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碚撛里w之死看職場人性!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岳飛的故事,我們從小聽到大,小時候聽到岳飛的故事,我們都會痛恨秦檜的陰險,埋怨皇帝的昏庸,但工作后再思考岳飛的故事,又有了不一樣的解讀。作為一個將領,岳飛無疑是優(yōu)秀的,能征善戰(zhàn),紀律嚴明;但是作為皇帝的下屬,他又是不合格的,犯了職場大忌,所以才會慘遭殺害。
01岳飛:抗擊金軍有功,卻因莫須有罪名被殺
岳飛小時候非常好學,從小跟著師傅周童學習武藝,一手瀝泉槍,耍的是出神入化。20歲時槍挑小梁王、成為武狀元。
岳飛青年時代,正值大宋與金軍常年戰(zhàn)爭不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毅然投身到軍中,成為已經(jīng)士兵。上了戰(zhàn)場,岳飛表現(xiàn)得非常勇猛,很快得到了晉升。而他的晉升之路也離不開一個人的幫助,那就是宗澤。
岳飛打仗常出其不意,往往打的金兵落花流水。宗澤非常欣賞岳飛,就把他招致麾下,給了他很大的幫助,尤其是戰(zhàn)略方面,指導岳飛很多兵法戰(zhàn)略,所以他才能在后來的抗金戰(zhàn)役中屢建奇功。
岳飛做了統(tǒng)帥后,軍隊紀律嚴明,多次打敗金軍,后來金軍中甚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說法,可見岳家軍的厲害,也足見岳飛治軍嚴明,能征善戰(zhàn)。
當時連年戰(zhàn)爭,岳飛一直在與金軍作斗爭,但是朝廷中卻有不同的看法。當金軍面對節(jié)節(jié)敗退的局勢,就起了要議和的心思。朝廷中秦檜一派主張議和。秦檜曾經(jīng)跟著徽宗欽宗在金國當了好多年俘虜,對金軍在心理上是非常懼怕的,當金軍愿意和談的時候,他非常痛快的就答應了。但是岳飛是主戰(zhàn)派,他當時堅決要抗擊到底,但是皇命不可為,皇帝用12道金牌將岳飛從前線召回,并在風波亭以莫須有的罪行將其殺害。
至此這位為了南宋打了一輩子仗的統(tǒng)帥,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02被殺原因:犯了皇帝大忌
岳飛的被殺,不僅僅是因為秦檜與他的政治立場不同,還與當時朝廷的環(huán)境以及歷史問題有關。
其一,當時局勢,都猜忌武將。
岳飛的岳家軍在戰(zhàn)場上威名顯赫,隨著戰(zhàn)爭的推進,南宋漸漸在戰(zhàn)爭中占據(jù)了有利地位。然而在后方的朝廷里,文臣的地位受到威脅,皇帝心中也對岳飛功高蓋主頗有微詞,岳飛的功勞越大,皇帝心中的猜忌就越大。軍中將士對岳飛也推崇備至,岳飛軍功顯赫,這是不容忽視的現(xiàn)實。無論是文臣還是皇帝都懼怕手握重兵的岳飛,害怕他會因此造反,對岳飛懷有忌憚之心。
自古文官瞧不起武官,認為他們都是一群草莽,而武官也瞧不起文官,認為他們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百無一用是書生,一旦岳飛打敗了金軍,他的軍功將無人能及,而皇帝怕自己的皇權受到威脅,也不愿意看到岳飛繼續(xù)打仗。畢竟岳飛一直都想迎回宋徽宗、宋欽宗,但是宋高宗懼怕迎回父兄后,自己皇位不穩(wěn),并不愿意迎回二圣。這是岳飛被皇帝所不喜的真實原因。
其二,岳飛對選立太子表現(xiàn)得過于熱心
父兄被金人扣押,宋高宗因此才上位,他對任何會威脅自己皇位的人或事情都非常敏感,而岳飛在選立太子這件事情上表現(xiàn)得過于熱心,在皇帝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岳飛得到消息說金人想扶持宋欽宗的兒子在開封做傀儡皇帝。岳飛知道后就建議高宗皇帝盡快立太子。而月飛的這個建議,威脅到了一些人的利益,所以他們就在皇帝面前進言岳飛提議立太子一事目的不純;而高宗皇帝則認為,岳飛是擁立新君,讓他退位,故對岳飛已經(jīng)有了殺心。
秦檜等人的行為只是一個導火索,給了皇帝一個理由處死岳飛。后人多是把岳飛被害的原因歸結為秦檜等奸臣當?shù)?,卻忽略了真正想殺岳飛的人是皇帝。
03這樣做,才能贏得領導信任。
過河拆橋,在職場上也是常有的事情。很多人功成那一天并不是名就那一天,很多人功成那一天,也是領導卸磨殺驢的時候。那么要如何在職場中避免這種情況呢?
