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硭涡⒆诘墓适拢信d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談到宋孝宗,就不能不提宋高宗,兩人之間的“愛恨情仇”構成了南宋時期很有意思的一段歷史。
說來也怪,大宋朝的皇帝們,在繁衍子嗣上一直比較艱難
像宋仁宗在位四十多年,生了無數(shù)個女兒,卻沒有一個兒子能長到成年,最后不得不讓堂侄繼承皇位,也就是后來的宋英宗;宋哲宗只有一個兒子,最后還夭折,無奈之下只能傳位給弟弟,也就是后來的宋徽宗。宋徽宗子嗣倒是不少,但是而后的宋高宗卻不像父親那般多子,在位三十年只有一個兒子,還不幸早死了,大臣們建議效法先祖,在宗室子弟中挑選繼承人,以防不測,這才有了宋孝宗趙昚。
在南宋諸帝中,宋孝宗是史學家們公認的最有作為的皇帝
宋孝宗在位27年。對內,他大刀闊斧的改革,一掃高宗年間遺留下來的官場腐敗現(xiàn)象;對外,他也積極備戰(zhàn),甚至想要恢復北宋疆域;他以孝治國,以德服人,南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領域,在宋孝宗時期都達到了新的高峰。
一、政治方面
淳熙年間,宋孝宗下令修《淳熙條法事類》,對朝廷官員的一言一行進行嚴格規(guī)范:嚴禁官員本人,及其家屬、奴仆涉足任何的商業(yè)活動。
宋孝宗的法案到底有多嚴格,老宋給大家舉一個例子。高宗時期名將李道,任荊南府知州時,手下一個豪奴挪用公款放高利貸,孝宗查實無誤后,直接判李道流放黔地。由于南宋很多規(guī)矩承襲北宋,所以流放在當時基本相當于死刑,此事一出,朝野無不咋舌,孝宗言出必行的形象也漸漸樹立起來。
二、經(jīng)濟方面
孝宗下令輪流赦免全國農(nóng)戶的租金賦稅,僅淳熙八年,兩浙、河北、淮西等地,免除的賦稅高達170萬石糧食、26萬緡錢,要知道,這可是建炎初年,南宋王朝的全部收入。
淳熙十六年,孝宗病逝,南宋的經(jīng)濟也達到了古代中國的巔峰,全國總戶數(shù)達到1200萬戶,遠超盛唐玄宗之時,如果考慮疆域大小,南宋更是一騎絕塵、盛世空前。
錢多到什么地步,老宋再舉一個例子。僅是用來贖買幽云十六州的封樁庫錢,就高達4700萬緡錢,穿銅錢的繩子很多的都已經(jīng)腐爛了,以至于無法完成具體的清點。
三、軍事方面
最難能可貴的是,孝宗是南宋唯一一個立志北伐并且取得一定成績的皇帝。在孝宗即位的同一時期,金國世宗皇帝也掃清了國內的反對勢力,準備舉兵南伐。孝宗深知,退無可避,不如利劍出鞘,于是,轟轟烈烈的“隆興北伐”開始。
北伐初期,南宋取得了一定的優(yōu)良戰(zhàn)績,例如,攻克宿州后舉國歡騰,軍心大受鼓舞。不過,宋軍因將帥不合,在符離地區(qū)又遭遇了重創(chuàng)??傮w來說,此次北伐,宋金雙方互有勝負,一年半以后,兩國簽訂“隆興和議”,南宋交還北伐時獲取的四個州,金國也做出了讓步,兩國由君臣關系改為了叔侄關系,歲貢改成了歲幣,還減少了十萬。
綜上所述,宋孝宗確實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仁明的君主,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孝宗一朝的在經(jīng)濟、軍事上的突出表現(xiàn)全是他一人之功嗎?
說到這個話題,老宋不得不帶大家重新回顧一下宋孝宗的即位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趙昚為什么要以“孝”作為廟號呢?
