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曹丕篡漢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曹操死了,孝子賢孫、忠臣良將為曹操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葬禮。而后,少主曹丕及整個朝堂卻如同一壺沸水般徹底活了......
公元220年,曹丕正式繼位魏王及丞相的權力。要說這位繼任的魏王有什么功績?反正所有朝臣有目共睹,那就是沒有功績,曹丕完全是家天下時代的受益者??善婀衷谶@位毫無功績的曹丕在繼任魏王之后,原本災禍頻頻的大漢天下卻是從此祥瑞不斷。
今天在某個地方發(fā)現了一條欲飛九天的黃龍,明天又在另一個地方看見了棲息在梧桐之上的鳳凰,后天又從山里跑出一只威風凜凜的麒麟,至于什么白虎、奇獸更是不勝枚舉,好似這天下地上所有的東西都要為曹丕的繼任恭賀一般。
當然,有神獸奇珍自然還不能歌頌曹丕的“偉大”,一時間天下讖緯(讖書和緯書的合稱,是古代政治預言的一種方式)又再次盛行,什么土代火德(五德學說,漢朝為火德),什么天下歸心等等。而我們的魏王在如此多祥瑞和讖緯歌頌之下,竟開始小心翼翼了起來。
當然,最小心翼翼的其實并不是曹丕,而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那位自董卓時代上位的漢獻帝。
而此刻,許都的宮闈深處,漢獻帝一臉肅正,站在其下首的是一個老態(tài)龍鐘的內官,此刻的內官委婉開口說道:“今日華歆受魏王接見,這位從靈帝時期就為官的三朝元老,怕正是魏王中意的?!?/p>
漢獻帝眼底有些恨意,說道:“他這是要逼朕退位嗎?這天下還是朕的天下,朕一定還有忠臣,怎么會容忍曹丕小兒胡鬧?!?/p>
內官微微俯身,此刻的漢獻帝有些歇斯底里了,多年的宮闈生涯并沒有練就出漢獻帝的政治嗅覺,反倒將一切希望寄托于大漢正統(tǒng),寄托于所謂的“忠臣”,或許有漢獻帝不夠聰明的因素,但更或許是在他遇到曹操的那一刻結局早就已經注定了。
所以內官此刻也是略顯悲哀,緩緩說道:“新魏王怕是要行堯、舜之舉,以禪讓制而代漢?!?/p>
“他竟自比堯、舜?他何德何能?真是可笑至極,天下人難道眼睛都瞎了嗎?”漢獻帝仍舊一副怒不可遏的神態(tài)。
內官沉默半晌,語氣里盡是無奈:“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如之奈何?!?/p>
魏王上朝了!
自曹操死后,魏王因思念父親曹操,基本深居在魏王府內,今日竟破天荒的上朝了,對于百官來說,新朝新氣象,雖說這天下還是大漢的,但誰都知道,能在廷內持劍上朝,生殺予奪的是魏王而非獻帝。
所以今日上朝的氣氛頗顯詭異,待百官奏疏,大致說了朝堂內外的情況,此刻卻有一個不起眼的官員先出班,奏道:“今漢室衰微,星顯異常,有以土代火之勢......”
曹丕跪坐著的手猛的捏緊,而百官卻是興奮異常,勸進了,終于要勸進了。天下非漢而在于曹,這是所有跟隨曹操的人所達成的共識,不想今日終于有人捅破了看似穩(wěn)固卻脆弱不堪的格局。
只是當這封洋洋灑灑的勸進書念完后,漢獻帝只是面無表情,不置可否,曹丕倒先出言義正言辭的反對,一些官員一臉的不解。難道不是你曹丕弄出來的這一招嗎?
但無論怎樣,今日的朝堂確實是處處透著奇怪。
散朝后,曹丕回到魏王府,甄夫人出堂為曹丕添食加衣,有些小心翼翼的問道:“今日朝堂之事妾身已有耳聞,夫君剛剛繼承魏王,怎么今日就有人勸進了?”
曹丕緩緩嘆了一口氣,終于說道:“孤雖成為魏王,但與孤之父親權威相差何如?”
