,1226年冬蒙古最后一次出兵西夏,在面對鐵騎和地震(期間西夏都城發(fā)生強烈地震)的雙重打擊下,立國189年的西夏,終于徹底滅亡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1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