老宋認為,在孝這個問題上,宋孝宗一直是如履薄冰,不敢有一絲的懈怠。接下來,老宋就帶大家深入分析一下。
宋孝宗作為太祖的后人,從小就被當成候補皇子,養(yǎng)育在高宗最寵愛的嬪妃張婕妤身邊,他之所以能當上南宋的主人,完全依仗著自己是高宗養(yǎng)子這一身份。宋高宗高壽,一直活到了81歲,56歲的時候,他才主動退位讓賢??蓪嶋H情況是,趙構依舊是南宋的一把手——太上皇,而趙昚一直做了25年的“兒皇帝”。所以,在大多數(shù)時候,為了維系與太上皇之間的和睦關系,孝宗對高宗算是惟命是從。
老宋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過,宋高宗執(zhí)政后,采取了一系列“無為而治”的治國方針,開放了絕大多數(shù)的產(chǎn)業(yè),致使南宋經(jīng)濟迅速騰飛。宋孝宗雖然執(zhí)政27年,但是自己真正當家作主只有兩年的時間,所以很多的政策都是帶有高宗意愿的,老宋還拿“隆興北伐”來分析。
紹興19年(1149年),女真貴族完顏亮篡位成功,他是金國歷史上有名的“憤青皇帝”,一生只干了兩件事:
第一,為攻宋橫征暴斂;
第二,南侵失敗。
為攻宋,完顏亮征召全國二十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男子全部入伍,即便是家中有多個老人的家庭也不能留一個男丁。另外,他還征盡民間馬匹,大約有56萬匹,當朝廷拿不出這56萬匹兵馬的糧草時,完顏亮竟然下令讓馬匹以田里的青草為食。
紹興31年(1161年),完顏亮自以為萬事俱備,提前征收了金國百姓五年賦稅,帶著百萬之兵,浩浩蕩蕩的奔赴南宋。
在很多文學作品的演義下,宋高宗趙構被誤認為是一個膽小鼠輩,被金軍追擊,流竄至海上,只會投降求和。但老宋認為,趙構是一個能屈能伸,心中自有一桿秤的皇帝。在他眼里,是戰(zhàn)是和,都是相對的,憑時局而定,倘若金人欺人太甚,那他自然也會拔刀相向。
紹興27年(1157年),宋高宗得到消息,完顏亮在自己的寢宮里橫掛了一副臨安地圖,還寫下“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的詩句,傻子也知道完顏亮到底想干什么。于是在秦檜死后,宋高宗罷黜了一系列主和派官員,并在紹興30年,增發(fā)170萬緡的 “會子”。為什么要增發(fā)會子?因為打仗需要錢,需要很多錢!
值得一提的是,宋高宗對“會子”的態(tài)度,其實是相當克制的。他下令:支付貨幣中,會子不得超過總價一半,民間繳納賦稅卻可以用會子支付六成,畢竟這些會子是憑空造出來的貨幣,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天價膨脹,這個比例,便可保證南宋王朝在數(shù)年之后回收大部分會子。
紹興31年(1161年),戰(zhàn)爭爆發(fā),宋高宗御駕親征。完顏亮的水軍在采石被全軍覆滅,陸軍在大散關、鳳翔、樊城一代也節(jié)節(jié)敗退,潰不成軍。紹興32年,完顏雍在東京稱帝,廢除完顏亮,此次交戰(zhàn)南宋完勝!
那么重點來了,在紹興31年(1161年)的時候,趙構雖已經(jīng)把皇位禪讓給了趙昚,但是卻御駕親征,親上戰(zhàn)場,大敗金軍。緊接著隆興元年(1163年)時候,宋孝宗舉兵北伐,并且一戰(zhàn)成名。也就是說,面對這百年來難得的勝利,面對這件唾手可得的不世奇功,趙構充分發(fā)揚了中華民族謙讓的優(yōu)良美德,讓給了趙昚,安穩(wěn)退居幕后。
所以說,只要有長輩撐腰,就根本不需要晚輩操心,宋“孝”宗只需要好好盡孝就行了。
當然,老宋承認,宋孝宗是一個好皇帝,他將“兒子”和“皇帝”之間的身份平衡的特別好,在親情跟國家大義之間也做了很多功不可沒的事情,也確實讓南宋的經(jīng)濟達到了巔峰。但要說,這全是他一人之功,老宋覺得有失偏頗。我們不能因為宋高宗做了幾件懸而未解的事,例如殺死岳飛,就全盤否認他的功勞。我們常說:男子漢要頂天立地,一國之君更要以德服人。但依據(jù)形勢審時度勢,不一味冒進不也是一種處世智慧。過剛者易折, 善柔者不敗,謀發(fā)展之前需先求生存......
