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誅九族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左傳·昭公六年》: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坝硇獭本褪窍某男谭?,不過夏太過于久遠,“禹刑”到底有哪些刑法沒有史料記載,倒是西漢《尚書大傳》中有:夏刑三千條的說法。
在諸多的刑法當中“誅連九族”恐怕是最嚴重的刑法,不管是電視劇還是小說上,經(jīng)常都用株九族,那在歷史上到底株了多少人呢?說出來你還別不信,根據(jù)史料記載,僅僅只有三例。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九族概念,九族最早出自《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根據(jù)《五服圖》、《喪服》的記載,九族劃分為:高、曾、祖、考、己身、子、孫、曾、玄,三字經(jīng)當中講述的更加詳細一點:高曾祖,父而身。生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西漢時期,九族概念基本上成型了: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已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母族三是外祖父、外祖母、娘舅、妻族二是岳父、岳母。
古代都以家族作為一個體系,所謂“光宗耀祖”是也,若是家族當中有人犯錯,就是所謂的“家門不幸”了,歷代大家族治家也是非常嚴格,但總會出現(xiàn)意外情況,九乃是古代最高之數(shù),一旦下達株九族往往都是犯了滔天大罪。
株九族的情況在歷史上發(fā)生的情況還是很少的,春秋時期倒是有誅“三族”的情況,商鞅變法之后,更加注重刑法,還制定了“連坐制度”。最后商鞅自己也沒能逃過“滅家”之災(zāi)。
漢代雖有廢族之舉,但沒有實施開來,至少在《唐律》當中規(guī)定:有謀反之罪,父、子年十六以上一同處死,明清時期株連的范圍又擴大了,根據(jù)《大明律》記載,謀反者,本人凌遲、祖父、子、孫、兄弟、同居之人,不分異姓,凡年十六以上,不限籍之異同,不論篤疾廢疾,一律處斬。不過這株九族的情況確實不多見。
第一起是《隋書》當中提到,楊玄起兵叛變,最終被隋煬帝“夷九族”,第二起是明朝時期的官員景清,他因為行刺朱棣被株連九族,最慘的,也是歷史上僅有的一例株連十族,也是明朝,他是大儒方孝孺。
據(jù)說朱棣要登基時,他拒絕代擬詔書,他只寫了“燕賊篡位”四個字,這可把朱棣氣壞了,朱棣以誅九族威脅,誰知方孝孺說“不要說誅九族,誅十族也不怕”,朱棣就真誅了他十族。
這第十族,就是方孝孺的門生,十族當中一共八百七十三人被殺,其余沾親帶故的外親被發(fā)配充軍者高達千余人,因為朱棣誅殺方孝孺十族,江南一代的儒生對朱棣頗有微詞,這也導(dǎo)致了朱棣遷都。
不過誅十族并不是正史,初見“誅十族”是在祝枝山編寫的《野記》當中,《明史·方孝孺列傳》記載:丁丑,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這里是殺了父系一族,也有說是殺了873人,真真假假難說清楚。
在古代,誅滅九族乃是最嚴厲的酷刑,出自秦時律法《夷三族法》,其目的是為了連坐之法的懲罰,發(fā)展到后來開始誅滅的族人越來越多,從六族到八族,再到后來的九族乃至十族,其目的也漸漸變?yōu)椤皵夭莩毙再|(zhì)的滅絕血脈的行動,真可謂是最最黑暗、毒辣的懲罰性行動。
這誅的九族又是哪九族呢?
其實這個問題一直有著不一樣的說法,但是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這樣的:父族牽連四族,母族牽連三族,妻族牽連兩族。
父族四族是指:除自己一族外,爺爺一族,父親一族,兒子一族,孫子一族。母族三族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和外祖父母的兒子。妻族兩族是指:妻子的父母一家和岳母的娘家。
假如每家人都有一妻二妾五個兒子的話,可能會砍頭的就有幾百口人。就像現(xiàn)在的一個村里的人,一個村就沒有了。只要有一點關(guān)系的都會被誅殺,有些是過繼給親戚的人,本來沒關(guān)系的結(jié)果也被殺了,這是最可憐的了。
有一些和主犯最親近的人,可能會跑掉,也就是小妾,在古代這個封建社會里,對主子可能會不喜歡,主人高興就會寵你,不高興就會像丫環(huán)一樣被打,死后也不能和主人埋在一起,也沒有名分。“誅九族里面沒有他,可能被送給達官貴人或者像對待財物一樣被賣掉,就像丫頭一樣。
為什么誅九族能存在世?
