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怼皢蔚陡皶钡闹鹘鞘钦l?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66回講了這么一件事,孫權命令諸葛瑾赴成都向劉備討要荊州,諸葛亮計使諸葛瑾無功而返。孫權命令魯肅設計逼迫關羽交出荊州。關羽慨然赴宴,臨危不懼,機智應敵,成功地全身而退。這是書中樹立關羽高大上形象的精彩段子之一,歷代膾炙人口。史實果真如此嗎?
(一)《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梗概
話說諸葛瑾無功而返后孫權大怒,命令魯肅設計逼迫關羽交出荊州,不答應就殺死他。魯肅定計請關羽到陸口寨外臨江亭上赴“鴻門宴”。關羽的智商不低,略為盤算就洞察這詭計,不過他決定赴約,叫兒子關平作好前來接應的準備。
(魯肅)
第二天關羽帶十個隨從駕船而去。魯肅在臨江亭外安排好伏兵后,親自到江岸邊迎接關羽。宴會間,心虛的魯肅低著頭,不敢抬頭看關羽。
關羽談笑風生,一副若無其事的模樣,酒喝到一半時,魯肅剛提出歸還荊州的事,關羽說在宴會上咱哥倆只談舊情,不談國事。
魯肅還想談。
立在關羽身后持刀的周倉大叫:荊州乃我主之地!關羽故意發(fā)怒趕周倉出去。周倉來到江岸邊,揮動紅旗召關平將戰(zhàn)船駛來。宴會上關羽裝作喝醉拉著魯肅離席。東吳將士想動手怕傷著魯肅,一直不敢撲上前來。關羽把魯肅拉到江岸邊,立即跳上了接應的船。魯肅眼巴巴地望著關羽的船揚帆而去。
(關羽和魯肅)
(二)史實所記荊州歸屬談判
《三國志》中的記敘卻和故事南轅北轍。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因荊州的歸屬問題孫劉兩家鬧得劍拔弩張。狡猾的曹操在北方隔岸觀火,準備坐等他們鷸蚌相爭,以便從中漁利。
就在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的危急時刻,為了維護大局的穩(wěn)定,魯肅主動約請荊州守將關羽到兩軍陣前進行談判。并且不顧部下的勸阻,執(zhí)意單獨與關羽進行面對面的交涉。
兩人談判時,魯肅不畏關羽震撼世間的威名,對關羽的推諉狡辯之詞一點也不買賬,言辭懇切且不卑不亢地詳細陳述了孫權當初借荊州給劉備的仁慈之舉,痛批了劉備得西川后不還荊地的不義行為,最后以忠君大義來勸導關羽,應當奉勸劉備按正義行事,不應當縱容劉備的這種無賴行為。
面對魯肅的慷慨陳辭,《三國志》中以一句“羽無以答”,形象地描寫出關羽理屈詞窮的窘態(tài)。
最后在魯肅的全力爭取下,孫劉兩家以湘水為界,劃荊州而分治,免去了一場爭斗,讓準備坐收漁利的曹操做了一場“黃粱美夢”。
可能有些人認為,這是《吳書》上寫的,“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哦,涉嫌是片面之詞!在此則請這些人翻閱《三國志》,通篇沒有涉及兩軍陣前的談判,更沒有關羽單刀赴會的壯舉。
為什么上佳表現(xiàn)者由魯肅變成關羽了呢?筆者管見,漢代歷史學司馬遷撰寫的《史記》開了先河,后來的歷史文官都亦步亦趨,寫正宗的君主公侯傳記一律是正面形象。負面的事兒忽略不計。小說家們更勝一籌,為了達到作品吸睛的目的,干脆來個張冠李戴。
(三)魯肅是“三國奇才”
魯肅(172-217年),字子敬,出生于士族家庭,但父親在其幼年就去世了,由祖母撫養(yǎng)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既喜歡讀書、又愛好騎射,是個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東漢末年社會動蕩,他承頭常召集鄉(xiāng)里青少年練兵習武。他慷慨大方,常仗義疏財,深得鄉(xiāng)人敬慕。當時為居巢長的周瑜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毫不猶豫地將一倉三千斛糧食相贈,從此兩人成為好友。
可以說與諸葛亮一樣,魯肅也是位三國時代的奇人。體現(xiàn)在能夠敏銳觀察和判斷社會發(fā)展的趨勢。
早在投奔剛出道的孫權八年前,魯肅就認為“漢室不可復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然后竟長江所極,據(jù)而有之,最終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魯肅,周瑜)