在南宋王朝的諸多君王在中,也就只有這爺孫三代皇帝最為可笑,他們三人沒有一點能力和擔當,而且遇事不能扛,總想著以禪讓逃避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他們便是宋高宗趙構、宋孝宗趙昚,以及宋光宗趙惇。這三位皇帝中,有兩位都主動放棄了至高無上的皇權,為了躲清閑將皇位和麻煩都留給了自己的兒子,可以說是坑兒的一把好手。
爺爺皇帝趙構:趙構即位之后,始終活在了金人鐵騎的陰影下;因為在他執(zhí)政生涯中,金兵總是不斷來犯,這個問題讓他苦不堪言。想要打吧又打不過人家,想要議和人家又不給機會。從他一上臺開始,與金兵的戰(zhàn)役便沒完沒了,這與他之前所想象的皇帝生活截然不同;于是想要享清福的他,便著急慌忙的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趙昚。
父親皇帝趙昚:相比他的父親趙構,趙昚還算是一位勤勞任免的好皇帝;上臺之后便為岳飛父子平反,并給了應有的名分。他也想要平息讓父親一直惱火的金人之亂,于是在位期間不僅勵精圖治,更是秣馬練兵。無奈國內缺乏領軍打仗的將領,雖然多次和金兵交手,但大多以失敗告終。心灰意冷的他也不愿意在支撐宋朝這盤殘局,便學起了趙構的做法,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趙惇。
孫子皇帝趙惇:趙惇可以說是一個最會享樂的皇帝,相比他的父親和爺爺,他直接選擇了無視眼前的麻煩,一心在后宮尋歡作樂。到了后來竟然將自己的父親都忘在了一旁,從他即位開始,到父親駕崩,從來沒有去看過父親一次,他的荒唐比起父親和爺爺,有過之而不不及。
爺孫三代都在為金人入侵而煩惱,但卻沒有一個人敢于承擔責任,保衛(wèi)祖國、捍衛(wèi)自己的皇權。這樣的南宋最終能夠滅亡,也并不稀奇,反倒覺得是理所應當?shù)氖虑椤?/p>
簡介:是的第七個孫子,趙的后裔?;实厶拥綋P州,嚇壞了,失去了生育能力。我唯一的兒子死于劉淼之變。但靖康之變后,英宗后裔基本都被黃金俘虜了,都被帶到了北方。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特使回來,說太宗王看太子,說毛要回來奪位。于是皇帝說毛大公無私,但是他的兒子把皇位傳給了弟弟,然后他的后代拒絕了。我打算把皇位傳給毛的后代。于是,從毛的后代來看,只有一胖一瘦?;实坶_始喜歡肥胖的孩子。兩個孩子站在宮殿里。突然,一只貓來了。瘦孩子一動不動,胖孩子卻伸出腳去踢貓。這件事讓皇帝心疼胖孩子,把瘦孩子讓給了趙_。
住在皇宮里的趙_,從小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長大后,他成為一名公務員,后來被任命為國王。這位才華橫溢的王儲與大權在握的大臣秦檜關系非常糟糕。主要是,趙_痛恨秦朝的屈辱與和平。而秦也顧忌能力太強。趙_的生父去世了,所以秦檜要求趙_保留這個系統(tǒng)三年。因為趙_的王儲地位尚未確定,這個要求并不過分。但秦想借此機會,解除他的皇太子身份。然而,皇帝顯然對秦無漠不關心,當趙_繼續(xù)返回他的宮殿時,他的孝心就過期了。后來,秦檜得了重病。趙_及時得到了消息,并通知了皇帝。秦始皇親自到襄樊,粉碎了秦及其爪牙讓其子做丞相的企圖。
趙_將在宮里呆上20年,但他還沒有被確認為王子。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皇帝還有幻想,想再爭一個兒子。第二,秦檜的強烈反對。皇帝的生母魏如昀又一次不喜歡趙_,她更喜歡另一個在皇宮里長大的趙卓。直到魏如昀去世。不得已,皇帝給兩位未來的繼承人各送了10位美女,過了一段時間再召回。經(jīng)過檢查,發(fā)現(xiàn)送給趙卓的10份禮物都不是處女,而送給趙_的10份禮物早已完成,于是趙_的王儲地位就確立了。
兩年后,金海陵南侵,皇帝準備逃往海上。王儲趙_寫了一封信,要求自己率軍迎敵。石昊事先并不知道這件事。他害怕,擔心自己犯了大錯。他趕緊讓皇太子寫道歉信,要求和皇帝一起出山。游牧民族正在撤退。皇帝決定給趙_禪的位置,他退位給皇帝。
36歲的孝宗即位后,急于有所作為。他為岳飛平反,為秦檜時期制造的一切冤案、假案、錯案洗清了。重用鷹派,再拜張軍。整頓吏治,重用鷹派,積極備戰(zhàn)。軍事方面,1)嚴明軍紀,2)培養(yǎng)軍事人才,3)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
