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田文鏡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田文鏡,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時大臣。原隸籍漢軍正藍旗,后抬入漢軍正黃旗。監(jiān)生出身的田文鏡初任縣丞,之后歷任縣令、知府等官職,在地方擔任官職長達二十年之久。這么長時期的官場生涯也讓田文鏡對官場之中的各種陋習深惡痛絕。雍正帝即位后,內閣侍讀學士田文鏡因清廉敢言而得到雍正皇帝的重用。雍正元年(1723年),田文鏡署理山西布政使,到了山西之后田文鏡厘清了長期積累下的公務,剔除了原有的痼疾,使得山西吏治為之一新。自此之后田文鏡成了雍正帝身邊能辦實事的心腹重臣。雍正二年(1724年),為推行雍正新政,雍正帝任命田文鏡署理河南巡撫,田文鏡在河南以嚴厲刻深的風格治理當地,專理河南諸州縣清查虧空賦稅的事務,并且開辟荒田,手段嚴厲并且要求迅速解決,并且參倒了批辦事不利的官員,這樣的行事手法也為田文鏡在河南贏得“酷吏”的稱號。
雍正四年(1726年),發(fā)生了震驚官場的田文鏡與李紱互參案,新任直隸總督李紱責備田文鏡肆意蹂躪讀書人的尊嚴,并且公報私仇罷免知府黃振國,田文鏡將此事密奏給雍正帝,雍正帝有意傾向于田文鏡,責備李紱、蔡珽、謝濟世等人結黨營私,干擾國政,并且誣陷大臣,下令斬黃振國,自此之后朝中無人再敢彈劾田文鏡。不久后,河南實行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減少了無地少地下層人民的負擔,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河南賦稅不均的狀況,同時保證了賦稅的征收。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帝褒獎田文鏡為官公正廉明,特將其授為河南山東總督,并且此官職是為田文鏡專門設置的,不為定例。
田文鏡政事干練,以鐵腕聞名,結合清官與酷吏于一身。治理地方期間,治盜極嚴,轄境幾乎無盜賊,同時督責諸州縣清理賦收,開辟荒田以增加耕地。田文鏡辦事認真,鐵面無私,事無巨細均親力親為,為官清廉,做了近十年的封疆大吏家境卻還是極為貧寒,子女親屬也沒有從他身上沾到什么光,家無僮仆,家人更是清一色都是布衣。雍正十年(1732年)十一月,田文鏡病死于任上,時年七十二歲,謚端肅,賜葬泰陵附近,將其入祀河南賢良祠。
雍正手底下的這四位大臣,都是叱咤風云的人物,不但擁有出眾的個人能力,也都深受皇恩,隆寵優(yōu)渥,顯赫一時,但他們的結局卻不盡相同。
一、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年羹堯是雍正帝的包衣奴才,自幼飽讀詩書,20歲時高中進士??滴醯蹖λ嘌塾屑?,在不到30歲的年齡就已官至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獨鎮(zhèn)一方。在平定西藏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亂中,年羹堯承擔后勤保障重任,助各路清軍成功剿滅叛亂,立下奇功??滴醯蹫榧为勂涔?,親賜御用弓矢,擢升為川陜總督。1721年,青海邊陲郭羅克叛亂。
作為總理西南事務的年羹堯責無旁貸,揮師西出,充分利用當地部落之間散沙一盤,相互提防的狀況。采取“以番攻番”之策,干凈利落地平定了此次叛亂。兩年后雍正帝即位,青海叛亂再起,羅卜藏丹津引兵作亂,年羹堯坐鎮(zhèn)西寧,調度有方,指揮若定,大破叛軍,掃平余孽,全殲羅卜藏丹津部。由此“年大將軍”名號威震西南,譽滿朝野。雍正帝自然喜出望外,授其撫遠大將軍,晉升一等公;賞其子年斌爵位;其父年遐齡同時晉升一等公。
俗話說,榮及必衰,此時的年羹堯可謂滿門顯赫,可也危機四伏。恃寵而驕的年羹堯漸漸變得專橫跋扈,盛氣凌人。但凡“年大將軍”出入京城,官員一律跪拜迎送,就連直隸總督、蒙古王公等都不例外。所有文書一律稱為“令諭”。凡是“年大將軍”推薦的官員,通稱“年選”,必須錄用。他還利用手中權力結黨營私、拉幫結派。同時大肆斂財,中飽私囊,貪污受賄數百萬兩白銀。雍正帝終于忍無可忍,給他羅列了92條罪名,削官奪爵,賜自盡。叱咤風云的“年大將軍”最終只留下一個全尸。
二、顧命大臣隆科多。隆科多一直被雍正帝尊稱為“舅舅”,這在歷代帝王里是空前絕后的。之所以雍正帝對他如此尊寵有加,是因為他在康熙朝“九子奪嫡”的過程中,就堅定地站在雍正帝的一邊,成為雍正帝成功即位的核心人物??滴醯垴{崩時,作為九門提督的隆科多親自宣布了先帝遺命,胤禛繼承大統,他自己同時也成為了唯一的顧命大臣。雍正帝即位后,為感謝隆科多的擁立之恩,當即封隆科多一等公,賜雙眼花翎,加一等阿達哈哈番,官拜吏部尚書。
但在5年后隆科多就被雍正帝清洗了,罪名多達40余條。其中核心罪名是勾結八爺黨,妄議皇家立儲之事,結黨營私,以及私藏玉牒等。但這些都不是關鍵,重點是隆科多參與了雍正帝的皇位爭奪戰(zhàn),知道得太多,雍正帝必須讓他將秘密帶進墳墓。另外,由于年羹堯的倒臺,一度打破了朝廷的政治平衡,隆科多有只手遮天的跡象,所以,雍正帝要重新洗牌,隆科多必須拿下。不過,隆科多的下場比年羹堯好些,沒有被賜死,最終死于獄中。