此番熱議與“隆中對”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時間卻比劉備與諸葛亮大大超前,只可惜沒有一個作家寫部小說為其渲染。
為啥魯肅有這樣的認識呢?他熟知歷史,不管秦末楚漢亂世,還是王莽更始亂世,時間都不過二十年。從黃巾之亂到曹操打敗袁紹剛好過了二十年。
從表面看局勢已相當明朗,因此大部分人認為曹操將很快重新統(tǒng)一全國。
魯肅卻以敏銳的政治觸覺認識到,亂世的時間雖然不會太長,但整個東漢社會趨于全面崩潰有一個不短的過渡過期,雖然漢室已不可復興,曹操以其才能屯田養(yǎng)民,延攬士族重建北方,但不是短時間內(nèi)能恢復到對南方擁有足夠的優(yōu)勢的,孫權可以借此時機,鼎足江東實行割據(jù)。進而占據(jù)長江中下游地方,建立帝業(yè)。
(孫權)
公元200年,魯肅投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zhàn)略后,得到孫權的賞識。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攻打江東,孫權手下的大小官員大都認為抵抗是以卵擊石,投降是上策。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zhàn)。結果于赤壁大敗曹軍,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大戰(zhàn)后,孫權常把魯肅比作是鄧禹,專門為魯肅而設立贊軍校尉一職。
鄧禹字仲華,東漢初年名將,居云臺二十八將首位。鄧禹年輕時曾在長安學習,與后來的光武帝劉秀交好。更始元年(23年),劉秀巡行河北,鄧禹前往追隨,協(xié)助劉秀建立東漢,“既定河北,復平關中”,功勞卓著。孫權把魯肅比作東漢的首位開國元勛,充分說明了他水平高能力強,是其他官員難以比肩的。
周瑜逝世后,孫權采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魯肅治軍有方,軍隊規(guī)模不斷擴大。根據(jù)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孫權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魯肅隨孫權破皖城后,被授為橫江將軍,守陸口。后來東吳奪取了荊州三郡,魯肅率兵抵御關羽,并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而關羽不敢相逼。
(四)補白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病逝,享年四十六歲。孫權親自為其安排喪事,并參加他的葬禮。諸葛亮在蜀國也為他舉哀。
孫權后來稱帝登壇祭天時,還不忘對眾多官員大加贊譽魯肅:“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于事勢矣”、“且其計策決策,遠出蘇秦張儀之上!”
三國演義中是關羽,但還有以下說法
關羽的單刀會因為演義和戲劇的關系,乃是出名的故事了,演義中的單刀會把關羽的豪氣英勇完全展示出來,而相對的東吳魯肅那邊卻成了小丑一般。但是在歷史上則不同,實際上這單刀赴會原本是贊頌魯肅的故事。其載于《三國志魯肅傳》:
“肅住益陽,與羽相拒。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俱會。肅因責數(shù)羽曰:“國家區(qū)區(qū)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闭Z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肅厲聲呵之,辭色甚切。羽操刀起謂曰:“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
應該說,三國志中的記載在演義中也都談到了,三國志中有的比如魯肅主動邀關羽相見,兩者的對答,一人的插語和關羽最后的表現(xiàn)都在演義中有,但是為何我們讀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卻完全不同的感覺呢?