后孝宗使者通過外交努力收復河南土地,但未能改變不平等地位。孝宗經(jīng)過與主和教派的激烈斗爭,決定北伐。張軍坐在揚州。20多年前,張軍還負責抗金戰(zhàn)爭的整體策劃。當時他手下的將領有岳飛、韓世宗、劉啟。20多年后,意氣風發(fā)的張軍老了,手下的將領只有李顯忠和鄒宏遠。宋軍首戰(zhàn)告捷,收復靈璧、肅州。然而,徐金國迅速調集河南兵力進行反擊。鄒麗不和,蘇州失守,宋軍被麗芙打敗,北伐失敗。看到戰(zhàn)爭的失敗,主要的和平主義者重新開啟了和平辯論,于是主要的和平主義者開始占上風。
交戰(zhàn)各派不愿意妥協(xié),堅決斗爭。孝宗試過徐金國的談判條件,覺得太苛刻,無法接受。但此時,北伐失敗后,宋朝已無力再戰(zhàn)。金利用這個機會繼續(xù)攻擊岌岌可危的宋朝。最后孝宗答應讓步,就是在完顏亮入侵后,歸還宋收復的唐、鄧、海、泗四州。改朝換代,自稱金為叔州,年宮改為年幣,比以前少了二十萬。秦和商的土地被割讓給金。
南宋時期,內憂外患,文風漸衰。公務員工資和軍費占國家財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所以政府加稅,導致農(nóng)民造反。一批支持恢復孝道的老臣相繼去世,無人問津。況且他的生母、皇后、王子相繼去世,家庭生活并不幸福。
孝宗雖然被迫屈服于金,但一直想挽回。但在張浚、陳死后,沒有人意識到孝宗做宰相的意圖。最終,于和被選中,但他們都是對立的派別,但他們在爭論。最后,陳離職了。此外,孝宗重用自己為老太子,龍大元,曾軼可。在大臣們的反對下,這兩個小人善于讀書,善于觀察,深得皇帝寵愛,但人品并不好。最后,孝宗被迫放他們出來。
為了挽回頹勢,孝宗從整頓內政、穩(wěn)定人心入手,改變了以往的救災方式,即社倉法。它改變了鹽錢,把政府欠的錢還給鹽商,放松了對食鹽的壟斷。小宗取消了很多額外的費用。下大力氣裁冗官,嚴管孟卜仁子。以前這種官員的兒子不考也能當官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官員經(jīng)常被檢查是否有實際才能,不合格者將被解雇。
銀行體系改革
加錢賣官田。
軍事上,孝宗五年舉行三次大規(guī)模閱兵,積極選拔將領,學習騎馬和射擊。南宋軍隊的戰(zhàn)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還派遣特使范成達和趙雄前往徐金國。首先是返回河南,其次是改變宋朝皇帝親自下寺接受徐金國使節(jié)遞交國書的禮儀。兩者都被金世宗拒絕。
孝宗未能達到和平目的后,不得不靠武力解決,于是開始備戰(zhàn)。他準備讓于大軍從川陜進攻,而他自己則從淮南出發(fā),兵分兩路伐金。就在他等待余的消息時,余死在了四川。孝宗的計劃失敗了。
于的死對孝宗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之后,他再也沒有提起過北伐。求政治穩(wěn)定,逐漸趨于保守。我不再堅持與金的禮節(jié)。把全部精力轉移到內政建設上。也許他想把這個任務留給繼任者。高宗病逝后,孝宗厭倦了政治,兩年后去世。做了五年皇帝,孝宗病死。
關于宋孝宗的評論
宋孝宗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皇帝。后人說高宗皇帝有一個光復大臣,但沒有光復國王。孝朝有復辟的君主,沒有復辟的大臣。孝宗不愧是毛的后人。他一心要恢復中原,反對高大師的奴化投降路線。他的進取精神值得稱贊。十多年來,秦檜迫害和鎮(zhèn)壓朝鮮交戰(zhàn)各派。因此,肖宗帥,但張軍,是人才,但他將是李顯忠和鄒宏遠。云紋下面只剩一個了。我們必須對抗神和派,尤其是孝宗在位27年,高宗健康地活了25年,一直影響著他。
皇帝堅決反對主戰(zhàn),甚至對孝宗說,百年后你再來。以孝著稱的孝道,不容忽視。孝為勤,南宋時最強。不幸的是
宋朝的明君還真不多,宋太祖趙匡胤勉強算一個、宋仁宗基本上。大多數(shù)是屬于那種既不昏庸、也不圣明的皇帝,至于暴君,宋朝還真沒有。
