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軍擊敗商紂王后,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來的疆域,又征服了四周的許多小國。但如何牢固控制天下的大片領土,成了周武王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于是,他采用分封制的策略,把他的同姓宗親和功臣謀士分封各地,建立諸侯國。一個個諸侯國的建立,鞏固了周朝對于天下的占據(jù),它們對周王室也起到拱衛(wèi)的作用。
對于西周分封的諸侯國,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齊國、魯國、鄭國、宋國、楚國、晉國、燕國、衛(wèi)國等諸侯國。不過,如果要說周武王滅商之后地位最高的諸侯,則不是姜子牙建立的齊國,也不是周公旦受封的魯國,而是周武王設立的“三監(jiān)”。周武王消滅商朝后,把商紂之子武庚封于商都,借以控制商朝后人。在此基礎上,周武王姬發(fā)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為侯,監(jiān)督武庚,這三個諸侯,被統(tǒng)稱為“三監(jiān)”。
首先,周武王姬發(fā)消滅商朝后,封商紂王之子武庚于商都,并將商的王畿分為衛(wèi) 、鄘 、邶 3 個封區(qū) ,分別由武王弟管叔(東衛(wèi)管叔鮮)、蔡叔(南鄘蔡叔度)、霍叔(北邶霍叔處)去占據(jù),以監(jiān)視武庚,稱為三監(jiān)。對周武王來說,之所以這么安排,是因為西周初期,殷商王室還擁有比較強大的實力,很可能會掀翻剛剛建立的西周。基于此,三監(jiān)所在的三個諸侯,可謂被周武王賦予重任。換而言之,在西周初期,三監(jiān)的地位,可謂在齊國、魯國、衛(wèi)國、鄭國、晉國等諸侯國之上。
管叔,一作關(guān)叔,姬姓,名鮮,周武王姬發(fā)之弟。姬鮮被封于管(今河南鄭州),為“三監(jiān)”之一,史稱管叔鮮。
《逸周書·大匡解》及相關(guān)史料中關(guān)于管叔的史料,說明管叔是兼王官與地方諸侯雙重身份,也即管叔不僅是一方諸侯,還在周王室擔任一定的官職,這和東周初期的鄭國、衛(wèi)國比較類似。其中,就鄭莊公來說,正是利用這一雙重身份,從而在春秋初期率先爭霸。與此相對應的是,就本文所要說的管叔來說,被周武王姬發(fā)所冊封,而且相當于方伯的重要諸侯,也即是西周冊封的諸侯之長。
同時,管叔作為“三監(jiān)”之首,實際上是周初第一位被授予方伯地位的重要諸侯,其擁有率軍征伐和平叛的大權(quán)。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周公旦攝政。對此,三監(jiān)之首的管叔鮮自然是非常不服氣,于是唆使武庚等發(fā)動叛亂。結(jié)果,周公平定叛亂后,管叔鮮被殺,管國被廢。
蔡叔,周初三監(jiān)之一。本名姬度,世稱蔡叔度,是周文王的第五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周武王姬發(fā)消滅商朝后,蔡叔被封于蔡(今河南上蔡)。周成王這位君主即位后,蔡叔與其兄管叔挾紂王子武庚叛亂,被周公旦平定。在此背景下,蔡叔被放逐。后其子姬胡又被封于蔡,為蔡國和蔡姓的始祖。春秋時,蔡國經(jīng)常受到楚國的侵擾。公元前531年,楚國滅蔡國。三年后,蔡平侯復國,遷都新蔡(今河南省新蔡縣一帶)。
公元前506年,蔡國隨吳國伐楚,并攻入楚國郢都。公元前493年,蔡國由于受到楚國的逼迫,在吳國的幫助下,蔡昭侯遷都于州來(今安徽鳳臺縣),稱為下蔡。公元前447年,蔡國被楚國所滅。由此,非常明顯的是,相對于管叔,蔡叔不僅沒有被殺,其所在的諸侯國還得以保存下來,成為春秋時期頗有存在感的諸侯國。
霍叔:姬姓,名處,西周霍國的第一任國君,也是霍姓的始祖。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姬發(fā)將他的同胞兄弟、也是周文王第八個兒子叔處分封在霍地,并建立了霍國?;羰逄幒凸苁艴r與蔡叔度,共同負責監(jiān)督被封于宋國的紂王之子武庚,史稱“三監(jiān)”,具有很高的權(quán)力。對此,在筆者看來,商朝和周朝交替之際,三監(jiān)執(zhí)掌征伐,具有很大的權(quán)力,也直接關(guān)系到周朝的安危。然而周成王時期,由于管叔和蔡叔勾結(jié),商紂王之子武庚叛亂,霍叔自然也被牽連其中。等到周公姬旦平定叛亂后,霍叔處被降為庶人。不過霍國并沒有破滅,而由霍叔處的兒子繼任霍國的君主。
公元前661年,也即春秋時期,霍國傳至姬求為霍伯,“姬求”認為從前周成王對其祖先霍叔處安置不當,遂自稱霍公,史稱霍哀公,變伯爵為公爵。晉獻公得知姬求自稱霍公后,心中不平,于是出兵消滅霍國,至于霍國的后人,于是以國號作為自己的姓氏??偟膩碚f,周武王姬發(fā)消滅商朝后,三監(jiān)是地位最高的三個諸侯國,甚至連齊國、魯國都難以相提并論。不過,等到周公平定商朝后人的叛亂后,三監(jiān)的地位自然相對下滑,也即周王室不太需要三監(jiān)來監(jiān)督殷商后人了。在此背景下,不僅管國被廢除,蔡國和霍國,自然也成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小國了。
齊國和晉國,其余秦、楚、吳的強大跟西周分封關(guān)系不大