這就是小說的厲害之處,其實演義對很多的歷史都沒有做大的改動,有時甚至就是完全的照抄歷史,但是他只要在其中加些細節(jié),則得出完全不同的味道。比如魯肅邀請關羽這是史實,他寫上了,但是在之前加一段孫權和魯肅定計要害關羽的描寫,這就顯得魯肅的邀請居心不良。再如魯肅邀請關羽相見是單刀赴會也是史實,但是史書中的單刀赴會其實是雙方,但是在演義中實寫了關羽的單刀赴會,而弱化了魯肅的單刀赴會,這樣就顯示了關羽的英雄氣概。再比如在史書上兩者的對答都可以說原原本本的抄上了演義中,甚至連那“坐有一人”的角色都由周倉扮演了,但是演義中淡化對答,而強化了關羽的豪氣與魯肅的驚疑不定。其實總體來說演義只對史書中魯肅在宴上的表現(xiàn)有所改動,其他的都沒有改變,只是不斷的添油加醋上去,其讀出來的感覺便完全不同了。其實演義中這樣還不算老道,我們看吳書中對這段記載的描述:
“肅欲與羽會語,諸將疑恐有變,議不可往。肅曰:“今日之事,宜相開譬。劉備負國,是非未決,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趨就羽。羽曰:“烏林之役,左將軍身在行間,寢不脫介,戮力破魏,豈得徒勞,無一塊壤,而足下來欲收地邪?”肅曰:“不然。始與豫州觀于長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計窮慮極,志勢摧弱,圖欲遠竄,望不及此。主上矜愍豫州之身,無有處所,不愛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蔭以濟其患,而豫州私獨飾情,愆德隳好。今已藉手于西州矣,又欲翦并荊州之土,斯蓋凡夫所不忍行,而況整領人物之主乎!肅聞貪而棄義,必為禍階。吾子屬當重任,曾不能明道處分,以義輔時,而負恃弱眾以圖力爭,師曲為老,將何獲濟?”羽無以答?!?
他和三國志中只有兩大不同,一則是魯肅與關羽相會諸將疑恐有變,而魯肅獨往,二則是最后的“羽無以答”。這比起三國演義的大段描寫鋪墊來說也不遜色,一下便將魯肅的形象拔的極高,而關羽極低了。(與三國志相比)
所以在看歷史小說千萬不可相信什么完全的遵守歷史,就算他不是那七分實三分虛,而是百分之九十九實,百分之一是虛,那百分之一的虛就能把大家對歷史的觀感完全顛倒了。
其實說起這個單刀赴會,在歷史上也算不得什么有名的單刀赴會,只是演義與關二哥的關系,使得這次單刀會廣為流傳,畢竟這種單刀會是最能表現(xiàn)一個人在險境中的英雄氣概的,演義怎么會放過這個機會來烘托自己的主角呢。(就好象之后諸葛亮的空城計一樣)不過真正的“單刀會”還要說下面幾次。
其一:曹沫單刀執(zhí)齊公:歷史上最出名的刺客乃是荊軻這自然毫無疑問,不過在史記刺客列傳中這第一位單刀執(zhí)齊公的刺客卻是一位魯國將軍,史記中載:
“曹沫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莊公好力。曹沫為魯將,與齊戰(zhàn),三敗北。魯莊公懼,乃獻遂邑之地以和。猶復以為將。
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而盟?;腹c莊公既盟於壇上,曹沫執(zhí)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壇,北面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腹?,欲倍其約。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於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膘妒腔腹怂旄铘斍值?,曹沫三戰(zhàn)所亡地盡復予魯?!?
這位曹將軍打仗看樣子不行,不過到是膽色過人,居然攜帶匕首參加宴會并行刺齊桓公。在刺客列傳中他排位第一,也是唯一一位沒有因為行刺而死的刺客,這次行刺無一人死亡,也算是比較獨特的吧。曹沫的這次事件影響很大,日后荊軻刺秦便有想模仿曹沫之舉。(只是如齊桓公這樣的人物也免不了想反悔,難道能指望秦王守諾嗎?)不過他的身份其實是將軍,這刺客只是客串一下而已,所以雖然手里拿的不是刀而是匕首,但是說曹沫是單刀赴會也不委過。也許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會盟再也不安全了,之后宋襄公與楚國爭盟主之位,便是在會盟時被暗藏武器的楚國人給挾持了,之后和談時限定攜帶武器和武裝人員數(shù)量便成了共識。
這次單刀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單刀會的刀,就是用來要挾人的。
