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像武則天的太平公主,為大唐立過兩次功,為何最終卻慘死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guān)系,小編告訴你。
相必大家都對武則天這位歷史人物略有了解,而古代女性領(lǐng)油雖說也出現(xiàn)過不少,但她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登上皇位的女人,也是中國歷史的絕無僅有的唯一一位女皇帝。后世對他的評價也可以說是褒貶不一,眾所周知武則天為自己豎了一塊無字碑,對于自己的功績和錯誤拒絕評價,都留給后人。
那么大家知不知道武則天最為疼愛的公主是誰么?這位公主可能沒有武則天那樣的知名度,她就是太平公主。武則天一生有六個兒女,四個男孩兩個女孩四個兒子都因為與武則天的政治方向有所背離,所以都沒有什么好下場,第一個女兒也因為武則天的野心而死去,只剩下一個小女兒,便是未來的太平公主。最讓武則天疼愛不已。武則天對她的感情極為復(fù)雜,不僅僅是對小女兒的疼愛,還參雜了對大女兒的愧疚之情,想在小女兒身上補償大女兒。更有著幾分是因為小女兒與自己略有一些相似。
雖然武則天給了自己的小女兒無限的寵愛,可是這太平公主的欲望和野心遠遠不止于此,太平公主曾給武則天獻上了兩位風(fēng)流倜儻貌若潘安的美男子,張昌宗,張易之,后期武則天對這兩個美男子的寵愛之情達到了極致,隨即張昌宗和張易之持寵而嬌,攪得朝廷大亂。朝中大臣便密謀除掉這兩個男寵,順便也可以強迫名不正言不順的武則天退位。。在此次事件中,太平公主也參與了其中,并且貢獻還頗大。但是事后,太平公主并沒有如愿以償,權(quán)力被剛剛登基的李顯所掌握著,公主在朝中的話語權(quán)極輕。后來公主在平定韋氏的叛亂中也有著極大的貢獻,并扶持侄子李隆基登基。
公主并不滿足于只當(dāng)一個公主,于是她廣結(jié)盟黨,私下密謀推翻李隆基,自己登上皇位,成為第二個武則天。但是此事還沒有商量多久,便已東窗事發(fā),被玄宗察覺。氣急了的玄宗當(dāng)即下令將太平公主的所有黨羽全部除掉,將太平公主賜死在家中。武則天能登上帝位,在于能力和運氣的雙全,在武則天還年輕的時候,她的野心便已展露得淋漓盡致,能當(dāng)上皇帝也是在預(yù)料之中。而太平公主雖與武則天相似,卻遠遠不及武則天,以至于慘死。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為了奪位,發(fā)動了政變,最終還是斗不過自己的侄子,被賜死在家中。因為是謀反被殺,所以不能風(fēng)光大葬,陪葬在乾陵。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女兒,從一生下來,就地位顯貴。他的爸爸是皇帝,媽媽是皇帝。兩個哥哥后來也做了皇帝。對于她來說,身邊的資源不要太好。因為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受盡了家里人的寵愛。就連長大之后,被自己的老爸要求去和親,也被自己的老媽一口回絕。武則天是非常重用這個小女兒,只要自己能給的,都愿意給她。給她選擇的兩個老公,也都是有頭有臉的人。
后來武則天去世,李顯上位。但是李顯是個老婆奴,家里的事情,都是老婆韋后說了算。韋后是個心狠手辣的人,為了把權(quán)力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上,不惜毒死自己的丈夫。李唐王朝的人,尤其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這兩派,是絕對不會允許權(quán)利落入到異姓人的手中。所以他們發(fā)動了政變,擁立李旦復(fù)位。這時候的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兩個人是聯(lián)合在一起的。