宋太宗趙光義雖然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但這里面有大多數(shù)都是他哥哥的功勞。他兩次北伐遼國,兩次失敗,對遼國從此一直防守。打西夏黨項族的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戰(zhàn)役中屢次失敗,趙光義以親信傅潛、王超、柴禹錫、趙镕、張遜、楊守一及弭德超等為禁軍統(tǒng)帥,多庸碌之徒,臨陣懼戰(zhàn)。宋朝對外戰(zhàn)爭差不多就是這個時期開始走下坡路了,不過她在治理國家內政等方面還算有些功勞,基本上屬于既不昏庸、也不圣明那種。
宋真宗趙恒也和他爹差不多。景德元年(1004年),趙恒北上親征,與入侵的遼軍會戰(zhàn)于澶淵。局勢有利于北宋,但因趙恒懼于遼的聲勢,并慮及雙方交戰(zhàn)已久互有勝負,不顧寇準反對,以每年給遼一定金銀為“歲幣”于澶淵定盟和解,史稱“澶淵之盟”。關于這點有好有壞,這為后來北宋的經(jīng)濟繁榮創(chuàng)造了外部條件。他前期還算勵精圖治、仁厚愛民,趙恒在位后期,任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野,趙恒也沉溺于封禪之事,廣建宮觀,勞民傷財,致使社會矛盾加深,使得北宋的“內憂外患”問題日趨嚴重。
宋仁宗,他善于納諫,也勵精圖治,不過冗兵、冗官、冗費三大問題,始終無法解決僅僅是冗兵的問題,每年要消耗全國賦稅的十分之七,而且土地兼并極其嚴重。他也想要改善這種的局面,所以實行慶歷新政,可惜沒有頂住壓力,魄力不足,以失敗告終。除去這點,其他的都還可以。
宋英宗在位五年,沒啥成就,也沒啥污點;
宋神宗也和宋仁宗差不多,耳聞目睹積貧積弱的困境,故宋神宗即位不久,即召王安石赴京,推行變法??上碜允嘏f派的阻力太大,在守舊勢力的反對下,神宗雖然搖擺于新舊兩黨之間,但他維持新政、堅持變革的決心不變,確是宋朝有抱負、有作為的皇帝。王安石變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宋朝的局面。
宋哲宗趙煦親政后,下令紹述并實施元豐新法,罷舊黨宰相范純仁、呂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新黨。在軍事上重啟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區(qū),并發(fā)動兩次平夏城之戰(zhàn),使西夏臣服。但是在新黨與舊黨之間的黨爭始終未能獲得解決,反而在他當政期間激化。趙煦與章惇君臣在政治上以牙還牙,打擊政敵。僅元符元年重新懲處的元祐舊黨就達八百三十家之多。這種做法,逞快一時而貽害無窮,《宋史·哲宗紀》所說:“黨籍禍興,君子盡斥,而宋政益敝”。與此同時,經(jīng)濟上紹述雖以恢復新法為號召,實質上只是恢復元豐年間實施的條例,熙寧新法注重發(fā)展生產(chǎn)的內容被閹割了,而在抑制兼并勢力等方面,比起元豐來更大為倒退,社會改革的進步性質喪失殆盡。算不上什么明君,也談不上明君。
至于后面的宋徽宗、宋欽宗,更談不上什么明君了,可以歸入昏君行列了。后來父子兩被金人俘虜,做了階下囚。
南宋的宋高宗,他重建了宋朝。說實話,他真的是有點憋屈,趙構執(zhí)政之時,面對金的威脅,連年戰(zhàn)事,軍費開支巨大,不得已向農(nóng)民征了遼餉,農(nóng)民不堪重負,爆發(fā)了農(nóng)民起義。為了剿滅農(nóng)民起義,又征了練餉。土地兼并嚴重,農(nóng)民起義時有發(fā)生。趙構如不和金人講和,戰(zhàn)場上巨額的經(jīng)濟來源,只能從老百姓身上來。面對土地兼并嚴重,貧富不均如此懸殊的南宋初年,宋高宗知道,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一旦爆發(fā),南宋將失去統(tǒng)治權,金人趁機南下,宋連半壁江山也難以保全。面對這樣的局勢,宋高宗決定向金議和。然后就有了殺岳飛的事情。南宋的紹興和議,也基本上奠定了南宋后期的和平局面。而這種局面,趙構功不可沒?!端问贰钒掩w構和劉秀相提并論,定為中興守成之明君,明君可能算不上,但也不至于算昏君。