(1)站在領導立場思考問題;
工作的時候一要考慮工作本身,二要站在領導的立場思考問題。像岳飛就只是一心干好自己的工作,卻沒有考慮領導需求。領導好容易上位了,岳飛在前方打仗能穩(wěn)固皇帝的皇權,但是打勝仗的最終結果是迎回皇帝的老上司就不妙了。所以皇帝才會卸磨殺驢。
而在職場中,一定要站在領導的立場思考問題,你的工作對領導有什么影響?如何做才能更符合領導的利益,這些都要考慮進去。不然就會像岳飛一樣,工作干得好,最后威脅到了領導,最后落得性命不保的現(xiàn)場。職場中不會危機到個人性命,但是會威脅到職場性命。職場上被打壓,沒有人脈的話很難在職場上立足。
(2)人前維護領導面子,有問題私下提出;
岳飛一心迎回二圣,其實就是落了皇帝的面子。畢竟把宋徽宗、宋欽宗迎回來。高宗要怎么辦?難道要把皇位還給自己的父兄嗎?這顯然不符合高宗皇帝的利益。
在工作中,要學會維護領導的面子。如果領導工作出現(xiàn)了問題,不要在公眾場合提出來,你要面子,難道領導就不要面子嗎?所以即使領導工作確實出現(xiàn)了問題,在人前也要維護好領導的面子,有問題私下提出來,既維護了領導的面子,讓領導對你有了好感,又解決了問題,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3)時時匯報,讓領導有最終決策權
岳飛最為軍中最高的統(tǒng)帥,有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特權,但是對于戰(zhàn)役的進展情況,一定要及時向皇帝匯報。岳飛一意孤行要打敗金軍,其實是不符合皇帝的利益的。岳飛主戰(zhàn),而皇帝主議和,這就是雙方的矛盾。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內(nèi),皆是王臣。岳飛就是沒有參透這一點,所以得罪了大BOSS,最終慘遭殺害。
當我們在工作中,與領導有分歧的時候,一定要讓領導做出最終決策,而不是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有異議可以反饋,但是最終的決策權一定是在領導手中。
我認為岳飛是名將。因為假若他是心懷不軌的軍閥,他根本沒有必要因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退兵,還在退兵回朝之后被剝奪兵權,最后落得冤死于獄中的悲慘下場。北宋末年,普通農(nóng)戶出身的岳飛在二十歲時投身于軍營之中。岳飛此人本就孔武有力,再加上曾讀過兵書,還曾拜師學過刀槍、武藝,所以他投身軍營之后很快便因表現(xiàn)出色而脫穎而出。宣和四年岳飛自請前去捉拿賊寇陶俊與賈進,隨后他帶領著百名騎兵,利用伏兵之計將這二人成功擒獲。
表現(xiàn)如此出色的岳飛本應在軍營中一展抱負,但是好巧不巧的是他的父親在這一年不幸病逝。因為父親的逝世,岳飛只能告別軍營回鄉(xiāng)守孝。待守孝期滿,岳飛為緩解家中生計再一次入伍。此次入伍的第二年,宋朝遭遇金軍的大舉進攻,最后因實力不敵而選擇議和。不過當時的宋朝皇帝欽宗事后又臨時反悔,從而導致宋金兩軍字再一次開戰(zhàn)。處于戰(zhàn)爭劣勢的宋軍被打得節(jié)節(jié)敗退,岳飛也于戰(zhàn)亂中再一次回到家鄉(xiāng)。但是回鄉(xiāng)沒多久,岳飛便因不忍宋朝百姓一再受到金軍的殺戮與奴役而再一次投軍。
這一次投軍岳飛開始真正嶄露頭角,其頂頭上司為宗澤。但是一年多之后宋朝終是在金軍的攻伐下走向滅亡,但是沒隔太久趙構便又在宋朝遺臣的擁護下恢復宋朝統(tǒng)治,史稱?南宋?。這番變故并未影響到岳飛的抗金決心,之后南宋建立之后他依舊跟隨軍隊北上抗擊金軍。在抗擊金軍過程中岳飛一再立下戰(zhàn)功,隨著戰(zhàn)功的日漸積累,他在軍中的地位與聲望也因此日漸得到提升。
