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臨死前把太子李治托付給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可以說,此時褚遂良的地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褚遂良是在遇見李世民后才開始飛黃騰達的。此前他做過隋朝的小官,后來追隨叛臣薛舉;薛舉被剿滅后,他又投降唐朝。一個降臣能混下去就算不錯了,憑什么步步上位呢?這就跟他的斜杠技能—書法有關(guān)了。
褚遂良家學淵源,從小多才多藝,書法更是出色。但他一直以處理政務(wù)為主要工作,書法只是業(yè)余愛好。
褚遂良起初在秦王府任鎧曹參軍,李世民即位后需要一名官員負責寫“起居注”。這個官員必須品行端正、實事求是,不對皇帝阿諛奉承,書法也要漂亮,人選自然非褚遂良莫屬。
一次,李世民問:“你寫的那些東西,朕能看看嗎?”褚遂良說:“按自古以來的規(guī)矩,皇帝不能看自己的‘起居注’?!崩钍烂裼謫枺骸叭绻矣胁缓玫牡胤?,你一定會記下來嗎?”褚遂良十分干脆地說:“我的職責就是如實記錄皇帝的言行,無論善惡?!?/p>
李世民也熱愛書法,是王羲之的鐵粉,曾下令在全國搜集王羲之的真跡,然后讓褚遂良等人鑒別整理。見到那么多王羲之的真跡,褚遂良的書法水平有了明顯提升。
貞觀十二年(638年),被李世民奉為老師的大書法家虞世南去世了,他嘆道:“此后再也找不到人與朕談?wù)摃?”魏征立刻向他推薦褚遂良,說:“褚遂良筆力遒勁,幾乎比得上王羲之。”李世民喜出望外,任褚遂良為“侍書”,專門指導(dǎo)自己練習書法。
就這樣,褚遂良與李世民在朝堂上是君臣,在書法上則亦師亦友。有了“書友”李世民的提攜,褚遂良平步青云,最后官居尚書右仆射。
褚遂良的幸運可遇而不可求,但他的“斜杠人生”對我們是有借鑒意義的—第一,做強主業(yè)才能發(fā)展副業(yè);第二,副業(yè)最好能推動主業(yè);第三,要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據(jù)《舊唐書》《新唐書》中對褚遂良的記載,他在政治上頗有作為,并沒因書法而耽誤工作。
其實李世民也是如此,他癡迷書法,甚至把王羲之的《蘭亭序》都帶入墳?zāi)?,但他的主業(yè)還是治國安民,所以才能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
而典型的反面教材莫過于宋徽宗了,他的“斜杠標簽”有很多,如書畫家、音樂家、詩人等。他醉心于藝術(shù)世界,沒心思理政,結(jié)果國破家亡,自己還做了俘虜。
所以,我們不能“為斜杠而斜杠”,否則就會分散有限的精力,而不能專一解決問題,以至于錯過職業(yè)上升的黃金時期—這值得每個職場人引以為鑒。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唐朝政治家、書法家,陽翟(今河南禹州)人;褚遂良博學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時跟隨薛舉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諫議大夫,中書令等職,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后堅決反對武則天為后,遭貶潭州(長沙)都督,武后即位后,轉(zhuǎn)桂州(桂林)都督,再貶愛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顯慶三年(658年)卒;褚遂良工書法,初學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圣教序》等。
褚遂良(chǔsuìliáng)(596—658,一說659),字登善,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晉末南遷為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西);父褚亮,秦王李世民文學館十八學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騎常侍。
褚遂良博通文史,貞觀十年,由秘書郎遷起居郎;精于書法,以善書由魏征推薦給太宗,受到賞識;十五年,他勸諫太宗暫停封禪;同年由起居郎遷諫議大夫;貞觀中,太宗寵愛第四子魏王泰,遂良提出太子、諸王的待遇應(yīng)有一定規(guī)格;十七年;次年遂良被任為黃門侍郎,參預(yù)朝政;太宗策劃東征高句麗時,他持不同意見,尤其反對太宗親征;二十二年,為中書令;二十三年,太宗臨終時,他與無忌同被召為顧命大臣。
高宗永徽元年,遂良以抑價強買中書譯語人的土地被劾,出為同州刺史;三年,召還,任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復(fù)為宰相;四年,為尚書右仆射;六年,高宗欲廢王皇后,立武昭儀為皇后,他認為王皇后出自名家,并無過錯,竭力反對廢立,由此被貶為潭州都督,轉(zhuǎn)桂州(今廣西桂林)都督,又貶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顯慶三年死于任所。安葬于江蘇省丹陽縣東南竹塘村(今十都竹壙后西褚、范莊分途處)
歷任通事舍人、鎧曹參軍、秘書郎、起居郎、諫議大夫、太子賓客、黃門侍郎、銀青光祿大夫、本官檢校大理卿、中書令、河南縣公,進郡公、同州刺史、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監(jiān)修國史,兼太子賓客;進拜尚書右仆射、潭州都督、桂州都督、愛州刺史等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27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曹操為什仫要殺楊修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