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騎馬,文官坐轎”是南宋以后才出現(xiàn)的,而在唐朝,從皇帝到宰相再到文人學士,不論是文官還是武官,幾乎人人都以騎馬為樂趣,不管是上朝還是日常生活,能騎馬時大家還是更愿意騎馬。
在唐朝,如果有人坐轎子出門一定會被別人嘲笑。作為一個年齡適中、身體健康良好的唐朝人,“騎馬出行”才是日常選擇。
南北朝時,由于民族融合,少數(shù)民族彪悍的民風傳入了中原,同時傳入的也有馬匹的種類,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雜交改良的馬匹。到了唐朝,從西北地區(qū)引入的身材高大、脖頸纖細、四肢修長的“突厥馬”尤為被貴族所青睞,成為了中上層階級日常出行的首選。后隨著馬鐙的發(fā)明,使“騎馬”這一活動方式的舒適性和效率都大大提高,到了唐朝后,騎馬的風氣便盛行了起來。
唐朝人之所以酷愛騎馬,原因有二:
一是統(tǒng)治者的提倡,
唐太宗李世民人生的第一大嗜好就是收集各種寶馬。在他的各種收藏品中,突厥馬占了很大的比重,著名的“昭陵六駿”中,就有四匹是突厥馬。在他的帶動下,養(yǎng)馬自然成為了唐朝人的愛好,因此也就帶動了唐朝人騎馬風氣的盛行。
在最隆重的國家大典如祭祀上天,按照唐朝禮制,皇帝要乘坐最豪華最高級的馬車。但是,到了玄宗時期,當唐玄宗在參加儀式的路上勉強坐了一回馬車之后,給玄宗的感覺是,骨頭都快要散架了,最后實在受不了了,回來的路上,便騎著御馬回來了。從此以后,皇帝出行時,各式各樣的豪華馬車只是作為擺設跟在出行的隊伍里晃悠。
在統(tǒng)治者的提倡下,唐朝騎馬出行便成了主流。既然皇帝帶頭這么干了,那人們還有啥好擔憂的。于是,上到皇帝王公,下到農(nóng)民奴婢,均選擇騎馬出行,就連嬌滴滴的小姑娘們縱馬在田野里騎馬的場景都很常見。
二是馬匹的價格便宜。
唐之初,全國的馬匹數(shù)量僅有五千匹左右,后來打下了隴右,建立了官營的大牧場之后,經(jīng)過四十幾年的發(fā)展,馬匹的數(shù)量一度達到七十萬匹。有了豐富的物質(zhì)基礎,使得唐朝馬匹的價格普遍較低,基本上用一匹絹就能換一匹普通的馬。如果您是在唐朝做官,找找熟人拉拉關系,弄幾匹不錯的官馬用來騎著上朝還是不太困難的。所以這就是為什么唐朝官員普遍騎馬上朝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11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