因為有岳飛以及岳家軍對戰(zhàn)金軍,南宋朝局日漸趨于穩(wěn)定。在這種局勢日漸好轉的情況下,宋高宗卻想要與金議和。岳飛一直致力于收復被金奪去的北宋故土,所以他十分不贊同與金議和的提議。就在岳飛率軍成功挺進中原之際,宋高宗卻不顧宋軍剛剛取得勝利且戰(zhàn)局逐漸好轉,執(zhí)意用十二道金字牌催促岳飛撤軍回朝。岳飛雖百般不愿撤軍卻終究只說了一句?吾不得擅留?,之后便按照旨意撤軍。
如果岳飛真的心懷不軌的話,當時手握兵權的他壓根沒有必要聽從宋高宗讓他撤軍回朝的旨意。而待岳飛回朝之后,宋高宗便收回了他的兵權。不久之后,岳飛又在秦檜主導的陷害下被關進獄中。最后岳飛更是被秦檜所定義的?莫須有?罪名賜死于獄中,死后尸首險些無人敢?guī)兔κ諝?。幸虧有一位名叫隗順的獄卒不忍這樣一位忠臣就此曝尸荒野而偷偷為他收尸、下葬。
抗金名將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堪稱千古奇冤,而宰相秦檜則被很多人視為制造冤案的罪魁禍首。然而,稍有歷史常識的朋友都明白,秦檜充其量不過是個幫兇,真正想處死岳飛的只能是宋高宗。原因無他,如果高宗內(nèi)心里真的信任岳飛,無論是誰,都不能說服他痛下殺手,而他之所以殺死岳飛,肯定有“苦衷”。筆者不揣冒昧,認為原因大概有以下三點:
岳飛不懂政治,一再觸碰禁忌話題。在“伴君如伴虎“的帝制時代,避談帝王心中的禁忌話題是官場生存的基本原則,哪些話不該說,哪些事不能辦,都應當一清二楚。就宋高宗來講,其內(nèi)心深處有兩個敏感話題禁止大臣們公開談論,即迎回被金國囚禁的徽欽二帝和冊立太子。就前者而論,雖然高宗在公開場合一再宣揚要迎回二帝,但內(nèi)心深處卻對此完全持反對態(tài)度,讓父親、兄長死在東北,才是他最樂意接受的結果。
宋高宗如此心口不一,不僅緣于他做皇子時備遭父兄的冷待,而且還跟皇權的排他性有關。試想,如果徽欽二帝被迎回后,他們將以哪種身份跟宋高宗相處,能否保障沒有人會利用他們作亂?正因如此,宋高宗并不想真的迎回二帝。大部分臣子都看穿皇帝的心思,就連韓世忠、張俊這幫武將心里面也明白,因此口號雖然該喊還得喊,但從來沒有較過真,更沒有付諸實際行動。
然而,跟韓世忠、張俊等人的“討巧”不同,心眼兒實的岳飛不僅在公開場合高調(diào)喊“贏回二帝”,在軍中以此激勵部下,甚至在與皇帝單獨會面時也歷陳迎回二帝的方略,一旦發(fā)覺宋高宗有片刻的遲疑,言辭間甚至還頗為激切,深恐皇帝對他的誠心有所懷疑。岳飛的舉動固然出于忠心,但他卻完全摸反了皇帝的心思,結果越努力越危險,不能不引起宋高宗的嫉恨。
再說冊立太子的話題。金兵第一次渡江南犯期間,宋高宗因為驚嚇過度,竟然喪失了生育功能,而獨生子趙旉不久也夭折,如何選擇皇位繼承人頓時成為難題。為此,宋高宗雖然收養(yǎng)宋太祖的兩位七世孫趙伯琮(即后來的宋孝宗)、趙伯玖為養(yǎng)子,但卻遲遲不肯擇立其中一人為儲君,原因在于他仍對恢復生育能力抱有幻想。不過,這種“難言之隱”純屬帝王隱私,宋高宗不會講,大臣不能問,這是一種必要的默契。
然而,岳飛卻完全不懂得避嫌,在紹興八年(1138年)回朝述職時,竟然公開上書請求皇帝立儲。岳飛此舉不僅在公開場合暴露皇帝不能生育的隱私,而且還觸犯宋朝武將不得干政的“家法”,因而令宋高宗大為震怒。據(jù)正史記載,宋高宗看完奏折后龍顏大怒,嚴厲斥責岳飛,給原本就很緊張、僵化的君臣關系再蒙上一層陰影?;蛟S就在此時,宋高宗已經(jīng)心生處死岳飛的決定。
岳飛屢屢跟皇帝唱反調(diào),并以辭職要挾朝廷。雖然跟金國議和是一項極具屈辱性的舉動,但它畢竟是宋高宗在深思熟慮后做出的決策,作為臣子,無論想得通還是想不通,都必須無條件的服從。然而岳飛卻偏偏很任性,不僅通過擴大軍事行動來破壞宋金議和的局面,而且在議和成功后公然上書反對,在反對無效后,更是以辭職相要挾,向宋高宗表達不滿情緒。
