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明世宗朱厚熜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漢族,明憲宗之孫,明孝宗之侄,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號嘉靖,后世稱嘉靖帝。
明世宗朱厚熜為什么喜歡貓呢?在中國古代傳說中,貓有九命,所以象征長壽。這一點正符合晚年明世宗追求長生不老的愿望,所以他對貓尤為喜歡。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一些善于諂媚的官吏便從民間搜集純種漂亮的貓獻給明世宗朱厚熜。最終,兩只漂亮的貓脫穎而出,贏得了皇帝的喜愛。
其中一只貓毛色淡青,微微卷曲,但雙眉潔白勝雪,所以被明世宗朱厚熜命名為“雪眉”。另一只有點像我們今天所見的松獅狗,兩眼圓睜,不怒自威,頸部的一圈長毛形如猛獅,所以取名為“獅貓”。明世宗朱厚熜對這兩只貓的喜愛常常讓很多后宮妃子嫉妒不已,他不但和它們整日嬉戲,同吃同住,還給予了它們無上的尊榮。
據史書記載,明世宗朱厚熜曾經以帝王身份舉行儀式,莊重地封雪眉為“虬龍”。但貓的壽命有限,“虬龍”死后,世宗如喪考妣,幾天幾夜不吃不喝,并命人將它葬在萬歲山,而且立碑刻文以作紀念。為了“虬龍”碑上的祭文,明世宗朱厚熜還專門召集文人墨客,讓他們比試文筆,選錄佳作。后來,另一只獅貓也死了,明世宗朱厚熜更加悲痛,命能工巧匠用黃金為它打造了一副精美無比的棺材,并舉行隆重的葬禮,還請當朝大臣為它作祭文。據說侍讀學士袁神的祭文中有一句“化獅為虎”的頌詞深得明世宗的歡心,不久袁神就被提升為少宰,時稱“青詞宰相”。
在明世宗朱厚熜的帶動下,紫禁城出現養(yǎng)貓潮?;蕦m里的貓,據說都有官階俸祿。負責喂貓的太監(jiān),有個名號叫貓老爺。當時還給貓起了很多好聽的名字,純白的叫塊玉,黑身子白肚皮就叫烏云罩雪,白毛黃尾巴的叫金鉤掛玉瓶。
除了喜歡養(yǎng)貓之外,一心想要長生不老的明世宗十分尊奉道教,迷戀煉丹之術,曾經二十多年不上朝,并自封為“靈霄上清統(tǒng)雷元陽妙一飛玄真君”。
因為明世宗朱厚熜不理朝政,只管煉丹求長生,致使朝政被奸臣嚴嵩把持二十多年。在此期間,嚴嵩在朝中大立朋黨,迫害忠良,鏟除異己,并且侵吞軍費,造成兵備廢弛,財政拮據。
明朝中期,蒙古韃靼部興起,至俺答汗時勢力強盛,蒙古人便屢次率軍騷擾邊境。當時明朝邊將為保官升職,將軍費都賄賂了嚴嵩,致使軍士饑疲,戰(zhàn)備廢弛,根本無力抵抗蒙古鐵騎。嘉靖二十九年(1550),韃靼部俺答汗甚至率軍長驅直入北京郊區(qū),燒殺搶掠數日,史稱“庚戌之亂”。
除了北方蒙古鐵騎的侵擾之外,東南沿海的倭寇也頻繁侵擾,由于嘉靖帝的昏聵和嚴嵩等權臣的誤國,明嘉靖年間的海防也十分空虛,致使日本海盜趁機大舉進犯。僅嘉靖三十一年(1552)以后的三四年間,江浙軍民被倭寇殺害的就有數十萬人。所以,明世宗朱厚熜在位的四十多年間,是東南沿海倭患最為嚴重的時期。幸而有戚繼光、于大猷等著名抗倭將領抵死相抗,才最終取得抗倭斗爭的決定性勝利。
當時,有一個正直的淳安知縣海瑞,他目睹明世宗的昏庸無能和嚴嵩的專權亂政,就在剛被升任戶部主事之時買好棺材,訣別妻兒,遣散家童,寫了《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上疏死諫,歷數朝政弊端,可是明世宗依然執(zhí)迷不悟,將海瑞逮捕入獄。
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十四,明世宗朱厚熜因長期服用丹藥,不僅沒有長生,反而中毒身亡,結束了長達四十余年的統(tǒng)治。
嘉靖帝在位45年,是明朝實際統(tǒng)治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他執(zhí)政的前二十年中頗有作為,以不因循守舊的革新精神開創(chuàng)了中興局面,他順應歷史潮流、敢于打破傳統(tǒng)、體恤士農工商、有利社會發(fā)展的一面,還應當看到,他的時代的許多建筑,如北京的天地日月四壇,鐘祥的明顯陵、元佑宮等,至今仍顯現著勞動人民藝術創(chuàng)造的風采,為文化的發(fā)展做出貢獻。但在嘉靖二十一年之后日益腐化,朝政日壞,大禮議杖笞群臣、崇奉道教并禍及自身、尋興大獄、誤用佞臣、剛愎自用、局勢動蕩不堪。
