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曹操和楊修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楊修之死,一般意義上,被定性為“恃才傲物”,得罪曹操??墒谴蠹乙?,不要太小看曹操,他早知司馬懿有野心,都能愿意放其一馬,為何獨獨對楊修非殺不可呢!
其實,《三國演義》中,評價楊修的時候,除了“恃才傲物”之外,后面還有一句話“數(shù)犯曹操之忌”,綜合起來來看的話,大家就明白,楊修之死雖然于自己恃才傲物有關(guān)系,其實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曹操身上。
在“雞肋”事件中,曹操用兵的時候,出現(xiàn)了猶豫,就在權(quán)衡利弊之時,遂用“雞肋”作為夜間的口號。就是根據(jù)這兩個字,楊修猜出了曹操又撤兵的打算,這個自然展現(xiàn)出了楊修的心思縝密,富有智慧。
可是,楊修犯了一個大忌諱,作為客卿也好、還是下屬也好,當主帥猶豫之時,是可以給出建議的,可是絕對不可以代替主帥做決定。然而楊修直接讓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撤退。
曹操怎么能夠忍受,一個下屬如此的造次,這個事件是曹操殺楊修的主因。
其實,在很早之前,曹操就有了殺楊修之心。
比如,改造園門事件,曹操就是想讓手下,摸不清自己的心思,也顯示自己的高深。按照曹操的想法,當?shù)紫氯瞬恢廊绾无k的時候,會來請求他指點迷津,這個時候曹操在揭露真相,然后讓下屬佩服于他。
出于這種虛榮心,曹操才故弄玄虛。
可是楊修直接猜中曹操的心思,門內(nèi)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園門闊了。當花園改造完畢之后,符合曹操的心思,按照道理曹操應(yīng)該高興,可是小說中卻是這樣描述的“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這種不合理的描述,說明了什么!
曹操的心思被破壞,人們都看到了楊修的智慧,反而把出題人的智慧給泯滅了。作為一個君主氏的人物,自然不愿意下屬能夠猜透他的心思,從而做到“天威難測”,才會讓下屬敬重,而楊修的行為,觸犯了上位者的禁忌。
另外“一盒酥”事件,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不在詳述。這一盒酥是塞北送來的貢品,自然是專門送給曹操的。
本來曹操寫“一盒酥”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意思??墒菞钚拮鳛橐粋€下屬,竟然強行曲解成“一人一口酥”,直接給吃掉了。主公的東西,沒有征求同意,就擅自分而食之,這是什么性質(zhì),這絕對是目無君上,在那個時候可是死罪。
如此多疑的曹操會怎么想,我的東西你都敢強,以后會不會謀害我。
曹操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制造了“夢中好殺人”的假象。不知死的楊修,竟然直接揭發(fā)“丞相非在夢中,看乃在夢中耳”。楊修這是要干什么,能猜透曹操的心思,就已經(jīng)十分的危險了,還說出來,讓曹操的努力白費,間接地增加了曹操的性命之憂,這樣的事情,曹操怎能不嫉恨。
在這以后,曹操已經(jīng)堅定了殺楊修之心,只欠一個時機。
還有一件事,曹植很欣賞楊修,經(jīng)常徹夜長談。當曹操想立曹植為世子的時候,曹丕知道了十分的著急,立即召集心腹到府中商議。
小說中有一個細節(jié),值得人品味。按照道理來說,這些人可以光明正大的出入曹丕府邸,可是小說上是這樣說描寫的“藏入大簏之中與絹匹一道送入府內(nèi)”,可見曹丕的行為也是犯忌諱的。
如此隱秘的事情,偏偏楊修猜到了。
這都很正常,作為敵對方,派人監(jiān)視也好,有探子也好,知道就知道了??墒侨f萬沒有想到,楊修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曹操。
多疑的曹操會怎么想,如果沒有人贓俱獲,那么楊修就有誣陷曹丕的罪行,如果是真的,有這樣的一個人扶持曹植,會給他帶來巨大的政治風險。
果不其然,曹操一方技高一籌,沒有被抓到把柄,楊修就有誣陷之嫌疑,曹操怎么忍受一個臣子,在自己面前舞弄權(quán)勢,害自己的兒子。
而后來,曹植在接受曹操的考察的時候,都對答如流。經(jīng)過調(diào)查才知道,都是出自有楊修之手。這個時候,曹操就對曹植,是否真的有軍國才能,產(chǎn)生了懷疑。
而對于楊修,就更加的不放心,如果曹植上位,是否能控制住局面。楊修這樣的人,經(jīng)常越權(quán)行事,曹植是否能夠壓得住。
綜合各種因素,留楊修這樣的人在,早晚會惹出大禍事,不如干脆殺掉。
另外,我們在說司馬懿,一直都是很低調(diào),曹操在的時候,一直表現(xiàn)得很謙卑,即使曹操知道他有野心,可是在自己面前,沒有顯現(xiàn)出來,就說明還能控制得住。曹植死后,曹操發(fā)現(xiàn)曹丕的才能,完全可以鎮(zhèn)壓的住,因此對司馬懿也就沒有過分逼迫。
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楊修有才,可是情商太差,最終被領(lǐng)導(dǎo)干掉了。
因為楊修和司馬懿是有天壤之別的,楊修這個人恃才放曠,而司馬懿則顯得老練沉穩(wěn)。雖然說司馬懿有著不臣之心,但是他平時表現(xiàn)得非常謹慎,就算是老奸巨猾的曹操,也從未看出任何端倪。但是楊修就不一樣了,楊修這個人,他喜歡賣弄自己的才藝揣度主公的思想,曹操最討厭這一種拿著自己的才華四處張揚的人,所以說楊修之死,死于自己的話多。
在三國中,楊修多次犯了曹操的禁忌,例如在別人像曹操送了一盒酥,而楊修揣度出了曹操的用意,于是就二話不說的拿出了酥餅就往自己嘴里塞,這自然是引得曹操的不滿,因為畢竟是主仆的關(guān)系, 他太過于恃才放曠,以至于不把曹操放在眼里,雖然說他心里并沒有這樣想,但是他的表現(xiàn)實在令人厭惡至極,所以說曹操在一次雞肋事件成功的殺掉了楊修。
而司馬懿這個人雖然說陰險狡詐,而且野心勃勃,但是他只是表現(xiàn)的特別隱忍,幾乎讓曹操看不出來有些端倪,即使曹操看出來了端倪,但是并沒有抓住司馬懿的把柄,曹操只能敢怒不敢言,一個主公想要殺掉手下的謀臣,必須要有一個適當?shù)睦碛?,不然肯定會使得軍心大亂,所以說曹操之所以沒有殺司馬懿,是因為沒有充分的理由。
另一個原因是,司馬懿在平時協(xié)助曹操的時候盡心盡力,絲毫沒有露出任何破綻,而且在后來司馬懿也成功的取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開始重用司馬懿,他成了曹操的股肱之臣。將司馬懿和楊修一對比,就知道他們兩個其實都非常的有才華,但是楊修這個人異常的驕傲,而司馬懿這個人則選擇十分沉穩(wěn),他們兩個的差別簡直是,一個天一個地。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10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