早在遇害前5年(1137年),岳飛就因為和張俊鬧矛盾,一怒之下擅自離職,害得宋高宗派使者苦口婆心地勸說6天后,才重新把他請出山。兩年后,岳飛因對宋金議和不滿,便上了一道札子請求辭職,但遭到宋高宗的拒絕。議和完成后(1140年),岳飛回朝述職,再次請求辭職,但再次被宋高宗以“未有息戈之期”為由挽留。短短4年時間里,岳飛一再跟朝廷唱反調(diào),動輒以辭職相要挾,就算宋高宗寬宏大量,恐怕也難以忍受。
岳飛手握重兵、功高震主,對宋高宗是莫大的威脅。宋朝立國300多年,始終奉行“崇文抑武”的國策,不但禁止武將干政,而且嚴格限制他們在戰(zhàn)場上的自主性,對于武將在軍中培植私人勢力的做法,更是不能容忍??v觀南宋“中興四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表現(xiàn)堪稱明智,他們在行軍作戰(zhàn)時堅決服從朝廷的調(diào)遣,戰(zhàn)事結束后立刻交出兵權,在朝時堅決不碰政治話題,讓宋高宗極為放心。
但岳飛的表現(xiàn)卻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雖然身為武將,但岳飛卻很喜歡談論政治,經(jīng)常就朝廷政策說三道四,甚至還觸及宋高宗深為忌諱的敏感話題。不僅如此,岳飛還長期把持兵權,以至于由他統(tǒng)領的部隊被稱為“岳家軍”,其戰(zhàn)斗力之強,曾讓金國發(fā)出“憾山易,憾岳家軍難”的哀嘆。然而,岳飛在軍事上越成功,便容易引起宋高宗的猜忌,生命便越是危險。
原因無他,岳飛不僅公然破壞武將不得干政、不能在軍中培植私人勢力的國策,而且由他統(tǒng)領“岳家軍”戰(zhàn)斗力強大到連金兵都畏懼的地步,一旦岳飛心生非分之想而舉兵向闕,試問還有誰能夠阻擋他?宋高宗曾在“苗劉兵變”中體會到丟失皇位的滋味,他自然不能容忍武將對他的皇位再度構成威脅。因此,如果岳飛不主動解除兵權,被殺只是早晚的事兒。
秦檜劇照正由于上述三點原因,岳飛盡管在抗金大業(yè)中立下豐功偉績,無論是當時還是后世,都受到廣泛的贊譽,但他最終還是難以逃脫被殺的悲劇。而站在宋高宗的位置來分析,他之所以一定要處死岳飛,也是有其不得已的“苦衷”。畢竟,沒有哪個皇帝能夠容忍一再挑戰(zhàn)其權威、威脅其地位的臣子,歷朝歷代皆然。
岳飛之死
岳飛,字鵬舉,南宋中興四將之一。相信所有中華兒女對此英雄人物早已非常熟悉,其事跡自不必多說。千百年來,史學界對岳飛的真正死因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多數(shù)觀點認為秦檜此前曾被女真人俘虜,已投降金國,后被放回宋國做內(nèi)應,在其任南宋丞相期間力主議和,打壓國內(nèi)主戰(zhàn)派的勢力。岳飛是主戰(zhàn)派的代表人物,因此受奸相秦檜迫害,高宗無能,最終葬送了這位優(yōu)秀將領,秦檜是害死岳飛的第一惡人。
秦檜是否真為金國內(nèi)應,意在滅亡南宋已無跡可考。不過在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權相如未能掌握兵權,其對皇帝的影響都是有限的,關鍵還是皇帝的意向。
且說宋高宗本人雖非雄才大略之主,但也絕不是一代昏君。靖康之變后,金國再次大舉南下,希望一鼓作氣滅掉剛剛建國的南宋,此時宋高宗僅帶著千余名親兵南逃。剛剛經(jīng)歷了汴京失守,北宋滅亡,二帝北擄,中原盡失,軍心渙散,南宋初建又遭金兵追擊等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宋高宗卻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調(diào)集各路兵馬堅決抵抗,守住了江淮一線,穩(wěn)住南宋的局勢,這豈是一個昏君所為?
