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岳飛為什么被移出歷史書?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引言
“朝天一怒撼山河……千秋忠烈后人說。"歷史上從來不缺乏名人英雄,或流芳百世,為世人所銘記;或默默無聞。消逝于歷史的長河中,但他們?yōu)榻ㄔO祖國所作的貢獻卻是永遠銘記在歷史中。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許多具有剛正不阿品質的民族英雄,他們?yōu)槲覈鴼v史發(fā)展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至今為我們所銘記。比如:“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抗倭名將戚繼光;“虎門一怒令硝煙,切恨西夷掠海沿”的禁煙斗士林則徐;“吾輩從軍衛(wèi)國,早置生死于度外”的海軍將領鄧世昌;“誰許中原與亂兵?為死總負報國名”的抗日名將張自忠。他們?yōu)楹葱l(wèi)國家主權,維護人民利益作出巨大犧牲,甚至獻上寶貴的生命。
▲戚繼光雕像
若是將歷史上涌現(xiàn)的民族英雄一一列舉,想必大家一定會想到精忠報國的岳飛。他是“岳母刺字”的少年郎、是“撼山易,憾岳家軍難”的大將軍、是“十二金牌釋兵權”的苦英雄。這個廉潔奉公、令出如山、事母至孝等無數(shù)高尚品格集于一身的南宋將領,在一代代的歌頌中,緩慢地為我們書寫出千年前國破山碎的凄涼之態(tài)。然而隨著時代不斷發(fā)展,這個為人傳頌的“民族英雄”竟被移除教科書,這是為什么呢?
▲岳飛劇照
岳飛,北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出生于河北西路湯陰縣一個農民家庭。據(jù)說,岳飛出生時,天降異象,有一只大鳥盤旋在岳飛家中,嘶鳴的聲音響徹整棟房子。因此,父母給這個孩子取名為岳飛,小字鵬舉。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發(fā)現(xiàn)岳飛沉默寡言,力氣十分大,能輕易舉起成年人都無法搬動的大石頭。憑借著這股神力,岳飛經(jīng)常為受欺負的鄰居打抱不平,只要人們?yōu)榇罅x找到他幫忙,他都會滿口答應。
▲岳母刺字“精忠報國”蠟像復原
當時正是兵荒馬亂,強盜四起的時代,岳飛為幫助更多的人走上了習武之路。他拜善于騎射的著名武林高手周同為師,周同見岳飛天資聰穎且勤奮好學,便把平生所學悉數(shù)交給岳飛。20多歲時,功夫越發(fā)純熟的岳飛就可以拿起三百斤的重弓并準確射中目標,成為當?shù)匦∮忻麣獾暮脻h。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朝廷在河北招募士兵,一心想要為國效力的岳飛知道后立即選擇從軍,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宋欽宗畫像
從軍之后,岳飛由于表現(xiàn)優(yōu)良,經(jīng)過層層選拔開始擔任一支突擊小分隊的隊長。不久之后,岳飛請命前往相州清剿賊寇,憑借著自己的勇武與計謀,岳飛大勝而歸,被擢升為偏校。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宋欽宗反悔之前割地求和的賠款,宋金爆發(fā)大戰(zhàn),金軍一路南下攻破太原。國家形勢危急,岳飛很想上陣殺敵,卻又擔心母親年邁,無人照顧。岳母姚氏知道后,鼓勵兒子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深明大義的岳母還在岳飛背上親手刺上“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希望兒子能斷卻后顧之憂,奮勇殺敵。
▲靖康之變油畫復原
在宋金大戰(zhàn)中,岳飛逐漸嶄露頭角,因戰(zhàn)功赫赫被封為修武郎。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后,岳飛更是直面上書高宗皇帝,希望他能披肝瀝膽,收復中原。一年后,岳飛率領軍隊在汜水關大敗金軍,被升為統(tǒng)制。岳飛常常在戰(zhàn)爭打響后身先士卒,沖在最前線,憑借著累累功勛,岳飛先后被提升為英州刺史、神武后軍統(tǒng)制、封武昌郡開國公,開始統(tǒng)領抗金大軍??上В恍膱髧脑里w卻拗不過一顆冷酷的天子心,在奸臣的構陷下,岳飛被高宗皇帝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于風波亭。
▲岳飛墓
所謂“莫須有”的罪名自然是加強之詞,隨著時間的推移,岳飛無私報國的事跡開始在歷朝歷代傳頌,他的英雄事跡也屢屢被搬上大銀幕與國內的課本上,為更多人知曉。然而近年來,一些教科書卻將岳飛移出“民族英雄”的行列,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專家指出這并非表明岳飛不是英雄,而是“民族英雄”這種稱號在當代社會已不合適了,現(xiàn)今五十六個民族匯聚成整個中國大家庭,外敵一說理應酌情改正。
結語
光陰似箭,轉眼已是千年。岳飛的故事依然在一代代的炎黃子孫中流傳,其精忠鐵魂永遠是中華民族的錚錚脊梁。無論是否是“民族英雄”,岳飛的精神與我們的人民和民族共存,正是有岳飛為國拋頭顱灑熱血的大義,中華文化才能綿延至今,生生不息。
?岳飛?被移出課本,再也不是民族英雄,究竟是為何?