其二:演義中關羽說“昔戰(zhàn)國時趙人藺相如,無縛雞之力,于澠池會上,覷秦國君臣如無物;”則第二件便是說澠池的藺相如了。史記的記載: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壁w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蓖踉S之,遂與秦王會澠池。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壁w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缸秦王,以相娛樂?!鼻赝跖?,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缸,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缸。相如曰:“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缸。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缸”。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鼻赝蹙咕?,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秦國之強,六國無敢與之披靡者,秦王之威,天下為之畏懼。然藺相如一介士人,卻能威懾秦王,古語中有布衣之怒一說,藺相如這士人之怒能令秦王畏懼,藺相如雖然沒有帶刀,他的怒火卻使得他自己猶如一把無敵的單刀。日后頗多的士人滿腹經(jīng)綸,卻在強敵面前俯首帖耳,他們?nèi)狈Φ牟皇遣湃A,而是勇氣。
這次的單刀會告訴我們,即便手無縛雞之力,即便手中無刀,只要有勇氣,也能成為一個手握單刀的萬人敵。
其三:與關羽同時代的其實還有一次單刀會,荀彧在兗州之亂時,與郭貢會:
“豫州刺史郭貢帥眾數(shù)萬來至城下,或言與呂布同謀,眾甚懼。貢求見彧,彧將往。敦等曰:“君,一州鎮(zhèn)也,往必危,不可?!睆唬骸柏暸c邈等,分非素結也,今來速,計必未定;及其未定說之,縱不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將怒而成計?!必曇姀獰o懼意,謂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
荀彧見郭貢想必不可能帶什么武器和隨從,但是卻能憑借自己的鎮(zhèn)定自若退幾萬雄兵,確實不愧為曹操之下的第一謀士,他雖然沒有帶刀赴會,但是他的這次赴會卻挽救了曹操之后的命運。荀彧的這次單刀會在歷史上的意義比關羽魯肅那沒有結果的單刀會大多了。
有時,在強敵面前,不是虛張聲勢,而是鎮(zhèn)定,便是一種武器了。
其四:郭子儀單騎退兵,資治通鑒記載:
“子儀曰:“今眾寡不敵,難以力勝。昔與回紇契約甚厚,不若挺身往說之,可不戰(zhàn)而下也?!敝T將請選鐵騎五百為衛(wèi)從,子儀曰:“此適足為害也?!惫鶗効垴R諫曰:“彼,虎狼也;大人,國之元帥,奈何以身為虜餌!”子儀曰:“今戰(zhàn),則父子俱死而國家危;往以至誠與之言,或幸而見從,則四海之福也!不然,則身沒而家全?!币员迵羝涫衷唬骸叭ィ 彼炫c數(shù)騎開門而出,使人傳呼曰:“令公來!”回紇大驚。其大帥合胡祿都督藥葛羅,可汗之弟也,執(zhí)弓注矢立于陣前。子儀免胄釋甲投槍而進,回紇諸酋長相顧曰:“是也!”皆下馬羅拜。子儀亦下馬,前執(zhí)藥葛羅手,讓之曰:“汝回紇有大功于唐,唐之報汝亦不薄,奈何負約,深入吾地,侵逼畿縣,棄前功,結怨仇,背恩德而助叛臣,何其愚也!且懷恩叛君棄母,于汝國何有!今吾挺身而來,聽汝執(zhí)我殺之,我之將士必致死與汝戰(zhàn)矣?!彼幐鹆_曰:“懷恩欺我,言天可汗已晏駕,令公亦捐館,中國無主,我是以敢與之來。今知天可汗在上都,令公復總兵于此,懷恩又為天所殺,我曹豈肯與令公戰(zhàn)乎!”子儀因說之曰:“吐蕃無道,乘我國有亂,不顧舅甥之親,吞噬我邊鄙,焚蕩我畿甸,其所掠之財不可勝載,馬牛雜畜,長數(shù)百里,彌溫在野,此天以賜汝也。全師而繼好,破敵以取富,為汝計,孰便于此!不可失也?!彼幐鹆_曰:“吾為懷恩所誤,負公誠深,今請為公盡力,擊吐蕃以謝過。然懷恩之子,可敦兄弟也,愿舍之勿殺?!弊觾x許之?;丶v觀者左右為兩翼,稍前,子儀麾下亦進,子儀揮手卻之,因取酒與其酋長共飲。藥葛羅使子儀先執(zhí)酒為誓,子儀酹地曰:“大唐天子萬歲!回紇可汗亦萬歲!兩國將相亦萬歲!有負約者,身殞陳前,家族滅絕?!北了幐鹆_,亦酹地曰:“如令公誓!”于是諸酋長皆大喜曰:“向以二巫師從軍,巫言此行甚安穩(wěn),不與唐戰(zhàn),見一大人而還,今果然矣。”子儀遺之彩三千匹,酋長分以賞巫。子儀竟與定約而還。吐蕃聞之,夜,引兵遁去?;丶v遣其酋長石野那等六人入見天子。”
面對幾萬敵軍,郭子儀力排眾議,數(shù)騎赴敵營,不舉刀槍,面對全副武裝如臨大敵的回紇軍,免胄釋甲投槍,身無一刀,卻以威攝其人,以言動其心,一夜之間化敵勢為虛無,如此之事,只有初唐太宗可比之,名將者,百戰(zhàn)百勝者多之,然不戰(zhàn)而勝者則少之,能單騎退萬騎者,即便幾千年中也不過寥寥無幾數(shù)人。