后來李旦上位,太平公主的態(tài)度就發(fā)生了改變。其實她也是個野心勃勃的人,想學(xué)自己的母后,做女皇帝。李隆基那時候雖然比較年輕,卻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他被立為太子,太平公主心生不滿。所以,太平公主開始不斷的生事,就是想把李隆基給拉下馬。
后來,李旦退位,李隆基當(dāng)上了皇帝。姑侄之間的矛盾,變得越來越尖銳。太平公主使用各種各樣的手段,想至李隆基于死地。只不過李隆基命大,還是逃過了一劫。后來,他開始主動出擊,消滅太平公主一黨。最終,太平公主還是斗不過自己的侄子。
太平公主權(quán)傾朝野,深度參與朝政,為什么最后會落得自盡的下場?常言道: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這句話用在唐代武則天死后到太平公主被殺這段紛亂迷離黑暗的歷史中,是最恰當(dāng)不過了。皇權(quán),都是皇權(quán)惹的禍。在皇權(quán)面前,什么父子、母子、姑侄等等親情都不值一提。李隆基這個庶出的老三,皇位本與他毫無關(guān)系,可由于他先下手為強的狠勁與超人的智謀,最終完勝。他與姑姑太平公主都是被權(quán)力的酥油膩醉了心竅的野心家——由同謀者變成相克者最后從肉體上消滅的過程,怎一個狠字了得,正所謂:強中更有強中手,就看哪個先下手!刀刀砍在皇權(quán)的骨子里。
一代強人武則天死后,留下了巨大的政治真空地帶,牛鬼蛇神各路人馬搶占登場分湯一杯。除了名義上的唐中宗李顯皇帝及衍生的韋氏家族安樂公主外,太平公主迅速搶占先機承繼了母親武則天的政治遺產(chǎn),成為大唐新崛起的一支唯一與皇權(quán)乃至韋氏家族抗衡的政治力量。相王李旦的三兒子李隆基借力打力,聯(lián)合太平公主(二者各取所需)滅了韋氏母女,誅殺上官婉兒,直到李旦(睿宗)上位,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但此時,太平公主的勢力已如日中天尾大不掉,五位宰相中有三位是太平公主任命的——朝中大權(quán)大都落入了了太平公主的手中,太平公主不是皇上勝似皇上,眼看著另一個武則天就要崛起在朝堂之上,李隆基豈能心慈手軟?文的不來來武的,而且是閃電式的。
有一個小插曲,很有趣,從中可見李隆基的沉府與智謀。剛上任九個月的宰相姚崇實在看不慣太平公主弄權(quán),也為了讓李隆基坐穩(wěn)東宮太子之位,便冒著很大風(fēng)險向睿宗李旦建言(餿主意):首先剪除支持太平公主的王侯勢力,將他們派譴到各個州縣去;然后再將太平公主安置到洛陽,遠離京師長安。誰知睿宗不僅沒有采納姚崇的建議,反而將他的想法原原本本一字不拉地告知了太平公主(此做法值得深思)。最終,姚崇因挑拔皇帝兄妹關(guān)系,被貶為地方官。而李隆基眼見此景,表面上充耳不聞,實則無能為力,可見太平公主權(quán)傾朝野的程度。
大唐帝國,前有武氏家族把持朝政改變李唐顏色的前車之鑒,后有韋氏家族禍亂朝綱意欲奪位的血腥教訓(xùn),李隆基當(dāng)然不會讓歷史重演。他殺上官婉兒是這個原因,他殺盡韋氏家族也是這個原因。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可惜了,太平公主的節(jié)奏還是慢了半拍,或者說她的心還沒有母親武則天的狠辣,她本以為自己幫助李隆基父子坐上皇位,侄兒不至于向姑姑先下手或下死手。誰知,李隆基剛一登基的開元元年(713年),第一件事,就閃電式主動出擊,擊殺姑姑太平公主。是在太平公主幾乎沒有任何防范的情況下突然出手,將太平公主的一干黨羽一網(wǎng)打盡,斬盡殺絕,理由嗎,當(dāng)然幾年前都想好了寫好了——定量謀反是最能置政敵于死地最絕決的方式,沒有之一。從此,從名義到實際上李隆基都成了大唐江山唯一的君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20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人稱"面涅將軍&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