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韰嗡哪锖陀赫?,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呂四娘刺雍正,是民間流傳著的一個故事,講的是被雍正用文字獄方式殺掉的呂留良的孫女,也有說是女兒呂四娘,為了給自己的親人報仇,假裝選妃混入皇宮,當雍正召呂四娘侍寢的時候,用刀殺了雍正,還砍下了他的頭。但其實這種故事,懂一些歷史的人就知道是不可能的,只是民間傳說而已,但是雍正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這個事情多見于民間野史記載,且版本眾多、各不相同,雖說從史料記載來看,極有可能是民間虛構(gòu)的。不過,由于雍正去世突然,導(dǎo)致民間猜測極多,再加上呂留良文字獄案影響極大,于是便產(chǎn)生了這個故事。長久以來關(guān)于此事的藝術(shù)作品眾多,于是這個故事便也就廣為流傳了。
呂四娘刺雍正故事梗概
此事源于雍正年間的呂留良文字獄案。
呂留良生于明末時期,出身于官宦世家,此后明朝滅亡,呂留良一家曾效忠于南明抵抗清軍。在清朝統(tǒng)一天下后,呂留良曾在順至十年應(yīng)試考取諸生,但之后便隱居不出??滴跄觊g拒絕滿清的鴻博之征,后削發(fā)為僧。
呂留良有七個兒子,長子呂葆中于康熙四十五年中榜眼考取進士,入朝為官,但之后客死京城,妻子林氏便帶著剛出世不久的女兒呂四娘投奔了公公呂留良,但三年后呂留良因病去世。林氏母女索性遁入空門。
《南少林三十六房》中的呂四娘
雍正年間,湘中士子曾靜游學(xué)至嘉興,在南湖雨樓中于當?shù)貙W(xué)子談詩論文,呂留良的門生嚴鴻逵、沈在寬同在。他們與曾靜相談甚為投緣,于是將呂留良的語錄拿出給他看。曾靜看后不由擊節(jié)贊嘆,從而被激起了“反清復(fù)明”的壯志。
曾靜畢竟只是一介書生,于是他便想到了川陜總督、岳飛的后人岳鐘琪,便想拉攏其舉兵反戈。曾靜于是寫了一封勸導(dǎo)信,派弟子張熙送往西安。沒想到不僅沒有策反岳鐘琪,張熙反而被岳鐘琪扣押,逼問之下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并將此事上奏朝廷。
雍正得知后大為震怒,火速傳令湖南巡撫追捕曾靜,并詔令浙江巡撫查抄嘉興呂家,從呂留良家中搜出大批書籍,其中不乏逆上亂言。于是,雍正一紙令下,呂家一門老小及所有門生故舊,總計一百余人全部獲罪,或處死或充軍,就連已經(jīng)去世多年的呂留良也被掘墓開棺,鞭笞其尸骨以示嚴懲。
而林氏母子由于托身空門而得以幸免,呂家仆人逃出后找到林氏母女,將事情原委全盤告知后帶其逃亡,后投奔于呂留良故交黃犢本家中。呂四娘漸漸長大,后隨黃犢本學(xué)習(xí)武藝,由于悟性極高,很快便學(xué)得了一身出神入化的功夫。
此后,為了替呂家報仇,呂四娘潛入京城,趁著雍正召宮女侍寢的機會,來了個偷梁換柱,假扮宮女前去侍寢,趁雍正不備將其腦袋砍了下來。由于皇帝腦袋沒了,于是雍正入殮時,只得用黃金打造了一個腦袋裝上。
這是各種版本當中的其中一個,也算是比較全的一個版本。其他版本有說呂四娘是呂留良女兒的,還有說呂四娘是入京途中偶遇高僧甘鳳池學(xué)習(xí)武藝,還有說呂四娘乃是通過選秀入宮,趁侍寢時殺了雍正。總之,細節(jié)雖然不同,但故事的整體脈絡(luò)差不多。
雍正是否真被刺殺?
首先說呂四娘刺雍正這個故事吧,我認為很有可能是虛構(gòu)的,時間線是這個故事最大的漏洞。
1、呂留良死于康熙二十二年。由于呂留良案動靜比較大,所以呂留良的資料還比較全,史料明確記載其死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而呂葆中也的確是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中的榜眼,而去世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所以林氏母女是不可能在丈夫死后還投靠公公呂留良。
2、呂四娘的年紀問題。雍正是死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此時距離呂四娘的父親去世已經(jīng)過去了28年,而距離呂留良去世更是過去了52年。所以,不論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孫女還是女兒,顯然不可能是傳說中十幾歲年紀。
從種種跡象來判斷,這個故事虛構(gòu)的成分很高。
雍正的真正死因
由于史料關(guān)于雍正的去世記載極為簡單,只是說前一天雍正在圓明園行宮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當晚便去世了。究竟是什么原因?qū)е掠赫劳?,史料并沒有明確記載,這是引起當時人們猜疑的主要原因。
而根據(jù)張廷玉的私人記錄,雍正的死狀極為凄慘,乃是七竅流血,令其“驚駭欲絕”。如今關(guān)于雍正的真正死因,主要有三種說法:
1、病逝說。這種說法認為雍正帝乃是因“中風病逝”。(《清史簡述》)
2、刺殺說。這種說法便是指被呂四娘刺殺。
3、中毒說。這種說法是目前可信度最高的。眾多歷史學(xué)家在對清宮檔案進行研究后認為,雍正應(yīng)該是由于長期服用丹藥,導(dǎo)致丹藥中毒致死。鑒于雍正帝親近道士,誤食丹藥中毒是很有可能的。請選中你要保存的內(nèi)容,粘貼到此文本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9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