在故宮里除了古老的文物建筑可以觀賞之外,還有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那就是這里的?御貓?。在整個故宮中,有將近200只的?御貓?存在;如今的他們,每一只都有著自己的名字,雖然處于散養(yǎng)的狀態(tài),但卻有著專人來照料。而且能夠生活在故宮里,可見這些貓咪還是非常幸福的。
故宮是明清兩個朝代的宮殿,而這些?御貓?最早來源于明朝。在明朝有很多的皇帝都喜歡養(yǎng)貓,尤其以嘉靖帝朱厚熜最為出名。他除了?修仙?以外,也是一位愛貓人士,為此還專門給貓咪修建了貓兒房。
別看故宮的?御貓?,今天成為了散養(yǎng)的野貓一般,在明清兩個朝代中,它們可是貓中的皇族。不僅有著高貴的血統(tǒng),更是有著至高無上的待遇。我想如果不是封建王朝沒落、結束,可能它們的好日子還會一直持續(xù)下去。
雖然主人沒有了,但它們卻能夠自食其力,不僅頑強的生存了下來,也逐漸成為了故宮的?新主人?。在今天的故宮里,它們除了是一道美麗的風景以外,也是守衛(wèi)故宮的小能手。有了它們的存在,就能夠避免老鼠對于故宮的破壞。
貓咪自身也有著很強的繁殖能力,在這樣情況下,便有專人負責管理這些貓咪,給他們投喂食物。在他們的工作中,會負責給部分貓咪做絕育手術,只保留部分品種優(yōu)良的貓咪,讓他們負責繁衍后代。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使得故宮的貓咪,總是能夠控制在一定的數量內。
所以綜合上面的情況看來,故宮的貓咪,也可以說是散養(yǎng),還可以說是專人飼養(yǎng)。之所以說它們散養(yǎng),是因為它們行動自由,不受限制;而說他們專人飼養(yǎng),也因為它們一直被管理員照顧。
曹端妃(?--1542年),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中年時期的寵妃之一;進士及第、后任福建三明知府曹察的愛女,相傳名為曹洛瑩,美貌過人。嘉靖十五年冊為端妃, 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宮變"時遭到誣陷,被方皇后凌遲處死。曹端妃因此成為史上遭受最慘酷刑罰的妃子。 初封端嬪。嘉靖十五年八月(1536年),她生下皇長女常安公主(見《國榷》卷首之一)。同年九月初九日,她被冊封為端妃。三年后又生一女寧安公主(見《明書》卷21)。 嘉靖帝好煉丹,性格暴戾,殘害宮女,1542年,嘉靖于曹端妃處過夜時,宮女楊金英、薊川藥、楊玉香、邢翠蓮、姚淑翠、楊翠英、關梅秀、劉妙蓮、陳菊花、王秀蘭、張金蓮、徐秋花、鄧金香、張春景、黃玉蓮因不堪忍受,欲合伙用麻繩將嘉靖勒死,不料情急之中將繩索打成死結,膽小的張金蓮跑出報告方皇后,方皇后帶人趕來救援。事后,16名宮女均被凌遲處死,此事還牽連到嘉靖帝另一嬪妃王寧嬪,史稱"壬寅宮變"。曹端妃雖不知情,但嫉妒其平日得寵的王寧嬪趁機誣賴曹端妃為同謀,方皇后亦因嫉妒,雖識破王寧嬪險惡用心,但不予揭穿,趁嘉靖皇帝尚未痊愈,不能說話之際,借口皇帝是在端妃處過夜,端妃必然知情,令將曹端妃、王寧嬪一同在宮中一秘密地點凌遲處死,并牽連族屬十余人。曹端妃因此成為史上遭受最慘酷刑罰的妃子之一。 嘉靖帝清醒后,知愛妃慘死,深為懷念惋惜。多方查問端妃宮中太監(jiān)宮婢和其他一些有關的人,證實端妃確與謀弒事無關,實為含冤受屈而死,從此對方皇后產生了反感和怨恨。五年后,坤寧宮發(fā)生火災,嘉靖帝竟然阻止宦官們前往搶救方皇后,任由方皇后被活活燒死。另一說法為這場大火很有可能是嘉靖授意放的,意在為寵妃報仇。 典故 曹端妃與香楠廳 香楠廳,又稱昭嗣堂,位于無錫碩放。系明嘉靖七年(1528)進士曹察所建宅第,乾隆十三年(1748)曹氏后人將宅改為家祠,名"昭嗣堂"。 香楠廳面闊五間,進深多達十一架,硬山頂,全部采用最上等的金絲楠木建成,椽上置楠木望板,廳內金柱上首之雀替,月梁兩端及脊檁等均施彩繪,有旋子蓮花、雙錢、包袱垂角等紋樣,貼金隱約可見,金柱下置覆蓋形青石柱礎,檐柱下為青石桎,山柱下為木桎和柱礎。廳前有院墻,墻體下置青石須彌座,中為磚墻,上首有精雕磚刻。 香楠廳是目前江蘇省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選料最珍貴,歷史最悠久,文物價值最高的一座明代楠木建筑,對于研究明代的建筑有極高的歷史價值。