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碇T葛亮為什仫這么器重姜維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按照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諸葛亮”一出祁山”,曹魏西北守將驚慌失措,不少城池紛紛落入諸葛亮手中。但在攻打天水期間,北伐大軍卻遭到了姜維的頑強抵抗,不僅趙云被姜維設(shè)計擊退,就連諸葛亮都身陷重圍。幸好此時關(guān)興和張苞及時趕到,諸葛亮這才安全脫險。諸葛亮因此也非常欣賞姜維的才能,后來巧施計策,終于令姜維歸順。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諸葛亮口中的“虛張聲勢”,意為假裝出強大的氣勢,指假造聲勢,借以嚇人。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唐代韓愈、《論淮西事宜狀》中的“淄青、恒冀兩道,與蔡州氣類略同,今聞討伐元濟,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無暇,虛張聲勢,則必有之。”
在《三國演義》當中,姜維歸順蜀漢可謂是諸葛亮“一出祁山”時最大的收獲。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是姜維在與趙云的單挑中,不僅令趙云大驚失色,還設(shè)計將趙云所部團團包圍。第二是當諸葛亮親自率部進攻天水市,又是姜維設(shè)計,令諸葛亮第一次身陷重圍,竟然需要關(guān)興和張苞前來解圍。這兩點令諸葛亮認為姜維是自己一生中難得一遇的賢者,所以對其欣賞有加,將自己的平生所學傾囊相授。
那么,小說中描述的這些都是歷史的真實嗎?歷史上的姜維真的有這么厲害嗎?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小說中姜維投降蜀漢的情節(jié)都是作者虛構(gòu)出來的,并非歷史的真實。據(jù)《三國志?姜維傳》載:“建興六年,丞相諸葛亮軍向祁山,時天水太守適出案行,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行。太守聞蜀軍垂至,而諸縣響應,疑維等皆有異心,于是夜亡保上邽。維等覺太守去,追遲,至城門,城門已閉,不納。維等相率還冀,冀亦不入維。維等乃俱詣諸葛亮?!边@也就是說,在姜維投降諸葛亮的過程中,并沒有他與趙云、諸葛亮的智斗,而僅僅是因為天水太守不信任姜維,令姜維走投無路,只得投降諸葛亮。
至于說到諸葛亮為何對姜維這個曹魏西北邊陲一個小吏為何如此重視,不僅與諸葛亮的北伐策略和目的相關(guān),也與姜維在西北地區(qū)的名氣和威望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眾所周知,諸葛亮北伐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復興漢室,但在當時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諸葛亮北伐的首要目標是盡快奪取隴右地區(qū)。而在蜀漢朝廷當中,既缺乏熟諳該地地理民情又在當?shù)鼐哂休^高民望之人,而姜維則是符合這一標準的唯一人選。據(jù)《三國志?姜維傳》載,姜維本是隴右的天水郡人氏,對隴右地區(qū)的地理、民俗都非常熟悉,且自身有著羌族血統(tǒng),與西北各少數(shù)民族關(guān)系密切。同時,姜維“甚敏于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這些特質(zhì)是蜀漢將領(lǐng)中所缺乏的。故此,諸葛亮才會對姜維給予厚望,并將其培養(yǎng)成自己的接班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26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