然而正當岳飛等人大舉反攻,準備收復中原失地之時,宋高宗趙構卻連下12道金牌勒令班師,岳飛嘆道:?十年之功,廢于一旦?。不得不下令回師。不過事情卻遠未結束,各路大軍陸續(xù)班師回朝后,中興四將被一一削奪兵權,岳飛更是因?莫須有?的謀反罪名慘死在風波亭上。
宋高宗為何不愿收復中原,并且有意殺害忠良呢?在此說說我的一些看法。
南宋初建,高宗不得不依靠各路軍馬抗擊金軍及偽齊政權。當局勢稍穩(wěn)時,一些將領在抗金斗爭中逐漸發(fā)展壯大,直接威脅到南宋王朝的統(tǒng)治地位。趙構是在靖康之變,二帝北狩后建立南宋政權的。在當時很多人眼中他并非真命天子,更不是眾望所歸,真正的天子仍在金國大營中做俘虜,只是國難當頭,不得不推舉趙家后人招買人心,其威望可能遠不如一些手握重兵的大將。而且,高宗經(jīng)歷了苗劉兵變,深知武將權勢過大所帶來的危險。所以,其第一步先是削奪兵權,逐步收回對各路軍馬的控制,使得日后兵不知將,將不知兵,一勞永逸。但是像岳飛這樣身先士卒,能與軍隊同甘共苦的常勝將軍,深得軍人與百姓的愛戴,即使一朝失去軍權,他日振臂一呼,必能重招舊部,東山再起,對皇權勢力造成更大的威脅。鼎盛時期,岳家軍擁有10萬之眾,主帥岳飛精通各種兵器,能挽弓三百宋斤,是南宋軍人里的最高記錄,且陣中有楊再興,岳云,張憲等著名悍將(楊再興早死,岳云、張憲隨岳飛一同被處死,可見朝廷對岳家軍骨干成員的懼怕程度)。此軍精銳無比,是所有抗金大軍中實力最強的一支,就連女真最精銳的騎兵組合?鐵浮圖?和?拐子馬?都為之聞風色變。金軍發(fā)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號。作為這樣一支軍隊的最高統(tǒng)帥,即便岳飛本人一心為國,也難免日后會有部將為其黃袍加身。所謂功高蓋主,高宗的先祖趙匡胤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奪取政權的。以史為鑒,趙構不得不殺岳飛,永除后患,且能振懾其他統(tǒng)兵大將,可謂一舉兩得,此其一也。
其二,自古以來,中國的統(tǒng)一都是由北向南,至少在南宋之前都是如此。北方多騎兵,南方多水軍,南方軍在陸上的戰(zhàn)斗力遠不如北方騎兵。北方游牧政權的實力一直很強,且看女真金國滅大遼用了11年(女真族剛起兵時兵力較少),滅北宋僅用了2年,可見其戰(zhàn)斗力之強。即使后來南宋出現(xiàn)了岳飛,吳階,韓世忠,劉光世這樣的軍事能人,取得局部戰(zhàn)場上的勝利也無法改變金強宋弱的局面。中原大地人口眾多,富庶繁華,豈是江南可比。且東北地區(qū)乃女真龍興之地,民風彪悍,尚武成風,為金國源源不斷地輸送著虎狼之師,可以說女真族是蒙古興起之前亞洲地區(qū)的一支絕對勁旅。所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宋高宗非常清楚雙方的實力對比。這么大的賭局對于一位有知而無志,有才而無德的皇帝來說是無論如何也不會下注的。因此,高宗根本無意北伐收復中原,只想偏安一隅,與金國議和以求自保。在對外策略上,堅持北守南擴的方針,在對內(nèi)策略上堅持保上壓下的策略。而岳飛卻時時刻刻都在堅持北伐的軍事行動,明顯有違圣意。北伐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于一個剛剛經(jīng)歷了亡國之痛,又初建不久的弱國來說,是難以承受的重擔。因此,高宗只有先奪岳的兵權,再圖謀殺之,以打消其他主戰(zhàn)將領北伐的念頭。