甄夫人語氣委婉:“這如何能比?先魏王乃是夫君的父親?!?/p>
曹丕放下食筷,說道:“不必安慰于孤,孤之功績與父親相比,好比灰塵之于星空,豈是一星半點的差距,只是父親成魏王后對百官盡皆封賞,再到孤繼位,對這些有功之臣竟是賞無可賞,他們嘴里叫著魏王,但其實心里不服吶!”
甄夫人欲言又止,曹丕卻自顧自的說道:“所以孤不得不開始準備更進一步,也要讓這些父親的手下有盼頭,不然難保他們不會有其他想法?!?/p>
今日的新魏王果真有了乃父的一些風范,甄夫人有些欣慰,忍不住問道:“那夫君準備何時稱帝?”
曹丕回道:“不急,有勸進自然有反對,人心并不是向曹的,而是人心思漢,現在急著進位恐朝堂震動人心思變,既如此,何不在勸進中逐漸整合朝堂?這些王宮大臣想要更進一步怎能讓他們置身事外?要這大漢的江山大家就一起來,豈能孤一人來承擔責任。待到天下再無其他聲音時才是最佳時機?!闭f罷曹丕望著皇宮的方向,想必此刻漢獻帝也該做決定了。
漢獻帝下禪位詔書了!此消息一出更是引的群臣嘩然,這是獻帝在后宮痛哭許久才下的決定,昨日的后宮神神秘秘的來了幾位官員,漢獻帝終于知道事態(tài)不可挽回,原本對于自己的安危他想著拼死一搏,誰成想,這位魏王竟然以堯、舜為例,暗示絕不加害于他,失敗者的安全出局給了獻帝一絲求生的希望。
但更為奇怪的是,曹丕仍舊拒絕了此次禪讓,并稱會一如即讓的輔佐漢室江山,并且功成身退后還要辭職還鄉(xiāng)。但曹丕也只是一個勁的拒絕,對勸進的官員卻是好言撫慰,偶爾有朝堂上幾人的反對聲音,這些人也會在之后的不久外調的外調,降職的降職,其中的深意自是不言而喻。
所以一時間朝堂勸進的表章多如飛雪,不管是大漢朝廷的官員還是魏王府的官員,都以寫勸進表為自身殊榮,曹丕每日的事居然就是看這些勸進的表章,且一份比一份露骨,一份比一份肉麻,好像曹丕不稱帝這世界都要末日一樣。
漢獻帝忍不住被火架著烤一樣的處境,第二次下了禪位詔書,而曹丕在火里好像更顯得優(yōu)哉游哉,說什么都不接受,并稱自己寧可跳進東海里自殺,也不敢接受漢朝的禪位詔書。將忠臣賢王的樣子扮演的入木十分。
但所有都知道,好像這么一場轟轟烈烈的禪讓和拒絕并不是沒有意義,這朝堂之中反對的聲音好像在某一天忽然就沒了,好像所有的官員都已經達成共識,覺得曹丕稱帝理所應當,覺得大漢氣數已盡,這位毫無功績的魏王卻讓整個朝堂都覺得他已經賢明無比,且名正言順。
公元220年10月13日,在長達九個月的禪位與拒絕里,由華歆率領文武百官再次上書,請求漢獻帝將皇位禪讓于魏王曹丕,此次的曹丕再也沒有拒絕,只是在交付玉璽時“再三推讓”,這場從頭至尾由曹丕導演的一次假惺惺的禪讓終于落下帷幕,百官人人都有勸進之功,所以朝堂一派歡天喜地;而天下的百姓也知道,是漢獻帝不想當皇帝了,而他們未來的君主已經推辭了很多次,只是最終推辭不了了而已,這天下還是安穩(wěn)的。
至于漢獻帝,受封“山陽公”后,得到曹丕的“天下之珍,當與山陽共之。”的承諾后,也心平氣和的自此離開了深居已久的皇宮。
但真正能看懂得人知道,曹丕玩的好手段,畢竟,暴力并不是權力的全部,而所有人達成共識,才是全部。曹操未能稱帝不外乎朝堂內外無法達成共識而已。
參考:《天命與劍------帝制時代的合法性焦慮》
百科:《曹丕篡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7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