1995年4月被江蘇省人民 *** 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正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幽香的楠木廳除了建筑精美之外,還有一個讓人心酸的故事。香楠廳的建造者,曹察,進士及第后任福建三明知府。據《明世宗實錄》記載:曹察有一愛女,長得十分美麗,深得世宗嘉靖皇帝的寵愛,于1536年被冊封為端妃,三年后,端妃曹氏生下了寧安公主。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在位1521年-1567年),明朝第11位皇帝,年號嘉靖,明憲宗孫,父興獻王。明世宗是明朝十六位皇帝中被詬病最多的一位。在位初,他尚能勤勉為政,努力清除前朝的弊政,壓制宦官勢力,進行的一些改革也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世宗好方術,剛愎自用,性情暴戾,天生多疑,在位的中后期政局急轉直下。他寵信嚴嵩,使得嚴嵩弄權達十七年之久,兵備松弛,國庫空虛。因此世宗多被后人定為昏君。他在位期間,曾發(fā)生過"大禮議""嘉靖大倭寇""壬寅宮變"等一系列事件,其中的壬寅宮變則將端妃曹氏牽扯進內,造成了當時最大的一起冤案。 壬寅宮變的實質是一起未遂的宮女起義,后又被人利用,造成冤案。因世宗皇帝性格多疑、暴戾非常,宮女們經常受到虐待以至于無法忍受。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二十一日凌晨,當晚世宗在端妃處過夜。十幾名年輕宮女密謀將皇帝勒斃,當時因一時慌亂,繩子結成死扣,無法再勒緊,皇帝一度被勒氣絕,后又復蘇。這件逆謀大案頓時令朝野震驚。 《明史》中記載:"(嘉靖)二十一年,宮婢楊金英等謀弒逆,帝賴(皇)后救得免,乃進(皇)后父泰和伯銳爵為侯。初,曹妃有色,帝愛之,冊為端妃。是夕,帝宿端妃宮。金英等伺帝熟寢,以組縊帝項,誤為死結,得不絕。同事張金蓮知事不就,走告(皇)后。(皇)后馳至,解組,帝蘇。(皇)后命內監(jiān)張佐等捕宮人雜治,言金英等弒逆,王寧嬪首謀。又曰:曹端妃雖不與,亦知謀。時帝病悸不能言,(皇)后傳帝命收端妃、寧嬪及金英等悉礫于市。并誅其族屬十余人。然端妃實不知也。久之,帝始知其冤。" 由此可見,宮女逆謀其實與端妃并無關聯,但是皇后方氏對端妃曹氏的受寵嫉恨有余,借機將端妃連同寧嬪王氏和宮女們一起凌遲處死。世宗對端妃曹氏深有感情,端妃的冤死,對世宗精神上打擊較大。世宗知是方皇后的陰謀,但不便對她發(fā)難,在端妃冤死五年后,世宗終于對方皇后進行了報復。 《世宗方皇后傳》中記載:"(端)妃實不知也,以寵故及于難。帝遂銜(皇)后。二十六年十一月乙未,宮中火,中官(太監(jiān))請救(皇)后,帝不應,(皇)后遂崩。" 曹察從三明回到家鄉(xiāng),對于愛女的冤死,心情十分悲痛,但此事也難于啟齒。于是為了紀念女兒,他將端妃冤死后世宗安撫發(fā)放于他的所有錢財拿出來,精心建造了這座全國罕見的楠木廳。"女兒"在無錫話中有"囡"的稱法,與"楠"同音,"香楠廳"即是父親為了紀念女兒,想使女兒"流芳百世"、"不朽千年"。 香楠廳正門與普通建筑不同,是向北的,門側原有一青石碑坊,代表父母雙親(青),遙對著京城,安靜而又焦慮地等待著愛女的歸來,哪怕等到石爛。 再說端妃所生的寧安公主。寧安,世宗第三女,名曰祿禎。世宗一生育有八子五女,但活下來長大成人的只有四子二女。在寧安公主之前有常安公主和思柔公主,但都死于嘉靖二十八年。因此寧安公主就成了世宗朝的長公主,備受愛護。端妃死后,帝知其冤,因此對端妃之女更是倍加關愛。嘉靖三十四年下嫁寧晉縣人李和。寧安公主死后葬于翠微山麓的明皇室墓地,即位于今天北京西面的石景山區(qū),至今尚存。除了寧安公主,這里還葬有英宗女廣德公主、景帝女固安公主、穆宗女永寧公主、神宗女榮昌公主等。清代著名詩人龔自珍《說京西翠微山》、《告別翠微山》,稱翠微山是"義士魂"、"佳人骨",大概歷代文人因此把翠微山與公主聯系在一起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20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