宋孝宗趙昚,政治清明,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文化昌盛,后世普遍認為趙昚是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平反岳飛冤案,起用主戰(zhàn)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內政上,加強集權,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污,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百姓生活安康,史稱“乾淳之治”。被稱為“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是南宋名副其實的中興之主。趙昚為人勤政,節(jié)儉,孝宗朝是南宋國力最強的時候。后人說“高宗朝有恢復之臣,無恢復之君。孝宗朝有恢復之君,而無恢復之臣”。趙昚帥不過張浚這樣志大才疏之輩,將不過李顯忠、邵宏淵【北伐失敗主要原因就是這貨不發(fā)援軍,當時李顯忠奮力苦戰(zhàn),邵宏淵卻不僅按兵不動,還大說 風涼話:“這大熱的天,搖著扇子還嫌不涼快,何況在大日頭下披甲苦戰(zhàn)!”于是,軍心立時渙散,無復斗志?!?。手下僅有虞允文可堪大用。估計要是有岳飛、韓世忠這些名臣大將,那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在南宋時期可能是唯一一個可以算是明君的人了。
宋光宗是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較平庸的一位。他受父宋孝宗禪位而登基時42歲,并不算年老,卻體弱多病。心理上,也沒有安邦治國之才,聽取奸臣讒言,罷免辛棄疾等主戰(zhàn)派大臣,又讓當時著名的妒婦、心狠手辣的皇后李鳳娘干政,自己對朝政的掌握力不斷下降。有點昏君的苗頭。
宋寧宗即位時面臨國家艱難的形勢,卻能在登基這件事上不失掉禮節(jié)操守,表現(xiàn)其善于處事的能力。寧宗當政初年,靠著舊學輔導的功效,招引重用老成博學之士,引用提拔賢能之人,一個時期遵守成法繼承傳統(tǒng)的政治局面,非常盛隆可觀。統(tǒng)治中期換上韓侂胄執(zhí)掌大權,朝廷里潛藏著許多奸臣,以至于把正派的人當作邪惡的人,把純正的學問視為虛假的學問,對外挑起與強鄰金國的戰(zhàn)事,禍及淮河兩岸。由于連年用兵失敗,結果把韓侂胄的首級送到了金國,國家的根本受到了損失。以后又是史彌遠獨攬朝政,他們慶幸寧宗晚年年老昏亂,暗中弄權作威作福。甚至在選立太子制訂綱紀等大事上,也乘機尋找縫隙,達到或廢或立太子的陰謀,這些事情別人都很明白。既談不上明君,也算不上昏君。
宋理宗趙昀繼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權相史彌遠挾制之下,自己對政務完全不過問,自己則尊崇理學,縱情聲色,直到紹定六年(1233年)史彌遠死后,趙昀才開始親政。他親政之初立志中興,采取罷黜史黨、親擢臺諫、澄清吏治、整頓財政等改革措施,史稱“端平更化”。端平元年(1234年),派兵聯(lián)蒙滅金。執(zhí)政后期,趙昀又沉緬于醉生夢死的荒淫生活中,朝政相繼落入丁大全、賈似道等奸相之手,國勢急衰。鄂州之戰(zhàn),宰相賈似道以趙昀名義向蒙古稱臣,并將長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讓??梢詺w入昏君
至于宋恭帝、宋端宗、宋末帝這三個都是屬于末代皇帝,宋恭帝四歲繼位,在位三年。恭帝即位不滿二年,宋廷就投降了元朝,結果蒙古人還是打過來了,五歲的宋恭帝當了俘虜。宋端宗在位兩年,死去的時候才九歲。宋末帝,祥興二年(1279年)3月19日,南宋朝與蒙元在崖山展開決戰(zhàn)(史稱“崖山海戰(zhàn)”),宋軍被元軍擊敗,元軍隨后包圍崖山(今新會崖門),左丞相陸秀夫遂背時年7歲的趙昺在崖山跳海而死,在位時間一年多,南宋在崖山的十萬軍民也相繼投海殉國,宋王朝覆亡。這三位都是小孩子,處在無法逆轉的時候,不管是明君昏君都不可能拯救宋朝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27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