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三國稱王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漢末三國時期,曹操稱魏王,孫權(quán)稱吳王,為何劉備卻要稱漢中王呢?我國歷史上的王朝與割據(jù)政權(quán)的國號,幾乎都是來源於先秦時期的諸侯國名。而所取國號,又跟其盤踞的地盤密切相關(guān)。比如,孫權(quán)占據(jù)的江東地區(qū),其核心地區(qū)為春秋時期的吳國舊地,便以吳為國號。元末時期,張士誠與朱元璋又分別以今天的蘇州、南京為中心而建立統(tǒng)治政權(quán),于是,也都以吳為國號。
三國曹氏政權(quán),以魏為國號,乃是其據(jù)有中原地區(qū)。而戰(zhàn)國時期最有影響力的中原地區(qū)大國,便是魏國。而劉備占據(jù)漢中、巴蜀之地,其統(tǒng)治之根基在蜀地,為何卻不先稱蜀王,而要稱漢中王?
首先,稱王乃是稱帝的前奏,而所稱之王號,也往往就是其建立帝業(yè)時之國號。在我國歷史上,很少有朝代選用南方的諸侯國名(如楚、吳、越等)為國號,這并非這些諸侯國的實力不行。而是因為我國古人長期以中原為中心,故而,南方的諸侯國名更有地方偏居色彩。劉備若稱蜀王,則會意味著其滿足偏安於蜀地。
再則,漢中王實際上就是漢王,表明自己乃大漢正統(tǒng)。秦末之際,項羽封劉邦於漢中、巴、蜀之地,而都於南鄭(漢中)。我國歷史上的諸侯王號,有兩大主要來源,一是先秦諸侯國名,二是秦漢以后的郡縣名。比如項羽分田安為濟北王,田市為膠東王,張耳為恒山(漢避文帝諱,而改為常山王)王,都是當時的郡名。劉邦實際上就是漢中王,而大漢王朝的國號來歷也源於此。
而當時漢朝在名義上仍然存在,故而,劉備又不能直接稱漢王,只能退而求其次,自稱漢中王。而劉備稱漢中王,也表明了其并非要匡扶漢室,而是要篡漢自立。劉備稱漢中王(實際上的漢王),將置漢獻帝於何地?在這一點上就表明了劉備與曹操并無二質(zhì)。
雖說,劉備據(jù)稱乃中山靖王之后,但劉備與漢室的關(guān)系,跟商鞅(衛(wèi)國公族)與周王室的關(guān)系也差不多。而據(jù)《三國志》記載,劉備這一支脈,在漢武帝時期就因坐酎金失侯(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而淪為庶民了,早已沒了皇族身份。雖說,宗室也可承繼大統(tǒng),但都是宗室近支嫡系。就如南明時期,被擁立為帝的諸位藩王一樣,也都是各藩王的嫡系繼承人。
參考史籍:《三國志》、《后漢書》等等
劉備之所以不稱蜀王,而稱漢中王,不是真的想做劉邦,而是因為漢中王在以前的時候是劉邦的一個王號,漢中只是益州的一個郡,劉備當時稱自己為漢中王,其實是想向世人宣告其正統(tǒng)性,也是暗示世人,劉備自己可以像劉邦一樣統(tǒng)一天下。
在當時的時候,漢中就是劉備一直想爭奪的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因為對于劉備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劉備在奪漢中之前,劉備一直被曹操追著跑,劉備對于曹操勝率幾乎是為零的。而在漢中之戰(zhàn)的時候,劉備是第一次打敗了曹操,而且是一事非常正面的戰(zhàn)場上,也鼓勵了其他人的士氣,讓劉備更有信心的統(tǒng)一天下。所以說劉備對于漢中是非常重要的,也算是劉備打敗曹操的一個轉(zhuǎn)折點。
劉備因為勝利之后,也沒有進攻其他地方的,諸葛亮帶來了一些東西,給劉備提供實力有了很大的幫助,讓劉備整個實力都提升了。所以說在劉備取得了東山郡的勝利之后,劉備就有希望去進位漢中王,一是想紀念這次勝利,二是就是想成為劉邦一樣的人,統(tǒng)一天下??芍磥韯淦鋵嵾€是非??粗刈约旱拿枺緛韯涫窃摲Q為蜀王的,而他卻要稱為漢中王,也是有很多的原因。雖然表面上來看漢中王是郡王,而蜀王卻是親王,但是劉備如果稱為蜀王,就與曹操的魏王地位相當。其實還是有一個原因,就是漢中王是漢高祖劉邦的王號,而且還是向世人宣告一些權(quán)利,背叛了朝廷,就會有不一樣的下場。
所以說劉備之所以不稱蜀王,而稱為漢中王,也是有非常多的原因的,而且他不是真的想做劉邦,而是想成為劉邦那樣子的人。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各路諸侯爭相上場,其中最為閃耀的兩人就是曹操和劉備。曹操是官宦世家,而劉備則是一介平民,兩人在戰(zhàn)場中不斷的角逐。曹操刺殺董卓未遂,于是出逃洛陽,招兵買馬開始反抗董卓。董卓死后,曹操便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始了他的王圖霸業(yè)。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便自封為丞相,總攬朝政大事。
.