在我們國家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民族英雄。從前的時候發(fā)生過那么多次戰(zhàn)爭,我們中華民族還是存活了下來,并且越來越昌盛,這其中少不了民族英雄的功勞。他們在國家最危難的時候,心甘情愿的奉獻自己,帶領著百姓們走向安定幸福的生活。說起這樣的英雄,我們肯定會想到岳飛,我相信很多人都非常敬仰他。
曾經(jīng)一直還把岳飛的光輝歷史寫進了學校的課本里,但是,最近不知道為什么課本里再也沒有了他的名字。他曾經(jīng)幫助皇帝統(tǒng)治江山,用自己的生命換來天下的太平,在人們心中,他一直都是一個英雄人物形象的存在??墒亲罱?, ?岳飛?竟然被移出了課本,將再也不是民族英雄,這究竟是為何?讓我們慢慢來了解一下其中的具體緣由吧。
我國歷史上有那么多忠君愛國故事,那么多英雄,但是,只要一提到忠君愛國,我們首先想到的就肯定是岳飛。他可是南宋的大將軍,當時整個南宋實力已經(jīng)不行了,沒想到金人趁這個時候攻打進來。所有人都勸皇帝妥協(xié),而且皇帝自己也是想要投降,只有他一直堅持抵抗金人的入侵,因為他心里非常清楚,只要他們投降了,那么國家肯定沒多長時間就會滅亡。所以,從頭到尾只有他一個人堅持抵抗,并且好多次都把金人打回去了,如果沒有他,國家恐怕早就被金人滅掉了。
可是,朝廷卻不懂得感恩,他那么的愛國忠君,處處為朝廷著想,皇帝卻聽信奸臣的話,對他作出的貢獻非但不感恩,還恩將仇報,竟然給他隨便安插了一個罪名處死了。金人多次想要除掉他都沒有得逞,可見他超凡的能力,這么一個無人能敵的大英雄,隨隨便便就被處死了,引起了很多百姓們的反對。后來朝廷才知道了自己的過錯,有很多人為他做了雕像,每天都供奉,還專門給大奸臣秦檜做了雕像,但卻是跪在他的面前。他的故事一直以來都被寫進了教科書,可最近竟然說要把他的名字除掉,有很多人都為此感到不平。
原來是有專家研究出,他當初抵抗金人,是我們國家民族內部發(fā)生的戰(zhàn)爭,因為他守護的宋朝和抵抗的金人,其實都是我們國家的民族,所以根本不是民族戰(zhàn)爭,而是內部的戰(zhàn)爭。人們聽到專家這樣的說辭后,仍然覺得非常的不平,還說專家太愚蠢了,竟然貶低英雄。原來人們都覺得,宋朝和金人雖然都是我們國家的民族,但他們兩個確實是有根本的不同,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民族,他站在自己民族的角度,多次抵抗金人的侵略,本來就是抵抗外族侵略的英雄行為,如果非要將他英勇抵抗外族侵略的事跡從教科書中抹去,恐怕就沒有人能夠真正認識民族英雄這個概念了。
很多歷史,人們都是從史書中得知,如果今天非要將他從書中抹去,雖然現(xiàn)在人們心中還記得他,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恐怕漸漸的就沒有人知道他了,難道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文化傳承?像他這樣的民族英雄,如果真的被人們忘掉,我們國家一直強調的民族凝聚力又該怎么實現(xiàn)?這個舉動引起了很多人的抗議,上面的人知道之后,又給出了另一個說法,他們說在抗日戰(zhàn)爭的時候,出現(xiàn)的英雄才真的算是民族英雄,而像他那個時候發(fā)生的戰(zhàn)爭,只能算是內戰(zhàn),既然是內戰(zhàn),又怎么能說是民族英雄?
雖然上面的人多次給出解釋,但是人們仍然不能理解他們的做法,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想讓他的名字被除去,因為他所處的背景跟我們現(xiàn)在完全不一樣。當時所有的民族都是獨立存在的,他應該是民族英雄,也應該被一直寫在教科書里,更應該被后世的人們永遠的銘記。
岳飛的英雄事跡簡要概括如下:
岳飛是南宋名將。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他報效國家,從軍之前,母親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岳飛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zhàn)英勇的抗金軍隊“岳家軍”,岳家軍遵守紀律,寧可忍住饑餓,不敢打擾人民,留下“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美名。
“岳家軍“讓金軍聞風喪膽,金兵統(tǒng)帥長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當岳飛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45里,眼看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皇帝趙構怕岳飛打敗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自己王位不保。
又怕岳家軍強大起來,成為自己政權的威脅,連發(fā)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岳飛揮淚退兵時,中原人民攔住軍馬,哭聲充滿了原野。后以罪名“莫須有”冤死大理寺。
岳飛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男,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zhàn)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后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參與、指揮大小戰(zhàn)斗數(shù)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紹興四年(1134年),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岳家軍先后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zhèn)。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
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云、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后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岳飛是南宋杰出的統(tǒng)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以收復失地;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13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