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
,忽必烈調(diào)兵10萬,命大將伯顏為帥出師伐宋,元軍攻勢凌厲,南宋軍隊節(jié)節(jié)敗退,好在有長江天險,元軍不知道從何處可以渡江,所以使南宋軍隊得到了暫時的喘息這次渡江戰(zhàn)役給南宋造成了沉重打擊,從此以后
,南宋政權(quán)再也組織不起有效的力量與蒙古兵抗衡了。那么,元軍是怎么知道陽羅堡處的水比較淺呢?原因竟然是由于南宋將士偷馬造成的。原來
,兩軍陳兵長江兩岸對陣之際,宋軍見對岸元軍的馬匹又多又壯,十分羨慕,就起了偷馬的念頭;南宋方面駐守淮河的將領(lǐng)也很貪心,支持手下的士兵過江盜馬,便派了一些士兵在夜色的掩護下,從陽羅堡處涉水過江,到達對岸后,偷偷地將元軍的馬匹牽走……就這樣,宋軍士兵每天夜里都過江盜馬,因為元軍認為長江水深不可涉,所以沒有絲毫防備,宋軍因此屢屢得手。雖然蒙古軍隊的馬匹多得數(shù)不過來
,但馬匹被盜之事還是引起了將士們的注意,于是便加強了巡邏,結(jié)果元軍大喜
與馬匹相比,長江的水況資料的價值顯然要高出許多倍
,但宋軍將士因貪圖幾匹馬,卻暴露了長江的水況,引發(fā)了傾國之敗。唐天寶十五年(公元755年),安史叛軍最終還是攻入了大唐帝國的首都長安城
三百七十多年后
強干弱枝
不同于唐朝地方權(quán)重,為了避免唐末五代以來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再次上演
1. 行政方面在加強中央集權(quán)方面,宋代政府最典型的一個做法便是委派文官擔任各地方長官
除了委派文官
以宋代地方行政最高一級“路”為例
一旦地方有事
2. 財政方面在唐朝,地方稅收除了上交中央一部分外
為了斷絕地方割據(jù)的財政基礎(chǔ)
3. 軍事方面宋代軍隊分為兩種
為了將軍事大權(quán)牢牢地掌握在中央手里
由于地方廂軍大多都是擺設(shè),根本沒有什么作戰(zhàn)能力
上圖_燕云十六州
消極防守的立國政策與大唐帝國積極開拓進取的心態(tài)不同
自五代時期后晉開國皇帝石敬瑭將燕云十六州讓與遼國后,中原王朝便盡失北方藩籬
從北方燕云十六州進攻
,北方少數(shù)民族鐵騎可如入無人之境,不到一周時間便可直達黃河岸邊,進而直接威脅北宋都城。可以說自北宋立國伊始便是沒有國防可言的。
除了國防形勢的劣勢外
,相比于唐朝北宋的國防資源也是處于劣勢之中。眾所周知
,要想對付北方少數(shù)民族,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是十分重要的。而自古以來中國馬匹產(chǎn)地只有兩處,一是西北地區(qū)盡管唐朝“安史之亂”的爆發(fā)使唐朝暫時丟失了東北地區(qū)的優(yōu)良馬匹
面對國防形勢和國防資源的劣勢,無奈之下北宋整個時期的立國政策都是處于消極防御之中的
上圖_李亨(711年—762年)
,即唐肅宗重文輕武,皇帝和文官集團對武將的處處掣肘“安史之亂”后期
,唐王朝之所以能夠翻盤逆襲,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唐朝對于武將集團的重視。因為唐肅宗對武將的重用,放心地將軍權(quán)交給了李光弼和郭子儀,所以他們才能在毫無后顧之憂的情況下鎮(zhèn)壓安史之亂。在宋朝立國之初因為趙匡胤定下了重文輕武的國策
,這樣也便定下了文官集團高于武將集團的政治前提。對于宋代文官集團來說,無論是國家利益還是民族大義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武將集團不能動我文官集團的奶酪。
上圖_宋朝官員
由于對武將集團的不信任
,宋朝歷次對外戰(zhàn)爭中無一不是由文官甚至太監(jiān)擔任最高統(tǒng)帥和進行戰(zhàn)略決策。盡管宋朝出現(xiàn)過范仲淹、文彥博和和虞允文這樣文武雙全的文官,但是大部分情況下居廟堂之高的文官集團是根本不了解前線戰(zhàn)事瞎指揮的。更有甚者
,由于擔心武將集團在戰(zhàn)爭勝利之后地位超過文官集團,不顧國家安危臨陣換將的景象成為了宋朝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線。北宋著名將領(lǐng)狄青
,正是因為名望日隆引起了皇帝和文官集團的猜忌而被出判陳州,最終落得個抑郁而終的下場。武將在外拼死作戰(zhàn),皇帝和文官不僅不能全力支持
,反而卻處處掣肘,這樣的朝廷焉能不敗?無論是被高宗連續(xù)用十二道金牌召回并冤殺在風(fēng)波亭的岳飛還是報國無門、只能將滿腔激情寄寓詞作中的辛棄疾
上圖_岳鄂王像(《南陵無雙譜》)岳飛像
中央集權(quán)的不同程度是唐宋兩朝面對同一境況不同結(jié)果的最根本原因。北宋時期
,由于集權(quán)中央,北宋可謂是傾全國之力供養(yǎng)中央,地方政府的力量受到了極大的削弱。首都陷落后,相當于北宋全國的大半力量都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再加上帝國長期以來消極防御的國策和統(tǒng)治者的懦弱無能
、文官集團對武將的處處掣肘,全國力量根本不能得到有效整合,宋朝的全線潰退是早已注定的事情。天時
、地利、人和,逐一失去,能不被滅嗎?
一、天時
農(nóng)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激烈爭奪貫穿整個冷兵器時代。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旦有強大領(lǐng)袖人物完成內(nèi)部整合
,必然成為中原王朝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然而,游牧民族一般分裂成諸多部落,沒有形成完整的國家形態(tài),各部落均桀驁不馴很遺憾
二、地利
中原王朝由于缺乏戰(zhàn)馬這一冷兵器時代的重要戰(zhàn)略物資
從此
,宋朝失去太行山脈與燕山山脈的地利,游牧民族南侵可以直接從華北平原發(fā)動,成為宋朝的心腹大患。同時,北宋首都開封乃四戰(zhàn)之地,易攻難守,也無地利可恃。
三
北宋末年,新舊黨爭極其激烈
南宋末年
除此之外 眾所周知
在此之后,金國幾度南下都未能消滅南宋
首先
對此
開禧二年(1206年),南宋大臣韓侂胄未作充分準備
另一方面,在開禧北伐初期 要說宋朝的軍事實力,其實還真不算弱
但還是得說
楊業(yè)
宋朝的武將和文官地位根本不就沒法比
提到北宋的大名士,那可以說是百花齊放
狄青
在北宋即便有良將也大多都不受重用
像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的故事我們一直當正面例子來說
聯(lián)金滅遼
雖然不得不說后來北宋聯(lián)金滅遼是把自己推向深淵的導(dǎo)火索,是重大的戰(zhàn)略錯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16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下一篇:
西周分封的諸侯國中有哪些地位比較高呢
南宋的開禧北伐
北宋王朝的軍事實力并不算弱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