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太子洗馬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太子洗馬,并不是給太子洗馬,這個“洗”字的正確讀音應該是“xian(三聲)”,這個職位從秦朝時候開始設置,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廢止,幾乎貫穿了整個封建王朝。
有人認為這個職務的最初名字,就是“太子冼馬”,只是后來被誤寫為“太子洗馬”。其實這有些想當然了,因為“冼”字對于古人來說是個罕見字,極少使用,只在金文大篆中出現(xiàn)過。更多的時候,是作為一個稀少的姓氏出現(xiàn)。
“洗馬”又被稱作“先馬”、“前馬”是“東宮”特有的官職,主要服務于太子,是太子的侍從,太子出行時為先導。
太子洗馬是輔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員,官居三品。《漢書·百官公卿表》說:太子太傅、少傅的屬官有洗馬之官,顏師古注引張晏說:“冼馬原十六人,秩比謁者”?!秶Z》曰:“勾踐為夫差先馬,先或作‘冼’也”;后世皆稱冼馬。
中國的秦漢時代,漢字還沒定型,沒有規(guī)范化,用字習慣也和我們今天有很大差異,凡是聲符相同的字,理論上都有“通用”的可能。“洗”就是這樣,它是以“先”為聲符的,所以能和“先”通用。而官職名稱這個東西一向比較保守,古代怎么寫,后世的人雖然知道里面有通假字,也一般不加改動。所以這個官職,到了唐宋明清,仍舊稱為“太子洗馬”。
直到明代,洗這個字與現(xiàn)在的意思接近,與秦漢古制中的洗意思完全不同了,但是官職還是取自古代,所以出任洗馬一職的官員往往受到別的官員打趣,問他一天洗了幾匹馬,而被問的洗馬官員自然也不含糊,會也打趣的說洗了幾個司馬,這本是朝堂上,公務外的笑談,打發(fā)一天嚴肅公事之外的樂視,頗顯古人的頑皮。
官職不是太大,但在政權平穩(wěn)更迭的時代前途是非常光明的,畢竟太子是未來的皇帝,皇帝的老師自然混的不會差;但在政權更迭不穩(wěn)定的時候,也是個高風險的職位,畢竟太子本身就是個敏感的地位,很難做,太子下面的官員更是難做,很容易被“清除羽翼”。
歷史上擔任洗馬的人很多,多數(shù)是一種榮譽,充當者是君王最信任的人。歷史上最著名的洗馬之人當屬勾踐。據(jù)載:“勾踐入宦于吳,執(zhí)干戈為吳王洗馬”。因遭亡國之災,勾踐到吳國王宮負罪當差,在吳王馬隊前右手持刀、左手持盾充當先導。
官名。 漢 置,太子屬官?!稘h書·百官公卿表上》:“太子太傅、少傅,古官。屬官有太子門大夫、庶子、先馬?!?顏師古 注:“ 張晏 曰:‘先馬,員十六人,秩比謁者?!?如淳 曰:‘前驅也。《 國語 》曰: 句踐 親為 夫差 先馬。先或作洗也?!?/p>
你好:
太子洗馬這樣讀:
太(tài)子(zǐ)洗(xǐ)馬(mǎ)
漢字讀音,即漢字語言的發(fā)音,一般用拼音標注。
拼音,是拼讀音節(jié)的過程,就是按照普通話音節(jié)的構成規(guī)律,把聲母、介母、韻母急速連續(xù)拼合并加上聲調而成為一個音節(ji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5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