其三,南宋抗金諸將中,岳飛善攻,其余眾將皆善守。作為有一個有正常思維的皇帝,高宗不可能不想收復中原,既而開疆拓土,無耐國力有限,當初起用岳飛也只是為了抵御金國,并無意北伐。但是岳飛至死不渝的理念是:收復中原,直搗黃龍,迎回二圣!僅憑這一點,他就必死無疑。為何?高宗在百姓心目中并沒有得到多少擁戴,甚至得到了一個?逃跑皇帝?的雅號,更多的人還是思念著在金國受苦受難的徽欽二帝。金兵圍困東京時,宋欽宗只是命康王趙構去金國求和,并未付之實權。靖康之變后,徽欽二帝被擄,趙構未經(jīng)皇帝授權私自任河北兵馬大元帥,且他不是儲君,更沒理由直接稱帝與金國為敵,這明顯屬于特殊篡位,按律當斬。早期堅決抗金的宋高宗,使二帝處于更危險的境地,早已讓在金國做人質(zhì)的父兄恨得咬牙切齒。如果岳飛真能徹底打敗金國,收復中原,迎回二圣,高宗的皇帝寶座能保得住嗎?失去皇帝寶座事小,恐怕掉腦袋事大。也許這正是趙構的真實想法,借金國之手除掉二帝,自己則名至實歸地當皇帝。岳飛在戰(zhàn)場上有勇有謀,但是在政治上卻不懂得迎合圣意,這正是中國古代多數(shù)忠勇武將的通病,也是他被害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四,岳飛在戰(zhàn)場上取得了一定的勝果,得到高宗初步信任,可能心里也有點驕傲,居然勸高宗早定立太子大事。按照北宋太祖定下的規(guī)矩:武將不得干涉朝政。在高宗看來,這已有不臣想法。況且高宗僅一獨子,早年夭亡,他又在南逃路上因驚嚇過度,失去生育能力,這本是難言之隱,被岳飛問及痛處,當然不會讓岳飛好過。立儲本是皇帝老兒自家大事,自古以來又是一件極難處理好的事情,弄不好將會出現(xiàn)刀光劍影,血流成河的慘景。除非皇帝有意讓各位大臣公開討論此事,早定大計。否則,任何外臣將領私自向皇帝問及此事都會引起皇帝深深地猜忌。這恐怕又不是岳飛所能想到的。當然這并非岳飛愚蠢,只是他缺乏政治敏感性。一個勇猛的將領考慮得最多的是如何贏得戰(zhàn)場上的勝利,而一位皇帝考慮得更多的是如何能保住皇位,保住江山,如何能使自己的血脈延續(xù)下去,這就是作為一個高級政治家最最關心的問題。岳飛實際上是死于一場政治謀殺。
其五,紹興七年,高宗解除了中興四將之一劉光世的兵權,本欲將其淮西軍隊撥給岳飛指揮。岳飛聞言大喜,當即提出北伐,犯了皇帝大忌。高宗臨時變卦,拒絕履行承諾。岳飛一怒之下,憤然離開本軍駐地鄂州,以為母守孝為由上了廬山,這種行為分明是要挾君主。作為一名統(tǒng)兵大將,在戰(zhàn)爭期間擅離職守本是死罪,當時金國威脅尚在,一旦金軍再次南下,后果不堪設想。高宗不得不再三下詔,敦促其下山。六月,岳飛返朝向高宗請罪,高宗以太祖?犯吾法者,惟有劍耳?的話以示警告,言語之間已暗藏殺機。紹興十一年正月,金國大將兀術統(tǒng)領10萬大軍卷土重來,高宗命岳飛率軍增援淮西。但岳飛援軍未到戰(zhàn)場,淮西軍已大敗金兵。統(tǒng)帥張俊想獨吞戰(zhàn)果,便打發(fā)岳飛回軍,不料金軍又攻陷亳州,重創(chuàng)楊存中和王德軍,岳飛再次率軍趕到時,金軍已安然渡淮北上。岳飛素以用兵神速著稱,這兩次赴援淮西行動遲緩,貽誤戰(zhàn)機,屬軍事失誤,按律需定罪,其中岳飛定有對高宗不予其淮西軍指揮權及阻撓北伐的不滿情緒。此事造成張俊對岳飛的極度不滿,使得張俊日后成為陷害岳飛的主謀之一(順便說一下,張俊與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并稱南宋中興四將,實權頗大,在高宗與秦檜面前有很大的話語權)。
