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與慈禧共同垂簾聽政的慈安就是個擺設(shè),其實不然。她16歲入宮就被封為嬪,在之后四個多月內(nèi),以火箭般的速度不斷“飛升”,最終登上皇后的寶座,這在整個清代都很罕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史書評價慈安“素性貞嫻”,她也當?shù)闷疬@種贊美,因為她不僅擁有超強的管理水平,可以卓有成效地處理后宮與前朝的復(fù)雜關(guān)系,還能固守正道。為避英法侵略軍的鋒芒,咸豐逃往熱河避暑山莊,備感憂慮煩悶,常拿太監(jiān)、宮女出氣。慈安一面表示理解,不時寬慰咸豐;一面設(shè)法安撫那些無辜受難的奴仆。
咸豐素來倜儻風流,讓他專情于哪個女人幾乎不可能,唯獨慈安是個例外,直到咸豐去世,她都榮寵不衰。咸豐心機深沉,對心腹大臣諸多猜忌,卻在彌留之際授予慈安一道密旨,給她臨機處置任何人的權(quán)力,包括恃子不法的慈禧;并給她一方“御賞”大印,八個顧命大臣所發(fā)的任何政令,必須同時蓋上此印和皇長子載淳所持的“同道堂”大印才算有效。
咸豐死后,八大臣的專擅和傲慢讓兩宮太后極度不滿,對權(quán)力和政治沒什么興趣的慈安必須“站隊”。最終她選擇了同治,也就是選擇了以慈禧、奕?為代表的政治集團,“顧命大臣”集團則灰飛煙滅。
慈禧有點本事,又有強烈的政治欲望,雖然起初并不十分在行,但很快進入角色。慈安索性放手讓她理政,樂得輕松自在。但這并不意味著慈禧可以任意妄為,朝政大事最終還是要靠慈安拍板。在這段時期,兩宮太后的關(guān)系還算和諧,配合也算默契——慈安德高望重,擁有無與倫比的凝聚力、感召力;慈禧則優(yōu)于才干,大小政務(wù)都能從容處置。在她們的聯(lián)手努力下,朝中賢臣名將倍出,內(nèi)外相安,使同治年間出現(xiàn)“中興之象”。
總管太監(jiān)安德海機巧過人,是慈禧的親信,連同治也懼他三分。因此他有恃無恐,竟大張旗鼓地娶徽班美人馬賽花為妻,一時輿論嘩然。對此,慈安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從未有過半點表示,但不代表她沒想法。同治八年(1869年),安德海借到江南置辦龍衣之機,向沿途官員大肆索要財物,甚至召訓(xùn)他們,將“太監(jiān)不得出宮”的鐵律忘得一干二凈。山東巡撫丁寶楨怒而上奏,慈禧有意袒護,但慈安毫不猶豫地下令斬殺安德海。
垂簾聽政是特殊情況下的救急之舉,此時維持內(nèi)部團結(jié)、施政不出大的紕漏尤為重要,26歲的慈安清醒地意識到了這點。于是她下令關(guān)閉其余宮門,請慈禧與她同居養(yǎng)心殿,共同撫養(yǎng)6歲的同治,這讓慈禧既高興又意外。此舉破壞了宮中規(guī)矩,她的撫養(yǎng)權(quán)也被分出一半,與同治的感情培養(yǎng)更有難度,對她顯然不利,但她大度地說:“我們兩個寡婦撫養(yǎng)幼子,倘若有奸人搬弄是非、挑撥離間,恐會惹來大禍;如今我們共處一所、朝夕相見,遇事能開誠布公地商討,奸人就沒可乘之機了?!?/p>
撫養(yǎng)同治的過程中,慈安比慈禧更盡心,所以同治也對她更尊敬、更親近。在為同治選后的問題上,慈安與慈禧產(chǎn)生了分歧,慈安既沒隨聲附和,也沒武斷專行,而是將選擇權(quán)交給同治。結(jié)果同治選了慈安中意的人選,慈禧只能認輸。
后來,吏部主事認為同治婚后應(yīng)單獨居住,兩宮太后也從此分居。不久,四十多歲的慈安暴病而亡,眾臣疑竇叢生,流言沸沸揚揚。慈安去世對朝廷是個沉重的打擊,后來的戊戌之變,也是因光緒與慈禧分地而居、交流漸稀,彼此嫌怨日重、互不信任,以致釀成血案。慈安早就能看到這一步,著實深具政治眼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26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