之所以會讓如此嚴厲的懲罰存在于世,無非是這幾個原因:
一是能維護皇帝的天子權(quán)威,震懾天下;二是為了將觸犯龍顏的謀逆者斬草除根,避免留下禍患;三是為了滿足皇帝的一己私欲,以極大刑來發(fā)泄怒火。
誅九族到底會誅多少人?
一、“誅九族”最早發(fā)生是在隋朝
楊玄感出身官宦之家,父親楊素是隋朝司徒,曾攻滅陳朝,助隋煬帝奪取皇位,平定漢王楊諒叛亂。楊玄感幼年時不太成器,世人皆認為他癡呆,唯有他父親不這么看。果然,長大后的楊玄感體貌雄偉,須髯漂亮。憑借父親的功勞,他被授為柱國,封二品官。父子倆都成當朝顯貴。
楊素死后,楊玄感襲爵楚國公,升任禮部尚書,家中時常高朋滿座。隨著楊玄感勢力的增大,隋煬帝猜忌之心越來越重,而楊玄感也打算干掉隋煬帝,推秦王楊浩為帝。大業(yè)九年,隋煬帝第二次東征高麗,隋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也已經(jīng)爆發(fā),所以楊玄感便趁勢起兵反叛。
但楊玄感顯然低估了隋煬帝的實力,隋煬帝被迫從高麗回來后,很快便剿滅了楊玄感的叛亂。楊玄感不想落入隋煬帝手中,便讓他弟弟殺了他。隋煬帝對楊玄感恨之入骨,不僅將他分尸,暴尸三天。而且還將他的肉切成一塊一塊,放入火中燒。同時,隋煬帝誅了楊玄感九族,將他的楊姓改為了“梟”姓。
二、明成祖就曾誅殺方孝孺及其“十族”。
史書記載,因方孝孺案連坐被殺者達八百七十三人,發(fā)配充軍者高達千余人,時稱“瓜蔓抄”。
這件事發(fā)生在明朝。明成祖朱棣發(fā)動政變,把他的侄子趕下王位,自己在金陵登基,下令讓方孝孺草擬繼位詔書。但方孝孺是一位忠于皇室的忠臣,怒而寫下“燕賊篡位”,明成祖自然十分憤怒,下令誅他十族。于是,在明成祖朱棣繼位的第八天,方孝孺九族及被當做第十族的朋友門生,共計873人,被凌遲處死。這段史料現(xiàn)在讀來還是讓人毛骨悚然。
結(jié)語
誅九族的手段太過于殘忍,對犯事者是一死處理,而其他只因在九族的關(guān)系之內(nèi)便無故受牽連的人,終究是無辜者居多數(shù)的。好在古代并不如古裝劇中所演,歷任皇帝為了自己留名于史的聲譽,是不會動不動就下令誅九族的。
誅九族來自秦變法后的夷三族法?!熬抛濉敝赣H屬?!熬抛濉笔巧献愿咦妗⑾轮列O,即玄孫、曾孫、仍孫(古時稱從本身下數(shù)第八世孫為仍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說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之子(姨姨的子女);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熬抛濉币徽f的出現(xiàn),與古代社會的刑法制度有很大關(guān)系。古代社會實行殘酷的株連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滅“九族”,即“株連九族”。隨著時代的變遷,今日“九族”之意有了很大變化,其親屬之意已經(jīng)淡出,變成了對與之有關(guān)的一切人的泛稱。
至于說多少人,說一個明確的案例,歷史上發(fā)生了唯一的一次誅十族,在于明朝明成祖登位之時。被處以者為當時威望甚高的方孝孺。靖難之變后,燕帝登基,但方孝孺認為朱棣篡位,所以朱棣命其起草即位詔書,他寧死不從,更予以辱罵,于詔書上寫上“燕賊篡位”。屢命不從,朱棣終以誅九族相脅,然而他仍義無反顧地說:“即使誅我十族又怎樣?”終朱棣把其學(xué)生歸入第十族,連同原來九族一并誅殺。最終共誅殺八百七十三人,因此事下獄及被流放充軍者亦數(shù)以千計。
誅9族的其實不少,比如李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40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