由此看來,當時并非皇帝昏庸,奸相弄權,實權一直牢牢地掌握在高宗皇帝手中。實則岳飛不懂迎合上意,一昧犯上,最終遭來殺身之禍。在封建社會,等級制度森嚴,皇帝的旨意就是法律,作為臣子,只有服從,沒有抗拒之理。哪怕此道旨意明顯是錯的,也要堅決執(zhí)行下去。
岳飛當初擁有10萬岳家常勝軍,手下猛將如云,常年在外征戰(zhàn),如要謀反,易如反掌,疲弱的南宋王朝如何能控制得住?但在接到12道金牌之后,明知此行兇險,岳飛仍意無反顧地決定班師,可見其絕無反心。百姓聞之,結隊攔于馬前,苦勸岳飛不可南歸,兇多吉少,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且岳飛一走,中原已收復故地會再落入敵手,百姓因資助岳軍日后會遭到金兵瘋狂報復。岳飛無耐,取詔書以示眾人,于是眾人哭聲震野。岳飛心系百姓,決定留軍五日,以便眾人南遷,并故意放言次日將渡黃河以擊金國,金軍主帥兀術聞言大驚,遂率部北返。此時,一個 *** 的書生縱馬狂奔,追上兀術,告之岳飛軍已撤,兀術于是再度南下,岳飛在中原所收復的土地重新落入金人之手。回程途中,岳飛不斷北望故土,無耐、失落、憤恨的情緒深深地刻在他的臉上,正是《精忠報國》里面的一句歌詞:馬蹄南去人北望!當岳飛聽到來自中原宋軍的敗訊,只能長嘆:所得州郡,一朝全休!江山社稷,難以中興!干坤世界,無由再復!
各大將領回到臨安,高宗立即奪去岳飛、張俊、韓世忠三大將的兵權,三將所轄軍隊從此只聽命于皇帝一人。不久,高宗授意張俊、萬俟卨等上章彈劾岳飛,抓住他曾經(jīng)擅離職守,私上廬山,沒有及時增援淮西等問題上大做文章,并脅迫岳飛部將誣告岳飛謀反,將岳飛打入大牢,由大理寺審理。御史中丞何鑄反復審問,并未發(fā)現(xiàn)岳飛有任何謀反的證據(jù),又見其身上刺有?精忠報國?四字,便知其清白,向秦檜力辯其冤,秦檜告之此乃圣意,何鑄憤怒,從此不肯再審此案。秦檜便奏請高宗,改命其死黨萬俟卨任御史中丞,鍛鑄冤獄。岳飛身受酷刑,在獄中悲憤地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1142年,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獄卒拉肋而死,時年39歲??蓱z一代名將,竟落得如此下場。其功過是非,自有后人評述,在此無需多言。
20年后,孝宗即位,下詔 *** 岳飛,追封鄂王,謚武穆!并立廟祠于現(xiàn)湖北武昌,額名忠烈。
100多年后,當陸秀夫背著南宋最后一個小皇帝趙昺跳海時,心里仍念念不忘岳飛這位南宋初期的民族英雄。
?
800多年后,孤燈下一個叫做星夢的書生在電腦桌前無法抑制地抱頭痛哭,為了岳王,為了那個心系家國的血性男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5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