齊國(前1044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疆域位于現(xiàn)今山東省大部。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姜子牙)。被左丘明的《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國語·鄭語》和司馬遷的《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共同評價為春秋四大國之一。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滅商后,被封國建邦。自太公望封國建邦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兵甲數(shù)萬,傳至齊桓公時,已經(jīng)是疆域瀕臨大海的東方大國,齊桓公通過“尊王攘夷”,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齊國被當時的人稱為海王之國。 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于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齊為田齊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公元前334年,齊侯田因齊稱王。齊湣王時期,齊國對外擴張,南吞宋國,西卻強秦,后招至五國伐齊,國勢大減。前221年,齊王建向秦王政投降,齊國覆滅,秦建立了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齊國國都是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田氏代齊之后,仍以臨淄為都城。
晉國(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的周王族諸侯國,周初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姬姓晉氏,首任國君唐叔虞為周武王姬發(fā)之子,周成王姬誦之弟。國號初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為晉。
晉國在晉獻公時期崛起,“并國十七,服國三十八”, 晉文公繼位后在城濮之戰(zhàn)中大敗楚國,一戰(zhàn)而霸。晉襄公時期先后在崤之戰(zhàn)和彭衙之戰(zhàn)中大敗秦國,繼其父為中原霸主。晉景公時,晉國在邲之戰(zhàn)中敗給老對手楚國,轉(zhuǎn)而經(jīng)略北方,在鞌之戰(zhàn)中大敗齊國后,又在晉伐蔡攻楚破沈之戰(zhàn)中攻入楚國本土。晉厲公繼位后連敗秦、狄,并在鄢陵之戰(zhàn)再敗楚國,復霸天下。晉悼公時國勢鼎盛,軍治萬乘,獨霸中原,達到晉國霸業(yè)的巔峰。
晉平公以后,晉國范、中行、智、韓、趙、魏六卿之間斗爭激烈。晉定公時,范、中行兩家首先敗亡。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共滅智氏,晉國已被三家瓜分。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封韓、趙、魏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
前376年,末任晉侯晉靜公被廢為庶民,晉國正式消亡。?
晉國被《左傳》、《國語》和《史記》等共同評價為春秋四強國之一。 晉國鼎盛時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陜西省東部與北部、河北省中部與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東西北部與內(nèi)蒙一部的廣大地區(qū)。
晉國因國力強大,經(jīng)常壓制住齊秦楚三個大國,在春秋時期大多數(shù)時間里獨霸中原。甚至學者全祖望評春秋五霸時認為“齊一而晉四也”,晉國占四席,分別是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
周代諸侯國的爵位有: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附庸爵。
周代的所謂“爵”,就是周代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等級關(guān)系在法律制度上的規(guī)定。周代諸侯國的六個等爵,就是周代諸侯的六個等級。在先秦兩漢文獻中,周代諸侯劃分為六等,這是不容否認的客觀事實。
擴展資料: 爵位的演變:
1,周代諸侯的爵秩等級像世間其它事物一樣,也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上引《左傳》,《國語》等文獻證明周代諸侯爵有五等,但據(jù)《公羊傳》說《春秋》以公為一等,侯為一等,伯子男為一等,是三等。
2,《孟子·萬章下》說:“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是四等。同時,孟子說這僅是“嘗聞其略”,“其詳不可得聞也”?!蹲髠鳌罚秶Z》與《孟子》,《公羊傳》所載周代爵秩等級的不同,其實就是周代諸侯等級不斷變化的反映。
3,這一點也在《周禮》的記載中有所表現(xiàn)?!吨芏Y·地宮·大司徒》講周代諸侯雖有“諸公,諸侯,諸伯,諸子,諸男”五等,但依其所食之地劃分,則只為“公食其半,侯伯叁之一,子男四之一”三等。
4,這又與《孟子》所說:“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大體相同??梢姡艽庵T侯雖為五等,但從封地或所食之地看,實為三等。而公與侯,侯與伯,子與男等的差別,只是禮儀形式問題。所以經(jīng)過從西周到春秋的二,三百年變化,大體上就變成了《春秋》所說的三等。
5,春秋時,諸侯爵等的另一種變化,是列國不再以昔日的爵秩高低,而是以實力地位來論大小和強弱?!妒酚洝なT侯年表序》說春秋時諸侯“力政,強乘弱,興師不請?zhí)熳?,然挾王室之義,以討伐為會盟主,政由五伯”,“文武所褒大封,皆威而服焉”,是完全正確的。
6,據(jù)《左傳》成公三年,晉卿荀庚與衛(wèi)卿孫良夫同時聘魯,魯成公詢問大夫臧宣叔會盟時將以誰為先?臧宣叔說晉為大國,衛(wèi)與晉比僅為小國,晉又是伯主,所以應以荀庚為先。杜預也說:“春秋以強弱為大小,故衛(wèi)雖侯爵,猶為小國”,小國應“降大國二等”。在周初,晉,衛(wèi)同為元侯,而今晉強衛(wèi)弱,衛(wèi)已淪落成三流國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16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