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文徵明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明朝“吳中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許多地位顯赫的文壇宗師,少時聰慧,動輒六七歲就能作詩。文徵明小時非常愚笨,他雖出自官宦世家,書香門第,卻連開口說話都不會,更不用說吟詩作對了。這種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到11歲,他被人懷疑是白癡。別說當(dāng)時,就是現(xiàn)在遇到這樣的孩子,也會產(chǎn)生如此聯(lián)想。然而,文徵明的父親文林卻不以為然,他逢人便說:“兒幸晚成,無害也。”
11歲的文徵明才會說話,這時候也才進(jìn)入私塾讀書,起點就比同齡人晚得多。偏偏幾年后,他還遇到了早慧的唐寅,看上去就是優(yōu)等生和差生的不平等交往。15歲的唐寅在鄉(xiāng)試中豪取解元,贏得天下矚目,文徵明卻名落孫山。更夸張的是,就是鄉(xiāng)試中,他一連九次都沒有通過,連舉人都考不上,更不用說進(jìn)京會試了。
即便這樣的尷尬情況,本身就是讀書人出身的文林依然不著急。他特地寫信勸慰兒子,說出了這句感人肺腑的話:
…吾兒它日遠(yuǎn)到,非所及也。
由于時代的局限和出身的原因,文林不可能脫離窠臼,告訴兒子讀書無用,但他卻一如既往地信賴兒子,對兒子予以鼓勵,而不是一味指責(zé)謾罵。天下的父母,哪個不是望子成龍,又有哪個不希望孩子成才。只是有些人成長得慢些,他們也許本來就不是花花草草,而將是參天大樹。
更驚異的是,文林在信中還告訴兒子,伯虎有大才,高中解元,但他為人輕浮,人生的道路恐怕會越來越窄,而你自己的成就將不可限量,不是唐伯虎能相比的。
這真是一語成讖,后來唐伯虎馬上卷入了徐經(jīng)科場舞弊案,坐罪入獄,終為小吏。唐伯虎也失去了進(jìn)取之心,終日流連于煙花之地,后半生極為凄慘,死時五十四歲。文徵明則不同,盡管他沒有舉人身份,僅僅是一介秀才,卻因才華名望擔(dān)任過翰林待召。
在民間,因為個性的原因,唐伯虎的逸聞趣事更多,名氣更大。事實上,如果論到當(dāng)時的風(fēng)評和歷史成就,文徵明則要強得多。他在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四絕”才子。而且,在繪畫上,文徵明與老師沈周共創(chuàng)“吳派”,就連唐伯虎也曾表示愿意拜他為師。
低開高走的人生屢見不鮮,但像文徵明這樣全面逆襲的卻很少。而且,文徵明以九十歲壽終,膝下兒女成群,弟子門生不計其數(shù),真的活成了人生贏家。那些曾經(jīng)懷疑譏諷他是白癡的人,恐怕永遠(yuǎn)都不會想象文徵明活得如此精彩。這當(dāng)然也是有原因的。
文徵明性格穩(wěn)重,他不如唐伯虎灑脫狂傲,自然少了許多麻煩。他的作風(fēng)極為嚴(yán)謹(jǐn),既不好飲,也不好色。有一次唐伯虎想作弄他,故意在宴會上讓女子為他斟酒。他急著告辭,推脫不過后威脅要跳湖,后來鬧得無法收場,唐伯虎只能再雇傭一艘小船送他離開。
文徵明心地純良,與人為善。他的作品千金難求,自然引起許多人來模仿。然而,文徵明從不“打假”。不光如此,凡是有人帶著署名作品來鑒定,他一概說真。如果作品上面沒有印章,他還會笑盈盈地補上。
他的性格樂觀豁達(dá),不計較金錢,更是獨善其身且福壽綿長的原因。他的父親文林是個清官,本來家中就拮據(jù),過世之后更是家徒四壁。當(dāng)?shù)孛癖娨獪愬X為文林厚葬,他卻婉言謝絕,絕不為自己謀利,也不玷污父親的清名。
這樣的文徵明,真正做到了窮則獨善其身,真正做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模范標(biāo)準(zhǔn)。無論是藝術(shù)成就還是道德修養(yǎng),唐伯虎都望塵莫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7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