此事,可遇而不可求之。
說起這些單刀會的主角來,都是威風的很,但是在那時他們也是捏著一把冷汗,只是靠著過人的智慧和勇氣而過關的吧。不過,假如讓大多數(shù)人來選擇的話,還是不要有這種單刀赴會的機會好,兵行險招而勝畢竟還是險招,若有絕強的實力讓對方屈服,那種單刀赴會的英雄不做也罷,自然,世界上從來沒有這樣順利的事,所以我們永遠期盼著英雄的出現(xiàn)。
1、單刀赴會的主人公是關羽。
2、江東吳國魯肅欲殺關云長,奪會荊州,故在江邊亭內(nèi)擺下“鴻門宴”,亭外設下刀斧手,擲杯為號,群起殺之。關云長明知是計,卻僅帶周倉一人替關云長拿刀,孤舟渡江前來赴宴。
3、席間,關云長故意罵走周倉,使其先到江邊準備,后手拿青龍偃月刀,假借酒意手牽魯肅,使其送自己去江邊,東吳眾人因顧及魯肅安全,不敢妄動。只好眼看關云長安全離去,留下千古佳話。
4、單刀赴會出自《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赴會 ?!痹戈P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shù)隨從赴魯肅的宴會。后泛指一個人冒險赴約。有贊揚赴會者的智略和膽識之意。
歷史是后人記述的一件事情,也有可能會存在爭議,針對于單刀赴會這件事情,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說法,有的人認為是關羽,有的人認為是魯肅,當然,還有人認為是魯肅和關羽兩個人,而我覺得這三種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理解。
當時魯肅邀請關羽相見,他們都拿著刀,所以稱之為單刀,這場單刀會把關羽的英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他的那種英勇無畏,大無謂的精神真的令很多人所欽佩和贊美,所以,一部分的人認為單刀赴會的英雄指的是關羽。但是,在這場單刀會中,也有魯肅的參與,而后人卻沒有把魯肅的形象給刻畫出來,像個小丑一樣,反而更加襯托出了關羽的英雄形象。
是歷史上的某一部分人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魯肅應該是這場單刀會中真正的主人公。當時,關羽因為某件事情和魯肅吵了起來,他說:”國家本來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strong>
而魯肅卻說,我的土地,怎么能讓你來撒野,這時,關羽又說了一句,這是國家的事情,你這種人怎么能知道呢,然后就看了他一眼就走了。所以有些人認為魯肅應該是這件事情的主人公。但是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在這場單刀會中,兩個人都參加了,兩個人都應該是這場會議中的主人公。這就是單刀赴會的故事。
單刀赴會的是關羽。
單刀赴會出自《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赴會?!贬屃x:單刀:一把刀,指一個人。原指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shù)隨從赴荊州宴會。后泛指一個人冒險赴約。有贊揚赴會者的智略和膽識之意。
關羽為了荊州之事只身過江,與魯肅會面,以下為其簡要內(nèi)容。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魯肅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題,索還荊州。關公開始時以飲酒莫談國事為由將話題叉開,哪料魯肅步步緊逼;關公乃以劉備繼承漢室土地為由,且使刀鈴錚錚直響。周倉插話:“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豈獨是汝東吳當有耶?”抵賴之言,毫不掩飾。關羽于是變色而起,從周倉手中奪過大刀,假裝怒叱道:“這是國家大事,休得多嘴,快快給我退出!”明叱周倉,實在魯肅!接著,關公推醉,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魯肅手,親熱之中又帶有幾分殺氣:“今天飲酒,我已經(jīng)醉了,莫要再提荊州之事,擔心我這刀傷了故舊之情。改日我再請到荊州赴會,再作商議?!濒斆C被他一提,掙脫不得,早已嚇得魂不附體,暗藏的刀斧手也只好望洋興嘆。到了船邊,關公才放了魯肅,拱手道謝而別。魯肅如癡如醉,半晌才緩過氣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98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