三、“模范疆吏”田文鏡??滴醭瘯r期,田文鏡碌碌無為,做了20多年的七品知縣,55歲時才被康熙帝提拔為內閣侍讀學士。等到康熙帝去世時,田文鏡已經是60多的人了。雍正帝登基后,田文鏡的仕途迎來了轉機。在一次山西天災后,田文鏡敢于直呈災情而上位山西布政使,其后他充分利用自己多年基層工作積累下來的豐富經驗,解決了山西的多年痼疾,深得雍正帝賞識。
不久后,田文鏡升任河南巡撫。在河南任內,田文鏡雷厲風行,不但嚴厲整治侵占賦稅官員,還大力推行“火耗歸公”“養(yǎng)廉銀”“ 攤丁入畝”等制度。通過這幾項行之有效的措施,極大地減輕了當地百姓的負擔,增加了官員俸祿,一舉扭轉了河南財政虧空的局面。1732年,70歲的田文鏡終于積勞成疾,病逝于河南,善終。雍正帝念其功在社稷,恩賜將他葬在泰陵附近,謚號端肅。
四、“捐資員外郎”李衛(wèi)。李衛(wèi)入朝為官,并非走的是“學而優(yōu)則仕”之路,而是靠著殷實的家境,捐資買了一個員外郎。不曾想,他的仕途卻一帆風順,有模有樣。雍正帝即位后,李衛(wèi)官運亨通,被提拔為浙江巡撫,主理兩浙鹽政,數年后升任浙江總督。升遷速度之快,令人咂舌。在浙江任上,李衛(wèi)精心管理鹽政,嚴厲打擊私鹽販賣。
他不畏權貴,首先向大鹽販子沈氏下手,最終將沈氏擒獲,極大地震懾了私鹽販子們的囂張氣焰。同時,李衛(wèi)在浙江一帶廣布兵力,設置關口,嚴查往來鹽商,禁止私鹽流通買賣。李衛(wèi)還重視民生工程,修繕了錢塘江口的海堤,以抵抗海水的泛濫和侵襲。由于李衛(wèi)勤于政務,“才猷干練”,因此被雍正帝擢升為直隸總督,成為封疆大吏,節(jié)制提督及以下官員。乾隆三年,李衛(wèi)病逝,謚敏達,得善終。(參考資料:《清史稿》)
由于我國歷史上父傳子子傳孫的王位繼承制度,使得每當老皇帝年老時,自己的兒子都會勾心斗角的進行爭奪,可見生兒子太多,尤其是優(yōu)秀的兒子太多,也是身為君王的一大煩惱。而康熙帝恰恰有著這樣的煩惱。最終在九子奪嫡中,順出的四皇子順利的繼承了大統,這就是后來的雍正帝。雍正的順利登基肯定不是他一個人努力的結果,那么,雍正時期的寵臣是誰,他們結局怎樣?對于這一個問題,筆者認為有著從龍之功的寵臣主要有三人,現在我們將進行一一分析。
李衛(wèi),因病去世
李衛(wèi)在最開始是個沒有什么依仗但是卻有真本事的人,自從政之后一直屬于雍正的得力之人,在雍正登記后,對于這個舊人可以真的說是不薄的。他的仕途一帆風順,最終成為了當時的朝廷一品大員,這對一個臣子來說是官職的天花板。即便這樣,在雍正時期的李衛(wèi)是平平順順的,并經歷了成為了乾隆時期的朝廷之人,最終可以說是依天命而亡,是正常的死法。這對于朝廷大員是難得的。
年羹堯,被處死
年羹堯,可以說是雍正登基時的兵權的代表,可以說為雍正的登基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在雍正繼位之后,也確實給予了作為君王的極大寵信。但是由于年羹堯的個人居功自傲、結黨營私、貪污等有害于江山社稷,有悖于君臣之道的一些行為,使得雍正帝沒有在他的身上看到想看到的忠心。一個沒有忠心的有兵之將那可是枕邊的老虎,不斬殺可以說是不符合作為君王之道的。
克隆多,被處死
如果年羹堯是當時雍正軍事方面的代表,那么克隆多就是雍正帝權利方面的代表,同樣的為雍正的登基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他可以說在雍正登基之后犯了同年羹堯一樣的錯誤,甚至比年羹堯還多了那么幾點,如放縱家人作惡,制造玉蝶等。這種情況下,克隆多不免與年羹堯有著同樣的結局這就是被處死??梢姡詈蟮慕Y局很大程度上真的是由自身決定的。
病死了。
田文鏡(1662年-1732年),漢軍正黃旗人,字抑光,
監(jiān)生出身,康熙末年任侍讀學士,雍正朝授兵部尚書銜,兼河東(河南、山東)總督。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任久淹州縣官、福建長樂縣丞,康熙末年為內閣侍讀學士。
雍正元年(1723年)出任山西布政使,
雍正二年(1724年)出任河南藩司,同年升任河南巡撫。
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晉河南總督,
雍正六年(1728年)十月為河南山東總督,管兩省之行政;
雍正十年(1733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以病卒于河南,家無余財。
謚端肅。著有《撫豫宣化錄》、《欽頒圣諭條例事宜》。
田文鏡,漢軍正黃旗人?!ぁぁぁぁぁぁぁの溺R以病乞休,命解任還京師。病痊,仍命回任。十年,復以病乞休,允之。旋卒,賜祭葬,謚端肅。命河南省城立專祠。又以河道總督王士俊疏請,祀河南賢良祠。------------清史稿·田文鏡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7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大敗張獻忠部數十萬,楊展到底有多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