隨著權(quán)力的增加,欲望的膨脹,曹操不滿于自己僅僅是個丞相,于是便自封為魏公,最終成為魏王,這是曹操的人生巔峰。如果在向前一步的話,就是皇帝了,還好曹操克制住了自己,沒有做出僭越之事。那么為什么曹操不是別的什么王,而偏偏是魏王呢?因為他的封地就在戰(zhàn)國時的魏國,他是魏公,隨后加封為魏王。曹丕稱帝之后,便改國號為魏。
相對于曹丕和劉備來說,孫權(quán)不僅稱帝的時間晚,就連稱王的時間也是比較晚。孫權(quán)自稱吳王,稱帝之后,他的國家也稱為吳國。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為吳國的所在地和春秋時的吳國所在地大致上一樣,因此便稱為吳。按照這種習慣來看的話,曹操在魏國就是魏王,孫權(quán)在吳國的話就是吳王,那么劉備在蜀地,他應(yīng)該是蜀王。
.
可是劉備不是蜀王,而是漢中王,以漢中為基地。劉備為什么要這么做?劉邦當初就被項羽分封到漢中,做了一個漢王,隨后東出,消滅項羽,完成一統(tǒng)。因為劉邦做了漢王,因此國號便為漢。劉備既是皇室后裔,又在漢中,因此便自封為漢中王。劉邦當時盡管在漢中,但是他是漢王。劉備此時也在漢中,但是他不能和劉邦的王號一支,因此便是漢中王。
.
漢中王三個字中有個漢字,也彰顯了他興復漢室的意愿。劉備稱帝之后,國號便為漢,因此世人應(yīng)該稱他為漢國。可是為什么世人卻稱他為蜀國呢?因為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沒有把劉備當成一位皇帝,而是先主,那么自然他所建立國家的合法性便不存在了。蜀國不是正統(tǒng)的國家,而是一個偏安于一隅的地方性政權(quán),真正正統(tǒng)的國家是魏國。春秋筆法,微言大義,史書上的每一個字都是史官在斟酌之后才寫上去。
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爭奪激烈的漢中之戰(zhàn)以曹操的失敗而告終。接著,劉備命義子劉封、大將孟達和王平帶兵進攻上庸諸郡,太守申耽見大勢已去,只得納土歸附,劉備安民已定,大賞三軍,人心大悅。此時的劉備,事業(yè)、名望都已達到了最高峰,回首當初寄人籬下的凄苦日子,不禁感慨萬千,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不過,樂極生悲,劉備集團諸人包括諸葛亮在內(nèi)都被眼前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兵定漢中的這年秋七月,在手下文臣武將一百二十多人的擁戴下,劉玄德自立為漢中王,以漢中、廣漢、犍為、巴蜀等地作為封國。
蜀國地圖
自立漢中王后,劉備大封功臣,建立并重整了新的領(lǐng)導集體:“三公”(太傅許靖、尚書令法正、軍師諸葛亮),四大將(前將軍關(guān)羽、后將軍黃忠、左將軍馬超、右將軍張飛),由于名額有限,魏延做了無冕元帥──漢中太守兼都督,位高權(quán)重。
一貫的看法認為,自立漢中王,劉備集團不論從事實上還是從形式上都達到了頂峰,蜀漢政權(quán)的雛形業(yè)已形成,既有利于團結(jié)內(nèi)部,增強整個集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也有利于增強劉姓宗室的力量與聲威,使曹操與其他有異心者不敢輕易篡漢。但是,劉備稱王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視的,其負面影響甚至蓋過了正面影響。
第一,沒有認清當時復雜的形勢。此時曹操已掃清中原,控制了九州之地和許昌(東漢都城)、洛陽、長安、鄴郡(魏王宮所在地)等主要大城市,兵馬幾十萬。江東政權(quán)已歷三世,赤壁之戰(zhàn)后,孫權(quán)一方面同曹操爭奪荊州和江淮地區(qū),另一方面又派步騭招撫了占據(jù)廣、交的割據(jù)者,嶺南也歸了孫權(quán),至此,孫權(quán)的統(tǒng)治范圍已擴大為揚、交兩州及荊州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而劉備雖說剛剛攻占了漢中,實力大增,但統(tǒng)治范圍仍局限于益州一州和荊州的三分之一,在魏、蜀、吳三大割據(jù)勢力中仍是最弱小的一個。況且,按照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策略,跨有荊益只完成了百分之七十。由于爭奪荊州矛盾的激化與親劉派魯肅的病故以及強硬派呂蒙的上臺,東和孫權(quán)已很難做到,西和諸戎、南撫夷越都還沒開始實施,少數(shù)漢族并未歸服,可見劉備集團的形勢仍不容樂觀。
劉備
第二,忠義是劉備揚名天下的兩大支柱,但自立漢中王是道義上的失策。前者龐統(tǒng)勸他攻劉璋,他怕因小利而失大義于天下而猶豫不決,但隨著實力的增長,劉備的膽子與野心也惡性膨脹起來。“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群臣表奏獻帝,頌魏公曹操功德,極天際地,伊周莫及,宜晉爵為王,獻帝即令鐘繇草詔,冊立曹操為魏王,曹操上書三辭。詔三報不行,操乃拜命受魏王之爵。于鄴郡蓋魏王宮?!辈还苋龂萘x怎樣破壞曹操的形象,從這段文字中我們?nèi)钥梢噪[約看出,曹操的魏王是通過自己的功績(功德極天際地,伊周莫及),合法的程序(漢獻帝的批準與冊立),謙虛的態(tài)度(上書三辭)而得到的??蓜潆m然是所謂的漢室宗親,其實不過是一遠支皇族,本無稱王稱帝的資格,他把表章一上,加上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也不管漢獻帝批不批準,不久就在沔陽的壇場陳兵列眾,舉行隆重的典禮,受文武百官拜賀為漢中王。其非法性比之曹操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漢中爭奪戰(zhàn)中,劉備就曾指責曹操自立魏王,而如今自己也干上了,這種賊喊捉賊、五十步笑百步的行為,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了信義。
三國地圖
第三,大大激化了與曹操集團的矛盾。自赤壁之戰(zhàn)后,曹操為了報戰(zhàn)敗的一箭之仇,多次起兵攻打?qū)O權(quán),劉備趁機占據(jù)了荊州大部分地區(qū),又西占成都,北取南鄭,這才發(fā)展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可以說,曹吳之間的連年交戰(zhàn)為劉備的發(fā)展壯大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然而,劉備進位漢中王,使局勢發(fā)生了很大的逆轉(zhuǎn),曹操在鄴郡得到消息后,大怒道:“織席小兒,安敢如此,吾誓滅之,除死方休?!辈Q定傾全國之兵,赴兩川與漢中王決戰(zhàn),后雖因司馬懿勸說,沒有付諸行動,但無疑自此以后,曹操將進攻的矛頭由孫權(quán)轉(zhuǎn)向了劉備,給劉備集團的再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外部困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25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